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压疮发生原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术中获得性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新进展

术中获得性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新进展

术中获得性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新进展[摘要]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综述目前手术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内源性危险因素和内源性危险因素,并从加强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综合护理干预,压疮预警体系及品管圈活动体系,循证护理,PDCA循环压疮管理,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全程护理干预等方面总结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以便于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压疮预防;综述压疮是指由于剧烈和(或)持续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皮肤与医疗器械或其他设备接触处[1]。

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手术患者已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1-2]。

压疮可能发生于术后几小时内,但是大多数发生在术后1-3天[3]。

据研究[4]显示,手术当天压疮发生率仅为5%,而在术后5天压疮发生率可达58%。

李静等[5]报道,患者发生压疮初期仅表现为Ⅰ期或Ⅱ期,短时间内可发展为Ⅲ期及Ⅳ期;手术后患者发生压疮,可能会影响病情,延长治疗、住院时间,因此,预防压疮,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1术中急性压疮形成危险因素分析1.1内源性危险因素1.1.1年龄压疮发生率与年龄有关。

老年患者软组织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末梢循环功能减退,保护性反射迟钝[6]。

蒋琪霞等[6]研究发现,发生院内压疮,60岁以上患者占73.44%,70岁以上患者占50%。

老年手术患者出现压疮的发病较高外,幼儿由于皮肤娇嫩,在外科手术中,压疮发病几率也较高[7]。

1.1.2疾病因素术前血红蛋白较低的患者压疮发生的可能性越大[8]。

高哲慧[9]探究手术患者贫血与压疮发生的关系,对照组与观察组压疮风险评分分别为13.0±2.1分、10.0±2.2分,2组比较有差异(P<0.05)。

方鸳鹓[10],将有无出现压疮的患者,分为压疮组与非压疮组,对比2组压疮起原,结果2组糖尿病史、吸烟史、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等均有差异(P<0.05)。

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压疮指的是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压疮,术后1~3天是高发期。

为了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手术时常常需要取患者各种体位,且手术的过程中无法随意改变患者的体位来缓解局部组织的压力,加上术中的出血以及皮肤潮湿等多种因素,改变了皮肤的应激能力,所以说手术类患者是压疮的高发人群[1]。

【关键词】手术压疮危险因素分析护理对策研究进展压疮指的是局部组织长期持续性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持续性缺氧、缺血和营养不良,导致软组织溃烂或者坏死。

有报道说表明常规住院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为1%~11%,而手术类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为4.7%~66%[2]。

压疮一旦发生,就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减缓康复速度,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压疮的发生。

有关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情况详细报道如下:1.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1.1 外在因素1.1.1 剪切力剪切力在患者的皮肤与其下方组织发生滑动而骨骼继续保持固定时发生[3]。

常发生在患者被抬上和抬下手术床时,也可出现在术中患者的部分躯体重新调整体位时。

1.1.2 压力高强度持续性的外在压力会造成供应肌肉、皮肤、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闭塞,继而组织内营养与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排泄不畅,最终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坏死[4]。

压力受患者的体重、手术体位、皮肤接触面等因素影响。

1.1.3 摩擦力皮肤受到摩擦则升温,组织代谢加快,耗氧量加大,表皮保护性角质层受损,此时最易发生压疮。

1.1.4 皮肤潮湿手术中患者的血液、体液、汗液、冲洗液造成皮肤潮湿,这些液体引起患者皮肤浸润、pH改变、保护性油脂减少[5],从而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削弱,细菌繁殖,同时皮肤细胞壁软化使得皮肤粘连在床单上,增加剪切力,引发压疮。

1.2 患者自身因素1.2.1 年龄和体重患者年龄越大,皮肤越松弛,皮下脂肪萎缩,弹性减小,皮肤更易受损,组织的再生能力也较低。

手术患者压疮形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手术患者压疮形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手术患者压疮形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综合手术过程的必须手段方式以及患者自身生理素质等方面来分析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原因以及针对性的有效防范措施标签:手术;压疮;原因;措施压疮是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局部产生伤变溃疡,多发生于骨突部位,其主要是由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局部受到剪切力,压力,摩擦力等综合作用挤压局部血管,从而使血液流通障碍导致皮肤局部组织受损或坏死。

由于手术中一些特殊治疗手段的因素限制,使皮肤持久受迫,在手术1-3天后的患者,很容易患得压疮。

也因此手术患者成了压疮的一类高危人群。

Schoonhoven L[1]报道,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高达 4.7%~66%。

国内的研究显示,23%的院内压疮与手术有关[2]。

目前,压疮得病率已经成为衡量手术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对于手术中压疮的防范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笔者此篇就自身在为患者治疗的实践中总结分析了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对压疮有效的防范措施,其内容如下: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因素1.1外界因素1.1.1物理力学因素压疮的产生一般是剪切力,压力,以及摩擦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据研究,长达4h的4.67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的压力下即使25.3kpa达1h也不至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从而产生组织损伤[3]。

手术病人因为手术的需要,不能活动失去了运动能力,必须长期保持一个有利手术操作的体位,这样就导致局部皮肤长期受外界的挤压力,另外若床单不平,有碎屑,搬动患者时用力拖拽,这就使皮肤受到骨头的剪切力,以及外界,皮肤,骨头三者相互的摩擦力,从而使皮肤局部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局部組织受损或坏死造成压疮。

另外,由于手术中治疗方式的需要,比如手术中采用的固定器具,一般对皮肤都具有垂直压迫作用,尤其骨科疾病患者在做手术时使用的止血带,直接与肢体皮肤摩擦接触,更容易导致血液流通障碍,造成压疮。

1.1.2化学药物刺激长时间受压的皮肤,到消毒液、血液、汗液、冲洗液等潮湿因素的刺激时,出现酸碱度改变,角质层破坏,导致皮肤组织损伤[4]。

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压疮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压疮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压疮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者:庞玉灵李贤陈紫叶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06期【关键词】手术压疮;医院管理;综述【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6..01手术压疮(Intraoperatively Acquired Pressure Ulcer,IAPU)又称术中获得性压疮,是指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急性皮肤压力性损伤,可于术后几小时至术后7 d内发生,多见术后1-3d。

手术患者成为院内获得性压疮(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HAPU)的高发人群。

国内有研究显示HAPU发生率为0.628%,国外研究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高达8.1~54.8%[1]。

压疮发生率已经成为评价医院管理效果的一项指标,而手术患者是医院HAPU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备受围术期管理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的关注。

手术压疮高危因素分为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外源性因素进行综述。

1 内源因素内源因素是指手术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与压疮的发生发展有关,现实存在而又难以干预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疾病,活动能力,皮肤、潮湿、心理因素,生活習惯等。

2 外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是指那些非患者自身因素(或称体外因素)对压疮的发生和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本文把外源因素分为力学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力学因素包括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2.1 力学因素包括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压力是形成压疮的主要原因。

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有两种或三种力共同作用,促进压疮的形成。

摩擦力可以破坏皮肤角化层,导致深层和浅层细胞分离,使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坏死等情况,最终形成压疮。

2.2 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类型、体位、术中温度、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术中失血量、护理人员因素等。

2.3 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即手术持续时间,在压疮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作者:郭香玲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第10期[摘要]手术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主要是由于术中无法移动患者体位,局部组织压力不能及时缓解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缺血等,进而出现软组织坏死、溃烂,在老年手术患者中极为常见。

手术压疮明显加重了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不适感,具体表现为焦虑、担忧、惶恐以及严重的应激反应等,极易引发各种术后并发症。

手术压疮影响了机体康复,降低了手术效果,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成本以及护理难度,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压疮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展开综述。

[关键词]手术;压疮;危险因素;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1;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4(a)-0036-04[Abstract] Surgical pressure ulcers is also called "pressure sore", mainly due to the inability to mov e the patient′s position during operation, local tissue pressure can not be relieved in time,resulting in blood circulation disorder, tissue hypoxia, ischemia, etc., and then soft tissue necrosis, festering is extremely comm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urgery. Surgical pressure ulcers significantly aggravate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discomfort, which is manifested as anxiety, worry, fear and severe stress response,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va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rgical press ure ulcers affect the body′s rehabilitation, reduce the surgical effect,prolong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creas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nursing,and have now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linic.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surgical pressure ulcers and nursing measures.[Key words] Surgery; Pressure ulcers; Risk factors; Nursing measures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院内压疮的发生率高达13%,其中将近23%的压疮与手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

手术患者防压疮的措施和新进展

手术患者防压疮的措施和新进展

1
压疮及术中压疮的定义
压疮发生的机理
压疮发生的机理
正常的毛细血管内压力为 12~30mmHg 当 局 部 压 力 > 16mmHg , 即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 灌流。 当局部压力>30~35mmHg, 持 续 2~4h , 即 可 引 起 压 疮 。
压疮发生的机理
NPUA P发 生 机 制
4期压力性损伤
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溃疡面显露 或者直接触及筋膜、肌肉、肌腱韧带、 软骨或骨骼。可能可见腐肉和/或焦痂。 疮缘内卷(边缘卷起)、潜行和/或隧 道经常出现。
4期压力性损伤
深层组织损伤
持续指压不变白的深红色、褐色或紫色 指变色,皮肤完整或不完整,或表皮分 离伤口处颜色发黑,或有水泡,通常先 表现为颜色和温度的改变。
50%的压疮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发生的!
压疮与体位的关系
卧床病人,80%的压疮发生于骶尾部和足跟部
2
压疮的分期
NPUAP and EPUAP, 2016.4 ——Chicago
1期压疮
2期压疮
3期压疮
4期压疮
深层组织损伤
不可分期压疮
1期压力性损伤
皮肤完整,指压不变白的红斑
这里的颜色改变不包括皮肤变为紫色、 褐色,如有这种变化提示有深部组织损 伤。
手术患者防压疮的 措施和新进展
主 要 内 容
1
压疮及术中压疮的定义
2
压疮的分期
3 手术室压疮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4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
·压疮在外科病人的发病率较高,并且手术过程是导致较高 的压疮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术中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疮风险的发生。
压力性损伤:是发生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 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与医疗或其他医疗设备有关的损 伤。该压力性损伤可表现为局部组织受损但表皮完整或开放 性溃疡并可能伴有疼痛。 剧烈和(或)长期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可导致压力性损 伤出现。皮下软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受环境、营养、 灌注、合并症和软组织的条件的影响。

手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

手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

将粪便 推进至直 肠 , 提示病 人尽 量要少用 刺激性 泻剂 , 因为
药 卫 生 。04,O 1 ) 1 1 2 0 2 ( 4 :4 3
它有电解质失衡等 副作 用 , 使用 与既有大便硬结 又有肠蠕动
减弱 的老年便 秘病人 。此外 , 大便于硬 , 如 有便意者可外用开
向方会 , 王晓芳 。 骨科 病人发 生便秘原 因与对策Ⅲ. 等. 【j 侯 晓玲 , 5
f. 理 研 究 ,0 5,9 4)6 1 J护 ] 2 1 (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慢性便秘 的诊治指南 f. J 中华消化杂 1
1 中压 疮 的发病 率 术
压疮可在数小时 内迅速发展成 Ⅲ期 和Ⅳ期压疮 , Sh l 等 但 euz t
发现部分压疮在 1天内消退 ,余者在观 察期 内仍然存在 , 且
未 进行 性 发 展 。
3 中压疮 的危 险 因素 术
目前公认压 疮的 因素 主要 有 4种 , 即压力 、 剪切力 、 摩擦 力 、 湿I 。其主要原因是压力 , 与持续 时间有关I 潮 s t 并 。剪切 力 比垂直方 向的压力更具危险 , 如仰卧位 、 头高脚低位 时 , 骶
部和颏部【 。
高时 , 皮肤 在床单上 浸渍和摩 擦 的可 能性增 大 ; 而体温 过低
时, 机体末梢血液循 环障碍 , 组织 缺血性缺氧 , 更易造成局 部 压疮 。以上各种原 因相互联 系 , 相互影 响时 , 压疮 的发生 率
有所增加 。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可分为 : 内源性 、 外源性 和手
术室特异性 。 31内源性危险 因素 . 31 年龄 .. 1 老年人术后发生压疮 的危险性增加 2倍I 。老年 人 易发生压 疮 的原 因有 : 软组 织弹性 降低 , 压力 易传导至 组 织 间液和细胞 ; 胶原 合成 发生改 变 , 导致组织 的机械 承受力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压疮问题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过去三年我们手术室在压疮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经过我们的不断的学习、培训、总结及改进,我院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机会已经明显降低。

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治患者手术过程中压疮问题的出现,提升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护理;措施压疮(pressuresore,pressure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术中压疮也叫做体位性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到6d之内出现的压疮。

以往的观点认为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形成压疮的可能性小,导致手术过程中压疮的预防往往被忽视。

相关研究指出术中压疮发生率在3%~5%,因此,正确认识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形成因素,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是医护工作者面临的严重问题。

现将我们手术室在压疮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术中形成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1.1麻醉因素麻醉药物对平面以下的组织有阻滞作用,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变慢,从而引起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进行麻醉后患者反应比较迟钝,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导致皮肤组织长期缺氧,增加组织中无氧代谢产物,形成压疮。

1.2压力因素手术中可以使某局部受到垂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可导致压疮形成。

手其中垂直压力是形成压疮为最常见因素。

1.3手术体位安置不当手术体位安置不当,不仅能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增加受压部位的压力,而且不能避开骨突出部位使其直接受压导致压疮发生。

1.4年龄及营养状况随着年龄的日益不断增加,组织再生能力减退,与年轻人相比老年患者发生压疮概率更高,要引起重视。

易形成压疮的因素也体现在低蛋白患者以及组织修复困难和皮下缺乏脂肪结缔组织保护的患者。

1.5潮湿出汗,大小便失禁等原因使皮肤变得潮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术中压疮发生原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冀闻志彭欣茜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术中压疮是在手术的情况下,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因素患者无法翻身,并且受到一定程度的组织压力,其血液循环被障碍,发生严重的组织破损以及坏死情况。

为了加强对术中压疮的预防,本文通过对术中压疮发生原因的分析,总结出几点可行性的预防措施,以便临床参考。

【关键词】术中压疮;发生原因;预防;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190-01
研究发现,手术中因为体位不合理,发生压疮效率达到4.7%以上。

手术中的压疮多发生在骨突位置,更多的集中在骨骼和肌肉、脂肪较为接近的位置。

所以,在临床上,当发生某个组织区域损坏的时候,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现将术中压疮的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术中压疮发生原因
1.1;年龄
基于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发现压疮发病效率较高的多为40岁以上患者。

当前,手术的患者年龄多为老年人。

因为老年人的运动、神经活力降低,其感觉功能不断降低,具有的保护性反射非常迟钝。

尤其是患者皮肤组织老化更为严重。

同时,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他们的皮肤较为松弛、干燥等,不具有弹性,其皮肤容易损害,发生的压疮发生率将会提升[1]。

1.2;营养情况
营养和患者的压疮也存在很大联系,当患者营养全身发生障碍,其存在的营养不足,尤其是蛋白质的减少,负氮失衡,减少皮下组织,当皮肤受压后,无法实现肌肉、脂肪组织的保护,达不到血液循环[2]。

1.3;体重
如果患者的体重在75公斤以上,将导致局部压力不断增加。

压疮疾病多是和患者自身体重存在联系。

如果患者比较消瘦,皮下组织不会受到组织的保护,也将带来压疮[3]。

1.4;体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