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向所写的一篇传记性文章,主要讲述了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既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的作品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知识点整理:一、屈原的生平背景:1.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他的家庭背景和荣誉地位都非常突出。

2.屈原天资聪慧,热爱学问,年轻时便游学四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深受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

二、屈原的文学成就:1.屈原是楚国的一位杰出诗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等。

2.他的诗歌充满激情和力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3.屈原的诗歌风格独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充沛的想象力。

三、屈原的政治活动:1.屈原曾经担任楚国官员,他积极参与了楚国的政治活动,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屈原主张和平统一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守土有责,攘外有功”的口号,呼吁楚国加强内外交战的准备。

四、屈原的悲剧遭遇:1.屈原的忠诚和才华招致了一些官员的嫉妒和排斥,他被诬陷为奸臣。

2.屈原遭受了楚王的冷落和追杀,最终被迫投江自尽。

五、《屈原列传》的主题和意义:1.《屈原列传》以宣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传递了伟大的爱国精神。

2.屈原的悲剧遭遇引发了后人的深思,使人们认识到了保护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性。

3.屈原以其丰富的文学才华和崇高的爱国情怀成为后世文人所敬仰和崇尚的榜样。

六、《屈原列传》与屈原的评价:1.《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屈原的忠诚精神和爱国情怀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被视为中国民族英雄和文化偶像。

综上所述,《屈原列传》通过对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创作的记载,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才华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一、屈原的生平1.屈原的家世和成长经历屈原出生于楚国(今湖北省)贵族家庭。

他的祖父曾担任过楚国的相,父亲屈匄则是楚国的上卿。

屈原从小聪慧,喜欢读书,极具才华。

他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了诗、书、礼、乐、数等知识。

2.屈原与楚国政治屈原青年时期,曾担任楚国官职,参与了楚怀王的政治活动。

他在宫廷中颇受信任,为政治改革出谋划策,劝谏国君,提出一些政治主张,但却遭到了楚怀王内臣的排挤和嫉妒。

3.屈原的流放与创作公元前314年,屈原因遭到楚怀王的冤屈而被流放到沅江,这一事件成为了屈原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离骚》。

4.屈原的离奇死亡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得知楚国覆灭的消息后,心灰意冷,在汨罗江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屈原的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它描绘了屈原在流放途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表现了屈原的豪放诗风和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被誉为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集大成之作。

2.《天问》《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重要诗作,其中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探索。

它以充满哲理的意境,表现了屈原对人生、时间、历史的深刻思考,堪称中国古代哲学诗歌的杰作。

3.《九歌》《九歌》是屈原的另一部重要诗篇,它是屈原在楚国宫廷时期创作的,以其豪情逸兴和雄浑壮美而闻名。

作品以叙事诗的形式,表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4.其他作品除了上述三部主要作品外,屈原还创作了《九章》、《渔父》等多部诗作,其中有不少是篇幅较短的小诗,但也充满了屈原独特的诗意和风采。

三、屈原的思想1.爱国思想爱国是屈原一生中最重要的思想主题之一。

他在流放期间创作的《离骚》中,表现出了对祖国的忠诚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宣扬了保卫国家、拯救民族的理想。

2.政治理想屈原的政治思想主张也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和文章著述之中。

他主张君主应当爱民如子,关心民生,以民为重。

屈原列传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
(1)屈原事迹
屈原,古代名士,字子上,楚国南郑人,为“近代古代文学四大家”之一,中国著名的“古代革命家”。

其事迹,今人多称以《屈原列传》为最主要的史传体例,中国传统文学中多有书画记述其事迹,尤其《九歌》更是描绘屈原一生忠贞不渝的英雄气节。

屈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迹,比如他曾拜辞楚王,劝告楚王克制己“不可欲得汉,且养和平”,无奈楚国统治者狂妄固执,最终导致灭亡;后来他又曾大学双璧,推行和平,劝阻百姓不可殖民土地,可却被人们的逆来顺受轻视;最终他便投毒湖而死,将一生忠贞不渝的气节,而流入史册中。

(2)《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是以屈原及其事迹为基础撰写的史料体例,也是当时最著名的有关历史史料,历经了神鬼、秦汉辉煌时期,其内容记载了屈原在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影响的故事。

据说,《屈原列传》原本是楚国政府官文记载的体例,但由于战争的失败,楚国的文献也一一消失,直至到后来才重新由他人重新组,生
动的写出了屈原一生的英雄气节。

(3)《九歌》
《九歌》是古代著名的志怪文学,全书共九歌,题材聚焦在屈原一生的经历,孙绰根据相关史料,把屈原一生充满英雄气节的志怪事迹写成了九首传唱雄音的史诗歌曲。

《九歌》传唱了屈原一生九个不同时期的大事件,表达了屈原反抗暴政,追求和平自由的理想,以及忠贞不渝的英雄气节,借鉴了屈原的勇敢的事迹,唤醒后世的脱胎换骨,使屈原的伟大声名流芳百世,令不少后世史家赞赏不已。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1.屈原的背景: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大臣。

在他时代,楚国正面临着来自秦国的威胁,他在这个危机时刻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2.屈原的才华:屈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给楚怀王建议抵抗秦国,劝说楚王与周边国家合作,以建立反秦联盟。

他还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如《离骚》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3.屈原的触怒:然而,由于内外交困的局势,楚怀王在屈原的建议中没有采纳,反而与秦国和谈,这使得屈原非常愤怒和沮丧。

他被楚国的敌对势力诬告,被国王放逐。

4.屈原的离任:在被放逐后,屈原失去了所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他离开了楚国,流亡到了长江流域地区。

5.屈原的投江:在流亡期间,屈原对楚国的命运感到极度痛心和不安,他决定以死去祭告楚怀王,希望能唤醒楚国人民的觉醒。

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以此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忠诚。

6.白蛇救屈原:传说中,屈原自尽后,一条大白蛇从江中浮出,吞食了他的尸体,以此来保护他的尊严和纪念。

这个传说象征着楚国人民对于屈原的敬仰和怀念。

7.屈原的影响:屈原的投江事件震惊了楚国,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他的忠诚、爱国主义精神和创作的文学作品,成为楚国后来的政治家、士人和文人的楷模。

他的作品也被后人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文学成就: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湘夫人》等。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9.自由思想:屈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他的自由思想。

他以诗歌表达自己对政治现实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10.屈原的遗产: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和爱国主义的先驱。

他的精神传承至今,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屈原列传》的知识点整理,该篇文献记录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楚国的作为。

该篇列传以叙述屈原的生平为主线,穿插叙述了屈原的政治主张和辞章才能,揭示了楚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以及屈原忠诚正直、倡导爱国精神的形象。

以下是对《屈原列传》的文言知识点的梳理。

一、屈原生平与楚国政治1.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志士,他呼吁君主要为民众着想,重视民生。

2.屈原的政治主张:屈原主张重视农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亿兆千万百家,肆行赋敛以为不厌”的政治理念;他也主张加强军事力量,以保卫国家的安全。

3.楚国政治黑暗:《屈原列传》透过屈原的生平揭示了楚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包括官员贪污受贿、压迫百姓等问题。

二、屈原的爱国精神1.忠诚正直:屈原始终忠诚于国家,直言进谏,不惧权贵,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幸福而奋斗。

2.爱国主义:屈原以身作则,提倡“民资百倍,不待戮辱之殃”;他以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为重,呼吁君主为民众着想。

3.抱负壮志:屈原忧国忧民,有志于实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

他言辞慷慨激昂,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壮志。

三、屈原的文学才能1.辞章才能:屈原擅长辞章之艺,有着很高的文学才华,他的辞章语言优美,表达深沉,具有感染力。

2.形象描写:屈原通过对楚国的描写和自己的表白,展现了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情厚意。

他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忧虑。

3.文化传承: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辞章成为了楚辞的主要代表,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四、屈原的悲剧命运1.政治迫害:屈原因为他的政治主张遭到了当时楚国的贵族和权臣的排斥和压迫,被赶出宫廷并被流放。

2.自杀身亡:在流放期间,屈原深感国家的衰败和民众的苦难,失望绝望之余,选择投江以自杀,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众的爱和忧虑。

3.纪念活动:为了纪念屈原,后世人们形成了端午节等传统习俗,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爱国精神的传承。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一、成长经历1. 屈原的家庭背景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上是楚国的大臣。

由于家族世代为政,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 屈原的求学经历屈原年幼时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他非常喜爱读书,对经史典籍的研究颇有心得。

他曾师事老师屈参学习经史,深得老师的赏识。

3. 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屈原在楚怀王的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了楚国的一名重要官员。

4. 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历任楚国大夫、左徒、太子四端,是楚国政治上的重要人物。

他在政治生涯中,以忠诚勇敢著称,颇受楚怀王器重。

5. 屈原的流放经历由于楚怀王变心废黜,屈原遭到流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流亡生活。

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思想观点1. 忠君爱国屈原是中国古代忠君爱国的典范代表,他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尽管在政治上曾遭遇流放,但他始终忠贞不渝地爱国家,为国家的利益无私奉献。

2. 文学观念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尊重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主张以人民生活为创作的题材,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3. 社会政治观点屈原对政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主张国家应该以民为本,政治应该服务于人民,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为宗旨。

4. 道德伦理观念屈原提倡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做人要有良知、正直、忠诚、慷慨等品质,以及对待朋友要真诚、信任和忠诚。

5. 自然观念屈原对自然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宇宙间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三、代表作品1. 《离骚》《离骚》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优美、立意高远的诗篇。

全篇以写屈原流放的境遇为主线,以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诗意载体,抒发了他对国家的忠贞与挚爱之情。

《离骚》不仅被誉为楚国之神韵,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 《天问》《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它是一部表现屈原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无限关怀和深切忧虑的诗篇。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屈平既绌(绌,通“黜”,被贬官)亡走赵,不敢归(亡,通“逃”)齐与楚从亲(从,通“纵”)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明,通“盟”)二、古今异义以为对(古义:回答。

今义:认为)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楚时称霸(古义:骄傲。

今义:动词:吹牛,鼓吹;名词:(动物)雄性)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此释义)三、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聋)厚币委质事楚(厚,形容词作名词,丰厚的礼物;币,名词作动词,礼物)以间进言(间,名词作状语)穷竟其事(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虽放流(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放)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设置、筹划)闻陈轸于楚故之王(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以累臣之故(累,名词作动词,囚禁)日夜谏也(日夜,名词作状语)厚遗秦王女而约为婚姻(遗,动词的使动用法,送给)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王(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说……的坏话)长平桓桓称以为虎狼之国(虎狼,名词作形容词,像虎和狼一样凶猛)使将三十万众守边(将,名词作动词,率领)而刘乃深绝(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断绝)复之秦(复,使动用法,使……回去)以三寸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强,形容词作动词,强大)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形容词作动词,无才能)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以远大法(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则幸得脱矣(幸:形容词作动词,侥幸)秦时与臣游(游:名词作动词,交往)常书辞中恶语属臣后中用事者乎(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屈 原列传知识点

屈 原列传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屈原列传知识点》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悲壮,其事迹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屈原列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屈原的身世与早期经历屈原出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强识,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早年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一职,参与楚国的内政外交,积极推行改革,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试图使楚国强大起来。

二、屈原的政治主张与改革措施屈原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拔贤能:他认为国家的兴盛关键在于有贤能的人才治理,主张打破贵族世袭制度,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官职。

2、修明法度:强调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规范官员和民众的行为,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3、联齐抗秦:在战国纷争的局势下,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

为了实现这些主张,屈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这些改革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诋毁。

三、屈原遭受谗言与流放由于贵族的嫉妒和中伤,楚怀王逐渐疏远了屈原。

奸臣上官大夫向楚怀王进谗言,诬陷屈原居功自傲,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

屈原被流放后,仍然心系楚国,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

他在流放期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等,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和对奸佞小人的愤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

四、楚国的衰落与屈原的悲愤在屈原被流放期间,楚国的政治日益腐败,外交策略失误,最终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次失利,国土沦丧。

楚怀王客死秦国,楚襄王继位后,仍然没有改变楚国的困境,反而继续听信谗言,对屈原的处境不闻不问。

屈原眼看着楚国走向衰败,心中充满了悲愤和绝望。

他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充分体现了他对楚国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五、屈原的投江自尽最终,当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破时,屈原悲愤交加,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黑暗现实的绝望,投身于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知识要点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同“罹”,遭遇 2同“旨”,旨趣
3同“佯”,假装 4同“贽”,见面礼
5同“纳”,接纳。

6同“披”,披着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3、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
4、皭然
..泥而不滓.者也洁净的样子;污浊
5、使使如.秦受地往,到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资质
7、后币委.质事楚呈8、楚人既咎.子兰归罪,责怪
9、三致志
..焉表达;意愿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学生稿上只要求写古义)
1古义:第二年
2古义:到
3古义:面色
4古义:形体,容貌
5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厚币
..委质事楚名作状,用丰厚的礼物 2、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在外
3、邪曲
..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小人4、方正
5、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使动,使…兴
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效法
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作动,诋毁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类型
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省略句,省谓语)
2、方正不容也(被动句)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5、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状语后置)
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
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
8、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六、解释下面多义词的意义
1、微①其文约,其辞微含蓄精深②微察公子,公子色愈恭暗中
③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微小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卑微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⑥周室微而礼乐废衰微
2、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见闻②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声望,声名
③闻寡人之耳,受下赏使……听到④闻道有先后懂得,明白
3、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志趣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同“记”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④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意愿
4、属①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等辈④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