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口30年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日照港发展的优势与瓶颈

日照港发展的优势与瓶颈

日照港发展的优势与瓶颈作者:郭江华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6期摘要:山东省日照市位于日照,山东省地级市,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南侧翼,东隔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西靠临沂,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全市陆域面积531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000平方千米。

从日照港建设至今,日照在经济上有了飞速的进步,对地理位置的把握,日照市能否准确定位,从而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swot分析;回归分析一、日照港的发展在1978年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侯国本先生否定了连云港建设国际大港的可行性,建议改建日照港。

具体原因是因为连云港地处黄河旧道,淤积了大量的泥沙,每年清淤疏浚工作成本非常高。

随后,邓小平做出批示,连云港项目暂缓,要求组织专家对日照港进行重新论证。

在1982年正式开工建设,1986年投产运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港口生产2003年突破4000万吨,2004年突破5000万吨,2005年完成8421万吨,增幅位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2006年进入亿吨大港行列,2016年吞吐量达3.5亿吨。

二、日照港区位存在的优势与弊端运用swot分析日照港的发展:1.优势地理位置,日照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与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交界地带,处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

从全国范围看,日照港位于环渤海经济带;从山东省来看,日照港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属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

资源环境,日照港位于苏北浅滩和山东半岛交界的临海地区,历史上没有台风直接登陆,没有强烈地震的发生,全年作业天数可达300天以上,综合各种因素,日照地区的环境优势还是十分明显,日照市横跨胶南隆起、胶莱坳陷和沂沭断裂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出露地层齐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地下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已发现56种矿产,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金、银、稀土、锆英石、白云岩、石灰岩、蓝晶石、红柱石、铸型用砂、煤、硫铁矿、磷、盐、金红石、钾长石、蛇纹岩、橄榄岩、萤石、重晶石、瓷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石棉、硅石、硅灰石、滑石、石膏、砖瓦粘土、页岩、大理岩、花岗石、方解石、蛭石、膨润土、榴辉岩、玄武岩、沸石、水晶、刚玉、园林石、坤山玉、莒翠绿、紫豆瓣、砚石、海砂(河砂)、石墨、硅化木、金刚石、矿泉水、地下水,日照市矿产资源丰富。

快速崛起的日照港——访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

快速崛起的日照港——访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

大发展” 的思路 , 全方位 开发市场 , 大 扩
市场份额 。 在 管 理 上 , 日照港产 管 理 体 制 , 高 了 资 理 提
等广 阔的腹地 。腹 地经济发展 迅猛 , 资 源丰富。 口照港 已经发展成为广阔腹地
经 济 发 展 不 可或 缺 的重 要 海 口岸 。 从港 f服 务功 能 上 看 , 口照港 初 步 1 具 备 了 大 宗 散货 物 流 中心 的实 力 。 日照 港 有 着 良好 的建 港 条 件 ,素 有 “ 有北 南 仑 , 有 闩 (H照 )之 称 。 几 年 来 , 北 ” 我 们 坚持 “ 无 我 有 、 有 我 专 、 々我 优 、 人 人 人 人 优 我 特 ” 建 港 思路 , 系 列 大 型 化 、 的 一 专 业 化? 位 相继 建 成 投产 ,去年 已建 设 白
步。截至 2 0 , 0 5年 日照港 生产 泊位达 3 4
个 ,货 物 吞 吐 量 突 破 8 0 00万 吨 ,达 到 82 万 吨,较 上 一 年 增 加 了 3 0 4l 0 0多 万 吨 , 比增 长 6 .% , 口吞 吐 量 增 量 居 同 49 港 全 省 港 口第 一 ,增 幅居 全 国 沿海 港 口的
产利用率和投资收益 ;推行 四级管理模 式, 内部管理顺 畅有序 ; 推进业 绩考核 , 健 全了激 励约束机 制 ?存此基 础 E, 今 年 义积极实施 管理精细 化丁程 ,培育品
牌 员工 , 向管 理 创 新 要 效 益 , 定 了坚 实 萸
的管理基础。 更 重要 的是 经 过 2 0年 的发 展支 践 ,
备 了追赶先进港 口, 实现亿吨港的实力 。
在 市 场 开 发 和 生 产 组织 上 ,我 们 坚
-2 0 / 大 瞄 矫 髑 066-

日照历史故事简介

日照历史故事简介

日照历史故事简介
日照是位于中国山东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这里是齐国的领土,曾是鲁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722年,齐国的第十五位君王齐襄公在此建立都城,将
其命名为蓬莱。

据传,蓬莱古城是中国古代五岳中的东岳,有着神秘的仙人传说。

相传,仙人在蓬莱建立了仙境,居住在这里,享受永生不老的神奇生活。

因此,蓬莱的名字成了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这一传说让蓬莱
古城变得神秘而吸引人。

在历史上,日照一直是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

清代时期,日照港
开始兴起,成为了中国北方通往海外的重要通道。

当时,许多国外商
船都停泊在这里,为城市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二战期间,日照成为了重要的军事基地和抗战前线。

为了保卫中
国的领土,许多勇敢的军人在这里浴血奋战,为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做
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照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城市。

如今,它
以其美丽的海滩、独特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每年都吸
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总之,日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一个重
要的历史名城,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现代化城市。

日照港前景

日照港前景

日照港前景日照港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是中国海岸线上的一座重要港口。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照港的前景变得愈发广阔。

首先,日照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作为中国东海沿岸的最大深水良港,日照港地处中国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距离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青岛和烟台仅几百公里,与上海、大连等沿海城市相距较近,具备了便捷的交通联络网络。

这些优势使日照港成为中国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其次,日照港在港口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和改造。

自2013年以来,日照港陆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港口的吞吐能力大幅提升。

港口的深水航道和泊位能够适应超大型船舶的进出港需要,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还增设了多台大型起重设备,提升了港口的装卸效率。

这些改造项目的完成,为日照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日照港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倡导,发展绿色低碳港口。

作为中国最大的散货港之一,日照港在港口运作中注重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港区内建设了集中资源利用中心,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日照港也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推广电动车辆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港口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升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日照港还积极拓宽港口业务领域,通过多元化发展提升其竞争力。

除了传统的港口物流服务外,日照港还积极发展油品、化工、冶炼等产业,并与国内外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吸引了一批大型项目的落户。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日照港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利润来源,丰富了港口的业务结构,增强了日照港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日照港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绿色低碳发展等诸多优势,其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日照港有望成为中国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日照港宣传片解说词

日照港宣传片解说词

日照港宣传片解说词中国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的中部,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山东半岛之南,一座以阳光命名的新兴沿海港口从这里崛起,这就是日之初光先照之地一日照港。

日照港--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第一乐章:实力构筑】这里是寂静的海湾,湾阔水深,陆域平坦。

这里是宜居的家园,5000年前人类就在此生息繁衍(标示大汶口、龙山文化)。

日照的名字从金代开始,叫了827年。

上世纪80年代,阳光照进这片温馨的海湾,日照港由这条28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诞生发展。

今天的日照港,两大港区并立,44个生产性泊位,设计通过能力1・2亿吨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运输中转口岸,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网络,把日照港与华东、中原、西北广大地区连结在一起,周边三大国际机场环绕,立体化交通体系为日照港快速崛起、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里有世界最大的30万吨级和20万吨级大型专业化矿石泊位,铁矿石进口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这里是国家规划的大型石油、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液体化工产品集散地,国家重要北煤南运、煤炭进口的能源运输通道。

国际一流的自动化系统、前港后厂的运作模式,奠定粮食、水泥、木材装卸全国第一港的地位。

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设施搭建起日臻完善的货物装卸、储运、商务及信息、物流平台。

.世界先进的氧化铝、木薯干密闭式卸船设备,专业、髙效的焦炭筛分装船工艺, 完备的钢材装卸工艺,构筑起我国重要的散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

可自山进出30万吨级巨轮的深水航道,构筑起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效、便捷的海上通道。

【第二乐章:创新发展】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时(字幕标注日期2010年11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随着20万吨级矿石巨轮在日照港接卸完毕,日照港年总呑吐量突破2亿吨。

日照港从1986年开港,仅用24年就跨越了许多世界著名港口白年发展历程。

传载真诚、追求卓越、共享阳光,核心价值观激励日照港创新发展。

日照港 介绍

日照港 介绍

3、企业竞争力不强,地方运力总量偏小。现有的物流企业总数少、规模小、水平低,全市现有的426家物流企业中,年纳税额超过百万元的只有十多家。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等更高端服务方面还没有开展,物流服务功能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大型的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拥有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网络的物流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从地方运力来看,虽然日照港口货物吞吐量过亿吨,但日照本地海运企业自有船只运载能力只有10多万载重吨,且只能用于内海航运,船只吨位小、运力小的问题十分突出。
五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了支持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日照市政府明确将其作为先导产业加以培育,制定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加大了金融、财政、土地供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改革查验方式和通关流程,推行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和“5+2”工作制,24小时全天候和节假日无障碍通关,签订路港运输协议,理顺路港关系,有效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投资3亿元建设鲁南(日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全力深化大通关工作;按照政府扶持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整合了港口、贸易商、保税仓库、钢厂等相关资源,组建了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有效地促进了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5、人才短缺。日照市作为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建市的时间较短,开港的时间也不长,物流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尤其缺乏物流系统规划的高级管理人才。
三、日照市发展港口物流业的机会与威胁因素分析
(一)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1、国际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从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将持续上升,这必将对能有效降低成本的物流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日照市简介

日照市简介

日照市简介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地处我国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黄海西岸。

北与青岛市接壤,南与连云港市相邻,隔海与韩国、日本相望。

1985年3月设立县级日照市,1989年6月升格为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现辖东港区、日照开发区、岚山区、国际海洋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莒县、五莲县。

52个乡镇、街道,2992个行政村(居),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总人口275.33万。

日照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充满活力的日照港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为了开发中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扩大对日本的煤炭贸易,在日照市兴建了现代化深水大港--日照港,修筑了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当时称为兖(兖州)石(日照市石臼所镇)铁路。

日照港(原称石臼港)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综合性港口,跻身全国十大港口之一。

兖石铁路沿黄河北岸西进,与陇海铁路平行,经过河南省新乡市、山西省侯马市,横跨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四大南北铁路干线,进入陕西省西安市,与陇海--兰新铁路并轨,全长1267公里,设计运输能力到2000年为7000万吨。

从此,黄河北岸新开辟了一条东西交通大动脉,中西部地区又增添了一条新的出海大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东部呈现出明显的"Y"型的双通道格局。

经过科学论证,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外经贸部于1995年7月30日正式确立日照与连云港同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并决定将日照--西安沿桥经济带的开发建设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之中。

国家三部委在批复中指出:"随着我国西安至日照又一条东西向铁路干线的开通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按照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联合打通对外开放通道、促进陆桥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意增加日照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并同意将新亚欧大陆桥表述为: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和日照等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国际大通道。

港口发展历程

港口发展历程

港口发展历程
港口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简要介绍港口发展的几个阶段。

古代文明时期,港口是人类海洋贸易的重要节点。

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港口展开了跨海洋的贸易活动。

例如,古埃及的红海港口,被认为是连接古埃及和中东的贸易通道。

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的大军也是通过港口展开征战,港口成为了物资运输和军事作战的重要基地。

中世纪时期,随着贸易的繁荣,港口逐渐发展成为交流与经济中心。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通过这些港口,人们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近代以来,随着船舶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兴起,港口的功能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19世纪以来,欧洲和北美的港口开始繁荣,尤其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港口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工业化的需求促进了港口设施的改善和扩建,如船坞、码头、堤坝等,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和效率。

现代时期,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港口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港口不仅仅是贸易的中转站,更是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整合和物流网络的建设,使得港口的地位更加重要。

同时,港口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重要议题。

总之,港口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从古代到现代,港口不仅仅是贸易的交流平台,更是文化、经济和科技的交汇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in browser customize
free license

个万吨级杂货泊位;1990年8月建成木材码头1.5万吨级和2.5万吨级泊位各1个; 随后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工程日照港二期工程,年通过能力新增200万 吨,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交付使用;接收并改造了石臼所港务办事处泊位,开 工实施了6号煤堆场改扩建工程。尤其是在“九五”期间,经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 响,在国家从严控制新上港口建设项目的背景下,抢抓机遇,进行了港口建设和 技术改进项目,增加了堆存卸车能力,提高了泊位接卸能力。2002年在西港区建 设的万吨级木片码头通过验收,成为港口发展新的增长点;2001年8月,果断将 铁矿石泊位规划从煤炭泊位前端调整至东港区三期工程,并于2002年7月开工建 设。通过加快建设,不仅形成了能吐能吞的良好局面,而且坚定地迈出了向多功 能、综合性主枢纽港转变的步伐。 ——改革创新深入发展。积极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在产业结构上,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开展多元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分散经营 风险,先后成立了日照物产开发(集团)公司和港口实业总公司,形成了一业为 主,多种经营的良好格局。在机制上,1997年调整、精简了两级机关,1998年开 展并逐年深化“下岗培训、转岗分流、减员增效”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用工机 制。在对外开放上,1993年,在全国热烈讨论“姓资”“姓社”的历史背景下,大胆 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常规,与韩国大宇水泥合作,将一个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出 租50年,并积极建设了韩国大宇日照港粉磨站,该项目1997年正式投产后,用一 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仅50万吨的泊位,不仅每年创造240万吨的吞吐量和非常可观 的经济效益,还为日照港发展成为全国沿海散装水泥中转“第一港”奠定了基础; 1994年5月组建石臼港埠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募集1868万元资金;2002年7 月,日照港作为发起人,联合兖矿集团等五家港口主要煤炭客户,成立了日照陆 桥港业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向资本市场进发的第一步。 第三阶段,跨越发展阶段(2003年5月日照港集团公司成立至今) 2003年5月,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7月1日,日照至韩国平泽客 箱班轮开通;2004年完成吞吐量5107.9万吨,2005年完成吞吐量8420.8万吨; 2006年完成吞吐量1.07亿吨,开港20周年超过亿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由第14位
open in browser customize
free license

以港为家,以事业为重,铺下身子,埋头苦干,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塑造了港 口赖以生存发展的钢班子、铁队伍,为日照港的开港运营和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 的组织基础。 第二阶段,夯实基础阶段(1986年5月日照港开港开放--2003年5月日照港集团 公司成立之前) 1986年开港当年完成吞吐量262.8万吨,利用一期煤码头节余1800万元建设万 吨级杂货码头,1986年10月竣工;1991年1月,《石臼港总体布局规划》被交通 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同年完成吞吐量1079.6万吨,首次突破千万吨大 关;1992年5月,石臼港务局更名为日照港务局;1999年完成吞吐量2003万吨, 突破两千万吨大关;2000年完成吞吐量2673.8万吨,超过港口核定吞吐能力。 ——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日照港诞生在我国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转 轨时期,没有吃过一碗计划经济“安逸饭”。为把港口经营好、管理好,日照港迅 速转入生产、建设、经营并进,探索创新时期。1986年开港后,国家没有安排运 输计划,经过多方努力,全年完成吞吐量262.8万吨。1987年,完成吞吐量425万 吨,在提足折旧等项目费用后实现利税365万元,实现了由亏到盈的转变。1989 年,日照港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晋升为大型一类企业,并获得了交通部 质量管理奖及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企业、省级先进企业、山东省企业管理优秀 奖等荣誉称号。1992年9月,日照港召开煤炭质量现场会,将2000吨劣质煤当众 销毁,赢得了“质量之港”的美誉。1998年全港有8个单位通过IS09000族标准第三 方认证,通信信息中心话务班被列为全国首批交通通信行业示范“窗口”,设备管 理跳级晋升为一级企业,同年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全国卫生港”。深入开展 党员先进性教育,积极开展文化创建,突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2000年被中共 中央宣传部、组织部表彰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2002年获山东省企业 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港口设施功能日趋完善。为增强港口的发展后劲,打破单一煤炭输出的格 局,日照港人不等不靠,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进行了科学规划,确立了“多功 能建设,全方位服务,综合性发展,集团化经营”的发展方略,1986年10月建成1
open in browser customize
free license
பைடு நூலகம்
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和谐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自 1991年以来连续1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集团公司党委2006年分别被中央、 山东省委命名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荣 获山东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获得“改革开放30 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全国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省创建劳动 关系和谐企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日照港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日照港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选址建港,夯实基础,跨越发展三个 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选址建港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6年5月正 式开港运营,并辟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 1978年山东省组织14个部门600余人进行为期4个月的鲁南选港规划勘查; 1980年国家计委批复了石臼港设计任务书;1982年开始建设施工;1986年通过 国家验收,正式开港开放。 ——科学选址,孕育深水码头。为适应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的需要,适应国际 远洋散货船舶大型化趋势,在鲁南苏北海岸加快建设深水大港作为1978年国民经 济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被国家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下, 通过组织专家组对日照海岸线进行实地勘察,反复科学论证,遵从党的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精神,得出了科学 的结论:石臼是我国难得的深水港址,有条件发展10-20万吨级深水泊位,在日 照石臼建港,具有港址水深条件好、不冻不淤、无台风登陆、工程量小、工期 短、投资省、建设维护费用低、陆域平坦、沙石料丰富等优点。1980年,国家决 定在石臼所建设大型煤炭输出港,国家计委批复了石臼港设计任务书,同意建设 煤码头一期工程两个10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投资7亿元人民 币,工期5年,并列入“六五”计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艰苦创业,缔造东方巨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日照港经历 了近三年的施工准备,于1982年2月18日在千百年沉睡的海滩上破土动工。交通
日照港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 党委工作部 日照港(原名石臼港)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孕育、诞生、发展的新兴沿海 港口,经历了在荒滩上起步建设,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已经 由黄海滩头的小渔村变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而又绚 丽多彩的风雨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 日照港地处中国绵延万里的海岸线中部,山东半岛南翼,处于连接南北、沟通 东西的重要战略位置,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开发建设的新兴港口,新亚欧大陆 桥东方桥头堡,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沿海主枢纽港。1978年选址,1982年开工建 设,1986年投产运营。1988年1月,由交通部管理改为交通部、山东省双重领 导,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2年8月,下放日照市管理。2003年5月,原日照港 务局与岚山港务局企业部分联合重组,成立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改革开放30 年来,日照港至2008年底年吞吐量已由开港之初的262.8万吨增加到1.51亿吨, 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56亿吨,年均增长20.2%;资产总额由4.3亿元,增加到 221亿元,年均增长19.6%;实现利税23.2亿元,上交国家规费28.8亿元,培育关 税税源400亿元;日照港共为国家创造了200多亿元的优良资产,为所在城市和腹 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港口保税、物流分拨、贸易、金融保险、对外投 资、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日臻完善;助推城市临港工业快速兴起,形成了钢铁、 粮油、造纸、制造、木材、电力等临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崛起,2007年日 照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29.58亿元,30年年均增长16.9%;鲁南、沿桥经济带等 广阔腹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经济发展日趋活跃。日照港先后荣获“全 国卫生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国品牌建设
open in browser customize
free license

部、山东省选派了精兵强将,各路建设大军纷纷进驻日照。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港 口建设高度重视,胡耀邦、李鹏、万里、谷牧等领导同志先后14人次来港视察, 关注港口建设进度,解决建港中的难题。为保证兖石铁路、石臼港的建设,国务 院专门成立了“兖石铁路、石臼港”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严格纪律,确 保了各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在既无大中城市,又无老港依托的困难条件下,在 建港指挥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港口建设者迎难而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老 区人民又象战争年代支前一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投入到火热的建设工地。 座底浮坞出运沉箱下水、钢栈桥整体吊装、沉箱分层浇注、大面积应用后张预应 力混凝土梁等新技术、新工艺开创了我国港口工程施工的先河,减少了工程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工程费用。1985年10月,煤码头一期工程 开始重载联动试车。10月20日,广州海运局红旗121货轮成功首航石臼港。12 月,煤码头一期工程通过部级验收,1986年5月通过国家级验收,工程总评优良 并荣获了国家银质工程奖、施工鲁班奖,并入选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十大水运工 程。198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石臼港为一类对外开放港口,石臼港正式开港 开放。日照港作为一颗国家能源运输大格局的重要棋子,正式嵌入共和国版图, 开始承载起党和国家的重托,肩负起带动日照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承载起日照港人奋发崛起的梦想。 ——奋发图强,打造钢铁队伍。建港期间日照港人员主要组成是转业、退伍军 人,招工的农民和学校毕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经验的港口技术人员极少。为保证 港口建成投产时,能够拥有一支具备相关实践经验的队伍,日照港通过培训,提 升人员素质,组织干部、职工边学边干,积累经验,培养成为开港后的主要技术 力量。从1980年到1985年,利用出国考察、学习、监造等方式,先后组织19批 171人次去日本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到老港考察、跟班实习,共培训 管理干部达200多人次,培训技术工人达240多人次;聘用老港业务骨干和退居二 线人员近30名来港指导和培训;利用现有人员进行自培321人次;通过这些卓有 成效的培训,日照港建起了自己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指挥部各级组织发扬“改 革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建港精神,带领广大建港人员战严寒、斗酷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