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讲义全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考试必考的一个内容, 也是很多同学遇到的一个难点,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找知识点总结(一)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 =的对边/ 斜边cos =的邻边/ 斜边tan =的对边/ 的邻边cot =的邻边/ 的对边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tan2A=(2tanA)/(1-tanA^2)(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sin2(A)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三倍角公式sin3=4sinsin(/3+)sin(/3-)cos3=4coscos(/3+)cos(/3-)tan3a = tan a tan(/3+a) tan(/3-a)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三倍角公式推导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辅助角公式Asin+Bcos=(A^2+B^2)^(1/2)sin(+t), 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Bcos=(A^2+B^2)^(1/2)cos(-t), tant=A/B降幂公式sin^2()=(1-cos(2))/2=versin(2)/2cos^2()=(1+cos(2))/2=covers(2)/2tan^2()=(1-cos(2))/(1+cos(2))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推导公式tan+cot=2/sin2tan-cot=-2cot21+cos2=2cos^21-cos2=2sin^21+sin=(sin/2+cos/2)^2=2sina(1-sin2a)+(1-2sin2a)sina =3sina-4sin3a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 =4cos3a-3cosa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二)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 =4sinasin(60+a)sin(60-a)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 =-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上述两式相比可得tan3a=tanatan(60-a)tan(60+a)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cot(A/2)=sinA/(1-cosA)=(1+cosA)/sinA.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三角和sin(++)=sincoscos+cossincos+coscossin-sinsinsincos(++)=coscoscos-cossinsin-sincossin-sinsincostan(++)=(tan+tan+tan-tantantan)/(1-tantan-tantan-tantan)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PPT课件

01
02
03
04
第一象限
正弦、余弦、正切均为正。
第二象限
正弦为正、余弦为负、正切为 负。
第三象限
正弦、余弦均为负、正切为正。
第四象限
正弦为负、余弦为正、正切为 负。
02 三角函数诱导公 式与变换
诱导公式及其应用
诱导公式的基本形式
01
通过角度的加减、倍角、半角等变换,得到三角函数的等价表
达式。
诱导公式的推导
02
正切函数的周期为$pi$,即$tan(x + kpi) = tan x$,其中$k in Z$。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即$sin(-x) = -sin x$。
正切函数是奇函数, 即$tan(-x) = -tan x$。
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即$cos(-x) = cos x$。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三角恒等变换
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及应用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
常见题型解析及技巧点拨
01
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利 用同角关系式、诱导公 式等求解
0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应用:判断单调性、周 期性等
03
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 证明等式、化简表达式 等
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余弦定理的公式表达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2 = b^2 + c^2 - 2bccos A$,以及相应的其他两个式子。
余弦定理的推导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投影进行推导。
余弦定理的应用 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和角,尤其在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夹角 的情况下。同时,也可用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锐角、直 角或钝角)。
高中数学必修四 角度制 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讲解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A90B 90∠-︒=∠︒=∠+∠得由B A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那么sin ,co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xα=()0x ≠,()csc 0ry yα=≠。
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设角α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过P 作PM 垂直于x 轴于M ,则点M 是点P 在x 轴上的正射影.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 的坐标为(cos_α,sin_α),即P (cos_α,sin_α),其中cos α=OM ,sin α=MP ,单位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单位圆在A 点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则tan α=AT .我们把有向线段OM 、MP 、AT 叫做α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三角函数线的特征是:正弦线MP “站在x 轴上(起点在x 轴上)”、余弦线OM “躺在x 轴上(起点是原点)”、正切线AT “站在点(1,0)A 处(起点是A )”.有向线段OM 为余弦线有向线段AT 为正切线比较)2,0(∈x ,x sin ,x tan ,x 的大小关系:三角函数线的重要应用是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和解三角不等式。
四、一条规律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概括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两个技巧(1)在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时,点P 可取终边上任一点,如有可能则取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OP |=r 一定是正值.(2)在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时,利用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是一个小技巧. 利用单位圆解三角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是: (1)用边界值定出角的终边位置; (2)根据不等式(组)定出角的范围; (3)求交集,找单位圆中公共的部分; (4)写出角的表达式.(1)注意易混概念的区别:第一象限角、锐角、小于90°的角是概念不同的三类角,第一类是象限角,第二类、第三类是区间角.(2)角度制与弧度制可利用180°=π rad 进行互化,在同一个式子中,采用的度量制度必须一致,不可混用.(3)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若α是第一象限,则2α是第一、三象限角;若α是第二象限,则2α是第一、三象限角;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2α是第二、四象限;若α是第四象限角,则2α是第二、四象限。
(完整)高中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o
x
5、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高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
y
++
o -
-x
、、 、、、
y
-+
o -
+
x
、、 、、、
y
-+
o +
-
x
、、 、、、
6、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 AT.
7.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三角函数 f (x) sinx f (x) cosx f (x) tanx
cot( x) cot x cot(2 x) cot x
公式组二 sin(2k x) sin x cos(2k x) cos x tan(2k x) tan x cot(2k x) cot x
公式组六 sin( x) sin x cos( x) cos x tan( x) tan x cot( x) cot x
定义域
x | x R x | x R
x
|
x
R且x
k
1
,
k
Z
2
x | x R且x k , k Z
x
|
x
R且x
k
1
,
k
Z
2
x | x R且x k , k Z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tan cos
cos sin
cot
tan cot 1 csc sin 1
sin( ) sin cos cos sin sin( ) sin cos cos sin
tan 2 2 tan 1 tan 2
sin
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知识点详解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必修 4 第一章三角函数知识点详解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任意角和弧度制一: 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
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零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角的概念是通过角的终边的运动来推广的,既有旋转方向,又有旋转大小,同时没有旋转也是一个角,从而得到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二: 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
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三: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 \* GB3 ①与(0°≤<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角与角的终边重合):= 2 \* GB3 ②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3 \* GB3 ③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4 \* GB3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5 \* GB3 ⑤终边在y=x轴上的角的集合:= 6 \* GB3 ⑥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7 \* GB3 ⑦若角与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则角与角的关系:= 8 \* GB3 ⑧若角与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则角与角的关系:= 9 \* GB3 ⑨若角与角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与角的关系:= 10 \* GB3 ⑩角与角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与角的关系:注意: (1) 终边相同的前提是:原点,始边均相同;(2)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3) 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的360°整数倍.四: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 180°= 1°=0.01745, 1=57.30°=57°18′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 1rad=°≈57.30°=57°18ˊ.1°=≈0.01745(rad)五: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1弧度(1rad).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是任意一个角,P是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那么,,,,。
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总结)学生讲义

金牌数学高一(必修四)专题系列之 三角函数总结类型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诱导公式1.角α终边上任一点P (x ,y ),则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r =x 2+y 2,故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 x. 2.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3.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 2α+cos 2α=1,tan α=sin αcos α.类型二 三角函数性质1.函数y =A sin (ωx +φ),当φ=k π(k ∈Z)时为奇函数,当φ=k π+π2(k ∈Z)时为偶函数.2.函数y =A sin (ωx +φ),令ωx +φ=k π+π2,可求得对称轴方程.令ωx +φ=k π(k ∈Z),可求得对称中心的横坐标.3.将ωx +φ看作整体,可求得y =A sin (ωx +φ)的单调区间,注意ω的符号.类型三 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及变换函数y =A sin (ωx +φ)的图象(1)“五点法”作图:设z =ωx +φ,令z =0,π2,π,3π2,2π,求出x 的值与相应y 的值,描点、连线可得.(2)图象变换:【戴氏总结】1. x y sin =与x y cos =的周期是π。
2. )sin(ϕω+=x y 或)cos(ϕω+=x y (0≠ω)的周期为ωπ2=T 。
3. )sin(ϕω+=x y 的对称轴方程是2ππ+=k x (Z k ∈),对称中心为(0,πk ); )cos(ϕω+=x y 的对称轴方程是πk x =(Z k ∈),对称中心为(0,21ππ+k ); )tan(ϕω+=x y 的对称中心为(0,2πk )。
题型一:解析式例1.已知函数sin()y A x B ωϕ=++的一部分图象如右图所示,如果0,0,||2A πωϕ>><,则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_.拓展变式练习1.(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联考)右图是函数)sin(ϕω+=x A y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2.已知函数)sin(φϖ+=x A y 在同一周期内,当3π=x 时有最大值2,当x=0时有最小值-2,那么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3.把函数)32sin(π+=x y 先向右平移2π个单位,然后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题型二:最值问题例2.求函数f (x )=xx x x cos sin 1cos sin ++的最大、最小值。
必修4 三角函数知识

三角函数知识知识点一、三角恒等变换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cos sin 22=+αα αααtan cos sin = 2.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纵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ααsin )sin(-=- ααcos )cos(=- 3.两角和与差的公式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4.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 1cos 2sin 21sin cos 2cos 2222-=-=-=αααααααα2tan 1tan 22tan -=5.降幂公式 22cos 1sin 2αα-= 22cos 1cos 2αα+= ααα2sin 21cos sin = 6.辅角公式x b x a ωωcos sin +)sin(22ϕω++=x b a ,其中)2,2(,tan ππϕϕ-∈=a b 8.补充公式ααααα2sin 1cos sin 21)cos (sin 2±=±=±, 2cos2sin sin 1ααα±=±附:象限角(1)已知),(yxP是α终边上的一点(原点除外),且22yxr+=,则xyrxry===αααtan,cos,sin。
(2)若α是第二象限角,那么2α是第几象限角?知识点二、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定义域值域]1,1[-]1,1[-最值当且仅当22ππ+=kx时取到最大值1;当且仅当22ππ-=kx时取到最小值1-当且仅当πkx2=时取到最大值1;当且仅当ππ-=kx2时取到最小值1-周期最小正周期为π2最小正周期为π2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单调性在]22,22[ππππ+-kk上单调增;在]232,22[ππππ++kk上单调减在]2,2[πππkk-上单调增;在]2,2[πππ+kk上单调减对称性对称轴2ππ+=kx;对称中心)0,(πk对称轴πkx=;对称中心)0,2(ππ+k说明:表格中的k都是属于Z,在选择“代表”的区间或点时,先尽量选择离坐标原点近的,再尽量选择正的。
高一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的定义讲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知识梳理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单位圆: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称为单位圆. (2)单位圆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α=y ;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α=x ;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α=yx (x ≠0).2、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3、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 定义域 sin α R cos α Rtan α⎩⎨⎧⎭⎬⎫α⎪⎪α≠π2+k π,k ∈Z 4、三角函数值的符号5、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1)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2)公式:sin(α+k ·2π)=sin_α,cos(α+k ·2π)=cos_α,tan(α+k ·2π)=tan_α,其中k ∈Z .例题精讲题型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例1、(1)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5,-12),则sin α=________,cos α=________,tan α=________. (2)已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3x +y =0上,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值的策略(1)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上求α的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以下两种:法一:先利用直线与单位圆相交,求出交点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相应的三角函数值. 法二:注意到角的终边为射线,所以应分两种情况来处理,取射线上任一点坐标(a ,b ),则对应角的正弦值sinα=b a 2+b 2,余弦值cos α=a a 2+b 2,正切值tan α=ba .(2)当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以参数的形式给出时,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变式训练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12,a ),且tan α=512,求sin α+cos α的值.题型二、三角函数值符号的运用例2、(1)若sin αtan α<0,且cos αtan α<0,则角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2)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①sin 105°·cos 230°; ②cos 3·tan ⎝⎛⎭⎫-2π3.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1)当角θ为第一象限角时,sin θ>0,cos θ>0或sin θ>0,tan θ>0或cos θ>0,tan θ>0,反之也成立; (2)当角θ为第二象限角时,sin θ>0,cos θ<0或sin θ>0,tan θ<0或cos θ<0,tan θ<0,反之也成立; (3)当角θ为第三象限角时,sin θ<0,cos θ<0或sin θ<0,tan θ>0或cos θ<0,tan θ>0,反之也成立; (4)当角θ为第四象限角时,sin θ<0,cos θ>0或sin θ<0,tan θ<0或cos θ>0,tan θ<0,反之也成立.变式训练若sin 2α>0,且cos α<0,试确定α终边所在的象限.题型三、诱导公式一的应用例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1 395°)cos 1 110°+cos(-1 020°)sin 750°; (2)sin ⎝⎛⎭⎫-11π6+cos 12π5·tan 4π.变式训练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25π3+tan ⎝⎛⎭⎫-15π4; (2)sin 810°+cos 360°-tan 1 125°.课堂小测1、若三角形的两内角α,β满足sin αcos β<0,则此三角形必为(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2、若角α的终边过点(2sin 30°,-2cos 30°),则sin α的值等于( )A.12 B .-12 C .-32 D .-33 3、sin ⎝⎛⎭⎫-196π=________. 4、已知角θ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的非负半轴,若P (4,y )是角θ终边上一点,且sin θ=-255,则y =________.5、化简下列各式:(1)a cos 180°+b sin 90°+c tan 0°; (2)p 2cos 360°+q 2sin 450°-2pq cos 0°; (3)a 2sin π2-b 2cos π+ab sin 2π-ab cos 3π2.同步练习1、25πsin6等于( )A .12 B .2 C .12- D .2-2、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4,55P ⎛⎫- ⎪⎝⎭,则sin tan αα⋅=( )A .1615 B .1615- C .1516D .1516- 3、利用余弦线比较cos1,πcos 3,cos 1.5的大小关系是( ) A .πcos1cos cos1.53<< B .πcos1cos1.5cos 3<< C .πcos1coscos1.53>> D .πcos1.5cos1cos 3>> 4、如图,在单位圆中角α的正弦线、正切线完全正确的是( ) A .正弦线PM ,正切线A T '' B .正弦线MP ,正切线A T '' C .正弦线MP ,正切线ATD .正弦线PM ,正切线AT5、角α的终边经过点(),4P b -且3cos 5α=-,则b 的值为( ) A .3 B .3- C .3± D .5 6、已知x 为终边不在坐标轴上的角,则函数()|sin |cos |tan |sin |cos |tan x x x x f x x x=++的值域是( ) A .{}3,1,1,3-- B .{}3,1-- C .{}1,3 D .{}1,3- 7、在[]0,2π上,满足3sin 2x ≥的x 的取值范围为( ) A .π0,3⎡⎤⎢⎥⎣⎦B .π2π,33⎡⎤⎢⎥⎣⎦ C .π2π,63⎡⎤⎢⎥⎣⎦ D .5π,π6⎡⎤⎢⎥⎣⎦8、若θ为第一象限角,则能确定为正值的是 ( ) A .sin2θB .cos2θC .tan2θD .cos 2θ9、已知α的终边经过点()36,2a a -+,且sin 0,cos 0,αα>≤则α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0、若角α的终边与直线3y x =重合且sin 0α<,又(),P m n 是α终边上一点,且10OP =,则m n -=_____. 11、已知点()sin cos ,tan P ααα-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内α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2、(1)23π17πcos tan 34⎛⎫-+ ⎪⎝⎭; (2)sin 630tan 1 125tan 765cos 540︒+︒+︒+︒.13、当π0,2α⎛⎫∈ ⎪⎝⎭时,求证:sin tan ααα<<.14、已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2y x =上,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 三角函数一.基本知识点【1】角的基本概念(1)正角 负角 零角(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Z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Z第三象限角的集合{}360180360270,k k k αα⋅+<<⋅+∈Z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360270360360,k k k αα⋅+<<⋅+∈Z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 k αα=⋅∈Z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90,k k αα=⋅+∈Z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 k αα=⋅∈Z(3)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 k ββα=⋅+∈Z(4)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1180π=,180157.3π⎛⎫=≈ ⎪⎝⎭【2】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r =>,则sin y r α=,cos xr α=,()tan 0yx x α=≠.【3】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2222sin 1cos ,cos 1sin αααα=-=-()sin 2tan cos ααα=sin sin tan cos ,cos tan αααααα⎛⎫== ⎪⎝⎭. 【4】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sin sin παα+=- ()cos cos παα+=- ()tan tan παα+= ()sin sin αα-=- ()cos cos αα-= ()tan tan αα-=- ()sin sin παα-= ()cos cos παα-=- ()tan tan παα-=-sin cos 2παα⎛⎫-= ⎪⎝⎭ cos sin 2παα⎛⎫-= ⎪⎝⎭ sin cos 2παα⎛⎫+=- ⎪⎝⎭ cos sin 2παα⎛⎫+=- ⎪⎝⎭【5】常用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关系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cos(α±β)=cos α·cos β sin α·sin β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2)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 ααα2tan 1tan 22tan -= cos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3)半角公式sin 2α22cos 1α-=cos 2α22cos 1α+=(4)辅助角公式()()sin cos 0a x b x x a θ+=+> (其中θ角所在的象限由a , b 的符号确定,θ角的值由tan baθ=确定)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6】三角函数的性质 (1)函数()()sin 0,0y x ωϕω=A +A >>的性质: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π==T ;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 R R2x k ππ≠+值域 []1,1-[]1,1-R最值周期性 2π2ππ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单调性对称性对称中心()(),0k k π∈Z对称轴()2x k k ππ=+∈Z对称中心(),02k k ππ⎛⎫+∈Z⎪⎝⎭对称轴()x k k π=∈Z对称中心(),02k k π⎛⎫∈Z ⎪⎝⎭无对称轴函数 性 质二.例题分析【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03,4P --,求角α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变式1】已知3sin 5α=-,求cos α,tan α的值 【变式2】已知tan 2α=,求sin cos sin cos αααα+-的值【变式3】已知sin 2cos αα=,(1) 求sin 4cos 5sin 2cos αααα-+(2) 求2sin sin 2αα+【变式4】(2012年)sin cos 1sin cos 2αα+=-,求tan2α的值【变式4】(2012年全国卷)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cos 3αα+=,则cos2α=A D 【变式5】(2012年卷)设tan α,tan β是方程x2-3x+2=0的两个根,则tan (α+β)的值为( ) A .-3 B-1 C 1 D3【例2】已知1sin cos 8αα⋅=,02πα<<,求sin cos αα+的值. 【变式1】已知3sin cos 8αα⋅=,且42ππα<<,求cos sin αα-的值.【变式2】(2012年)已知sin cos2αα-=(),o απ∈则tan α的值是 ;sin2α的值 .【例3】(2008年理)已知⎪⎭⎫ ⎝⎛3∈=⎪⎭⎫⎝⎛-4,2,1024cos πππx x . (1)求sin 4x π⎛⎫-⎪⎝⎭的值 (2)求x sin 的值; (3)求⎪⎭⎫⎝⎛+32sin πx 的值.【变式1】已知函数2()cos 2cos 1()f x x x x x R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在区间0,2π⎡⎤⎢⎥⎣⎦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Ⅱ)若006(),,542f x x ππ⎡⎤=∈⎢⎥⎣⎦,求0cos 2x 的值。
【例4】已知函数()sin 26f x x π⎛⎫=-⎪⎝⎭,()x R ∈ (1)求函数()f x 的周期、递增区间、递减区间 (2)求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时x 的集合 (3)求函数()f x 取得最小值时x 的集合【变式1】已知函数()2sin(),f x x x R ωϕ=+∈,其中0,,()f x ωπϕπ>-<≤若的最小正周期为6π,且当2x π=时,()f x 取得最大值,(1)求函数()f x 的表达式(2)求函数()f x 的递增区间和点减区间 (3)求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时x 的集合【变式2】(2011年和平区一模) 已知()cos 3f x x π⎛⎫=+⎪⎝⎭,()()()g x f x f x =⋅- (1)求2f π⎛⎫⎪⎝⎭的值;(2)求()g x 的最小正周期; (3)求函数()()11sin 224h x g x x =-+的最大值和()h x 取得最大值时x 的集合.【变式3】(2012年南开区一模)设函数()()()261222sin f x x x x R ππ=-+-∈(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使得()f x 取得最大值时x 的集合 (3)若()20,πθ∈且()53f θ=,求cos4θ【例5】(2011年理)已知函数()4cos sin()16f x x x π=+-(Ⅰ)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Ⅱ)求()f x 在区间,64ππ⎡⎤-⎢⎥⎣⎦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式1】(2007年理)已知函数()2cos (sin cos )1f x x x x x =-+∈R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π3π84⎡⎤⎢⎥⎣⎦,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变式2】(2012年和平区一模)设()()22sin cos f x x x x m m R =++∈(1)当x R ∈时,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当0,2x π⎡⎤∈⎢⎥⎣⎦时()f x 的最大值是6,数m 的值【变式3】(2012河西一模)已知平面点cos ,sin22x x A ⎛⎫⎪⎝⎭,点()1,1B ,OA OB OC +=,()2f x OC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Ⅱ)当[],x ππ∈-时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当()f x 取得最值时x 的取值【变式4】(2012年理)已知函数()2sin 2sin 22cos 133f x x x x ππ⎛⎫⎛⎫=++-+- ⎪ ⎪⎝⎭⎝⎭()x R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44ππ⎡⎤-⎢⎥⎣⎦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6】(2011年理) 已知函数()tan(2),4f x x π=+(Ⅰ)求()f x 的定义域与最小正周期;(II )设0,4πα⎛⎫∈ ⎪⎝⎭,若()2cos 2,2f αα=求α的大小.【变式1】求函数tan 23y x ππ⎛⎫=+ ⎪⎝⎭的定义域,周期和单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