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知识讲解
小学的科学课程实验记录

小学的科学课程实验记录科学课程实验记录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观察、探索和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本次科学课程实验中,我们进行了有关物体的浮力实验和温度实验。
一、物体的浮力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表现,认识浮力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根粗细一致的木棒、水、各种不同物体(例如硬币、塑料球、橡皮泥、塑料水杯等)。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填满水,确保水面平静且水的温度适宜。
2. 将木棒放在玻璃杯上方,使其平衡在玻璃杯边缘上。
3. 逐个将不同的物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
4.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并尝试解释浮力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物体的浮沉现象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有关。
形状较大且密度小的物体在水中浮起,形状较小且密度大的物体则下沉。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决定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因素是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
如果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会下沉;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会浮起。
2. 形状影响物体的浮力。
对于相同体积的物体来说,形状越大,表面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越容易浮起。
3. 密度影响物体的浮力。
对于相同体积的物体来说,密度越小,浮力越大,物体越容易浮起。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表现,掌握了浮力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温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温水、冷水、红色食用染料。
实验步骤:1. 在塑料瓶中加入一些红色食用染料,加入适量温水使瓶子约半满。
2. 将另一份冷水倒入另一个塑料瓶,也使瓶子约半满。
3. 用手轻轻握住温瓶底部和冷瓶底部,观察和比较两个瓶子的变化。
4.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温度增加时,物体会膨胀;当温度降低时,物体会收缩。
小学科学实验常识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实验常识知识点整理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在进行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实验常识知识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与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实验常识的知识点整理。
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读取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他们应该确保实验环境的干净整洁,将实验器材摆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准备好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
2. 实验安全安全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首要考虑因素。
小学生需要明白在实验室中需要保持安静和谨慎,不得进行打闹或者较大声音。
他们需要正确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实验眼镜、实验手套等。
同时,小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不当操作造成伤害。
3.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是小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果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小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绘制实验图表。
他们还可以通过摄影或绘画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的关键步骤或结果。
4. 测量与单位实验中常需要对材料和现象进行测量,因此小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和使用适当的单位。
他们应该了解基本的测量工具,如尺子、量杯、天平等,并学会读数和估算的方法。
此外,小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测量单位,如长度的米、质量的克等。
5. 实验规律科学实验中常常会涉及到某种规律的验证或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
小学生需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根据结果找出规律。
他们应该能够从实验中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并能够解释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
6. 风险评估在进行一些特殊实验时,可能会涉及一些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小学生需要学会评估实验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他们应该能够识别实验中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或危险操作,并了解应对突发情况时的应急措施。
7. 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小学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课件实验记录单微课)

小学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课件实验记录单微课)小学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引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地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了解地球的结构、特征和运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家园。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地球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有趣而富有互动性的实验——“我们的地球模型”。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一个模拟地球结构和运动的模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特征、结构以及日常现象的原因。
实验材料:1. 一个塑料饭盒或玻璃罐作为模型容器2. 黏土或沙土3. 不同颜色的彩纸4. 插图或图片呈现地球的外观5. 木制或塑料杆6. 橡皮筋(2个)7. 图钉或木屑实验步骤:1. 准备模型容器:选择一个适当的容器作为地球模型的基座。
确保容器的底部平坦且牢固,以避免模型倾斜。
2. 模拟地球表面:使用黏土或沙土覆盖容器底部,以模拟地球的陆地表面。
可以根据需要雕刻河流和山脉,以增加模型的真实感。
3. 制作大气层:使用剪刀和不同颜色的彩纸,制作大气层模型。
将彩纸剪成云朵和大气层的形状,然后用插图或图片显示地球的外观。
将云朵和大气层贴在容器的顶部,以表示地球的大气层。
4. 表示地轴:将两根木制或塑料杆插入容器的两个相对侧面。
将两根杆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确保它们保持垂直,并形成地轴。
5. 表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选择一个角度,使地球模型的地轴倾斜,并用图钉或木屑表示地球的自转轴。
然后,通过旋转容器和地轴,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6. 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观察模型运动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他们可以观察到自转的现象,比如一天的白天和黑夜变化,以及公转的现象,比如不同季节的变化。
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记录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发现。
以下是一个示例实验记录单的内容:标题:我们的地球模型实验记录单日期:____________观察:1. 模型的外观和结构2. 模型的地轴倾斜角度3. 模型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发现:1. 地球上一天的变化是什么?2. 地球上一年的变化是什么?3. 地轴倾斜角度如何影响季节的变化?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什么关于地球的知识和现象?微课设计:使用制作的地球模型和实验记录单,设计一个微课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探索、实践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科学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学生应该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并能够逐步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 实验变量的概念实验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被改变的因素。
在科学实验中,通常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三种变量。
自变量是经由实验者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被观测或测量的变量,而控制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变量。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变量的概念,并学会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并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3. 实验仪器的使用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实验仪器,例如显微镜、天平、试管、量筒等。
学生应该了解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功能和注意事项,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实验。
4. 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安全知识是进行科学实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例如正确佩戴实验室服装和安全眼镜、掌握常见实验品的危险性和储存方法等。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合作交流技巧。
5. 常见实验现象与科学原理小学科学实验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常见的实验现象,例如物体浮沉、灯泡发光、水的沸腾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实践和探究,理解这些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浮力、电路和沸点等。
6.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运用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这有助于他们从实验结果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推理。
7. 科学实验的观察与思考科学实验是观察和思考的过程。
学生应该培养仔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例如观察实验现象的细节、思考观察到的规律和产生的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表样本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表样本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一份清晰、完整的实验记录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便于总结和反思。
以下是一个小学科学实验记录表的样本,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二、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如水分、温度、空气等。
三、实验材料1、四个透明塑料盒2、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3、湿润的纸巾4、保鲜膜5、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在四个塑料盒中分别铺上湿润的纸巾,每个盒子中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
2、将第一个盒子放在常温、通风、有充足光照的地方,保持纸巾湿润,标记为 A 组。
3、将第二个盒子放在温度较低(约 5℃)、通风、有充足光照的地方,保持纸巾湿润,标记为 B 组。
4、将第三个盒子放在常温、通风良好、但用保鲜膜密封,使种子接触不到空气,标记为 C 组。
5、将第四个盒子放在常温、通风、无光照的地方,保持纸巾湿润,标记为 D 组。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
五、实验观察记录|日期| A 组| B 组| C 组| D 组||||||||第一天|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第二天|部分种子开始破皮|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部分种子开始破皮||第三天|更多种子破皮,长出小芽|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更多种子破皮,长出小芽||第四天|大部分种子发芽,芽变长|仍无明显变化|仍无明显变化|大部分种子发芽,芽变长||第五天|种子基本全部发芽,芽继续生长|仍无明显变化|种子开始发霉|种子基本全部发芽,芽继续生长|六、实验结果分析1、 A 组和 D 组的种子在常温、有水分和空气的条件下,大部分都能正常发芽,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2、 B 组的种子在低温环境下几乎没有发芽,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之一。
3、 C 组的种子由于被保鲜膜密封,接触不到空气,没有发芽且开始发霉,说明空气是种子发芽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梳理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梳理科学实验是小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创新等科学素养。
科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是小学生进行实验时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下面将对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知识点进行梳理。
首先,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
一、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1.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清楚自己要得到什么结果。
2.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并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获取实验物质:如果实验需要使用特殊的实验物质,需要提前获取或购买好。
4.确保安全: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
5.清洁实验区域:保持实验区域的整洁和清洁,确保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二、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步骤是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和得到正确结果的关键。
以下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实验步骤:1.读懂实验操作指导书: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并理解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
2.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上给出的步骤和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操作。
3.记录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可以通过绘图、写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记录。
4.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区域: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区域,保持实验器材和实验区域的整洁。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实验安全: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时刻关注实验安全,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2.遵守实验规则: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的规则,不擅自更改实验步骤或添加其他物质,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精确测量:进行实验时,需使用准确的实验器材进行测量,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4.注意温度控制:有些实验需要控制温度条件,小学生应该学会使用温度计、烧杯等器材进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点整理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点整理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和推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本文将整理小学生科学实验中的基本知识点。
一、实验和观察小学生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概念及其区别。
实验是通过有目的地制造条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以验证或推测某种规律性的变化。
观察是直接观察事物的性质、特征、变化等,进行实验前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形成实验的假设。
二、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控制和记录各种变量。
变量是能够改变实验结果的因素。
主要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人为操纵的变量,也是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变量。
而因变量是在实验中被测量或观察的变量,它会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三、实验步骤小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一般实验步骤包括:目的设定、材料准备、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根据实验的不同,步骤会有所差异,但这几个基本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安全知识进行实验时,学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他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例如:穿戴实验服装,戴好实验手套,将易燃和有毒物品放置到安全的位置,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等。
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老师应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提醒他们注意实验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事项。
五、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是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获得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
观察要细致入微,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变化等。
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绘制实验记录表格或写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
六、科学事实与假设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学生需要了解科学事实和假设的区别。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经过严密验证和证实的。
而假设是科学家在进行实验之前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出的一种主观猜测。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梳理(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梳理(3-6年级)一、前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梳理针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梳理三年级1. 认识常见物质:水、空气、土壤等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浮力等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等4.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植物观察等5. 动物的特点: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四年级1. 力的作用:摩擦力、重力、浮力等2. 简单电路:电池、灯泡、开关等3. 磁铁的性质:磁极、磁力等4.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气候类型等5. 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五年级1.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2.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3. 人体生理:骨骼、肌肉、血管等4. 地球与宇宙:地球结构、太阳系等5. 能源与环保: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等六年级1. 化学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2.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特征、进化历程等3. 科技产品: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4. 自然现象:地震、火山、彩虹等5. 食品安全与健康:食品成分、营养均衡等三、实验操作技巧1. 实验准备: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2. 实验操作: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注意安全事项,记录实验数据3.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锻炼科学思维4. 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写作能力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佩戴实验器材,防止意外伤害2. 实验道德:尊重实验结果,不篡改数据,遵守学术道德3. 实验合作:积极参与实验,与同学合作,培养团队精神4. 实验创新:勇于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培养创新能力五、总结通过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的梳理,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道德、合作和创新,提高实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水滴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
四、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显微镜
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实
验
结
论
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5、将剑侠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注意事项:
1、在纸条上作刻度时,下端要留出空白,以保证从0刻度处开始测量的准确性。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实验要点:
1、雨量器应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左右,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3、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
材料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1、摸,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实
验
结
论
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
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实验
材料
糖块4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实验假设: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改变: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
实
验
现
象
经过搅拌的方糖先溶解
实
验
结
论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
实验
材料
糖块4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水往高处走
实验
材料
水槽、红墨水两块约20厘米长的透明玻璃片、一个牙签、一对橡皮筋。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1、将水槽里倒上水,加入几滴红墨水
2、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牙签将一侧的两块玻璃隔开。
3、将它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
验
现
象
水慢慢沿着两玻璃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牙签的一端空隙大,水上升低;另一端空隙小上升的高。
过
程
一、取镜和安放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实验假设: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改变:一杯碾碎、一杯不碾碎
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都不搅拌
实
验
现
象
经过碾碎的方糖先溶解
实
验
结
论
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
材料
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
验
方
法
和
材料
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满,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实
验
现
象
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时,有水沿玻璃管往上升
放入冷水烧杯时,玻璃管里德水往下降。
实
验
结
论
液体也会热装冷缩
实验
材料
干电池、铁钉、漆包线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
实
验
结
论
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我的雨量器
实验
材料
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
实验
材料
糖块4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实验假设: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改变: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都不搅拌
实
验
现
象
热水里的方糖先溶解
实
验
结
论
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
材料
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
验
现
象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
材料
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
实
验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