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

合集下载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1.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胰岛素
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因此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
来控制血糖。

但是,如果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过量,就会导致血
糖过低。

尤其是夜间,因为老年人代谢减慢,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也较慢,因此容易出现低血糖。

2.长时间不进食或饥饿状态:老年人夜间进食较少,而长时间不进食
会导致血糖下降。

尤其是那些依赖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如果不及时进食,就会出现低血糖。

3.器质性病变:老年人可能有一些器质性病变,如肾功能不全、肝功
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病变会导致体内对葡萄糖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这也是夜
间低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胃排
空延迟,从而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使得胰岛素的释放和药物的
吸收时间加长,增加了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5.运动过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如果在白天进行过度运动,会导致
体内储备的糖原消耗过快,加上夜间进食较少,就会导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情况,因为低血糖会
引起头晕、乏力、出汗、心悸、神经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
昏厥、抽搐甚至死亡。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需要
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及其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日常饮食、药物使用及
运动情况,定期复查血糖,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医生帮助。

同时,建议患者
养成定时进食、控制药物使用量、注意运动强度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和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方法:对8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病情况。

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各项护理预防工作,对于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的所有诱因进行全面的理解,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从心理、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做好护理工作。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老年糖尿病是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

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多,常有低血糖发生而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1】特别是夜间低血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血糖最低值62.5%发生在凌晨1:00-6:00【2】如果不及时发现,持久严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有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在夜间发生低血糖,男3例,女5例;年龄68-82岁,有8至16年的糖尿病史,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治疗。

而低血糖症三联征诊断标准:(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3】1.2 临床特点不同程度低血糖【4】的症状3例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慌、烦躁等肾上腺素能症状;4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言含糊、四肢无力、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低血糖症状,查血糖2.8-3.9mmol/L;1例无症状,于凌晨3点检测血糖发现。

以上患者均发现及时,立即给患者进食糖果、点心口服50%葡萄糖液等应急处理后,血糖恢复正常。

2夜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①患者不严格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或自己调节胰岛素的剂量,导致胰岛素用量过大。

②注射胰岛素后延长进食时间或进食较少③晚餐后运动量过大,过剧烈而临睡前未及时加餐④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应该了解该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剂量过大或服药后未进食、进食过少可引起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与护理研究报告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与护理研究报告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与护理研究报告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与护理研究报告1. 引言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特征是高血糖。

然而,除高血糖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常常遭受夜间低血糖的困扰。

夜间低血糖是指患者夜间血糖水平降低到异常值以下,症状包括出汗、心慌、饥饿、颤抖以及意识模糊等。

在老年人中,夜间低血糖的后果可能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如何预防和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至关重要。

2. 夜间低血糖的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2.1 胰岛素或其他药物使用不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药物时,如果剂量设置过高,可能导致血糖水平过低,进而引发夜间低血糖。

2.2 非规律的饮食和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血糖水平有直接影响。

如果在晚餐后过长的时间不吃东西或者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2.3 晚餐选择不当:某些食物,例如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然后迅速下降,引发夜间低血糖。

2.4 长时间的禁食: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在夜间睡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食,可能会引发低血糖。

3. 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为了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有以下建议:3.1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现过高的剂量导致低血糖的风险。

3.2 规律饮食和运动: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尽量避免午餐或晚餐过晚,在进食后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的波动。

3.3 晚餐选择合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晚餐时应尽量选择低糖、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蔬菜、鱼类等。

避免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减少血糖波动的风险。

3.4 少量夜间加餐: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睡前适量进食,如一些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厉丹丹孙倩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厉丹丹孙倩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厉丹丹孙倩发布时间:2023-07-10T07:30:01.917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7期作者:厉丹丹孙倩[导读] 探究老年糖尿病患病者开展临床护理对策对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效果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011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病者开展临床护理对策对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诊断为老年糖尿病的50例患病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取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衡,第一组采取常规护理办法执行对策,第二组采取临床护理办法执行干预,评估并观察组别之间的低血糖防范效果及患病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病者在护理阶段存在的低血糖人数占比明显更低,血糖正常人数占比明显为更高(P<0.05)。

观察组患病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各知识点得分均位于更高水平体现(P<0.05)。

结论:临床护理对策的有效落实,能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还能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临床护理;疾病认知前言老年糖尿病患病者大多采用服用降糖药的方式治疗疾病,但受限于老年人群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足,加之该病症会使患者的内分泌代谢出现异常紊乱,引起系统障碍或器官衰竭等情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服药依从性水平较低,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现象[1]。

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需预防夜间低血糖,避免对患者神经机能带来影响,提高生命品质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将采取临床护理对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现象进行防范,并观察护理效果,现将方法和结论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诊断为老年糖尿病的50例患病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取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衡,第一组采取常规护理办法执行对策,该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53~80岁,平均值为(66.33±2.10)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均为(3.24±1.25)年;第二组采取临床护理办法执行干预,该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龄53~79岁之间,平均值为(66.50±2.56)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为(3.74±1.19)年。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摘要】: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的低血糖危害严重,在临床中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事关老年人的生存健康,为了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病率,降低危害,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夜间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得到了有效缓解夜间糖尿病发生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关键字】:老年人;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护理1 临床资料取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病兵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士7例,年龄范围在62-82岁;女士3例,年龄范围在60-79岁。

均有8-17年的糖尿病史,且伴随着各种疾病,服用胰岛素。

10例病人中均出现过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悸、心烦气躁等,有的甚至还出现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等神经功能的症状。

2 引发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2.1 因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或者口服过量降糖药物在糖尿病初期治疗中,老年人一直沿用传统的药方来注射药物或者进食,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来随意的吃药,没有经过科学的诊断病情。

或者是在不经过医嘱的情况下随意增加降糖药物种类和剂量或是服用其他药物。

老年人在长期的病情折磨中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导致了各个脏器的情况都在下降,因此药物服用越来越多,引起夜间低血糖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2各种并发症药物的大量使用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其他伴随疾病时,如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某些药物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或者是在服用心得安、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等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可以降糖作用,导致低血糖。

2.3老年人自身各脏器的严重损害老年患者在各种并发症的折磨下很多器官功能都有很大退化,在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感知不敏感,体内难以分泌足够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无法及时对低血糖做出准确的反应,胰岛素清除能力下降,降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解作用降低,因此老年人难以吸收药物,无法做到降血糖;另外由于夜间老年人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低血糖发生的症状不典型,患者难以及时感受到低血糖的发生,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及时观察,实时监测血糖的变化。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胡赛赛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胡赛赛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胡赛赛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和临床特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发生夜间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对其发生低血糖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预防和护理措施。

结果老年患者经救治,症状迅速得到缓解,未出现不良事件。

结论夜间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病情改变,教会患者及时识别低血糖反应可有效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88-0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糖尿病为首的慢性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或者靶细胞对机体胰岛素反应迟钝所致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因目前没有特效治愈方法,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血糖延缓疾病发展[1]。

如何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成为临床备受关注话题。

针对此问题,特进行了如下研究,报告如下:?1方法1.1紧急处理方法?1.1.1低血糖反应较轻,意识仍清醒者,主要通过口服糖类制剂提高血糖。

发现后,给其20g糖类制品,如糖块、葡萄糖等,并随时监测血糖改变,一般为10min/次,若血糖仍不达3.9mmol/L,继续口服葡萄糖15g,直至病情缓解。

?1.1.2血糖过低,出现意识障碍时,应以迅速提高血糖浓度为主。

主要措施为静脉注射20ml50%的葡萄糖或肌肉注射0.5~1.0mg胰高血糖素,并随时监测血糖,若处理后血糖值仍不达3.0mmol/L,继续静推50%的葡萄糖60ml,直至血糖升高。

患者意识恢复后,仍需监测48h,无异常情况方可停止。

?1.2预防措施和护理。

?1.2.1加强夜间巡视,及时识别问题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尤其注意夜间巡视,观察其活动情况和神志反应。

老年患者因感觉功能减退,部分患者不能及时感知病情变化,在无警觉的状态下出现昏迷或诱发心梗。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进展摘要通常情况下,夜晚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处于睡眠状态,发病时如若没有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1]。

本文针对医学界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以及护理做了详细的文献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了分析和对比,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夜间; 低血糖;预防;护理1.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伴随着生活压力大,运动减少,摄入能量过多,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

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是糖尿病的多发人群。

夜晚是糖尿病患者的“危险”时间,如果在预防和护理上不到位,后果将不堪设想。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现象,是可预防可护理的。

只要认知清楚,又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可以降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危害。

而目前,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工作还没有成标准化,护理方法都不统一。

在众多的方法中,有效果明显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

下面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就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提出的意见。

2.老年人夜间糖尿病低血糖的界定和症状2.1老年夜间低血糖的界定。

专家李淑霞在临床研究老年糖尿病时通过一系列临床观察,对夜间低血糖提出了明确的界定,并且给出了临界值,所谓的夜间低血糖,就是指夜间患者的血糖低于一个临界值,血糖低于2.8mmol/L,并引发一系列症状[3]。

2.2老年夜间低血糖的症状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症状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无症状性低血糖,分别表现为汗流不止、面色苍白、坐立不安等症状,神色异常、口吐不清、全身无力等症状,或者无明显外部现象[4]。

发生低血糖现象的时间都集中在凌晨1点至3点。

2.3老年夜间低血糖的引发原因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夜间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频发时间段,总结有如下原因:一是日常治理中胰岛素剂量过多或者过少,很多患者甚至自己注射胰岛素,往往在剂量上拿捏不准,导致夜间犯病。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护理对策精品PPT课件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护理对策精品PPT课件

4、如食欲不好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 及时调整用药,以防发生低血糖。
• 当患有胃肠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诊, 以得到医生的指导及治疗。任何时间都随 身携带含糖小食品
5、选择适当的运动时间,合适的运 动项目,适量的运动负荷。
• 如餐后0.5——1h散步,最好有他人陪同, 运动量要循序渐进,60岁以上的老人运动 后心率以110次/分为宜。运动前后测血 糖——如血糖低于5.6mmol/L,要吃点心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与以下特点有关:
二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的发作特点:
• 1、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 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
• 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 • 增长生理功能逐渐减 • 退,内分泌调节功能 • 降低,当血糖降低时 • 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 • 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及皮质醇不能及时分 • 泌,导致低血糖。
• 若经济条件 血糖仪,推 随时随地监 状低血糖的
份证——糖尿病急救卡
允许可配备便携式 广血糖自我监测, 测血糖,防止无症 发生。随身携带身
2、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对老年患者应选择从小剂量 开始,尽量选用半衰期短,
蓄积作用小的降糖药。
3、老年人应严格在医护人员或家属 监护下用药,
• 为了每次注射胰岛素剂量的准确性和注射 深度的准确性,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使用 胰岛素笔。

营养不 良相关 糖尿病
其他 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又称Ⅰ型糖尿病
其特点为;起病急,多发生于小儿及青少
年,但也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
病情较重,
烦渴、多饮、
多尿、多食、
消瘦、乏力等
症状明显或
严重有酮症倾
向,出现
酮症酸中毒;
血浆胰岛素
水平低,葡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低血糖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易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以及无症状低血糖等[1]。

为有效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降低夜间低血糖带来的严重危害,本文从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概念及其产生的主要因素出发,提出可行性预防护理措施,旨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护理
前言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紊乱,基本特征是持续性的高血糖并伴有糖、脂肪、蛋白质紊乱的全身代谢障碍,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

糖尿病人应注意护理及预防,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而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脑功能障碍,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可快速缓解,如诊治不及时,脑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形态学改变,甚至死亡[2]。

本文就近年来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1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诊断及原因
1.1 低血糖的诊断指标
(1)糖下降速度;
(2)低血糖持续时间,目前认为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与血糖水平无严格的相关性,但血糖≤1.68mmol/L,持续时间长(>6h)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
(3)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

1.2 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①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过大,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索在体内储存会引起低血糖;②使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脲类降糖作用的药物[3]。

(2)年龄因素:①老年人肝脏清除率降低,使磺脲类药物半衰期延长。

②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调节激索的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时不能分泌相应升高血糖的激索③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对胰岛索清除能力下降。

④自主神经损害、同时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受不如年轻人灵敏。

⑤因年老体弱多病服用多种药物而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性。

(3)饮食因素:①存在进食少或不进食的情况。

②饮食不配合,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

2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措施
2.1 生活要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戒烟戒酒,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

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

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

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

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2.2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合理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根据其作用时间长短,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

胰岛素剂量最好请医生根据病情、食量协助合理调整。

除剂量外,还要注意作用时间。

使用普通胰岛素,应在进食前15分钟用药,但最早不能超过食前30分钟,否则可能发生低血糖。

如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则应请医生注明胰岛素的最强作用时间,不应放在夜间空腹时,否则可能发生夜间低血糖。

如使用短效和中长效胰岛素,更应注意二者的重迭作用的最强作用时间,不要在空腹或夜间,以免引起低血糖。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

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

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4]。

2.3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之一
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

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

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2.4自我血糖监测可以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

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增加胰岛素和降糖药物剂量时尤其需加强血糖监测,血糖控制达标后餐后可以不测,重点放在易发生低血糖时刻,即三餐前、午夜、凌晨3:00[5]。

对于年龄>60岁合并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不可过分严格控制血糖,建议采用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的良好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 1 mmol/L[6]。

2.5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和终身性疾病,通常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让患者产生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需要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为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关怀,尽量满足患者需要等方式疏导患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6严格交接班
护士在交接班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况,收集最新病情和治疗资料,对患者病情保持动态观察。

重点观察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和情绪等多个方面。

在发现患者食欲不佳、热量摄人不足,或是发生急性胃肠炎等情况时,同样需要予以重视,以免发生低血糖。

同时,还要做好睡前血糖的监测工作,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情况。

此外,对首次应用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剂量、更换降糖药物时应重点交班,并在交班本上登记好,提醒下一班加强巡视,密切注意有无心悸、出汗、头晕、震颤及无力等低血糖表现[7]。

3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要避免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现象,除了加强护理措施外,了解预防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3.1对老年人,血糖控制标准多较中青年适当放宽。

3.2选用半衰期短、不易蓄积的口眼降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谨慎加用晚间降糖药物。

3.3肝肾功能不良或其他情况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采用剂量不易出错的胰岛素笔进行注射,剂量不可过大,并可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代替睡前其他形式的胰岛素治疗。

3.4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10可作为睡前加餐;避免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3.5合并急性胃肠炎时,减少胰岛素和降糖药物的剂量,及时检查血糖和尿糖。

4结论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重要的在于充分认识到病情变化,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避免延误病情。

老年性低血糖症是可以通过及时发现和救治而避免严重后果[8]。

其关键在于预防,取决于医务人员对低血糖症的识别和重视程度以及患者掌握低血糖症防治知识的多少。

对老年性糖尿病治疗目标是: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防治低血糖。

尽量将低血糖发生率降至最低,使老年患者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晚年。

参考文献
[1] 雷卫爱,刘玉青,吕萍等.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B].当代护士2012年3月下旬刊
[2] 吴红举.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2): 174.
[3] HidekatsuYanai,Hiroki Adachi,HisayukiKatsuyama,Sumie Moriyama,HidetakaHamasaki,AkahitoSako.Causative anti-diabetic drugs and the underlying clinicalfactors for hypo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World J Diabetes 2015 February 15; 6(1): 30-36
[4] Elisa Giani,Andrea EnzoScaramuzza,Gian Vincenzo Zuccotti.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on diabetes care.[J]World J Diabetes 2015 July 25; 6(8): 999-1004
[5] 郭新芳.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9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0(19):
2977-2978.
[6] 熊小玲.胰岛素治疗糖尿病1186例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
13(9): 23.
[7] 邓飞,穆爱霞,李静等.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干预[B].中国医药指南,2013
年11月第11卷第33期
[8] Iciar Martín-Timón,Francisco Javier del Cañizo-Gómez.Mechanisms of hypoglycemia unawareness and implicationsin diabetic patients[J]World J Diabetes 2015 July 10; 6(7): 912-926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