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

摘要: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也有助于对其他历史事件的理解。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原因

(一)郑成功攻打南京失败,需转移根据地

郑成功收复台湾1659年(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南京,惨败而回。郑军元气大伤,郑成功感于满清政权对明帝国故土的统治逐渐稳固,而郑军困守思明(厦门)孤岛粮草匮乏,难以提供数万大军给养,开始思考取得另外的根据地以为整补。

1660年3月(永历十四年春,清顺治十七年),前荷兰通事何斌(客家人),因与荷兰人发生债务纠纷而逃到思明,向郑成功鼓吹攻取台湾。他说:“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足与中国抗衡也。”同时献上台湾地图,讲解原住民形势,以及水路变化。何斌强调台湾的粮食与军用物资充足,贸易位置理想,又有海峡天险,每一项都是郑军迫切的需求,使郑成功非常心动。但当时郑军正准备抵御清将达素的进攻,因此攻台之议被暂时搁置。

同年6月(五月),达素领兵数万进攻厦门,郑成功引诱对方在海上决战,并加以击退,重振军威。

1661年2月(永历十五年正月,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传令大修船只,听令出征,并召集将领讨论攻台事宜。然而将领们对此计划并不认同,虽不敢直言反对,但多面有难色。只有曾经到过台湾的将领吴豪发言道:“风水不可,水土多病”,又说“港浅大船难进”。前提督黄廷也附和吴豪的看法,但二人的意见被郑成功驳斥。大将马信试图打圆场,提议先派一支部队前往探望,如果可取则大军立即跟进,若荷兰人防御坚固,则再讨论。陈永华也同意马信的意见。此时协理中军戎政(军事行政官)杨朝栋揣摩郑成功的想法,发言表示支持攻台,郑成功闻言大喜,决议出兵。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高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镇压。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这一回,他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就下命令要他的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恰好在这时候,有一个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赶到厦门见郑成功,劝郑成功收复台湾。他说,台湾人民受侵略军欺侮压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军一到,一定能够把敌人赶走。何廷斌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置都告诉了郑成功。郑成功有了这个可靠的情报,进攻台湾的信心就更足了。

(二)少年志向,大势所趋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镇压。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这一回,他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就下命令要他的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二,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原因

(一)郑成功强大的海师

收复台湾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郑氏集团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1625年就已经建立起足以与荷兰人对抗的以福建海商为主的武装商人集团,加之后来归顺明廷,其力量大增,逐渐控制了海上霸权,使荷兰人也不得不妥协。郑成功成为继其父郑芝龙后掌握郑氏集团的实权人物。由于充分认识到海上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他派人专门负责训练海军,这些士兵作战勇敢,具有不怕死的精神,而这些成为后来进军台湾的重要力量。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25000大军,200多艘战舰横渡台湾海峡,可见其强大的海上军事,在当时也是很难想象的。

(二)荷方存在内部矛盾,应敌准备不足

1660年(永历十四年,清顺治十七年),当郑成功攻打南京失利,何斌又逃往厦门之后,大员地区便盛传国姓爷即将前来攻打的风声。1月时,大员商馆发现当地华商陆续将财产转移到大陆,同时前来贸易的华船急剧减少,于是召集华商打听消息,最后判断国姓爷将在3月底出兵。

大员长官揆一紧急备战,要求各地加强侦察与武装,不准华人在普罗民遮城贩卖粮食,所有华人头家仕绅软禁在热兰遮城中以免通敌。田间未及收割的稻谷一律焚毁,共焚毁8000袋之多,并造成华人伤亡。同时在3月10日向巴达维亚城的总督报告,请求援军。

1660年7月16日,巴达维亚总督派遣外号“固执约翰”的司令官范德兰(Jan van der Laan)率领12艘船只组成的舰队,载运1453人前往台湾。总督并指示范德兰,若国姓爷未如情报显示的来袭,则为了弥补财务损失,舰队必须攻打澳门。9月20日,范德兰舰队中的11艘抵达大员。

范德兰并不认为郑成功会前来攻打台湾,抵台不久便坚持要去攻打澳门,与大员方面官员爆发数次激烈争执。为此,大员评议会在1660年10月22日决议派遣使者前往厦门会见郑成功,一探虚实。11月下旬,使者带着覆信回到大员,郑成功在信中表示善意并否认即将攻台。但评议会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郑成功攻台的危机并未解除。范德兰对此大为不满,

次年(1661年)2月27日率领两艘船只,以及所有随行军官返回巴达维亚,若干船只被分头派往各地,只留下4艘船和不到600名没有军官率领的士兵。这时大员地区的总兵力为1500人。

(三) 幸运的郑成功

公元1661年五月一日,海战一开始,“赫克托”号就勇猛地冲向六十条郑军战舰,连连击沉了郑军战舰。郑军数量占绝对优势,却毫无办法。就在此时,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赫克托”号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随后沉没。在后世的中国史书中,常常把“赫克托”号的沉没说成是郑军的战果,然而真相是,“赫克托”号是因水手开炮中火花不慎落到了火药舱里,引发了大爆炸。幸运女神第一次眷顾了国姓爷,一个意外的事件,导致了战场形势的逆转,虽然郑军最后实际上一条荷兰船也没打沉,但毕竟控制住了制海权。

而荷方援军方面,巴达维亚来的援兵突然遇上了巨大的风浪,无法进入鹿耳门航道,只得驶往澎湖避风。前往福建联系清军的荷兰舰队司令卡乌,早已失去了胜利的信心,在求援船队刚刚驶出台湾没多久,他就独自抛下舰队,逃回了巴达维亚。郑成功因此摆脱了腹背受敌的危险,热兰遮城里的荷兰人也彻底丧失了信心,向郑军投诚的人日益增多。

小结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参考文献

[1] 戚永晔.风雨两岸郑成功[J].文化交流,2012(3).

[2] 王湛.荷兰殖民者联清攻郑占据台湾的企图与失败[M].福建史志,2012(2).

[3] 陈锦昌,2004,《郑成功的台湾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