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规》(条文说明)20141115
建规解释

建规解释建规\高规修规后重点文分析规比条2注建筑规考规册 2010-04-19 18:23:09 规规115 规规0 字,号大中小规规(民用建筑部分)“高规”于2005.10.1规施~“建规”于2006.12.1规施。
通规本次规部规范的修规~少了原存在的矛盾两减来,规一了一些文条, 更有利于理解和规行。
“高规”、“建规”有规文的比规条1.适用范规:建规:高规: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规建和改建的建筑,1.0.3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规建和改建的建筑及其群房, 1. 九规及九规以下的建筑 ( 包括规置商规服规点的居住建网1.0.3.1 十规及十规以上的居住建筑(包筑);括首规规置商规服规点的住宅网);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24.0 m的公共建筑;1.0.3.2 建筑高度超规24m的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于 24.0 m的规规公共建筑;1.0.4 本规范不适用于规规主建筑高度体4. 地下、半地下建筑 ;包括建筑附的地下室、半地下属超规 24m 的育规、堂、体会影规院等公共室~建筑以及高规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1.0.3 本规范不适于炸规房;规规,、花房;规规,的建厂炮厂筑防火规规2.建筑高度规准:建规高规1规规: 1.0.2 2规规: 2.0.2 建筑高度注:1 建筑高度的规算: building altitud当规坡屋面规,规规建筑物室外规规地面到其沿口的高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沿口或屋面面规的高度~屋规上的水箱规、规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梯出口小规楼度;等不规入建筑高度。
规平屋面当(包括有女规的平屋面儿)规,规规建筑物室外规规地面到其屋面面规的高度; 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规屋面形式规~建筑高度规按上述方法分规规算后取其中最大规。
局部突出屋规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规、微波天规规或规施、规梯机房、排规和排烟机房以及梯出口楼小规等~可不规入高度。
内3.建筑规规算规准,数建规, 高规,注:2 建筑规的规算,数无明文规定~确条由于“高规” 规定居住建筑是按规规算~公共建数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规板面高出室外规规地筑是按米规算~所以规于住宅建筑规高的规算规按《住宅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规置的高度不超规建筑规范规行条,即:9.1.6: “住宅建筑的防火疏散要求规与2.2m的自行规规、规藏室、敞规空规~以及建筑屋规上突出根据建筑规、建筑面规等因素定” 之注数确2所规定的的局部规规用房、出屋面的梯规等楼,可不规入建筑规数内。
2014建规整合修订送审稿介绍2解析

楼梯形式 ——封闭楼梯间
《建规》5.3.5: ❖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 旅馆; ❖ 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层的建筑; ❖ 超过5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 高层厂房、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
《建规》——封闭楼梯间
5.3.11 ❖ 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封闭楼梯间; ❖ 其它形式的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6层或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
人员随意进入的疏散用门,应设置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器具即能迅速开启的装置,并应在明显位 置设置使用提示。
疏散门类型
❖ 《高规》5.4.5 ❖ 疏散走道上不应使用防火卷帘。 ❖ 条文解释:尽管防火卷帘带停滞功能,但在火灾时,由于防火卷帘启动较慢,对人员疏散影响较大,因
此疏散通道上不应使用防火卷帘。
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数量 —高层住宅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 6.1.1.1 塔式住宅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安全出口的数量 —高层住宅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6.1.1.2 单元式住宅 ❖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
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 式住宅。 ❖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的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 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 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条文说明(2014征求意见稿)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地基基础工程4.1 沉降变形控制4.2 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5 地下防水工程5.1 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控制6 砌体工程6.1 砌体裂缝控制6.2 砌筑砂浆饱满度控制6.3 砌体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偏差控制7 混凝土结构工程7.1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7.2 混凝土保护层偏差控制7.3 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控制8 楼地面工程8.1 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8.2 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尺寸偏差控制8.3 厨、卫间楼地面渗漏水控制8.4 底层地面沉陷控制9 装饰装修工程9.1 墙体空鼓、开裂、渗漏控制9.2 顶棚裂缝、脱落控制9.3 外门窗变形、渗漏、脱落控制9.4 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9.5 玻璃安全度控制9.6 成品住宅室内色差、划伤、裂缝、空鼓、污染控制10 屋面工程10.1 细石混凝土刚性保护层开裂、渗漏控制10.2 变形缝渗漏控制10.3 排气屋面渗漏控制10.4 卷材收口处渗漏控制10.5 雨水口渗漏控制10.6 坡屋面滑移控制11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11.1 管道系统渗漏控制11.2 排水管道系统不畅、水封易破坏11.3 集中供暖末端效果差11.4 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不可靠12 建筑电气工程12.1 电导管连接松动、管径误差控制12.2 桥架连接、接地跨接控制12.3 配电箱(盒)内配线控制12.4开关、插座安装控制...........12.5 等电位连接控制......12.6 避雷带安装控制....13防烟排烟工程14 智能建筑工程14.1 住宅智能化各系统安装控制14.2 访客对讲控制15 建筑节能15.1外墙外保温系统空鼓、开裂、渗漏、脱落. 控制15.2 外墙自保温系统节能措施达不到要求15.3 屋面保温隔热性能控制15.4 外门窗隔热性能与遮阳措施控制15.5 电线电缆数量、规格送检及照明系统的照度和功率密度控制16质量通病控制专项验收16.1工程资料16.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专项验收1 总则1.0.1 本条是编制本标准的宗旨和依据。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1总则1.0.1城市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住宅建设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土地和建材等资源,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对住房的要求,保障居民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基本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是国家计委于1986年颁布实施的,执行已有12年。
原规范是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在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方面无疑起了重大作用。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对城市住宅提高质量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与此相适应,本规范也应修订,修改不适用的条文,补充新的内容。
同时,为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法规的性质,增加了监督、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扩充了各专业的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内容,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城市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1.0.2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宅商品化,城市住宅已不再是单一标准的集合式住宅模式,目前除了大量的中、低标准的城市普通住宅外,尚有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形式有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等等,按层数分也有从低到高层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城市住宅,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故本规范应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各种类型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层数的划分与原规范规定基本一致,因《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修订后,高层建筑已突破100m的限制,故本规范不再作高层住宅上限为三十层的限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垂直交通和防火要求的不同。
一至三层的低层住宅住户一般自用楼梯,四至六层住宅住户共用楼梯,七层以上应设电梯,GB50045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要求设消防电梯和防火设施,但又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才设消防电梯,故这类住宅十一层以下可像中高层住宅一样设一般的电梯,但其防火设施仍须符合GB50045的要求。
2014版建规对方案设计的影响

注意住宅上下层之间的要求。 两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独立设置。
三 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
3 住宅
5.4.10 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 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住宅与非住宅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 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建筑高度分别 按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 和建筑规模按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 行。
此处不是敞开楼梯间
三 建筑防火的基本内容
2 公共建筑
5.3.3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 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 隔设施分隔。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应 符合本规范第6.5.3条规定。 6.5.3 防火分隔部位设置防火卷帘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中庭外,当防火 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米时,防火卷 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米;当防火分隔部 位的宽度大于30米时,防火卷帘的宽度 不应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 于20米。
建筑类型
条件
房间位置
托儿所、幼儿园、 老年人建筑
建筑面积不大于50㎡
医疗建筑、教学建 筑
建筑面积不大于75㎡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 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
其他建筑或场所 建筑面积不大于120㎡
除托儿所、幼儿园、 建筑面积小于5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 老年人建筑、医疗 小于0.90m;
建筑、教学建筑内 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 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疏散门的 间外的其余房间 净宽度不小于1.40m.
住宅采用剪刀楼梯间的规定: ♦采用的条件 ♦剪刀楼梯间共用前室的使用面积 ♦三室合一的条件
五 主要条文及问题分析 –第五章 民用建筑
工程建设质量监察规定条文说明

第一章 总则
• 二、加大工程建设质量监察力度。 • 中石化在工程质量监察方面是有活动、有作为的。 但都是“因事介入”的被动方式,临时组织有关 人员一事一办。没有主动监管的“常态管理”, 也没有建立常态监管的机制和机构,更没有常态 监察工作策划,力度相对薄弱。《工程质量监察 规定》的出台,为建立常态监 的监察力度必将加大。
第一章 总则
• 第四条 本条款进一步阐述了实施工程质量监察的意义。 • 一是石化企业在工程建设质量行为自律方面的重要保障机制。这是从 建设过程的角度,在参建各方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中石化企业从 宏观整体利益的角度实施的相对独立的监管活动,是一种企业强制性 监管控制(非法律强制性),是企业最后一道起保障作用的管理活动, 其重要性也在于此。 • 二是工程实体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监管环节。这是从建设项目的实体 形成过程(产品实现过程)的角度,在相关参建方对工程实体质量自 检、互检、交叉检的基础上,中石化企业独立实施的对工程实体质量 的监视和测量措施(活动),是企业对工程实体质量核验过程的最后 一道监管环节。由于这种监视和测量活动的项目超脱性、随机性,其 监管的客观性更为明显,更具威慑意义,更显其重要性。 • 这种监视和测量活动,包括独立安排的和随机参与互检的活动。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条 本条款对“工程建设”和“工程建设质量监察” 的术语含义界定。 • “工程建设”和“工程建设质量监察”这两个术语,在 《工程质量监察规定》中是具有特指含义的术语而不仅仅 只有词典上泛指的含义。 • “工程建设”特指: • 事项的特征—项目实现活动,即“过程”,包括“项目产 品过程”(项目产品形成过程)和“项目管理过程”两个 层面(事项形态、性质界定)。 • 项目实现活动的阶段界定—勘察设计、采购制造、施工调 试、竣工验收、后评估。一个工程项目从启动到最后的完 成消项,我们在习惯上除上述的过程阶段外,还有一个 “前期工作”阶段。本条款明确:工程质量监察不包括这 一阶段。
2014新版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解读 详细_OK

旧:在建筑物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建筑过渡空间
1——室内;2——门斗
5.阳台 balcony
新: 附设于建筑物外墙,设有栏杆或栏板,可供人活动的室外空间 旧:供使用者进行活动和晾硒衣物的建筑空间
6.勒脚 plinth
新: 在房屋外墙20接21近/9地/13面部位设置的饰面保护构造
2.主体结构 major structure
接受、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荷载,维持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有机联 系的构造; 解读:其定义影响阳台面积计算。
2021/9/13
9
术语篇——新增术语
3.结构层 structure layer
整体结构体系中承重的楼板层; 条文说明:特指整体结构体系中承重的楼层,包括板、梁等构件。结构层承受整个楼层的全部荷 载,并对楼层的隔声防火等起主要作用.
解读:新版将”外墙上口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改为“结构外围水平面积”
新条文说明:地下室作为设备、管道层按本规范第3.0.26条执行;地下室的各种竖向井道 按本规范第3.0.19条执行;地下室的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的按本规范第3.0.18条规定执 行。
2021/9/13
14
术语篇——调整变化术语
其他术语:
3.架空层 stilt floor
新: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 旧: 建筑物深基础或坡地建筑吊脚架空部位不回填土石方形成的建筑空间 解读:明确为有结构支撑,无围护结构。
2021/9/13
一面开敞
两面开敞
15
三面开敞
术语篇——调整变化术语
2021/9/13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新最全解读

一、整合后的规范标准的修订整体趋于严格。
二、整合后的规范文字更加严谨、细致。
三、整合后的规范章节设置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删除了原规范一些重复出现的条款,合并统一了一些内容相近的条款。
四、整合后的规范将一些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具体化,更便于实际操作。
五、整合后的规范与其他防火设计规范联系更加紧密术语解读——变化条文对比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在实际工程中,除适用于或者不适用以外的建筑可以套本规范吗?回答:不要套用,但可以参考。
如广播电视建筑等。
问题2:如果专业规范与本规范相互冲突以哪个为准?回答:通常以本规范为准,因为这是防火规范。
但是有些专业比较强的规范,有特殊要求时,应以专业规范为准。
术语解读——建筑高度的计算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1:夹层的处理回答:如果坡屋顶内有夹层应计算到最高夹层的楼面。
问题2:山地、台地建筑中一面或两三面外墙全部或局部凌空,其他外墙面覆土的空间算首层还是地下室?建筑高度如何计算?回答:坡地高层民用建筑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防火设计时对防火设计高度的确定。
防火设计高度确定之后,按照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执行。
同时本规范还对坡地建筑消防扑救场地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楼层做了明确的规定。
防火分隔(楼板耐火极限、挑檐)、疏散独立且直通室外、消防扑救。
术语解读——裙房的最新界定术语解读——综合楼的最新界定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商业网点中的300平方,指的是一层?还是一、二层之和?如有净高5米多的底层店铺,面积300平方,装修后隔成二层使用,是否可以定义为商业网点?回答:包含一、二层:不能再视为商业网点术语解读——安全出口的最新界定常见问题及回答问题:敞开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闫如何区别?回答:1、三面无建筑构配件围护的楼梯为敞开楼梯;2、有一面无建筑构配件围护的楼梯为敞开楼梯间;3、周围都有建筑构配件或有门的楼梯就形成楼梯间;4、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条文说明(2014年11月13日会后定稿)修订说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14,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8月27日以第517号公告批准发布。
此前,我国建筑防火设计主要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这两项规范中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发展需要,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相同或相近的条文,约占总条文的80%,还有些规定相互不够协调,急需修订完善。
为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教训,适应工程建设发展需要,便于管理和使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要求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同意调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计划的函》(建标标函[2009]94号)的要求,此次修订将这两项规范合并,并定名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此次修订的原则为:认真吸取火灾教训,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和消防科研成果,重点解决两项标准相互间不一致、不协调以及工程建设和消防工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厂房、仓库、堆场、储罐、民用建筑、城市交通隧道,以及建筑构造、消防救援、消防设施等的防火设计要求,在附录中明确了建筑高度、层数、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
主要修订内容为:1、为便于建筑分类,将住宅建筑原按层数划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修改为按建筑高度划分,并与原规范规定相衔接;修改、完善了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主要包括:1)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高层建筑中的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处的楼板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00h;2)小于等于100m的高层住宅建筑套内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对公共部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提出了要求;3)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可兼具使用功能与避难要求的房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4)明确了住宅建筑剪刀式疏散楼梯间的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要求;5)规定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应设置灭火器。
2、适当提高了高层公共建筑的防火要求: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00h;2)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本规范有关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能减小;3)完善了公共建筑避难层(间)的防火要求,高层病房楼从第二层起,每层应设置避难间;4)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5)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30min修改为90min。
3、补充、完善了幼儿园、托儿所和老年人建筑有关防火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对于医疗建筑,要求按照护理单元进行防火分隔;增加了大、中型幼儿园和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老年人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中型幼儿园和老年人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规定;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20min和30min修改为60min。
4、为满足各地商业步行街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系统提出了利用有顶商业步行街进行疏散时有顶商业步行街及其两侧建筑的排烟设施、防火分隔、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等防火设计要求;针对商店建筑疏散设计反映的问题,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和展览厅的设计疏散人数计算依据。
5、在“建筑构造”一章中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6、增加灭火救援设施一章,补充和完善了有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救援入口等的设置要求;规定消防设施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消防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设置,应考虑灭火救援时对消防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建筑室外广告牌的设置,不应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7、对消防设施的设置作出明确规定并完善了有关内容;有关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内容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8、补充了地下仓库与物流建筑的防火要求,如要求物流建筑应按生产和储存功能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储存区应采用防火墙与其他功能空间进行分隔;补充了1×105m3~3×105m3的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液氧储罐和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及其储罐的防火间距。
9、完善了公共建筑上下层之间防止火灾蔓延的基本防火设计要求,补充了地下商店的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有关防火分隔方式的具体要求。
10、适当扩大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范围:如高层公共建筑、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商店、展览建筑、财贸金融建筑、客运和货运等建筑;明确了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应设置灭火系统和公共建筑中餐饮场所应设置厨房自动灭火装置的范围;增加了冷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范围。
11、在比较研究国内外有关木结构建筑防火标准,开展木结构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木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试验,并与《木结构设计规范》和《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等标准协调的基础上,系统地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
12、对原《建规》、《高规》及与其他标准之间不协调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了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柴油机房等的平面布置要求、有关防火门等级和电梯层门的防火要求等;统一了一类、二类高层民用建筑有关防火分区划分的建筑面积要求,统一了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或裙房内商店营业厅的疏散人数计算要求。
13、进一步明确了剪刀楼梯间的设置及其合用前室的要求、住宅建筑户门开向前室的要求及高层民用建筑与裙房、防烟楼梯间与前室、住宅与公寓等的关系;完善了建筑高度大于27m,但小于等于54m的住宅建筑设置一座疏散楼梯间的要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在本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时,对直接涉及工程质量、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条文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共确定了165条强制性条文,约占全部条文的39%。
尽管在编写条文和确定强制性条文时注意将强制性要求与非强制性要求区别开来,但为保持条文及相关要求完整、清晰和宽严适度,使其不会因强制某一事项而忽视了其中有条件可以调整的要求,导致个别强制性条文仍包含了一些非强制性的要求。
对此,在执行时,要注意区别对待。
如果某一强制性条文中含有允许调整的非强制性要求时,仍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确定,如本规范第4.4.2条强制要求进行分组布置和组与组之间应设置防火间距,但组内储罐是否要单排布置则不是强制性的要求,而可以视储罐数量、大小和场地情况进行确定。
本规范是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7(2005年版)及其局部修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凝聚了这两项标准原编制组前辈、局部修订工作组各位专家的心血。
在此次修订过程中,浙江、吉林、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和吉林市、东莞市、深圳市公安消防局等公安消防部门,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欧洲木业协会、加拿大木业协会、美国林业及纸业协会等单位以及有关设计、研究、生产单位和专家给予了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参编单位:机械委设计研究院纺织工业部纺织设计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技术学院杭州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北京市公安局消防总队化工部寰球化学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张永胜蒋永琨潘丽沈章焰朱嘉福朱吕通潘左阳冯民基庄敬仪冯长海赵克伟郑铁一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参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元兴华工程公司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建设部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Johns Manville中国有限公司Huntsman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Hilti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经建生倪照鹏马恒沈纹杜霞庄敬仪陈孝华王诗萃王万钢张菊良黄晓家李娥飞金石坚王宗存王国辉黄德祥苏慧英李向东宋晓勇郭树林郑铁一刘栋权冯长海丁瑞元陈景霞宋燕燕贺琳王稚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北京市消防局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主要起草人:蒋永琨马恒吴礼龙李贵文孙东远姜文源潘渊清房家声贺新年黄天德马玉杰饶文德纪祥安黄德祥李春镐为便于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和监督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目次1 总则 (9)2 术语、符号 (11)2.1 术语 (11)3 厂房和仓库 (13)3.1 火灾危险性分类 (13)3.2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21)3.3 厂房和仓库的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 (26)3.4 厂房的防火间距 (30)3.5 仓库的防火间距 (34)3.6 厂房和仓库的防爆 (35)3.7 厂房的安全疏散 (39)3.8 仓库的安全疏散 (40)4 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4.1 一般规定 (42)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2)4.3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5)4.4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9)4.5 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 (52)5 民用建筑 (54)5.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54)5.2 总平面布局 (57)5.3 防火分区和层数 (58)5.4 平面布置 (62)5.5 安全疏散和避难 (67)6 建筑构造 (80)6.1 防火墙 (80)6.2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81)6.3 屋顶、闷顶和建筑缝隙 (84)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86)6.5 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90)6.6 天桥、栈桥和管沟 (92)6.7 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 (92)7 灭火救援设施 (95)7.1 消防车道 (95)7.2 救援场地和入口 (97)7.3 消防电梯 (98)7.4 直升机停机坪 (99)8 消防设施的设置 (100)8.1 一般规定 (100)8.2 室内消火栓系统 (102)8.3 自动灭火系统 (103)8.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6)8.5 防烟和排烟设施 (107)9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09)9.1 一般规定 (109)9.2 供暖 (109)9.3 通风和空气调节 (110)10 电气 (116)10.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116)10.2 电力线路及电器装置 (120)10.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22)11 木结构建筑 (125)12 城市交通隧道 (129)12.1 一般规定 (129)12.2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132)12.3 通风和排烟系统 (133)12.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35)12.5 供电及其他 (135)附录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参考性附录) (137)1 总则1.0.1 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