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自然环境及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有志于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高层次专门人才。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规划与设计的手法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绘图、制作模型的技能,并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及趋向,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进行城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园林及城市景观设计与单项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园林设计与理论3.城市规划与理论4.园林建筑设计与理论5.园林工程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延长1年。

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同时,要求研究生有一定教学实践或专业的生产实践。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1. 学位课(18-21学分)(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3)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题3学分(4)园林建筑专题3学分(5)高级园林树木学3学分(6)城市设计3学分2. 选修课(10学分)(1)民族园林2学分(2)建筑构造设计2学分(3)园林植物培植与造景2学分(4)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2学分(5)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2学分(6)中外建筑史2学分(7)城市生态专题2学分(8)中西方建筑美学2学分(9)环境雕塑与壁画2学分(10)艺术设计简史2学分(11)景观环境设计2学分(12)风景名胜区规划2学分(13)景观生态学2学分(14)园林工程施工图设计(含竖向设计)2学分(15)古典园林专题2学分(16)园林手绘图表现技法(非园林专业需再跟读本科课程)2学分(17)城市地理学2学分(18)现代花卉发展动态专题2学分(19)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20)现代传播学2学分(21)地形地貌学2学分(22)区域规划2学分(23)设计艺术心理学2学分(25)文献综述1学分研究生可以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也可以选修有关大学本科课程。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具有理科特色的工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1)具有工程技术设计素质与技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2)具有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术素养,能从事城市发展研究;(3)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能应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富于创新能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人才。

要求研究生做到:(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品行端正,求实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教学要求(1)掌握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安排《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设计研究》、《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城市与区域系统分析》四门课程。

学位论文阶段对研究生在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城市研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培养。

(2)掌握《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了解《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安排课程《城市规划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居环境科学》、《资源法》和通过课程设计、规划实践掌握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

(3)了解现代建设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安排课程《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人居环境科学学》和课堂设计实现培养要求。

(4)掌握区域规划与城市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了解城市生态、城市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安排课程《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等课程和区域规划实践体现这一要求。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中等城市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必要的规划师基本训练,能在城市设计与城镇规划、风景区与农业园区规划、城市开发与房地产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基本要求综合文化素质通过院内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外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或达到学校合格标准;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考试;体育通过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普通话应用能力通过二级乙等要求;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测量工种等与专业相关的中级工以上专业技能证书或参与专业竞赛获得三等以上奖励证书。

2.专业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能力;(3)掌握有关城市环境与地理、城市与区域、城市文化历史、城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与法律等相关知识,了解环境、经济、社会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综合分析城市问题、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4)掌握城市小型建筑与结构设计基本知识,掌握工程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交通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作为组织和协调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协同工作的能力;(5)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前言和发展动态有一般性的了解;(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8)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设计的能力。

3.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200.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7学分,实践教学63.5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按学分制管理,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可申请提前一年或延长2年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建筑学,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筑学 专业 , 少数 脱 胎 于 工 程 类 和 地 理 学 专 业 , 有 一 部 也
分 是 近 年 来 新 设 立 的 。 各 院 校 依 据 各 自 的 办 学 优 势 与
l 学 划 块l 教计模

条件, 形成 了各 自的办 学特 色 。
我 国幅员辽 阔 , 自然 条 件 和 社 会 经 济 、 化 差 异 较 大 , 文 城 市 规 划 具 有 很 强 的地 方 性 。 因此 , 校以 “ 国高 等 学 校 我 全
规划 、 城市 生态规划 、 园林 的休 憩系 统规划 , 能参与 城市 并 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 、 区域规 划 、 城市开发 、 房地产筹 划 , 以 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 的城市规划学科 高级工程
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 了探讨 。


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 确 定
技 术 人才 。
当调 整, 出应确立具有 自己特 色的、 提 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 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 词 : 市规 划专业; 城 培养模式 ; 课程体 系
中 图 分 类 号 :82 5 F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1 9—15 (06 0 07 0 0 7 0 20 ) 5— 14— 2
关课 题 , 基 本 都 已 批 准 立 项 。 且
1 教 学计 划 .
专业 , 中 , 乏 有许 多 名 牌 和 重 点 院校 , 清 华 大 学 、 其 不 像 同济 大学 、 津 大学 , 等 。按 照学 科 背 景 大 致 可 以分 天 等 为 4类 : 建筑 类 ( 占 6 % ) 工 程类 ( 占 1 % ) 理 学 约 5 、 约 5 、 类( 占1%) 约 5 和林 学 类 ( 景 园林 方 向 , 占 5 ) 学 风 约 % , 科分 类地 域 分 布 广 泛 , 国 华 北 、 北 、 北 、 南 、 我 东 西 西 华

清华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系

清华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系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6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三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10720110
40021351 40021032 40010011 40010021 40021281
春季学期
课程名称 体育专项(1) 城乡规划设计(1) 城乡规划设计(2)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纲 人文地理学概论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基础 场地规划与设计导论 住区规划与设计导论 房地产概论 文化素质课 专业选修课 合计:
00050021
工业生态学
00050011
清洁生产导论
40021461
风景园林学导论
40021201
西方古典园林史
30000041
东方古代园林史
40000141
风景园林植物识别
植物景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
景观设计方法
2学分 3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10610193 10610204 106102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学分 3学分 4学分 4学分
1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学分 1 3 2 5 3 2 2 6 24
周学时 2 2 2 5 3 2 2 6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课程编号 10610193 10720021 10640682 10420633 30020682 30020482 40021126 30020771

城规划080702专业培养方案

城规划080702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080702 )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加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策划以及相关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各阶段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尤其是局部地区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的综合能力;掌握基本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历史知识,了解一定的社会、人文等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和相当的逻辑、形象思维及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建筑设计知识,具有进行一般中、小型建筑设计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区规划及法规知识,具有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规范、标准和城市规划管理及法规的基本知识,具有科技研究、开发应用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熟悉城镇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具有综合组织各专业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能力;三、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经济学、中外城市建筑史、建筑概论与初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论、城市规划设计(1)(2)(3)、城市规划管理和法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学等。

四、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美术实习、规划师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和上机操作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五、学制与学位1、学制:五年2、学位:工学学士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1、通识教育平台2、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平台七、实践创新平台计划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第二课堂要求参照学院课外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要求及建议学分”执行,分散在1-8学期进行。

九、各类平台模块学分要求统计表十、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对象:全院在校全日制土木工程专业或本科生(不含本专业)参加辅修本专业程序:1、个人提出申请;2、经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务会讨论是否开班;。

城市规划硕士(代码085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硕士(代码085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1501101
015011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英语(基础英语)
研究生英语(应用英语)
18
32
48
60
1.0
2.0
2.0
2.0
1
1
1
1
讲授
7.0
B





01001012
01001050
01001004
01001051
01001052
01001045
01001053
培养计划:全日制学习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采用导师组集体培养和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中会吸收城市规划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
1、专业课程学习(1~1.5年),课程重视和加强与城乡规划实践的关联性,培养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实务能力。
4、来自大学本科非城市规划专业或尚未通过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还应在第1至第3学期内,补修城市规划专业本科阶段的若干门核心课程。
5、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必须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1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待刊不算);如果在SCI、EI、SSCI、CSSCI检索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待刊不算),研究生可以是第二作者。
20
40
20
20
20
2.0
2.0
1.0
2.0
2.0
2.0
1.0
1.0
1.0
2.0
1.0
1.0
1.0
1
2

城市规划与设计(081303)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081303)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081303)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一)学科简介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造园专业,是我国第一个有关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

1981年设立硕士点,1993年设立博士点,是我国唯一具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本学科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已建立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资源与遗产研究、园林建筑与工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

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 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7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占教师总数的 80 %,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 82 %,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有10人担任国际和国内相关学术团体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等领导职务,30%的教师有国外留学和进修学习的经历。

教师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是目前国内同类学科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师资群体。

(二)培养目标在自然与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园林建筑、植物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具有较为全面和综合的知识结构。

能及时了解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动态与趋向,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掌握风景园林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能力。

具有较为扎实的规划设计基础,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及城市景观设计与单项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1.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3.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理论4.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5.城市绿地系统研究6.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四)学制与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至8年)。

二、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关爱民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既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发展方向:
方向一:城市设计
方向二: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
方向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三、培养规格
业务要求:
1. 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 掌握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能力;
3、理解环境、经济、社会、建筑、土木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有关城市环境与地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与交通工程、城市文化历史、城市工程基础设施、城市设计与管理、城市与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城市问题、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4、初步掌握城市市政工程和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社区发展、城市开发更新、建筑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协调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开展工作的能力。

5、具有城市规划管理能力;
6、具有计算机运用的能力(含运作CAD基本能力和GIS的初步能力)。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附表一)
五、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1、军训、公益劳动、军事技能:校内,2周
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2、建筑认识实习:市内,1周
使学生增强对建筑形式和城市结构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空间组织能力。

3、素描实习:外地,2周
通过实地写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4、色彩实习:外地,2周
通过色彩实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并提高其构图造型能力,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设计周:6周,
本设计周安排在六个学期,是为该学期的课程设计留出的专用绘图时间,随
建筑规划设计课程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快速构思、快速表现的能力。

6、计算机绘图:2周,
通过两周集中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与建筑有关的绘图软件。

7、建筑表现:1周
通过建筑表现,使学生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实践打下基础。

8、建筑构造实习:市内,1周
对建筑构造及建筑做法有一定的理解。

9、测量实习:校内,1周,测量方法的运用和实测实习
10、城市认识实习:1周,带领学生参观优秀小区、广场等。

11、乡镇规划实习:2周,为配合课程设计而进行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如搜
集基础资料,作调查等。

12、毕业实习:4周,(第10学期)
外出参观优秀建筑、优秀城市、园林等。

13、毕业设计(论文):14周(第10学期)。

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知识、查询资料的能力,积极向工作岗位过渡。

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附表二)
七、专业课程简介(附表三:本学院课程总表)
附表一
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分配
附表二
城规专业教学计划(指导性计划,四年标准学程)
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
附表三设计周安排
名称计划学分周数计划学期进程考试时间设计周 1 1 2 17周20-21周
1.5 2 3 9周,18周20-21周
1 1 4 8周18-19周
1.5 2 5 8周,17周18-19周
1.5 2 6 9周,17周18-19周
1.5 2 7 10周,19周20-21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