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宋代)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
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踏莎行:词牌名。
郴(chēn)州:今属湖南。
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创作背景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就是离郴前所写。
赏析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
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
《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意思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被贬谪郴州时所作的一首词,原文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的意思是:大雾弥漫,月色朦胧,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渡口也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
桃源仙境般的地方无处可寻。
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独自住在孤寂的客馆里,夕阳西下,听那杜鹃的哀鸣。
远方的友人寄来了书信,带来了温暖的关心和问候,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失意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古诗踏莎行·郴州旅舍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郴州旅舍翻译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观。
其古诗全文如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前言】《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秦观《踏莎行》鉴赏

秦观《踏莎行》鉴赏秦观《踏莎行》鉴赏《踏莎行》是著名诗人秦观所作的思乡诗,表达了秦观的思念家乡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踏莎行》的诗歌赏析和注释。
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原文: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白话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作品原文:踏莎行⑴·郴州旅舍⑵雾失楼台⑶,月迷津渡⑷,桃源望断无寻处⑸。
可堪孤馆闭春寒⑹,杜鹃声里斜阳暮⑺。
驿寄梅花⑻,鱼传尺素⑼,砌成此恨无重数⑽。
郴江幸自绕郴山⑾,为谁流下潇湘去⑿?作品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
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郴州:今属湖南。
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yì)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qì)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chēn)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寄梅花: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鱼传尺素:这里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幸自:本自,本来是。
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赏析: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1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津渡:渡口。
可堪:那堪。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幸自:本自,本来是。
为谁:为什么。
赏析: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
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
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2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一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成此恨无重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素白时光。
一支笔,一枚薄笺。
将心事晕染,在这样的静寂时光。
窗外叶落归根,只道天凉好个秋。
抬头望一眼秋光,清愁如旧,一片黯然。
梧桐孤立,西风劲爽,唯见菊色卓然。
桌上一捧儒雅雏菊,点缀素净的书案,洋溢一片柔和。
指尖透着清凉,墨香在笔下清浅漫延。
清瘦小字,吻着笔尖匆促流淌。
字字坚韧,字字柔情。
不曾停息,轻抒一纸清梦。
花间清隽,一纸古意盎然。
晕墨色于花间,倾青韵于眉畔。
孤心清寂,在书墨中渲染一片清明时光。
眉目含情,在素纸中承载一段澄澈芳香。
一枚心事,欲说还羞,欲语还休。
清简流年。
一杯茶,一卷禅心。
风烟俱净,三千青丝随风舞乱。
书卷盈心,墨香沁脾。
听梵唱,闻佛说。
禅卷轻掩,佛说如是闻。
檀香缭绕,青灯映心,古佛说禅。
似悟非悟,唯愿佛前的一朵青莲。
一枚佛珠,颗颗诉菩提。
经手间,尘世烦扰,逐云去,随流水。
简素,婉约。
素年锦时,将一方心事打破。
穿透红尘浓雾,看山,观海,观自在,渡云水。
佛渡我,我渡心。
心静,性清。
欢喜或忧愁,光明或黑暗,各自修行,无需强求。
禅即茶,茶即心。
烹一杯清茶,茶香缭绕,烟云迷雾。
似迷途,蒙蔽你我的双眼。
勘破,放下,万物清明。
堪不破,放不下,身陷囹圄。
莲花开落,茶浓茶淡,人生百味却无味。
风烟绕青丝,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浮生若梦。
一张琴,一世闲情。
银筝拨动,幽咽婉转,风情万种,弹指间,青春已殇,时光已老。
朱颜辞镜花辞树。
别有幽怨,暗恨丛生。
终究浮生似梦,年华如水,转瞬间,皆为虚无。
怅然,失意,掩卷,抚琴。
琴声未歇,心失所归。
琴为心声,琴为心鸣。
焚一支心甜香,将清心涂抹。
素手拈花,将心事欲说。
十三根丝弦,弦弦演绎寻梦花间。
花溅泪,鸟惊心,风花雪月,紧扣丝弦。
花下听琴,月下执卷。
半倚栏杆,竹篱茅舍,也是唯心所愿。
得一世闲情,赏花观月,云海涛声。
看花开花落,感春伤秋,观云卷云舒,散漫清闲。
人间仙境亦不过如此。
桃源望断无寻处。
觅得时光静好,愿以现世安稳。
风情万种。
一轮月,一泓清水。
月挂西枝,枯藤老树,将秋痕说尽。
夜深沉,影舞乱,对一抹烟岚。
风月唱醒,笙箫歌寒。
花前月下,听一曲花为媒,将故事渲染。
清池,映月。
波心荡,冷月无声。
寒塘鹤影,惊破一滩秋水。
玉碎。
月晕。
光怪陆离,惊梦。
月下,浮光掠影,独坐庭中,独坐凉风里。
广寒清冷,月寂光华,月桂开千蕊,疏影横斜,依旧是人影冰花。
叹奈何,却奈何。
万种芳思,只在深寒境。
不道人间,自有倾城梦。
舞尽空庭萧瑟影,飞红扑簌残香冷。
顾影自怜,恨春风,吹皱一池春水,又无踪。
清水为镜,镜里华年,恍惚刹那。
朱颜辞镜花辞树。
飘零残瓣,逐逝水,此情无计。
波心明月两相照,倩影微倚,凄然一笑,锦瑟无端五十弦。
月圆月缺,轮回千转。
顷刻间,流光染鬓丝。
夜阑入梦枕生凉,无奈愁情较梦长。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花间梦事,总是旧时光。
烟花凉,岁月长。
拂袖静坐,影乱笙迷,旧时心肠。
香销心字,琴伤残谱。
浮生天涯远,若得相遇,花到荼蘼,心境已非昨。
菱花镜里,一点朱砂痣。
胭脂落,
今非昨。
看烟光凉薄,惨淡流年,说黯然。
浮生梦,时光纪。
尺素半裁,寄他年。
繁华零落,搁浅梦境。
十年一觉,烟花易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