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表现手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
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可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
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
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
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
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1、草图法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园林动态均衡的内涵及表现手法

园林动态均衡的内涵及表现手法
园林艺术步向远方,园林动态均衡正如一股新的洪流汹涌而至。
在中国,园林动态均衡被认为是传统园林的新发展,它以充满活力的形式来发挥生动的样貌,通过精心设计和保持动态均衡,使大自然之美得以真实呈现,从而和人们更好地融合。
首先,园林动态均衡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它把传统园林理念中的静态和动态概念结合起来,强调动态均衡的维护,并以其动态变化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来体现这种均衡。
其次,它以动态变化作为第一步,它丰富了传统园林的形式,从而使其具备更多的可能性,使其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开展出更多的变化。
园林动态均衡的表现手法也十分多样。
它可以利用空间来展现园林动态均衡的概念,从而使空间更加丰富,强调平衡性和活力;通过改变地形、植被和水体等元素,使园林动态均衡更加完整,更有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装饰手段,如灯光设计、树木的塑性构造以及视觉效果,使空间更加有生机。
园林动态均衡的设计,还能让观众在审美观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满足。
最后,园林动态均衡还能够更好地融入环境系统,使其成为人们身边的一部分,带给人们愉悦、安宁和活力。
这些社会认可的价值观会更好地反映在园林动态均衡中,因此人们得以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这种美好的景观空间。
总而言之,园林动态均衡的内涵和表现手法,致力于丰富传统园林的形式,完善它们的表现力,使之更加多样化,更加具有情感,更
加完美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有机会去体验这种美好的景观空间,使园林美学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美好感受。
园林构图中景观艺术表现手法造景

图3-31 蜿蜒的曲径增加了游园的时间和空间
三、实景与虚景
5.地形空间 6.山石空间
图3-32 假山虚实空间的交替变化
三、实景与虚景
(二)其他园林要素虚实空间的塑造 1.光影 2.香气 3.声音 4.云雾
四、框景与夹景
(一)框景
图3-33 利用树木的枝干作为取景框
四、框景与夹景
(二)夹景
图3-34 夹景手法在园林中应用
2.邻借 3.应时而借
图3-40 西湖十景的断桥残雪是典型的因时而借
七、内景与借景
4.仰借 5.俯借 (二)借景手法 1.开辟赏景透视线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 3.借虚景
八、季相造景
图3-41 济南红叶谷彩叶树种的季相造景
★ 实例分析
1.颐和园借西山之景分析
图3-42 颐和园借西山之景
★ 实例分析
项目二
园林构图中景观艺术表现手法
一、主配手法 二、抑景与扬景 三、实景与虚景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框景与夹景
五、前景与背景 六、漏景与添景
七、内景与借景
八、季相造景 ★ 实例分析
★ 实训
一、主配手法
(一)抬高或降低主景法
图3-28 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塑
一、主配手法
(二)轴线布景法 (三)透景线焦点法 (四)对比法
2.利用洞门框景分析
图3-43 洞门作为取景的画框
★ 实训
一、实训题目 二、实训目的 三、实训区的选择要求 四、资料提供 五、成果要求 六、评分标准
五、前景与背景
图3-35 墙面作为背景衬托前面的树木山石
六、漏景与添景
(一)漏景
图3-36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
六、漏景与添景
园林艺术表现手法

园林艺术表现手法(一)源于织染、高于自然的手法“自然”是园林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最高标准。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础要素,但在实际园林创作中绝非简单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在意识地通过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手段进行再创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的手法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是园林艺术创作的另一个主要特点。
园林为了适应人居、游憩等多方面的需求,建筑物较多,类型复杂。
凡是殿、堂、亭、馆、轩、台等,不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列风景画面之中,使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起来,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境界。
(三)美学与意境相结合的手法美学首要是意境,同一意境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手法来表现。
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游人在园林中驻足,感悟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四)抽象化与典型化相结合的手法缩移摹拟是现代园林艺术创作的方法之一。
无论摹拟真山的全貌或截取一角,都能以小尺度创造峰、峦领、濠、洞谷、悬崖、峭壁等复杂形象。
从它们的堆叠章法和构图规则中,可以看到天然景观的构成规则中,可以看到天然景观的构成规律。
这种真山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拟是园林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手法。
(五)植物配置与艺术概括相结合的手法园林植物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但都以树木为主调,因为林木最能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丰富繁茂的景观。
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往往三五一组,以扎枝古干予人蓊郁之感,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六)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手法水体是大自然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
山水关系密切,“山水环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河。
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
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哪怕再小的水面也必须曲折有致。
园林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

(六)密满花相 花或花序密生全树各小枝上, 使树冠形成一个整体的大花团,花感最为强 烈。例如榆叶梅、毛樱桃等。衬式如火棘等。
(七)干生花相 花着生于茎干上。种类不多, 大抵均产于热带湿润地区。例如槟榔、枣椰、 鱼尾葵、山槟榔、木菠萝、可可等。在华中、 华北地区之紫荆,亦能于较粗老的茎干上开 花,但难与典型的干生花相相比拟。
• 另外,园林植物裸露的根也是中国人民自 古以来的追求。在露根上,效果较为突出的 树种有松、榆、楸、榕、蜡梅、山茶、银杏、 鼠李、广玉兰、落叶松等。
第25页/共37页
第二节乔木在园林中的造景功能
• 一、乔木的主要类型及观赏特性 • 1.常绿类 • 2.落叶类 • 3.观花类 • 4.观叶类 • 5.观果类 • 6.观枝干类 • 7.观树类
4、叶的色彩 • 叶片的颜色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根据叶色
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10页/共37页
(1)绿色类 绿色是叶片的基本颜色,但将不同绿色 的树木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妙的色感,例如在暗绿 色针叶树丛前,配植黄绿色树树冠,会形成满树黄花 的效果。
• ① 叶色呈深浓绿色者 油松、圆柏、雪松、云杉、 侧柏、山茶、女贞、桂花、槐、榕、毛白杨、构树等。
• ② 叶色呈浅淡绿色者 水杉、落羽松、金钱松、七 叶树、鹅掌楸、玉兰等。
(2)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 • 园林植物的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春季
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统称为“春色叶 树”,例如臭椿、五角枫的春叶呈红色,黄连木春叶 呈紫红色等。
第11页/共37页
(3)秋色叶类 • 凡在秋季叶片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
第26页/共37页
• 二、乔木的配置方式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 1.进行配植时,应以其自身的特性及生态关
园林动态均衡的内涵及表现手法

园林动态均衡的内涵及表现手法中国历史上的园林建筑以其动态均衡博得了人们的赞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动态均衡在园林设计和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古代园林设计师们利用动态均衡的机制,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园林图景。
他们的园林设计体现出许多巧妙的技巧,以及均衡、脉络、和谐以及对象等概念。
受这些概念的影响,不同的园林形态都开始相互关联,形成一种统一的园林风格。
所谓“动态均衡”,是指在古代园林空间中,形式、空间、色彩和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
最重要的是,它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节奏的态度。
因此,在园林建筑中,动态均衡是一种表达精神境界的基本原则。
园林空间的动态均衡通常以“四合为一”的原则为基础,包括自然、人工、艺术和心灵。
自然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人工是以人类的技艺为主,艺术是建筑、雕塑和园林艺术形式,而心灵是人们对宇宙普遍原理的理解。
这些元素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园林空间,从而形成一种动态均衡。
此外,古代园林设计师也通过体现动态均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身的观点。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山水趣”,其基本原则是把园林中的山水物体进行分类、安排和设计,利用山水的自然特征,施加各种美学处理,使园林中的不同特色山水景观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图景。
其中,“山水趣”主要是通过施加转折点、山体线条、山洞岩窟等技巧来实现动态均衡的表达。
另外,园林建筑中的水陆元素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法。
园林规划人员通常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和面积,将其分为水陆两个部分,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以表现出动态均衡的美感。
此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即“空间投射”。
这是指在设计结构时,将物件进行投射、延展和建构,使得空间更加井然有序。
结合山水趣、水陆元素和空间投射,古代园林建筑师巧妙地施加了动态均衡的表达手法,使之变得更加自然、精致、愉悦。
综上所述,动态均衡与古代园林建筑密不可分。
古代园林设计师们通过融合山水趣、水陆元素、空间投射等手法,以及将自然、人工、艺术和心灵统一起来的方式,使得园林不仅具有自然的美感,而且更有动态均衡的原则,极具艺术价值。
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规则式园林

• 园林景物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之中 求对比,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 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
• 对比和调和只存在于同一因素的差异,而 不同的因素之间不存在调和与对比。对比 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 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
1.形象的对比
•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 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 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 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 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8.质感的对比
• 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材料的质感的光滑 与粗糙形成对比,增强效果。如植物之间 因树种的不同而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通 透的不同,建筑材料则更是如此,如墙面 的处理,未经处理的墙面粗糙,抹了灰浆 的墙面则很光滑。
四、均衡与稳定
• 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前后、左右的轻重 关系;稳定是指园林布局在整体上下轻重 的关系。
• 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 则式布置,而远离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自 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 渗透,相互过渡
四、决定园林规划形式的因素
• 1.园林绿地的使用要求 • 2.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选择园林形式 • 3.意识形态和艺术传统的影响
第三节 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 和基本要求
• 3.建筑
• 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设计,建筑 群和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
• 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导游线控制全园
• 4.道路广场
• 自然式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多为 自然形状,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 然式树丛和林带组织空间
• 道路平面和剖面多为曲线组成
第四章 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 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 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 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 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 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 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
强调种植重点
1)中轴对称的手法:
在园林布局中,确定某个方向作为轴线,在轴线 上安排主要景物,在主要景物两侧和对立面安排次要 景物陪衬主景。
2)主景升高的手 法:
为使主景更 加突出,而将主 景置于较高处, 犹如“鹤立鸡 群”。在园林中 主建筑或主景物 一般体量较大, 或者安排在地势 较高的位置就是 这种手法的运用。
对比与协调只存在于统一性质的差异之间,要在共同 的因素,如体量大小,空间的开敞与封闭,线条的曲直,色 调的冷暖、明暗,材料质感的粗糙与细腻等,而不同性质的 差异之间不存在协调对比,如体量大小与色调冷暖就不能比 较。对比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明暗、 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
(1)形象的对比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 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 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一、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是造园家的 语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 河岸线、美丽的桥拱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 拔的峭壁线、丰富的屋面线。
直线表达的含义
➢ 长条横直线---水平线的广阔宁静 ➢ 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 ➢ 短直线-------表示阻断与停顿 ➢ 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 ➢ 斜线---------使人联想到山坡、滑梯的动势和危机感。 直线类合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耿直、刚强、秩序、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历史文化背景 营造现代园林 -----洛浦公园
10级园林规划设计班 黄敏凤 102266017016
历史文化在现代园林表达的手法
1 借鉴 园林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借鉴和继承以前园林的 基础上创新的过程。不断借鉴东西方的风格,才 能更好的让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使其艺术风格更 加精华。 2 保留 历史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它们时刻显现在 我们的生活中,如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房子、街道、 古树、路灯等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 园林设计应该更好地把握住历史的痕迹。
4 象征 象征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中国人是很擅长使用象征手 法表述意义的。民族象征手法是指借用植物等媒介材料来 表达一定情感和趣味,如松、竹、梅等。这种象征手法在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得以应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化 特色。当代园林设计师常用象征手段使作品视觉上构成文 脉的体验。
5 隐喻 隐喻在许多城市园林中都得以很好的利用。用隐喻手法 设计的园林常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征的印迹,使视觉上 具有直观性和表述性易于理解。 6 重现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有时会从文字记载或口头传说中 挖掘出场地原有的一些环境状况,设计师有时会将其重现。 重现的景观给园林给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 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 历史 信息。
• 出了“河图洛书”广场,进入的是“夏都斟郇” 广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斟鄩都城就在 洛阳,其具体位置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所以 称为二里头遗址,它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代的中心遗址,内广场以1号宫殿总平面图为载 体,展示夏文化丰富的内涵,洛阳一带是夏民族 活动的中心,大禹治水的时候把天下分为九州, 洛阳称为豫州。传说大禹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 不入,这里塑有根据传说而制作的代表大禹治水 的浮雕。
பைடு நூலகம்
3 转化 “转化”的美学依据主要来自“废墟”的美学价值。指 直接利用原有景观形态,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转化原有建筑、构筑物等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 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转化的 手法巧妙利用原有人文要素的特点和其自身的优势将建筑 物、构筑物及其环境特异型转化为成为夺目的人文景观。
定鼎九州
洛神广场
张衡三仪
蔡伦造纸
李杜相会
总结
• 游览一遍洛浦公园,就像回顾洛阳的历史。 上下五千年,多少悲欢离合,都印在洛阳 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难怪北宋诗人司 马光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叹:“若问古今 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 洛普公园北岸景区以各种历史文化故事背 景为主题,利用各种雕塑小品,来让我们 重温历史。。。
历史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价值
(一)、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绪 (二)、 增加城市园林的文化内涵是景观园 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 弘扬城市文化。现代城市园林因为 其面向大众而具有公共性,不仅满 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好肩 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展是现代 文明风范的重任。
• 洛浦公园是洛阳市委、市政府为古都人民 建造的一项大型公益工程,该公园沿着穿 越市区的洛河两岸而建造,全长16公里。 • 公园是依洛河而建的洛阳市跨世纪生态工 程,是洛阳市的城市生态带,也是洛阳市 的东西轴线.洛浦公园横跨洛河两岸,纵 贯洛阳市五个区,总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
• 北岸景区长约10公里,宽为90米,北岸景 区是整个游园的重点,以大面积草坪为主, 建设有30个活动内广场、14个历史文化广 场、10个植物专类园及其他建筑小品等。 南岸景区宽为70米,主要以植物造林为主, 将来适当布置园路、休息广场及园林小品。 洛河水面规划为四道橡胶坝。水面宽度为 600-800米,可开展全国性的赛艇比赛, 河中适当位置布置小岛、半岛并点缀园林 小品,形成一个水上乐园。
• 洛阳桥至廛河口为北岸景区东段历史文化区,在该区建有
河图洛书、夏都斟寻,商王祈雨、会 盟史话、定鼎九州、洛神广场、东汉 太学、张衡三仪、蔡伦造纸、建安风 骨、洛阳纸贵、四夷里馆、李杜相会、 雕版印刷等反映洛阳13朝古都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
史人物的14个历史文化广场,用园林小品和铺装、雕塑、 碑刻展示了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实现了园林艺术与 历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建设了洛神苑、晓月园,九州星 宿广场、上阳宫游园、秋风园。北岸景区整条绿带形成了 多层次,全方位,对比强烈,季相变化丰富,具有优美韵 律的带状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