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7篇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7篇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篇1】提到郑成功,相信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无疑是著名的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下面我们将聚焦这一事件,回顾郑成功在当时的所作所为。
在1641年,荷兰击溃了西班牙,实现独占台湾岛,台湾人民也因此惨遭荷兰奴役,被迫接受基督教和荷兰语的教育。
郑成功是当时的抗清之志,坚决不降清,但他在大陆缺乏稳定的据点,无法和清朝抗衡,加上自己在军事上频繁失误,导致形势越来越严重。
后来又因为厦门弹丸之地无法自保,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台湾岛。
在1657年,郑成功和台湾的旧将何廷斌取得了联系。
何廷斌原为郑芝龙部下,因为不愿意接受朝廷招安而留在台湾,后来担任荷兰的翻译官。
他将台湾的情况告诉给了郑成功,并希望郑成功能够收复台湾。
1659年,何廷斌又将荷兰在台湾的军事部署地图交给了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在摸清了荷兰在台湾的兵力部署之后,便审时度势,高举民族大义之旗,挥师入台。
这年正月,他在厦门召集诸将,下达收复台湾的命令:“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
”3月,郑成功率大军抵达澎湖,再兵发台湾。
4月,郑成功军队在台湾登陆之后,将荷兰殖民者围困在台湾城(今台南)和赤嵌城,切断两城与外界的联系,在海上击败荷兰的援军。
在岛内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围城数月,迫使敌人签订投降书,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篇2】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以前,主要致力于抗清复明运动。
为此,他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北伐。
其中,尤以最后一次规模最大,并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郑成功以舟山为老营,开始了最后一次北伐,矛头直指南明故都南京。
一路上连连得胜,过羊山,入吴淞口,进展神速。
六月初,郑成功亲率水师十余万,艨艟巨舰数千艘,蔽江而上,直抵镇江城下。
镇江为长江下游的重镇,南京的门户,清军横江架木,上筑战楼,楼上满贮矢石、大铳、火药等物,江中并遍布缆索,拦截舟师,耗费了数十万两白银,防守甚为严密。
2024郑成功英雄事迹故事介绍(通用8篇)

2024郑成功英雄事迹故事介绍(通用8篇)郑成功英雄事迹故事介绍【篇1】冬天下了好多好多的雪,春天开了好多好多的花。
很多年过去了,郑成功长成了个大小伙子,郑成功的爸爸终于把他妈妈和弟弟从日本接回来了,郑妈妈头发都白了,郑成功和妈妈抱在一起放声大哭,他们是想起了在日本小郑成功帮妈妈给别人洗衣服的情景,想起了这么多年郑成功每天躲在被窝里偷偷喊妈妈的情景。
爸爸搂着已经长高的弟弟在一旁看着,眼睛里也充满了眼泪。
这一年明朝灭亡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一座高山上上吊死了。
清朝的军队,占领了北平(解释:北平为现在的北京)。
由于郑成功的爸爸他们都是明朝人,后来郑成功的爸爸又当了明朝的大官,所以清朝就派了好多好多军队来福建打他们,他们要把福建也占领让他成为清朝的地方。
清朝的军队在海上派了好多大船,在陆地上又派了好多拿刀的士兵向福建浩浩荡荡地杀来。
郑成功的爸爸也和他的"郑家军"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他们爬上了好多好多的山头,偷偷放上大石头,又偷偷在树上埋伏了好多拿着弓箭的人,只等清军一到就开始打仗。
清军的大队人马刚走到一个山后,就听一声炮响,大石头象暴雨般地砸了下来,树上的弓箭手也嗖嗖的直放箭。
清朝的军队被杀得尖喊成一片,赶紧往回跑。
郑成功的爸爸和他率领的"郑家军"非常高兴,他们吃了好多的菜,喝了好多的酒来庆贺。
清军一看打不过郑家军,怎么办?率领清军的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连觉都睡不着,头发也搔掉了好几根,终于想起了一个坏主意。
他派人去骗郑成功的爸爸说,如果郑爸爸投降,就给他大官做,而且不杀他们性命。
郑爸爸于是就相信了,只带了几个人去了清军大营,谁知道刚进清朝军队的大营,只见贝勒博洛两撇小胡子向上一翘,恶狠狠的喊:"来人呀,快把他们给我绑起来,别让他们跑了"。
郑爸爸他们这才知道上了当。
郑成功一听说爸爸给清军抓去了,非常生气。
因为他最恨不讲信用的人。
他派了好多"郑家军"去救爸爸,但郑爸爸早就被偷偷地给送到北平去了。
英雄收复台湾的故事

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
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入侵军。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起身。
元年初,入侵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入侵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
清初,下决心赶走入侵军。
清朝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起身。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预备直取台湾。
荷兰入侵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域)、赤嵌(今)两座城堡,还在口岸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岸,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入侵军以“赫克托”号战舰解决,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牢牢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形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入侵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以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元年初(南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入侵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入侵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确实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终止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人。
其父,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踊跃开发。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以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更名成功,因其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欢迎阅读!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先祖由中原固始县入闽,其父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安平港、母为出身日本肥前国平户岛(本长崎县平户市)的田川氏;他出生于母亲的故乡平户,六岁时为父亲接往福建老家,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
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若不交税必遭"倭寇"袭击。
又组织福建移民屯田台湾,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
在明朝尚存时,尚与荷兰人殖民的台湾和睦共处,向荷兰福尔摩沙殖民当局交税。
而在明朝政权陷落后,郑成功失去大陆基地,为夺得台湾为落脚点,其令福建商船不与荷兰人管理的台湾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的福尔摩沙殖民政府,以台湾为基地建立南明政权。
郑成功抗清的同时,收复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现分属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祖籍莆田和漳州,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后又从莆田迁往漳州,再迁南安,约在1144年至1210年间,郑成功先祖自莆田迁往龙溪县,后代再迁南安。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
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龙海颜厝镇古县。
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
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1624—1662),字大木,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勇一猛有为”,11岁时他以一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战争的看法,得到了老师的赞扬。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清军入关,占据北京,明朝遗臣退居南方,自立朝廷,与清廷对抗。
隆武皇帝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封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为建安伯。
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成功去谢恩。
在会面中,隆武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成功用南宋英雄岳飞的话说:“文臣不一爱一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隆武皇帝很欣赏郑成功,赐他明朝国姓“朱”,这就是台湾百姓称他为“国姓爷”的原因。
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隆武皇帝遇害,清朝大学士洪承畴奉命招抚南明遗臣。
郑芝龙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投降清廷。
清军在这个时候劫掠郑家,其母因为不愿受辱切腹自尽,郑成功背负着国仇家恨,于1647年在小金门起兵,独自抗击清政一府。
1649年,南明永历皇帝封他为延平郡王。
1651—1652年,他在闽南小盈岭、海澄等地取得三次重大胜利,歼灭了清军在福建的的主力部队。
之后清军多次南下攻打福建等地,郑成功利用北方士兵不善海战的弱点,将其一一打退或歼灭。
清廷无奈,多次让郑成功的父亲写信对其劝降,并曾下诏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
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通书信被清廷知晓,清廷以通敌罪将郑芝龙发配宁古塔,后又将其谋害。
1661年,郑氏降将黄梧向清廷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来源,郑成功面临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一些岛屿基地,转而进攻被荷兰殖民的台湾。
郑成功亲率士兵数万人,战船数百艘,自厦门出发,出其不意地在台湾禾寮港登陆。
先以优势兵力攻下赤嵌城,又对台湾城长期围困,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于1662年2月打败荷兰人,迫使荷兰侵略者撤离台湾岛。
此役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宝岛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郑成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征服,而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就之一,便是收复了失去多年的台湾。
这段历史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郑成功出生在明朝末年,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位著名的海盗头目,而郑成功自幼便跟随父亲在海上征战,积累了丰富的海上战斗经验。
在郑成功年轻的时候,明朝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而郑芝龙也因为一些政治原因被迫投降清朝,而郑成功则选择了继续抵抗清军,并且在海上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在郑成功的领导下,他的舰队逐渐壮大,并且在海上战斗中屡屡获胜,最终成为了一方霸主。
而就在这个时候,郑成功听闻了台湾岛上的鸿雪,他得知荷兰殖民者已经在台湾建立了据点,并且对当地居民实施残酷的统治,于是郑成功决定收复失地,解救台湾同胞。
郑成功带领自己的舰队,向台湾发起了进攻,他的舰队在台湾海域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荷兰殖民者根本无法抵挡郑成功的攻势。
最终,在郑成功的率领下,他成功攻占了台湾的要塞,击溃了荷兰殖民者的顽强抵抗,收复了失地。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事件。
他的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而郑成功在台湾的统治,也为台湾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他实行宽松的政策,尊重当地居民的习俗和文化,赢得了台湾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然而,郑成功并没有能够长久地统治台湾,他在台湾逝世后,其子郑经继承了统治权,但很快便陷入了内乱和外敌的围攻,最终导致郑氏政权的覆灭。
然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奇,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如今的台湾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而郑成功的事迹也被后人铭记在心。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决心,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收复失地,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段历史,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奋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郑成功(1624年—1662年),字子行,号东洋大帝,福建泉州人,明朝末年抗清名将。
郑成功在明朝灭亡后,率领明朝残余力量,继续对抗清朝的统治。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收复台湾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
当时,清朝在大陆强大的军事力量几乎无人能敌,而郑成功作为明朝遗臣,一直希望能够继续抗清复明。
在这个背景下,他开始了他收复台湾的征程。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前,先后进行了多次对台湾的渗透和侦察。
他派遣部下探查了台湾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和清军驻扎情况,为后来的收复行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深知台湾地势险要,水文复杂,因此他精心策划,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1661年,郑成功发动了对台湾的收复战役。
他亲自率领大军渡海登陆,经过几个月的激战,最终成功攻占了台湾。
这一战役,成为了郑成功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也为他赢得了“东洋大帝”的美誉。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更体现了他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的壮举,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台湾收复后,郑成功在岛上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使得台湾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他大力发展农业、渔业和手工业,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他还注重教育和文化的传承,为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郑成功的一生并不长久,他在收复台湾后不久就去世了。
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他收复台湾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总的来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篇章。
他的壮举,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更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坚持信念,不断奋发向前。
这段历史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传承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郑成功收复台湾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故事郑成功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磨难。
而他收复台湾的故事更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郑成功是明朝的一位将领,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自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在他年轻的时候,明朝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而郑成功立志要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他先后参加了抗击倭寇和抵御清军入侵的战斗,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
在清军入侵的时候,明朝王朝岌岌可危,而郑成功作为一位忠诚的将领,他不愿意看到祖国沦陷,于是他带领着一支精锐的部队,奋勇抵抗。
在这段时间里,郑成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和领导才能,他多次打败了清军的进攻,保卫了明朝的领土。
然而,明朝的覆灭似乎已成定局,而郑成功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郑成功听说了台湾已经被荷兰占领,他决定带领自己的部队前往台湾,收复失地。
经过艰苦的准备,郑成功率领船队出发,向台湾进发。
在这段时间里,他面临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目标,坚定地前行。
最终,他成功地登陆台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收复台湾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郑成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他巧妙地运用战术,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最终收复了台湾。
这场战争不仅是一次军事胜利,更是中国民族的一次伟大复兴。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后人,他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整个民族。
他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至今仍然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收复台湾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有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郑成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
岛台湾的事件。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故事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
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少年时代的郑成功,曾亲眼目睹荷兰侵略者在家乡福建
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残害乡亲。
他从小就对荷兰侵略者十分憎(zēnɡ)恨。
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xià)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分乘数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渡海东征,开始进行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正义之战。
郑成功在众将士的簇拥下,站在指挥舰
(jiàn)船的楼上举目四望,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
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军容雄壮,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获悉我军进军台湾的消息,十分恐慌。
他们把军队集结在赤嵌城和台南城,还在港口沉下许多破船,企图阻挡我军船队登陆。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之机,绕过了敌军设置的炮台和重兵把守的港口,从鹿耳门登陆。
荷兰侵略军不甘心失败,又调动“赫克托”号等战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猖狂进行反扑。
他们妄图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战舰和大炮,阻止我军继续登陆。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船和战舰展开激战。
英勇的我军将士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驾驶战船向敌舰冲去。
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舰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巨浪。
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舰的弹药库。
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
我军将士乘势用铁钩钩住战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
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便龟缩在赤嵌、台湾两座城里不敢应战。
他们派出使者向郑成功求和,说只要我军退出台湾,他们愿意贡送十万两白银慰劳。
郑成功义正辞严道:“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
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之举。
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
郑成功喝退敌军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
城里敌军负隅(yú)顽抗,垂死挣扎。
有一台湾同胞向郑成功献计道:“赤嵌城饮用之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
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会不战自乱。
”郑成功依计照办,果然不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