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辐射强度标准

合集下载

电磁波辐射强度标准.

电磁波辐射强度标准.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 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1.3.2 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在许建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2 卫生要求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单位容许场强一级(安全区) 二级(中间区)长、中、短波V/m 〈10 〈25超短波V/m 〈5 〈12微波μW/cm2 〈10 〈40混合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3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4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A.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A.2 规范内容A.2.1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E=√E21+ E22+……+ E2n式中:E—复合场强,V m;E1、E2、……En—各单个频率所测得的场强,V m。

1.3 分级标准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阁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1.3.2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夹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2 卫生要求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单位容许场强一级(安全区)二级(中间区)长、中、短波V/m <10 <25 超短波V/m <6 <12 微波μW /cm2<10 <40混合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3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4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A.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开放幅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A.2 规范内容A.2.1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分级标准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
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为二级1、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2、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的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3、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波长
单位
容许场强一级(安全区)
二级(中间区)长、中、短波(100KHz-30MHz)V/m超短波(30MHz-300MHz)
V/m微波(>300 MHz)
uV/m混合
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备注: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二. 测量位置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建筑物内部测量,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国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国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国标
国际上常用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标准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所
制定的限制。

以下是ICNIRP对电磁辐射的限制标准(截至2020年):
1. 高频辐射(30 kHz - 300 GHz):
- 频率范围较小的电磁波(100 kHz - 10 GHz):人体热效应
的限制是每单位时间的平均吸收功率(SAR)不超过2瓦/千克。

- 频率范围较大的电磁波(>10 GHz):人体热效应的限制
是每单位时间的SAR不超过4瓦/千克。

2. 低频辐射(0 - 10 kHz):
- 电磁场强度的限制是暴露人体时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电场强
度不超过5千伏/米,磁场强度不超过100微特斯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是基于防护目的设定的,目的是保护大多数人免受电磁辐射的不良影响。

对于特定的人群(如儿童、孕妇和电敏感人群),可能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限制。

此外,各国的相关标准有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具体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指南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分级标准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
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为二级1、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2、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的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3、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波长
单位
容许场强一级(安全区)
二级(中间区)长、中、短波(100KHz-30MHz)V/m超短波(30MHz-300MHz)
V/m微波(>300 MHz)
uV/m混合
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

电磁辐射安全值范围

电磁辐射安全值范围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明确了电磁波辐射的国家行业标准是:在
30-3000MHz的頻率范畴内,群众直射在一天24钟头内,自然环境电磁波辐射场的场量主要参数在随意持续6min内的均值不超过0.4W/m2电磁波辐射别称电子器件浓烟,是由室内空间相互移交的电动能和磁动能所构成,而该动能是由正电荷挪动所造成。

举例说明说,已经发送信号的频射无线天线所传出的挪动正电荷,便会造成电磁感应动能。

电磁感应“频带”包含各式各样的电磁波辐射,从极低頻的电磁波辐射无比高频率的电磁波辐射。

彼此之间也有电磁波、微波加热、红外感应、能见光和紫外线等。

电磁感应频带中频射一部分的一般界定,就是指頻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源。

一些电磁波辐射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

电磁辐射分两个级别其中工频段的单位是μT,测试50赫兹频率以下的工频电磁波。

(比如家电、高压线)如果辐射在0.4μT以上属于较强辐射辐射在0.3到0.4μT之间,属于警戒值至于0.3μT特别是0.1μT以下,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而射频电磁波的单位是μW/㎝2(比如微波炉、手机、广播电视的基站,测的一般是几百到上千赫兹的频段)10μW/㎝2 以上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中国内相应的要求标准是电场强度不能超过4000V/米,磁场强度不能超过100微特斯拉。

15岁以下儿童如果暴露在平均磁感应强度大于0.2微特斯拉的环境中,则患白血病为一般儿童的2.7倍以上;若磁感应度大于0.3
微特斯拉,则为3.8倍。

电磁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罹患儿童白血病、成人恶性脑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流产等的危险性的增加,可能引起自杀和成人白血病。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自然界的辐射有很多种,我们这里说的辐射指的是电磁辐射,对家电而言,对人有影响的主要是磁辐射。

电磁辐射分两个级别其中工频段的单位是μT,测试50赫兹频率以下的工频电磁波。

(比如家电、高压线)如果辐射在0.4μT以上属于较强辐射辐射在0.3到0.4μT之间,属于警戒值至于0.3μT特别是0.1μT以下,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而射频电磁波的单位是μW/㎝2(比如微波炉、手机、广播电视的基站,测的一般是几百到上千赫兹的频段)10μW/㎝2以上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电视:传统显像管电视CRT:在正面半米的范围内,正常开机的瞬间,它所产生的辐射值是0.12μT正常观看时的辐射值是0.30μT换台时为0.27μT,待机状态则是0.11μT侧面在正常观看的情况下,辐射值是0.28μT正面3米辐射有很大程度的衰减:开关机、正常观看、换台、待机状态都是0.12μT它的后面辐射强度较大:开机后在半米之内辐射值竟达4.8μT,而且隔着玻璃、木板,辐射都没有减小甚至隔着10厘米厚的墙辐射值还有0.9μT电视:等离子电视:正面半米处,开机、观看、换台都是0.11μT,待机时0.12μT,侧面0.11μT;在正面3米处,开机时0.12μT,正常观看时是0.14μT,换台、待机状态下0.11μT电视:背投:正常观看时,紧贴机身正面0.12μT、侧面0.19μT、后面0.14μT;正面半米处0.11μT;正面3米处0.1μT电视:液晶电视:不论是正面半米还是正面3米的范围内,开机瞬间、正常观看、换台、待机状态的测试结果都是0.1μT,而侧面也只有0.11μTCRT显示器:显示屏前紧贴着1.00μT显示屏侧面紧贴着0.55μT显示屏中央,距离0.03米,辐射还有0.55μT0.2米时,显示屏前面的辐射衰减到了0.18μT(-防辐射的屏保,我们也特意对它做了测试,加上屏保辐射只有10%的减少)液晶显示器:显示屏前0.5米0.11μT开机瞬间0.12μT关机0.11μT显示屏侧面0.5米0.12μT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前0.1米0.13μT显示屏前0.3米0.10μT显示屏侧面0.3米0.13μT键盘上方0.19μT电源适配器0.22μT普通鼠标0.1μT普通键盘0.11μT无线鼠标鼠标上方0.53μT 无线键盘键盘上方0.96μT 无线网关网关上方0.15μT还有打印机0.11μT数码相机电源适配器0.11μT MP4电源适配器0.16μT台式电脑的主机:前面0.17μT主机操作面板中央辐射略强,距离0.03米,0.26μT主机侧面0.29μT,机箱左侧面中央,距离0.03米,0.23μ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 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1.3.2 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在许建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2 卫生要求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
单位容许场强
一级(安全区) 二级(中间区)
长、中、短波V/m 〈10 〈25
超短波V/m 〈5 〈12
微波μW/cm2 〈10 〈40
混合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
3 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4 监督执行
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
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
(补充件)
A.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A.2 规范内容
A.2.1 测量方式
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A.2.1.1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A.2.1.1.1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A.2.1.1.2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A.2.2 测量位置
A.2.2.1 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A.2.2.2 建筑物内部测量,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A.2.3 测量仪器
辐射源周围的测量,应选用灵敏度≤1V/m,或≤1μW/cm2,精度≤│2DB│的场强仪;区域性背景场强测量,应选用宽频带天线、频谱分析仪和电子计算机配套的自动处理系统。

A.2.4 测量记录整理
除记录全部测量数据外,还应包括:测量地点、测量地点、测量时间、测量日期、测量仪器、天线高度及参加测量人员等。

A.2.5 场强计算
按公式计算,主要供新建广播电台、电视台、雷达站、地面卫星站等地点选择和建立卫生防护带作根据。

A.2.5.1 长、中波(垂直极化波)场强计算公式:
………………………………………………(A1)
F=1.41·(2+0.3X)/(2+X+0.6X2).......................(A2)…………………………………………(A3)
式中:P——发射机功率,KW;
r——被测点与发射天线的距离,Km;
G——相对于接地基本振子的天线增益,DB;
F——地面的衰减系数;
X——数量距离;
λ——波长,m;
ε——介电常数;
δ——导电系数,1/Ω·m。

A.2.5.2 短波(水平极化波)场强计算公式:
短波(水平级化波)场强计算公式同式(A1)、(A2),但其中X按式(A4)计算:……………………………………………(A4)
A.2.5.3 电视、调频超短波场强计算公式
……………………………………………(A5)
式中:P——发射机功率,KW;
G——相对于半波偶极子的天线增益,DB;
r——被测点与发射天线的距离,Km;
F(θ)——天线垂直面方向性函数(视天线型式和层数而异)。

A.2.5.4 雷达等微波功率密度S计算公式:……………………………………………(A6)
式中:——发射机平均功率,W;
G——天线增益,DB;
r——天线与被测点距离,m。

A.2.6 计量单位的换算
电场强度与功率密度在远区场中的换算公式
S=E2/377...................................(A7)
式中:S——功率密度,W/m2;
E——电场强度,V/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