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家庭用药安全

浅谈家庭用药安全

浅谈家庭用药安全【摘要】:如今,在家中放一些常用药以备急用,已经是很多人的习惯做法。

但是用药的安全问题还是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比如:药品保质期,成人和儿童的服用剂量,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的注意事项等等。

本文主要就家庭用药安全问题做出探讨。

一、家庭用药的现状1、盲目去医院就诊、配药或到社会药店购药,囤积在家,认为“有备无患”;2、用药不遵医嘱,不看(有的看不懂)说明书,自以为久病成医,自己疾病自己会医,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3、用药习惯固执,长期服用某种药品而不定期作相关体检;4、热衷于使用抗菌药物甚至有滥用的现象,误认为抗菌药物可治“百病”;5、迷信或盲目推崇进口药或广告宣传的药品;6、滥用滋补保健药;7、认为中药无毒可随意服用。

二、家庭用药的危险因素:1、备存药品种类广、数量多,盲目性大(非按需备用),有的还把药品作为礼品馈赠;2、药品放置随意,无固定贮存容器,未遵循避光、防热、防潮和高处置放等保质安全要求;3、药品管理不严,存而不理、贮而不管现象普遍;4、对于药品有效期和质量不做定期检查,过期药品数量多、时间久,其中最长失效达20年之久。

凡此种种现象提示,社区居民中安全用药理念薄弱,此乃为药源性疾病或ADR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也曾遇有不少ADR发生的病例,如服用B受体阻滞剂长达5年之久,患者擅自停药而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不遵定期复查心电图医嘱而致心脏骤停;自认为“感冒”经常擅自服用解热镇痛剂而致全血细胞降低;超量长期服用滋补药而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Nowadays, at home put some drugs commonly used for emergencies, already was many people practice. But the safety problem should cause everybody's attention, such as: drug shelf-life, adult and child dose, the elderly, children, pregnant women and other special groups us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family medication safety. One, current situation of 1 family medicine, blind to hospital, dispensing or to community pharmacies, hoarding in the home, think" be prepared against want"; 2, medication noncompliance, not (or cannot read ) specification, think long illness Cheng Yi, their own medical disease,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dose or discontinuation; 3 stubborn, drug habits,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of some drugs without regular related physical examination; 4, enthusiasm fo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nd even abused, mistaken for antibacterial drugs to cure it" sickness"; 5, superstition and blind worship of imported drugs or advertising of drugs; 6, the abuse of health tonic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7, considered nontoxic can freely take. Two, family medicine risk factors: 1, keep medicines wide,amount is much, blindness ( non-on-demand standby), and some also the drug as a gift; 2, the medicines are placed at random, without a fixed storage containers, do not follow the light, heat, moisture and high placement and quality safety requirements; in 3, 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 did not strictly, put and ignore, storage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phenomenon is common; 4, for drug quality and validity to do regular checks, expired drugs amount much, time is long, the longest failure for 20 years. All this suggests, in the community of medication safety concept is weak, this is for the medicine source disease or ADR occurred mainly because of. We are Ceng Yuyou ADR many cases, such as taking the B receptor blockers for as long as 5 years, unauthorized withdrawal from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long-term use of antiarrhythmic drugs, do not follow the regular review ECG orders due to cardiac arrest; since that "cold" often without taking antipyretic analgesic agent from whole blood cell reduction; excess long term administration of tonic medicine due to chronic renal failure.【关键词】:家庭用药安全如今,在家中放一些常用药以备急用,已经是很多人的习惯做法。

药品与健康论文(常大的学生可供参考哦)

药品与健康论文(常大的学生可供参考哦)

药品与健康——非处方药的使用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简称OTC药。

常见的非处方药有复方板蓝根颗粒、穿心莲片等等。

现实生活中,非处方药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其中,家庭不合理用药是引起非处方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服药剂量过大,许多人患病后,急盼药效,恨不得吃上一两次药病就能好,于是超量服用,结果疾病非但未愈,反而造成药物中毒;其次是用药错误。

购药之前,必须先作自我诊断。

诊断错误,药不对症,必然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自己一下不能做出自我诊断,还是去看医生为好;第三是联合用药引起中毒,千万不要认为服药品种越多越好。

科学家已作过统计,服用药物的品种越多,中毒的百分率越大。

所以,家庭用药,提倡单品种,最多不超过3种同服。

第四是保管不妥误服。

据文献报告,药物中毒占小儿急性中毒的75.5%,其中以误服药品占居首位(高达69.9%),即2/3的小儿急性药物中毒是误服药品造成的。

所以家庭药箱最好要专人保管、上锁,放在小孩、老人摸不到拿不着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最后对待特质病人要格外当心,现已知晓,许多药物具有过敏作用,这对有过敏体质的人,几乎防不胜防。

有些病人缺乏医药知识,盲目购买使用非处方药品,反而会贻误诊治或加剧病情。

因此,非处方药与处方药一样也存在正确用药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呢?首先是注意正确选择非处方药, 我们在购药前,应根据症状,结合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对自己的疾病做出明确判断,也可向药店的药师进行咨询,以便准确选择药品,咨询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疾病的药品。

对于无法自我判断的疾病,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其次是注意正确购买非处方药,要查看包装盒上注明的药品成分与适应症,这决定是否能治疗你的病症;再检查有无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有无注册商标及生产厂家;检查药品有效期;要查看药品说明书;购买药品后要索要发票,以防不测。

药学论文-浅析如何做到家庭安全用药

药学论文-浅析如何做到家庭安全用药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如何做到家庭安全用药姓名田丹学号14134020701307专业药学层次专升本学习中心重庆学习中心指导教师杨晓云2016年9月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摘要 (1)前言 (2)1、家庭安全用药现状分析 (2)1.1家庭用药现状 (2)1.1.1市民家庭用药的由来 (2)1 1.2 市民家庭小药箱的管理 (2)1 1.2.1市民家庭常备的药品类型 (3)1.2.2市民家庭用药的储存情况 (3)1.2.3 市民对家庭小药箱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理情况 (3)1.2.4市民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情况 (3)1.3 市民对家庭常备药品的购买行为分析 (3)1.3.1 家庭常备药品的购买人群 (3)1.3.2 市民是根据什么来购买家庭常备药品的 (4)1.3.3 市民购买家庭常备药品的途径 (4)1.4 市民家庭用药行为分析 (4)1.4.1 市民服用药品的常见行为分析 (4)1.4.2 市民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情况 (4)1.4.3 市民用药咨询对象 (4)1.5 家庭用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4)2、家庭安全用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人们对家庭安全用药方面认识不够 (5)2.1.1 自行购药不分处方非处方 (5)2.1.2 用药前不看说明书 (5)2.1.3 过分迷信抗生素 (6)2.1.4 错误的认为维生素可以随便吃 (6)2.2 常见的一些不科学用药行为 (7)2.2.1 用药不严格遵照医嘱,凭经验乱用药 (7)2.2.2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8)2.2.3 使用过期药品 (8)2.2.4 不明病因或药品不明时乱用药 (9)2.3 药品的存放问题 (9)2.3.1 对药品存放知识了解不够 (9)2.3.2 药品存放不当 (9)3、对家庭安全用药的几点建议 (9)3.1 提高人们对家庭安全用药方面的认识 (10)3.1.1 提高安全用药的认识 (10)3.1.2 加强学习医药知识,拓宽知识面 (10)3.2减少不合理用药行为 (10)3.2.1 用药要遵照医嘱和说明书 (10)3.2.2 尽量少在同一时间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10)3.2.3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11)结论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随着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但受到“看病难,看病贵”的思想影响,自我药疗不断兴起。

对非处方药品服用解读论文

对非处方药品服用解读论文

对非处方药品服用的解读摘要:非处方药(otc)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就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绝大多数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患者若不按规定的剂量方法服用,或者选用不当仍然会带来危害。

本文主要分析非处方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非处方用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59-01非处方药(otc)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绝大多数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不按规定的剂量方法服用,或者选用不当仍然会给患者带来危害。

现研究分析如下:1 非处方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非处方药用药不合理。

患者对非处方药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具体表现在:一些患者自我诊断不准确,凭广告或经验购买药品,根本不考虑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病症。

服用药物不按规定的用法用量,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病情稍有好转,就认为已经痊愈,不再用药。

同时用药时不注意药品在使用时的禁忌,多种药品并用,忽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有的忠者只要有症状就要服用误用或滥用非处方药,会掩盖其他疾病或加重病情,特别是解热止痛类药物,如使用不当,会掩盖潜在的感染性或其他疾病,延误或加重病情,消费者在自我药疗时,一定要非常慎重,把握不准的,还要听取药师或医师的意见。

某些患者选用非处方药时,常常进行联合用药,且存在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情况,且在购买时,为了贪图便宜,会选择在药店打折时批量购买,而忽略了药品的保存期限,使得容易造成过期药品的使用情况增加。

1.2 非处方药使用随意。

老百姓将抗菌药物视为“万能药”,遇到一般病症时往往随意购买使用抗菌药物。

用药针对性不强,而且有的过于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品种,有的则是久用不换。

这都违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患者抱着“久病成良医”的心理,凭借自我感觉进行自我判断,以为自己老毛病又犯了,在医院进行甲病治疗的同时,随意购买治疗乙病的药物,且未经过医师的允许,随意进行使用。

家庭用药 论文

家庭用药 论文

家庭用药慎而行之关键词:药物,安全性,注意事项,家庭用药,用药安全,药品广告摘要:家庭备药、用药越来越普遍,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家庭备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购买药物、贮藏药物、使用药物。

同时,药品广告越来越多,宣传方式也层出不穷,如何看待这些广告也成了家庭用药中的新挑战。

正文:我们常常说“是药三分毒”,大概出于两个情况,一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随便服药,一定要遵循医嘱和说明书小心从事,因为药品毕竟不是糖葫芦、巧克力。

二是也许出于一种误会,不少人把药物的副作用与它的毒性反应混为一谈了,常把副作用当作毒性反应,因而谈药色变。

众所周知,凡药都有其治疗作用(假药除外)和不良反应的两方面。

这是药的两重性。

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后果皆会出现。

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特殊反应等。

以前两项最多见。

副作用与毒性反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惜不少药品说明书则“合二为一”混为一谈。

因此也增加了人们的模糊认识。

副作用是药物的固有作用。

它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对于病人可能带来不适而轻微的痛苦。

常见的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心悸、皮疹等。

这多是药物直接刺激或因药物具有多种药效所致。

多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是伴随药物的治疗作用而来,又多可很快消逝。

一般地说,它不会影响对疾患的治疗效应,停药后会很快消失。

对药物的副作用不必过分紧张忧心忡忡。

药物的毒性作用是指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用药者的组织器官产生了一定的损害,且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肾脏受损的少尿、无尿或血尿,肝脏受损的黄疸、肝大、血液受损的血细胞比例紊乱等。

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毒性作用的性质各药不同,但一般是药物过量时药理作用的伸延。

这多是医疗差错、患者误服误用、用量过多、耐受力差等因素所造成。

毒性作用可立即发生(即急性毒性)和延缓发生(即慢性毒性)。

其损害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

药物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这个道理几乎妇孺皆知。

非处方药和家庭用药

非处方药和家庭用药

非处方药和家庭用药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非处方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的药物,非处方药在家庭用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非处方药和家庭用药进行探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药物。

一、非处方药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非处方药,又称OTC药物(Over-the-counter drugs),是指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的药物。

与处方药相比,非处方药在购买时更加便捷,大部分药品均可在市场上自由购买。

2. 分类:非处方药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和疗效划分为多个类别,常见的有以下几类:a. 感冒药: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引起的症状,如鼻塞、咳嗽、发热等。

b. 抗菌药:用于皮肤创伤、轻微感染以及皮肤病等表面感染治疗。

c. 消化药:用于缓解胃痛、胃酸过多等消化系统相关问题。

d. 镇痛药:用于缓解轻度头痛、关节炎等疼痛症状。

e. 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用于补充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f. 抗过敏药:用于缓解过敏症状,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二、非处方药的优点1. 方便购买和使用:相较于处方药,非处方药无需医生处方,可直接在药店购买,方便快捷。

2. 自我诊断和用药:对于一些常见的症状,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非处方药进行治疗,避免频繁看医生。

3. 节省时间和费用:无需看医生取得处方,也无需去医院排队,更加节省时间和费用。

三、正确使用非处方药的注意事项1. 知晓适应症:在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之前,应该明确自己的需要和药品的适应症。

不同的非处方药有不同的疗效和使用范围,选择合适的药品非常重要。

2. 遵循剂量和用法:非处方药有着明确的剂量和用法,购买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医生建议或说明书的推荐用量使用药品。

3. 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某些非处方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在使用药品时,应注意身体的反应,如有不明原因的身体变化或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同时使用多种非处方药时,应留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产生不良效果或副作用。

医学文章:非处方药管理措施分析论文

医学文章:非处方药管理措施分析论文

非处方药管理措施分析论文随非出方药的广泛使用,非处方药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非处方药的特点(1)非处方药使用时不需要医务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2)非处方药按标签或说明书的指导来使用,说明文字应通俗易懂;(3)非处方药的适应症是指那些能自我做出判断的疾病,药品起效性快速,疗效确切,一般是减轻病人不舒服的感觉;(4)非处方药能减轻小疾病的初始症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5)非处方药有高度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不在体内蓄积,不致诱导耐药性或抗药性;(6)非处方药的药效、剂量具有稳定性。

二、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1)应用安全:①根据文献和长期临床使用证实安全性大的药品;②药物无潜在毒性;不易引起蓄积中毒,中药中重金属限量不超过国内或国外公认标准;③基本无不良反应。

④不引起依赖性,无“三致”作用;⑤抗肿瘤药、毒麻药、精神药物不能列入,个别用于复方制剂者例外;⑥组方合理,无不良相互作用。

中成药处方中无“十八反”、“十九畏”。

(2)疗效确切:①药物作用针对性强,功能主治明确;②不需经常调整剂量;③连续使用不引起耐药性。

(3)质量稳定:①质量可控;②在规定条件下,性质稳定。

(4)应用方便:①用药时不需做特殊检查和试验;②以口服、外用、吸入等剂型为主。

三、非处方药的遴选分类西药非处方药分类是参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根据非处方药遴选原则与特点划分为:解热、镇痛药,镇静助眠药,抗过敏药与抗眩晕药,抗酸药与胃黏膜保护药,助消化药,消胀药,止泻药,胃动力药,缓泻药,胃肠解痉药,驱肠虫药,肝病辅助药,利胆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感冒用药,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维生素与矿物质,皮肤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妇科用药,避孕药23类。

中成药非处方药分类是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其中符合非处方药遴选原则的38种病证归属为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7个治疗科。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家庭安全用药问题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家庭安全用药问题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家庭安全用药问题南昌大学药学系2008级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家庭安全用药问题学生:学号:专业:班级:2008级药学二班指导老师:实习单位:2012年4月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浅谈家庭安全用药问题作者: 08级药学2班指导老师:讲师2 课题来源:实习3 立题依据:3.1研究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现在很多家庭都备用了一些药品[1],一旦生病,很多人都会自己吃些药,然而他们对疾病、药品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都不是特别了解,而且每个人的生理特点不同,存在个体差异[2],如果自行用药不注意的话,不仅难以得到很好的疗效,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家庭安全用药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幸福健康。

3.2拟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居民家庭储备药品的情况及他们对药品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对现在家庭用药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4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4.1研究内容:如今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人们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自我药疗在人群中的兴起,以及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家庭储备药品现象日渐增多[3]。

对于一些小病人们趋向于自行买药治疗,然而他们对医药相关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又缺乏专业人士的相关指导,因此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笔者分析现在居民家庭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4.2国内现状: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也是人群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药品安全也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居民家庭中的安全用药问题并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

在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自我药疗兴起在情况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念[4],并且受到“看病难,看病贵”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会在家里储备一些药品。

而这些药品却没有专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无论是在使用方法上还是在储存条件上都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家庭安全用药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论文)题目抗感冒药物的综述学院(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姓名国佼学号 170112010016 年级 2010 指导教师徐雪莲2011 年 12 月 14 日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或理化因子刺激所致。

感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痒或疼痛、咳嗽、全身不适、低热、倦怠等,较严重的可表现为发冷、发热、全身酸痛、并伴有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症状。

感冒药多数为非处方药(OTC),应用广泛。

目前市场上感冒药品种繁多,并且每种感冒药对于缓解感冒的症状似乎都有一定的作用。

但对于感冒药而言,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五类药物:一、解热镇痛类药物A 、分类:(一)、传统的解热镇痛药1、全能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2、无明显抗炎作用的解热镇痛药:3、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4、解热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的解热镇痛药:3、保泰松、羟基保泰松(二)、新型解热镇痛药1、萘丁美酮(瑞力芬)2、吡罗昔康(莫比可)3、尼美舒利(瑞芝利、美舒宁、怡美力)4、塞来昔布(西乐葆)5、非普拉宗6、乐松B 、解热镇痛药所治疗疾病的病因与病症解热镇痛药可用于退热和缓解头痛及全身酸痛多数以解热镇痛为主。

目前感冒药中使用的主要是对乙酰氨基酚、阿斯匹林、布洛芬、贝诺酯等,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而产生解热镇痛作用;布洛芬等则是有效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C、几种典型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a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体内过程吸收迅速,吸收部位主要在胃、小肠上部,经过肝脏代谢,剂量大于1g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碱化尿液可以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主要对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等慢性钝痛。

2、抗炎抗风湿3.、防止血栓形成,小剂量时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凝血障碍:一般时延长出血时间;长期使用时对抗维生素E凝血障碍3.过敏反应:一般时引起阿司匹林哮喘4、水杨酸反应5、瑞夷(氏)综合征b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主要应用于感冒发热、慢性钝痛。

不良反应:治疗剂量时少,大剂量时肝肾损害。

c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具有吸收快,完全的作用特点,其中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应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轻,偶见视弱。

D 、特殊人群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慢性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的感冒药;消化性溃疡患者,应慎用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酸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小,消化性溃肠的患者可以选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血友病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感冒药。

二、抗过敏药物A 、分类(一)、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盐酸苯海拉明、盐酸美克洛嗪(敏可静)、氯苯那敏(扑尔敏)、奥洛他定、盐酸西替利嗪(敏达)、美喹他嗪、阿伐斯汀、左卡巴斯汀、咪唑斯汀等。

(二)、抗5-羟色胺药盐酸赛庚啶(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B 、抗过敏药物所治疗疾病的病因与病症(1)、抗组织胺药。

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1型过敏反应。

常用的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息斯敏等。

这类药物均为H1受体阻滞剂,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与之竞争拮抗组织胺受体,对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有良效;对血清病的寻麻疹也有效,但对有关节痛和高热者无效;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3)钙剂。

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常用于治疗尊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4)免疫抑制剂。

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C 、几种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a 、氯苯那敏(扑尔敏)【功效主治】:本药主要用于皮肤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急、慢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昆虫蛰咬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药理作用】:本药为第一代抗组胺药。

有较强的竞争性阻断变态反应靶细胞上组胺H1受体的作用。

故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

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胆碱作用。

但比其他类型的传统抗组胺药为轻,故服药后的困倦感,口干,便秘,痰液变稠等反应较轻。

在新一代抗组胺药问世之前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抗组胺药。

【不良反应】:1.本药的不良反应与其他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似但较轻。

有个别病人用氯苯那敏后不出现困倦感,反有失眠,烦躁等中枢兴奋症状,对于婴幼儿,孕妇及授乳妇亦应慎用。

2.对于幽门梗阻,前列腺增生肥大,有膀胱颈部梗阻的病人,闭角性青光眼,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血压患者宜慎用本药。

3.对于慢性变态反应病患者亦不宜长期单独使用本药。

以防止产生耐药性。

4.对于老年病人在使用本药时较易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低血压病人亦易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宜加慎用。

5.本药如与镇静药,催眠药或安定药同用,或同时饮用酒类均可加深中枢抑制作用,故在用药期间均应停用。

【注意事项】:1.本药虽属抗组胺药物,广泛用于变态反应病的治疗,但亦有少数病人对本药产生药物变态反应者,在服药后可出现皮疹皮痒,胃肠道变态反应等,甚至有因服用本药而出现血象改变者。

故应用本药期间不应放松对药物过敏的警惕。

2.本药不宜与哌替啶,阿托品等药合用,亦不宜与氨茶碱作混合注射。

3.本品可增强金刚烷胺、抗胆碱药、氟哌啶醇、吩噻嗪类药的作用。

4.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机械操作者及参赛前的运动员不宜服用本药。

5.肝功能不良者亦不宜长期使用本药。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等慎用。

b 、阿司咪唑(息斯敏)【功效主治】: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烧灼感。

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

【药理作用】:本品可选择性地阻滞组胺H1受体,具有抗组胺作用。

作用强而持久,无中枢镇静及抗毒蕈碱样作用。

吸收较快,最长时间约为1-2小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大部分经肝脏代谢。

代谢产物去甲阿斯咪唑仍具有抗组胺药理活性。

本品及其代谢产物均经尿排出,但原形药物较少。

【不良反应】:(1)偶有嗜睡、眩晕、口干、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光敏感、瘙痒、皮疹及过敏症样反应。

(2)个别可惊厥、良性感觉异常、肌痛、关节痛、水肿、转氨酶升高和肝炎等发生。

(3)长期服用可增进食欲和增加体重.【注意事项】:(1)宜于饭前1-2小时服用,以利充分吸收。

(2)肝功能障碍患者不宜应用。

(3)患先天性Q-T综合征者不宜应用。

(4)不宜与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和特非那定等合用。

(5)低血钾者禁用。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7)成人和儿童不应超过上述推荐剂量。

(8)本品的正常代谢因联用具有肝酶抑制作用的药物如胺碘酮、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依曲霉素、酮康唑、甲硝唑等而受阻,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9)剂量超过0.2g时,会引起心律失常,应及时洗胃、心电图监测等。

(注:以上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具体说明源自“医学全在线”):三、镇咳与平喘的药物A 、分类(一)、镇咳药物1、中枢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右甲吗南)、喷托维林(咳必清)2、中枢-外周双重作用的镇咳药:苯丙哌林3、外周镇咳药:苯佐那酯(退嗽露)4、祛痰镇咳药:羧甲司坦、盐酸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5、镇咳中成药(二)、平喘药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克伦特罗、特布他林、茶碱、倍氯米松、氟尼缩松、色甘酸钠、奈多罗米B 、镇咳平喘药物所治疗疾病的病因和病症一、镇咳类药物镇咳类药物主要用于无痰性干咳,该类药物或对延脑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或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

二、平喘类药物平喘类药物主要用于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效率。

其作用机制包括:(1)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2)降低分泌物粘稠度;(3)增强纤毛的清除功能。

这几种机制可互相作用,促进痰液排出。

C 、镇咳平喘类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1、镇咳类药物(1) 、可待因:是一种依赖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而迅速,同时亦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

药理作用:能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为40%-70%,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肺、肝、肾及胰脏等实质性器官。

可透过血脑屏障,但脑组织内的浓度相对较低,能透过胎盘,可少量由乳汁分泌。

口服用药后30-45分钟起效,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维持约4小时。

肌肉或皮下注射后10-30分钟生效,最大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吗啡和去甲可待因,然后大部分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从尿排出,5%-15%以原形排出。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②眩晕、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小儿可引起惊厥。

(2)、福尔可定:中枢性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 可致依赖性,但成瘾性较弱。

口服每次5~10 mg。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偶有恶心、嗜睡等。

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兴奋、不安、共济失调等。

(3)、右美沙芬:非依赖性镇咳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

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起镇咳作用,作用与可待因相似, 但无镇痛和催眠作用。

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 亦无成瘾性。

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药物均含有本品。

本品起效时间为15-30min,用药后3h血药浓度达峰值,镇咳作用时间可维持3~6h。

其副作用少而轻微。

可能出现的不良作用包括口干、便秘、胃肠道不适、头晕和皮疹等。

2.平喘类药物(1)、异丙去甲肾上腺素(喘息定,治喘灵):主要用于心脏急症,治疗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和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药理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出现心律失常。

使外周血管扩张,血液易进入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

对冠状动脉也有舒张作用,对肾和肠系膜动脉的舒张作用则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