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工业遗产地的保护和再利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工业遗产地的保护和再利用

四、结论
四、结论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对工业遗产地的保护和再利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 的工作。它不仅保护了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还为我们的城市创造了新的空间和 功能。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并从中汲取智慧, 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四、结论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任何建筑和设施,无论其用途如何,都承载着历史的 印记和人们的情感记忆,都值得我们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再利用。因此,我们应该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更加注重对工业遗产地的保护和再利用,让这些曾 经辉煌的工业设施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工业遗产地的再利用
三、工业遗产地的再利用
1、创意产业区:将工业遗产地改造为创意产业区是一种常见的再利用方式。 这些空间可以用于艺术家的工作室、设计公司的总部、手工艺人的作坊等,使废 弃的空间焕发新的生机。
三、工业遗产地的再利用
2、公共休闲空间:通过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将工业遗产地改造为公共休闲 空间也是一种有效的再利用方式。这些空间可以包括公园、咖啡馆、酒吧等,为 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可以通过展示工业历史的元素,为市民提供学 习和了解历史的机会。
我国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保护意识不足、资金缺乏、 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许多工业遗产地遭到了破坏和遗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 文化旅游业的重视和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地得 到了保护和利用。
三、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 研究进展
三、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五、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发展策略
2、加强政策支持:国家应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法规,为工业遗产地保护和利 用提供政策支持。
五、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发展策略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华南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下面哪一项是不属于《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A:掌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规划设计思维体系和规划设计方法 B:具备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综合能力及高级创新思维能力 C:熟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领域的基本类型、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方法 D:初步了解景观设计理论、景观设计基本原理答案:D2.下面哪一项是不属于《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A:生态性 B:没有生命的遗产 C:动态性 D:时间性答案:B3.哪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A:1962年 B:1862年 C:1972年 D:1982年答案:C4.下面哪一选项是属于有形文化遗产?()A:宗教神话 B:传统建筑 C:传统习俗 D:传统工艺答案:B5.下列哪种遗产类型不属于风景园林遗产?()A:历史城市景观 B:文化景观 C:历史园林 D:古建筑群答案:D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B:世界遗产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C:1992年文化景观遗产类型被纳人《世界遗产名录》 D:世界遗产中的混合遗产类型要求至少符合一条文化遗产标准和一条自然遗产标准答案:A7.1977年《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发布了10条“突出的普遍价值标准”作为衡量世界遗产价值的指标,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符合标准1-7的遗产为文化遗产 B:符合标准7-10的遗产为自然遗产 C:至少符合一条文化遗产标准和一条自然遗产标准为混合遗产 D:符合标准1-6的遗产为文化遗产答案:A8.下列哪四种类型共同构成了风景园林遗产的主体内容?()A:历史园林、文化景观、历史性城镇景观、自然遗产 B:历史性城镇景观、文化遗址、文化景观、自然遗产 C: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历史园林、自然遗产 D:文化遗址、历史园林、古墓葬、古建筑答案:A9.历史园林是文化遗产类型中一种“活的古迹”,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说法不正确?()A:从历史或艺术角度而言民众所感兴趣的建筑和园艺构造,因此它被看作是一处古迹; B:作为活的古迹,历史园林不必根据威尼斯宪章的精神予以保存; C:既然它是一个活的古迹,其保存必须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

园林专业复习资料

园林专业复习资料

园林专业复习资料第一篇:园林专业复习资料1.什么是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园林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2.什么是绿化?绿化泛指除天然植被以外的,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广义绿化园林范畴。

3.什么是园林四要素?园林四要素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

4.公共园林:包括花园、街心花园、小游园以及道路绿化等。

其中公园包括市公园、区公园、文化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雕塑公园、体育公园、科学公园、交通公园、游乐园、纪念性公园、文物古迹公园以及各种专类性花园等。

4.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园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按绘画原则创造的,一类是按建筑原则建造的。

5.什么是园林艺术?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体布局,园景创造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的各种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

6.园林美的内容(简答)园林美的内容括规则与不规则的形式。

7.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拨高。

8.园林美是什么?园林美是艺术美和自然美与生活的高度统一。

9.园林风格:园林风格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11.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⑴要搞好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⑵.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原则。

⑶.继承与创新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12.西方园林代表及特点?西方园林代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或景致式园林法国:几何规则图案或园林13.园林风格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风格——山水造景。

园林风格类型分规则式与自然式,规则不对称式和混合式。

1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⑴力求神似;⑵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15.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及时特征?1、把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个城市环境。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复习资料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复习资料

理解:1.自然遗产案例:九寨沟,中国南喀斯特,黄龙,三清山,武陵源,中国丹霞,三江并流,中国澄江化地,大熊猫栖息地,中国新疆天山,神农架等。

2.文化遗产案例:明清故宫,土楼,兵马俑,店北京人遗址,龙门窟,元上都遗址,长城,曲阜庙、林、府,土司遗址,明清皇家陵寝。

3.文化景观案例:古典园林,红河哈尼梯田,菲律宾伊富高山上的稻米梯田的农业景观,厄兰岛南部农业景观,古巴东南部第一个咖啡种植园,比尼亚莱斯山谷的烟草种植园,葡萄园景观,酿酒业景观等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文化景观4.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宣纸、粤剧、龙泉青瓷、热贡艺术、藏戏、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昆曲,中国古琴艺术,京剧,中医针灸,珠算,皮影戏5.国际重要宪章文件的重要性:1933年《雅典宪章》: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其中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1964年《威尼斯宪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罗毕建议》:明确提出了“历史建筑地区”的概念1987年《华盛顿宪章》: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法等。

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件。

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重新定义了遗产保护界最基本的概念——真实性2005年《宣言》:其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6.美国公园体系: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公园——公园,从此开辟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公众欣赏自然的途径。

公园按资源保护程度和可开发强化划分为自然区、文化区、公园发展区和特别使用区四大区域。

(1)自然区:包括旷野区、环境保护区、特别自然景观区、研究自然区设立自然区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确保它们为子后代享用。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研究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研究

河南农业 2019 年第 8 期(中)
HENANNONGYE 31
景观农业
JING GUAN NONG YE
成时间、空间和文化属性,3 种要素的 结合构成了独立和完整的文化遗产。文 化遗产的时间属性能与文化景观的价值 相联系,譬如文化遗产所经历的事件、 使用程度、景观变化等在各个时间段所 记录的历史,从而产生直接或间接与文 化遗产相联系的价值,体现在各个朝代 遗留的诗歌、书画或以特殊形式保留的 文物。时间属性既能与各个要素结合, 同时能单独为文化景观本身创造价值, 文化景观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同样会 被纳入现代文化景观,为世人所歌颂。 空间属性能界定文化遗产地的规模、范 围及布局,但空间属性的大小及形态, 不能单方面断定文化遗产的价值。例如,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体现的是大气、雄 伟的姿态;南方的江南园林及岭南园林, 规模虽小,但却能体现出精巧、秀丽的 形态。在空间属性中,文化遗产地的空 间形态和格局分布往往成为审美及科学 研究的评价标准。遗产的文化属性能影 响遗产要素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又 能反映遗产的文化属性程度,相互之间 的有机联系维系着人与景观的相互性。
一、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从人的角度看待文化遗产,可分为 有形和无形 2 种,再细分为物质文化遗 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 遗产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社会性及科 学性,通常是象征当地艺术文化或体现 时代特点。例如,古建筑、古墓葬、遗 留的古代工艺雕制品等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或是具有纪念 性的可移动文物,如手稿、图书、文献、 艺术品等;体现当地古代建筑风格、样 式、分布或是与环境相协调的历史文化 古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是一 代代传承所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并未以 物质形态存在,一般以群众生活习俗习 惯以及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为表现形式, 向人们展现的是民族精神、民族特色、 地方特色、神话传说。 二、景观尺度下的文化遗产特征 (一)文化遗产要素的系统性 文化遗产类型多种多样,乡土景观 也属于文化遗产,其均存在一定的历史 及文化,甚至涉及自然、经济、宗教、 社会活动及区域性的审美观。文化遗产 的任何要素都能作为一个闪亮点,但彼 此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不同要 素的组合构成了具有整体性质的文化景 观。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 快,随意处置当地的文化遗产及其周边 环境都可能会影响其作为文化景观的整 体风格和质量,破坏了原有的完整性。 在遵循文化遗产要素系统性的条件下, 要求大家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 划时,最大限度地把控和利用每个要素, 加深并利用文化遗产对外的联系,对每 一个文化遗产要素都要做全面调查和仔 细评估,在考虑各个要素与整体文化景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复习资料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复习资料

理解:1.自然遗产案例:四川九寨沟,中国南方喀斯特,四川黄龙,三清山,湖南武陵源,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中国澄江化石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新疆天山,湖北神农架等。

2.文化遗产案例:明清故宫,福建土楼,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龙门石窟,元上都遗址,长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土司遗址,明清皇家陵寝。

3.文化景观案例:苏州古典园林,红河哈尼梯田,菲律宾伊富高山上的稻米梯田的农业景观,厄兰岛南部农业景观,古巴东南部第一个咖啡种植园,比尼亚莱斯山谷的烟草种植园,葡萄园景观,酿酒业景观等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文化景观4.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安徽宣纸、广东粤剧、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昆曲,中国古琴艺术,京剧,中医针灸,珠算,皮影戏5.国际重要宪章文件的重要性:1933 年《雅典宪章》: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其中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1964年《威尼斯宪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内罗毕建议》:明确提出了“历史建筑地区”的概念1987年《华盛顿宪章》: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方法等。

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件。

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重新定义了遗产保护界最基本的概念——真实性2005年《西安宣言》:其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6.美国国家公园体系:1872 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此开辟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公众欣赏自然的途径。

国家公园按资源保护程度和可开发强化划分为自然区、文化区、公园发展区和特别使用区四大区域。

风景园林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1. 介绍风景园林的历史和发展风景园林是指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设计对象,通过植物、地形、水体等元素的组合和构造,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景观。

风景园林作为一门专业,起源于古代我国的园林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

如今,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和景观恢复的重要手段和技术。

2. 风景园林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世界上许多知名的文化遗产地,如故宫、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巴黎塞纳河景观、梵蒂冈城、盖特大教堂花园等,都应用了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在这些文化遗产地,风景园林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保护了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景观,延续了它们的文化遗产价值。

3. 风景园林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风景园林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风景园林能够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提升了遗产地的整体环境品质,使其更加吸引人;风景园林通过对植被和水体等自然要素的合理利用,保护了文化遗产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意识,保护了濒临灭绝的物种和植被资源。

风景园林还能够通过对文化遗产周边景观的重新设计和改造,提升了遗产地的旅游和观光价值,为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4. 风景园林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案例我国的颐和园、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桥,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美国的中央公园等,这些知名的文化遗产地都运用了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恢复。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风景园林在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风景园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风景园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升遗产地的整体环境品质和旅游价值,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

风景园林复习提纲

风景园林复习提纲

言绪 章一第
计设态生和划规态生、6 划规发开地土划规镇市和市都、5 建重与护保的段地址遗史历、4 划规地场、3 划规地场乐娱闲休及园公、2 计设林园、1 》erutcetihcrA epacsdnaL 《 物刊术学业专林园的名著国美 �域领作工个各下以及涉学林园举列 。念概学林园明说来科学支分个各的学林园述阐别 分择选它 。述阐来文条的单简项几以能不经已学林园得使都异差之目项程工 �广之围范业专 的林园代现�出指时展发与状现的学林园绍介上页网在志杂》erutcetihcrA epacsdnaL《国美 域领究研的学计设观景林园于关会协师筑建林园景风国美 容内究研的学计设划规�观景�林园、二 。术艺和学科的境环的适舒和康健、效高、全安造创 人为以间空和体物的上地土及地土排安何如于关门一是)erutcetihcrA epacsdnaL(学计设观景 �义定的学计设观景关有志杂》erutcetihcrA epacsdnaL 《 、4 。现实的计设理监并�径途决解和案方决解的题问 计设�析分的性理学科行进题问的间空外户类人切一及地土关有对过通�即�计设的地土调 强其尤 。科学用应的上础基科学术艺与文人和学科然自的泛广在立建门一是学计设观景 。术艺和学科的复恢和护保、理管、造改、计设、局布划规、析分的观景于关是学计设观景 述论的)erutcetihcrA epacsdnaL(学计设观景于关会协师筑建观景国美、3 。科学的域境 活生类人的衡平态生、的美优建创来素因会社、)素因态生是别特(素因然自用运理合何如究 研是学林园�下如义定的学林园对》卷划规市城 林园 筑建书全科百大国中《在生先渊菊汪 ”。静平复恢心身使�余之活生作工的张紧在便以�籁天和 色景的静恬、的美到得分充)然自的作创(术艺景风于助借要需切迫�色景村乡到触接少很于 由民市。善改的康健和便方、适舒的民居市城及涉也它但�美的色景然自的内围范野郊大更 和境环住居类人存保和造创是用作的要重最它此因�术艺种一是要主学筑建景风“ 。说解的整完较了作�学 林园即�——学筑建景风对特奥利埃�W�C 席主会协师筑建景风国美�年 0191 1 )渊菊汪( 。大 扩和富丰断不�展发的科学关相着随�展发的活生和会社、代时着随�延外和涵内的学林园 义定种各的学计设划规�观景�林园关有、一 )称名的业专本校院同不于设国全看�网查� 。等等学景园�等学林园 、学林园景风、学筑建林园、学筑建园景、学筑建景风、学筑建观景、学园造有就名译�歧 分与异差大较在存译翻与解理的语术词名该对�看来词一 erutcetihcrA epacsdnaL 的现出中 物版出等词名技科的布发家国、著译和刊期业专等林园与筑建、划规市城、典词汉英些一从 。议争有颇却法译的 erutcetihcrA epacsdnaL 。生陌再不经已它对内国 �词名代科学的用通际国是 erutcetihcrA epacsdnaL 然虽 。erutcetihcrA epacsdnaL 为 名 文 英 � 科 学 的 门 热 较 比 内 国 在 现 是 学 计 设 划 规 林 园 为 称 者 或 学 林 园 容内究研其及学计设划规�观景�林园、节三第 观景市城 观景化号符 观景然自的素要文人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1.自然遗产案例:四川九寨沟,中国南方喀斯特,四川黄龙,三清山,湖南武陵源,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中国澄江化石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新疆天山,湖北神农架等。

2.文化遗产案例:明清故宫,福建土楼,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龙门石窟,元上都遗址,长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土司遗址,明清皇家陵寝。

3.文化景观案例:苏州古典园林,红河哈尼梯田,菲律宾伊富高山上的稻米梯田的农业景观,厄兰岛南部农业景观,古巴东南部第一个咖啡种植园,比尼亚莱斯山谷的烟草种植园,葡萄园景观,酿酒业景观等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文化景观4.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安徽宣纸、广东粤剧、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昆曲,中国古琴艺术,京剧,中医针灸,珠算,皮影戏5.国际重要宪章文件的重要性:1933年《雅典宪章》: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其中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1964年《威尼斯宪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内罗毕建议》:明确提出了“历史建筑地区”的概念1987年《华盛顿宪章》: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方法等。

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件。

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重新定义了遗产保护界最基本的概念——真实性2005年《西安宣言》:其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6.美国国家公园体系: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此开辟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公众欣赏自然的途径。

国家公园按资源保护程度和可开发强化划分为自然区、文化区、公园发展区和特别使用区四大区域。

(1)自然区:包括旷野区、环境保护区、特别自然景观区、研究自然区设立自然区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确保它们为子孙后代享用。

区域内允许自然资源欣赏的游憩活动存在,但应不影响风景性质。

如分散的游憩和管理设施:小径、标牌、小船码头,溪流测量仪器、气象台等。

(2)文化区:保存区、保存与适度使用区、纪念区设立文化区的主要目标是保存文化资源和培养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鉴赏能力。

包括公园至关重要的文化资源,已列入国家历史场所注册名单的财产及无资格注册但值得保护的文化资源。

(3)公园发展区:管理发展区、教育解说发展区、游憩发展区、住宅发展次区、交通发展次区、未使用公园发展次区、利用次区、游客发展次区、景观管理区设立公园发展区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游客,满足公众的户外游憩需求。

包括公园内可更改的自然环境和在文化上有一定意义的资源。

区内主要为车道、步行道、建筑及供游客和管理人员使用的设施。

(4)特别使用区:不适合其他分区活动的陆地和水域。

商业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畜牧用地、农业用地、水库用地、交通用地等。

特殊使用区是指经预测不适合其他分区活动的陆地和水域。

主要类型为商业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畜牧用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等。

美国ORRRC分区模式:1960年提出了以资源特性为依据的分区模式,分为特殊自然区、原始地区、自然区、历史文化遗址区、一般户外游憩区、高密度游憩区。

7.风景名胜区常见分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

(1)生态保护区:对风景区内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得生物种群及其环境,应划定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生态保护区。

在生态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应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2)自然景观保护区: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

在自然景观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文设施,严禁机动交通极其设施进入。

(3)史迹保护区:在风景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应划分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

在史迹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文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4)风景恢复区:对风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例如森林与植被、水源与水土、浅海及水域生物、盐浴发育条件等,宜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恢复区。

在风景恢复区内,可以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应分别限制人和居民活动,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设施,严禁对其不利的活动。

(5)风景游览区:对风景区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对象集中地,可以划分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

在风景游览区中,可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行为,适宜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应分级限定机动交通及旅游设施的配置,并分级限制居民活动进入。

(6)发展控制区: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上述五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均应划为发展控制区。

在发展控制区内,可以准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以安排同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可以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应分别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与内容。

8.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文物——文物保护单位(2)历史建筑——建筑遗产(3)历史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4)历史城市——历史文化名城(5)古村落古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文物保护单位: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

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保护建筑: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进行保护的建(构)筑物。

11.历史建筑: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

12.ROS(游憩机会序列)理论中的三个环境:实质环境、社会环境、经营管理环境。

13.ROS理论中的六大指标因子:可及性,非游憩资源的利用,现地经营,社会互动,可接受的冲击程度,可接受的管理程度(1)可及性:到达游憩目的地的交通组织方式,包括道路系统与交通方式。

道路系统与级别:高速公路还是乡村道路,游步道;交通工具:旅游巴士还是私家车、特种车辆、马、徒步;沿途开发程度:店面、设施等。

这样由困难到容易形成一系列序列。

游客对可及性的偏好与游憩机会没有太大关系。

例如,希望体验荒野游憩机会的游客,有的希望高标准道路抵达游憩地,有些希望完全没有道路,探险到达。

(2)非游憩资源的利用:伐木、采矿等非游憩使用可能会和预期提供的游憩机会相抵触,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相容,例如放牧可以兼顾畜牧业与旅游业。

规划师与经营管理者必须考虑非游憩资源使用对游憩机会的冲击程度。

(3)现地经营:指对现状游憩地所进行的改变。

例如服务设施、外来物种、景观规划、交通设施(含路障)等。

现地改变主要通过改变的(开发)程度、改变的复杂度、改变的明显度和设施的舒适度四个方面来反映。

(4)社会互动:从六类游憩机会来看,原始性地区游客之间的社会互动接触频率和拥挤程度较低,反之,现代化地区的社会互动程度高。

互动程度还受到自然环境、经营方式(如可及性)的影响。

因此社会互动不能完全通过游客分布密度来反映。

需要了解游客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分布情形及各群体间互动的方式,才能确定某一点的适当社会容量。

ROS认为,不同的游憩机会有着不同的社会互动标准。

互动的程度不但取决于接触的频率,更取决于接触的方式。

(5)可接受的冲击程度:游憩使用必然对实质环境造成游憩冲击。

冲击极限应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经营管理者的职能不是要完全避免冲突,而是鉴别什么样的冲突会导致什么样的环境改变,而什么样的环境改变是可以接受的。

重点考虑因素:冲击的规模与冲击的重要性。

(6)可接受的管理程度:游憩——生活在别处。

游憩希望自由与自主,减少管制。

不同的游憩体验需求对管制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

ROS认为不论是在ROS序列中的哪一点,尽可能少地采用制度化管理。

管制是为了经营,减少管制是为了保持游憩机会的品质14.ROS理论中四种游憩机会类别:根据资源环境分为原始、半原始、半现代和现代四种体验类别C理论中的九大操作步骤:(1)鉴别特别需重视和考虑的区域与议题;(2)界定和描述游憩机会类别;(3)选取资源及社会状况的指标;(4)全面调查资源和社会状况;(5)对各资源及社会指标定出可接受的标准;(6)鉴别各种游憩机会类别分布的替选方案;(7)鉴别各种替选方案的经营管理方案;(8)评价并挑选一个最佳方案;(9)付诸实施并持续检测资源和状况。

概念:1.世界遗产委员会三个专业咨询机构:(1)ICCROM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中心;(2)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3)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文化景观(1)1992年正式采纳设立。

代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杰作”。

风景园林遗产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文化景观。

(2)“文化景观”一词包含了人类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多种互动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人类有意设计及创造的景观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共景观有机演进的景观遗址性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持续性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体现了强烈的与自然因素、宗教、艺术或文化的关联,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主要特征。

(3)见证了人类社会和居住地在自然限制和/或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进化,也展示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外部和内部的发展力量。

文化景观通常能够反映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特殊技术,反映了以及与大自然特定的精神关系。

保护文化景观有利于将可持续性土地使用技术现代化保持或提升景观的自然价值。

传统土地使用形式的持续存在支持了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对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也有益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3.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

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4.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具体来说,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地形,动植物、海滩、自然风景等,而人文资源则包括:民族、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博物馆、饮食菜肴、工艺美术、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及众多的娱乐设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