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我的四季》说课稿和教案(共3篇)

《我的四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四季》。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我的四季》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中第二篇。
作者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起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板块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并通过与家人、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加深对学习材料中青春话题的感受和思考、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板块教学要求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青春的思考和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句子的含义。
重点: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对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二、说教法作者在文中描述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要使学生从文中获得精神滋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促进精神成长,就必须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
让学生结合自我体验,反复阅读文本,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与感受。
本案采用的教学方法为:1、自读体悟法学生自读文本,划出自认为富有哲理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2、对话交流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结合自我体验交流观点。
3、合作探究法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进而获得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参考资料,收集整理有关本文的作家作品知识,使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张洁《挖荠菜》中的故事很感人,留给学生的记忆很深刻,对其童年生活的回忆很容易激起学生对她一生境遇的兴趣。
《我的四季》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

《我的四季》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我的四季》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上册)1《我的四季》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上册)引言自然界鬼斧神工般的四季变化,诱人入胜,赞叹不已。
因此,自然界的四季一直是文学、诗歌、音乐等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本节课以文章《我的四季》为素材,通过语言运用的方式感知四季变换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感与鉴赏力。
教师工作目标1.使学生过浏览文章,从中感受到四季变化的魅力。
2.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如理解主题、信息整合、思路梳理、归纳总结等。
3.让学生通过本次阅读体验,感知语言运用的美感与魅力。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1 文章认知:同学们通过脑电波测验来检测自己对风景的感知能力,进入文学的世界,预热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环节2 动手体验:通过丰富的教师讲解、举例解析及互动体验,让同学们感知四季转换的魅力。
教学环节3 文章学习:让学生阅读《我的四季》一文,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寓意,了解四季的特点及意义。
教学环节 4 语言运用:让学生通过课堂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将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整理、梳理、归纳与总结。
教学环节5 语感培养:通过对四季不同风景的描述及情感的传达,培养同学们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1.文章较长,需要学生较好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阅读能力。
2.文章中有较多的意象和隐喻,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细腻感知能力。
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2.课堂教学互动3.小组合作教学资源1.PDF读物2.幻灯片演示3.黑板4.互动器材教学反馈1.学生个性化反馈:每次课后向学生征询学习体验及问题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课程评估:对整节课程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课程中的不足,提高师生满意度。
结语本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四季变化的魅力和语言运用的美感,了解四季的特点及意义,让同学们在朗朗乾坤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相信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加上豐富的阅读知识,能够让学生收获丰厚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四季的特点和意义,感受到了四季转换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我的四季》教案优秀

《我的四季》教案优秀《我的四季》教案优秀《我的四季》教案优秀1教学目的: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人生,许多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比喻,冰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一江奔腾的春水”。
张爱玲:“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闻一多:一轴“画卷”,用生命的画笔涂抹好自己的人生画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洁的《我的四季》,一同去体验张洁对于人生的感悟,了解一下她对于人生的体会。
二、自主学习检测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1、你心目中的四季是什么样子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美,春天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夏天热情奔放,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金色的季节,冬天则是一片银装素裹,好不妖娆。
2、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季,指的是一年的四个季度,从几月份到几月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那么张洁的《我的四季》中的四个季节各自是指生命的什么时期呢?春——少年时期。
夏——青年时期。
秋——中年时期。
冬——老年时期。
生命的春天“我”在忙些什么,我的状态又如何?在文中找一找具体描述的语句。
生命春天又有怎样的特点。
面对这样的生命的春天,作者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播种。
明确:细瘦的胳膊,锈钝的犁,树根、石块磕绊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的状态:汗流浃背、四肢颤抖。
明确:艰辛。
明确:1、选择了坚持,不自怨自怜,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不应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怨自怜命运的不济,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的四季教案(最新7篇)

我的四季教案(最新7篇)我的四季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四季的不同特征,感受四季变化的美。
2.理解四季各有特点,并无优劣之分。
3.初步了解四季轮回规律和不断循环进展的特点。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对不同的季节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
课件准备:“四季的树”组图”;《魔法奶奶的电话》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一、出示组图请幼儿排序,感知四季的顺序和特征——图片上的树分别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按照四季的顺序排一排。
二、播视频,让幼儿理解四季各有特点,并无优劣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播放故事视频《四季电话》,引导幼儿了解四季并无优劣之分。
三、师幼谈话,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四季轮回的内涵——冬天过去之后是什么季节?——去年的春天和今年的春天一样吗?为什么?《四季》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体验故事的趣味性,乐意听故事。
2、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3、幼儿能分角色表演、讲述故事。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
语言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春、夏、秋、冬景色图片各一张,蜗牛妈妈与蜗牛宝宝图片,伴奏音乐碟活动过程: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小蜗牛找四季》提问:故事里都讲了谁?2、教师出示蜗牛图片,依次出示四季图片,再次讲述故事提问: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小蜗牛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样做的?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4、让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①游戏:猜四季②游戏:字宝宝找四季教师小结:一年有四个季节,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
5、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讲述、表演故事。
①个别幼儿表演、讲述。
②幼儿集体表演、讲述。
6、幼儿为故事取名7、活动评价《我的四季》教案及练习篇三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我的四季》。
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一、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
课文《我的四季》教案

课文《我的四季》教案第一篇:课文《我的四季》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习方式:活动体验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
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
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板书课题]二、温故知新: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1.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2.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3.学习抒情散文,还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例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
此外,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三、自读研讨: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自读学习这篇课文。
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讨。
投影自读提示: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2.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自读研讨十分钟)(一)通过第一遍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明确:1.这篇散文也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我的四季【教案】

我的四季【教案】第一篇:我的四季【教案】我的四季一、导入新课学生演唱《被风吹过的夏天》,感谢××同学的精彩演唱,带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我们将如何度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能我们哪些启示?二、作者简介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
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著有作品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无字》等。
三、自读研读、整体把握(好的散文如果只眼睛看,我想那是很难感悟其中意蕴的。
所以请同学们拿起书,自读课文,注意要读出感情并控制好时间,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互相研讨。
)1、“生命如四季”,这四季应指人生的哪些阶段?(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2、作者生命的四季有什么特点?(作者生命的四季充满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3、贯穿于作者生命的四季主线是什么?(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4、这篇散文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四、分组研讨、仔细研究作者生命的四季的人生态度将全班分为四组,针对以下问题,分别研讨生命四季的春、夏、秋、冬。
(一)学生甲朗读2至4段,老师引导提出疑问,学生思考解答。
1、在生命的春天里,“我”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在不毛之地上开垦、播种。
)2、从“我”面对“不毛之地”是做法中能看出怎样的人生态度?(为自己的生命地块负责,不逃避。
)(二)学生乙朗读5至8段,老师引导提出疑问,学生思考解答。
1、生命的夏日,“我”都做了些什么?(寻找水源,浇灌人生。
《我的四季》教案设计(优秀5篇)

《我的四季》教案设计(优秀5篇)《我的四季》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人生,许多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比喻,冰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一江奔腾的春水”。
张爱玲:“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闻一多:一轴“画卷”,用生命的画笔涂抹好自己的人生画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洁的《我的四季》,一同去体验张洁对于人生的感悟,了解一下她对于人生的体会。
二、自主学习检测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1、你心目中的四季是什么样子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美,春天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夏天热情奔放,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金色的季节,冬天则是一片银装素裹,好不妖娆。
2、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季,指的是一年的四个季度,从几月份到几月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那么张洁的《我的四季》中的四个季节各自是指生命的什么时期呢?春——少年时期。
夏——青年时期。
秋——中年时期。
冬——老年时期。
生命的春天“我”在忙些什么,我的状态又如何?在文中找一找具体描述的语句。
生命春天又有怎样的特点。
面对这样的生命的春天,作者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播种。
明确:细瘦的胳膊,锈钝的犁,树根、石块磕绊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的状态:汗流浃背、四肢颤抖。
明确:艰辛。
明确:1、选择了坚持,不自怨自怜,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不应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怨自怜命运的不济,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的四季》教案6篇

People who have never failed may not have succeeded either.(页眉可删)《我的四季》教案6篇《我的四季》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习方式:活动体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
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
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板书课题]二、自读研讨:自读提示: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2.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自读研讨十分钟)(一)通过第一遍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明确:1.这篇散文也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__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2.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作者的另一篇__《挖荠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四季》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我的四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在学习了《像山那样思考》,初步领略了名家写山水的作品,初步形成了对自然风景感悟与思考的意识,对上本课四季景物的领略打下一定基础;近段时间还学习了《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的前面四课,对人生以及自己的未来做了一定的思考,诗歌的朗颂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特别在《相信未来》这一课上让学生仿写或自己创作了诗歌。
基于这些铺垫,我作了如下教学构想。
【教学构想】按照新课标的特点,本课教学按“朗读、领悟、赏析、改写”四大块来层层推进。
“朗读”是基础环节,首先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其次要注意多种朗读方式的灵活运用,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从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做一些指导,使学生有感情的读文,达到“美读”的要求。
(也可用录音代替)在“领悟”的环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答疑、讨论、评价,注意渗透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
“赏析”就是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改写”就是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改写的方式进一步学习课文,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行散文改写诗歌的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了创新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与意,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通过课文学习,自觉抓取关键语句品味语言。
3、能通过朗颂、领悟和赏析等阅读活动体验,体会文章激情与理性交融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2、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3、能用自己的诗意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思考人生,飞扬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3、改写活动,增强兴趣【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方式】:朗读、领悟、赏析、改写活动【预习安排】:1、朗读课文三遍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联系课文,选择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将课文改写成诗歌,或用诗歌阐发自己对某一个季节的理解。
3、摘录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名句。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电脑播放歌曲《四季歌》二、导入:大自然是一座宝藏,一年四季给我们翻开一页又一页绚丽多姿的画面,请同学们来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句或名言。
(两位同学)教师放出投影片1:四季诗歌描写春天的古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描写夏天的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描写秋天的古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描写冬天的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
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板书课题]三、朗读: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里入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学法点拨: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那么怎样掌握作者的情感呢?第一种方法就是朗读。
1、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正音并且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感情。
投影2:自艾(yì)自怜:艾,治理,惩治。
焦灼(zhuó):非常着急。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痴心妄想(chī):指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
怨天尤人(yóu):抱怨、埋怨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碾成(nin):使物体破碎,变平。
干瘪(biě):不饱满。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敷演:(fū)同“敷衍”,叙述并发挥。
挣脱(zhèng):用力使自己摆脱束缚。
2、学生模仿教师(或录音)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示范朗读,几名学生各选择读一季的内容,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四、自读研讨领悟:教师进一步学法点拨:学习抒情散文,通过朗读我们初步感悟了课文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阅读抒情散文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阅读散文时,当然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等等。
例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
此外,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还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例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
如《济南的冬天》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自读学习这篇课文。
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小组研讨。
投影3自读提示: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2.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自读研讨6分钟)(一)通过课文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教师启发:1.这篇散文也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2.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挖荠菜》。
《挖荠菜》所描写的情景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教师启发:1.作者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
文中这样写到:“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和作者相比,我们的人生之春可谓春光灿烂,那么,我们又将怎样来耕种自己这块土地呢?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示很大。
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我懂得了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生1: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
课文中,写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过干旱,他的幼苗还遭受过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我想表面是在写自然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作者青年时代很苦。
生2:还能从文中感觉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难时,也曾在思想上走过误区。
“在遇到干旱时,她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可见,刚开始时,作者是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或别的力量上了,在失败过后,她明白了: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
也就是说,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
生3:从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过错误。
“在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我更发现作者在犯了错误之后,知道如何检点自己。
她说:不要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检点自己。
我也明白:人无完人,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
生4:从“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这句话我们可以以体会到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
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生:……教师: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又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教师: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获的果实是干瘪的,但是,她没有灰心丧气。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了一种独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认真的生活过,无悔的付出过,和谷物一起收获的还有人生。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感到作者能正确面对人生。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什么,收获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我想在今后,我们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们也会正确面对。
文章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外进一步去讨论与思考,探究。
(四)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难道不是吗?同学们从文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很好。
哪位同学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教师点拨:抓取关键语句生1: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
生2: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生3: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五、创造、展示教师:反复阅读和感悟后,同学们对课文一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理解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们设计板书,用实物投影展示,黑板也由学生板书]六、挖掘主旨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