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技术2
《高频电子技术(第2版)》电子教案 课程思政PPT 4.1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EXIT
高频电子线路
4.1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 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 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 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 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 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
4.1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振荡条件讨论与小结
振荡条件:同时满足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
引入正反馈是构成振荡器的关键。
同时T必须具有随振荡电压Ui 增大而下降的特性
平衡点
为获得这样的
环路增益特性,反 馈环路中要有非线 性环节。
为获得正弦波,振荡电 路中要有选频环节。振荡频 率通常就由选频环节确定。
O
UiA
EXIT
高频电子线路
4.1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4.1.3 振荡的稳定条件
干扰破坏原平衡状态后, 振荡器自动回到原平衡状态所需条件
EXIT
高频电子线路
4.1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4.1.3 振荡的稳定条件
一、 振幅稳定条件
T
T
0
U i U i U iA
B 1
A 当反馈网络为线性网络时,
O UiB
Uf
Fu
.
.
要满足 Uf Ui
Uo 起始信号来自电扰动
.
.
起振时要满足 Uf Ui
输出信号大小满足要求
放大器 Ui Ui Au
时,要能自动稳定输出电压,
.
.
Uo
实现 Uf Ui ,使电路进入
稳定状态,输出幅度和频率
高频电子 第二章(2)

高频电子线路
第二节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高频电路中的基本电路
(a)
(b)
(c)
N1
N2
LS
N1 L CS
N2
(a)
(b)
图 2 — 15 高频变压器及其等效电路 (a) 电路符号; (b) 等效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
第二节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高频电路中的基本电路
图 2 — 16(a)是一中心抽头变压器的示意图。 初 级为两个等匝数的线圈串联, 极性相同, 设初次级匝 比n=N1/N2。 作为理想变压器看待, 线圈间的电压和电 流关系分别为
Q A Z 21 = − j ω 0 C 1 − ξ 2 + A 2 + 2 jξ
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电容耦合回路的转移阻抗特性为
Z
21
= − jQ ω 0 L
1−ξ
2
A + A 2 + 2 jξ
当 = A 1 ξ= 时 I2 达 , 0 , 到 最 大 值 , I2
1 jω C jω C
m ax
高频电子线路
第二节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高频电路中的基本电路
+ 1 RS . ES + - . U1 - 3 . (a)
. I1
+ 2 + . U2 RL . UL -
RS + . ES - + . U1 - 1
- . I
. U2
+ 2 + . U2 - . I RL + . UL -
. I2
4 -
3 -
21 max
1 Q
Z Z
21
=
1 1 1 + ξ 4
4
高频电子技术任务二总结

制作整理:刘腾 钱玉婷任务二知识点(整理)(一)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1) 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根据晶体管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拟定模型而建立的物理参数等效电路,如常用的晶体管混合∏型参数等效电路;二,把晶体管看作一个有源二端口网络,先从外部端口列出电流和电压的方程,然后拟定满足方程的网络模型而建立的网络参数等效电路,如H 、Y 、Z 和G 参数等效电路。
2) 二端口Y 参数方程:(注:选bU ∙和cU ∙为自变量,bI ∙和cI ∙为因变量)b bc ie re c b cfe oe I Y U Y U I Y U Y U ∙∙∙∙∙∙=+=+符号说明:基极输入电流b I ∙、基极输入电压bU ∙、集电极输出电流cI ∙和集电极输出电压c U ∙3) 共射晶体管等效为二端口网络其中:cbie b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出端短路时的输入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入电压对输入电流的控制作用,其倒数就是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ccfe b0U 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出端短路时的正向传输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的控制作用,或者说电路的放大作用。
fe Y 越大,放大能力越强。
b bre c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的反向传输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出电压对输入电流的影响,即放大器内部的反向传输作用或称放大器内部反馈作用。
re Y 越大,内部反馈越强。
bcoe c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的输出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出电压对输出电流的影响,其倒数就是放大器的输出阻抗。
4) 等效电路共射晶体管Y 参数等效电路小笔记:将输出的等效为受控源Y 参数:1.ie ie ie j Y g C ω=+ 2.oe io oe j Y g C ω=+3.re re re Y Y ϕ=∠ 4. fe fe fe Y Y ϕ=∠(二) 单级共射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等效电路1) 共射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2) 其交流等效电路:小笔记:直流电源接地,旁路电容短路(部分接入)3) 放大器的Ya) 简化的Y 参数等效电路b) 假设负载为下一级晶体管,且型号与本级晶体管相同,则并项后的等效电路晶体管其中:221oe 2ie 0g p g p g g ∑=++221oe 2ie C p C p C C∑=++(三) 单级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主谐振回路的主要技术指标1) 电压增益12feu0p p Y A g ∑=说明:1j j Y g C Lωω∑∑=++回路谐振时,Y g ∑=;负号表示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反相。
高频电子技术任务二总结

制作整理:刘腾 钱玉婷任务二知识点(整理)(一)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1) 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根据晶体管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拟定模型而建立的物理参数等效电路,如常用的晶体管混合∏型参数等效电路;二,把晶体管看作一个有源二端口网络,先从外部端口列出电流和电压的方程,然后拟定满足方程的网络模型而建立的网络参数等效电路,如H 、Y 、Z 和G 参数等效电路。
2) 二端口Y 参数方程:(注:选bU ∙和cU ∙为自变量,bI ∙和cI ∙为因变量)b bc ie re c b cfe oe I Y U Y U I Y U Y U ∙∙∙∙∙∙=+=+符号说明:基极输入电流b I ∙、基极输入电压bU ∙、集电极输出电流cI ∙和集电极输出电压c U ∙3) 共射晶体管等效为二端口网络其中:cbie b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出端短路时的输入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入电压对输入电流的控制作用,其倒数就是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ccfe b0U 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出端短路时的正向传输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的控制作用,或者说电路的放大作用。
fe Y 越大,放大能力越强。
b bre c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的反向传输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出电压对输入电流的影响,即放大器内部的反向传输作用或称放大器内部反馈作用。
re Y 越大,内部反馈越强。
bcoe c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的输出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出电压对输出电流的影响,其倒数就是放大器的输出阻抗。
4) 等效电路共射晶体管Y 参数等效电路小笔记:将输出的等效为受控源Y 参数:1.ie ie ie j Y g C ω=+ 2.oe io oe j Y g C ω=+3.re re re Y Y ϕ=∠ 4. fe fe fe Y Y ϕ=∠(二) 单级共射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等效电路1) 共射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2) 其交流等效电路:小笔记:直流电源接地,旁路电容短路(部分接入)3) 放大器的Ya) 简化的Y 参数等效电路b) 假设负载为下一级晶体管,且型号与本级晶体管相同,则并项后的等效电路晶体管其中:221oe 2ie 0g p g p g g ∑=++221oe 2ie C p C p C C∑=++(三) 单级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主谐振回路的主要技术指标1) 电压增益12feu0p p Y A g ∑=说明:1j j Y g C Lωω∑∑=++回路谐振时,Y g ∑=;负号表示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反相。
教学课件 高频电子技术(第二版)周绍平

本章小结
• 1.通信系统可以简单称为传输信息的系统,是 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 和,它包括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和 终端装置,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相比, 在发送端增加了加密器和编码器,在接收端增 加了译码器和解密器。
• 2.调幅发送设备包括载波产生电路、调制信号 产生电路、幅度调制器和高频功率放大器,它 的功能是将调制信号“加载”到载波的幅度上, 使载波信号的幅度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 化。接收设备包括高频放大器、本机振荡器、
1.2 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 本课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学习时应掌握 相应的正确方法。
• (1)“高频电子技术”以“模拟电子技术” 为其主要先修课程,所以读者一定要先牢 固掌握“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电路组成和坌析方法,才能进一步 学好本课程。另外,“信号与系统”课程 中的傅里叶频谱分析方法、线性系统的拉 氏变换法等有关内容也是“高频电子技术” 的理论分析基础。高频电子研究的对象主
本章小结
• 3.根据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将无线电的 频率范围划分为若干频段,也叫做波段。 当电磁波自波源发出后,要经过各种途径 到达接收天线,几种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别 为空间波传播、地波传播和天波传播。
• 4.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 习中要加强实验和实习,通过实践性环节 来加强对理论的认识。
2. 无线电接收设备
1.1.2 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
• (1) 高频放大器 • 高频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从接
收到的众多电台中选择出一个所需要的电 台信号;二是对所选中的信号进行放大。 也就是说,高频放大器是选频放大器,放 大器的谐振频率调谐于该电台的载频上, 选出这个电台的已调信号,并加以放大。
高频电子技术试题库 第二章

高频电子技术试题库一、选择题1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解答:C2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总阻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解答:B3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流达到。
()A.最大值B.最小值C.0解答:A4串联谐振曲线是之间的关系曲线。
()A.回路电流与谐振回路电流B.回路电流幅值与信号电压频率C.回路电压幅值与信号电流频率解答:B5LC串联谐振回路,谐振特性曲线越尖锐。
()A.回路Q值大B.回路Q值大C.0解答:A6LC串联谐振回路Q值大,回路选择性。
()A.差B.好C.不能确定解答:B7单回路通频带B与谐振回路Q值成。
()A.正比B.反比C.无关解答:B8单回路通频带B与谐振频率f成。
()A.正比B.反比C.无关解答:A9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纳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解答:C10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总导纳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解答:B11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阻抗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解答:A12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电压为。
()A.最大值B.最小值C.0解答:A13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阻抗为。
()A.大B.小C.0解答:A14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解答:A15 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解答:B16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解答:B17 并联谐振回路发生失谐时,当f>f0时,阻抗呈。
()A.容性B.感性C.0解答:A18 负载回路采用部分接入方式接入电路时,接入系数n越小,二次负载等效到一次边是阻抗。
()A.越小B.0 C.越大解答:C19 负载回路采用部分接入方式接入电路时,接入系数n越小,对回路的影响。
《高频电子技术(第2版)》电子教案 课程思政PPT 4.3 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

4.3 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
三、提高频率稳定度的主要措施
1. 减小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
将决定振荡频率的主要元件或整个振荡器置于恒温槽 采用高稳定度直流稳压电源 采用金属屏蔽罩
采用减震器 采用密封工艺减小大气压力和湿度的影响
在振荡器和负载之间加缓冲器
EXIT
高频电子线路
4.3 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
主要由于器件老化。
短期频率稳定度 一天之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量 主要由于温度、电源电压等外界因素变化
瞬时频率稳定度 秒或毫秒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量
由电路内部噪声或突发性干扰引起。
EXIT
高频电子线路
4.3 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
4.3.1 频率稳定度
一、频率稳定度的概念
中波广播电台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为 105
三、提高频率稳定度的主要措施
1. 减小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 2. 提高谐振回路的标准性
谐振回路在外界因素变化时,保持其谐振频率不变 的能力,称为谐振回路的标准性。
回路标准性越高,频率稳定度越好。
EXIT
高频电子线路
4.3 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
三、提高频率稳定度的主要措施
1. 减小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
EXIT
高频电子线路
4.3 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
二、导致频率不稳定的因素
外因: 温度、电源电压和负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主要利用谐振回路的相频特性实现。振荡频率 处相频特性曲线越陡,稳频效果越好。
内因: 振荡电路的稳频能力 1. 提高回路Q值;2. 使振荡频率接近回路谐振频率。
EXIT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
4.3 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
高频电子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频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射频、微波、天线等领域。
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高频电子技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高频电子技术,并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
二、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高频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常用技术和应用场景;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掌握相关技能;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高频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常用技术和应用场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高频基本概念与特性;2.高频信号的产生和载体;3.高频传输线和阻抗匹配;4.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5.高频电路模拟分析;6.高频天线的设计和应用。
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自学、讨论和案例学习等方式,掌握上述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实验。
实践部分实践部分主要是以课程设计为主线,通过实际设计和实验来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一个高频电子技术应用场景,分析该场景的特点,设计满足场景需求的高频电路;2.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优化;3.搭建高频电路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要求:学生需要组队完成课程设计,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完成设计报告和实验报告,并进行汇报。
四、设计评估及分数分配本次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30%。
其中,理论部分占15%,实践部分占15%。
具体评分要素如下:理论部分评分1.作业(20%):完成每个章节的相关作业;2.考试(80%):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实践部分评分1.设计报告(50%):包括设计思路、仿真结果、实验结果和分析;2.实验报告(20%):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3.汇报(10%):小组进行课程设计的汇报;4.个人表现(20%):个人在小组内的实际贡献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 = 1时,
BW0.7 =
2f0.7
2 f0 Q
一般采用 稍大于1,这时在通带内放大均匀,而在通
带外衰减很大,为较理想的幅频特性。
矩形系数:
K BW0.1 r0.1 =
= 3.15
BW0.7
2.6 滤波器原理与特性
❖ 根据组成元件的不同可分为: ❖ 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LC滤波器; ❖ 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RC滤波器; ❖ 由压电晶体材料制成的晶体滤波器和陶瓷滤
1
1
L 1
j
C
r
1
1
j 0L ( 0 ) r 0
1
1
jQ0
(
0
0
)
图2-2谐振回路的单位谐振曲线
失谐:Δω=ω-ω0 与ω0很接近时,
ω:外加信号的频率 ω
相对失谐: f f0 ( f f0 )( f f0 ) 2 f
|zp|/R0 1
1/ 2
Q1 >Q2 Q1 Q2
0
0
BW0.7
通频带
BW0.7
f0 Q0
单位:赫兹
求:1、谐振频率或确定参数:
0
1 LC
2、带宽:
BW0.7
2 f
f0 Q0
3、空载品质因数:
Q0
R0
0 L
R00C
1
g00 L
0C
g0
4 、并联等效电阻:
R0
1 g00L
0C g0
等效电路:回路在谐振时的阻抗最大, 为一电阻R0
R0
L rc
Q00 L
Q0
0C
Q0
L C
ZP
R0
L rc
R0为并联等效电阻;而 r 是串联电阻, 且通常仅为电感的漏电阻,所以,阻值很小。
回路的选择性(如图)
由图可以看出,LC谐振回路对偏离谐振频率信号的抑 制作用,偏离越大,|ZP|/R0越小;而且回路Q值越大,曲 线就越尖锐,说明回路的选频性能越好,回路Q值越小,曲 线越平缓,回路的选频性能就越差。
图 2-10 级间耦合连接的阻抗变换
2.5 耦合回路
常用的两种耦合回路
R1
M
+
V&1
L1 L2
–
Is G1
CM
+
L2
R2
L1
G2
C1
C2
-
C1
C2
电感耦合回路
电容耦合回路
耦合系数k:耦合回路的特性和功能与两个 回路的耦合程度有关
按耦合参量的大小:强耦合、弱耦合、临界耦合
为了说明回路间耦合程度的强弱,引入“耦合系数”的
3 LC串并联组合谐振滤波器
1) K式低通滤波器
fc
f
型
型
型
此滤波器让低频信号通过
1
Fc = ∏√ Lc
2 K式高通滤波器
f
fc
型
型
型
1
此滤波器让低频信号通过 Fc =4∏√ Lc
3 K式带通滤波器
结构见图 2 – 18
f
fc1
fc2
图2—20 石英晶体谐振器
石英晶体具有正、反两种压电效应。当石英晶体沿某一 电轴受到交变电场作用时,就能沿机械轴产生机械振动 ,反过来,当机械轴受力时,就能在电轴方向产生电场 。且换能性能具有谐振特性,在谐振频率,换能效率最 高。
N1 总匝数 N2 抽头接入的匝数 P = N2 / N1 接入系数 RL/ = ( N1 / N2 )2 RL = RL / P2
N2小于N1,P小于1 所以变换后 RL/ 增大
图2—8 变压器耦合联接的阻抗变换
P = N2 / N1 接入系数 RL/ = ( N1 / N2 )2 RL = RL / P2 N2小于N1,P小于1 所以变换后 RL/ 增大
Q0
0 L
r
1
0C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r
L C
谐振特点: X=0, 为纯阻性,此时回 路阻抗最小,回路电流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空载回路电流为:
且 ω = ω0 纯阻性 ω 〉 ω0 感性 ω 〈ω0 容性
单位谐振曲线:回路电流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
US
N& f
I
I0
ZS
US
r
r ZS
并联谐振回路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混频 器以及正弦波振荡器中常用。
VT C L1
U0
Ui
L2
图2—5 并联谐振回路的应用
2.4 回路的阻抗变换
图2—6 串并联回路等效互换
R0 = ( Q 2 + 1 ) r
XP = ( 1 + 1/Q2 ) XS
《》
Q 》1 XP = XS
2.4.2 回路部分接入的阻抗变换 回路是采用部分接入的并联谐振回路 目的是实现阻抗匹配或变换。
f0 f
f
f0
f0
单位谐振曲线:
N
f
I I0
|
I&I&0 |
1
1 2
1
1 Q02 2
回路的选择性
由图可以看出,LC谐振回路对偏离谐振频率信号 的抑制作用,偏离越大,N(f)越小;而且回路Q值越 大,曲线就越尖锐,说明回路的选频性能越好,回路Q 值越小,曲线越平缓,回路的选频性能就越差。
理想谐振回路Kr0.1=1,实际回路的Kr0.1总是大于1,而
且其数值越大,表示偏离理想值越大;其值越小,表示偏 离理想值越小。
实际单级单调谐LC谐振回路的矩形系数: Kr0.1 99 9.95 它是一个与回路的Q值以及谐振频率f0无关的定值,偏离 理想回路值较大。
3 串联谐振回路的应用 串联谐振回路常用在接收机的输入选频电路以及
称为弱耦合
>1
<1 =1 f
f0
若 0时,
2 12
为最大值;
称为临介耦合 0时, 1为最大值;
5)耦合回路的通频带
根据前述单回路通频带的定义,
当
I2 I 2 max
1 2
,Q1
=
Q2
=
Q,01
=
02
=
时可导出
2f0.7
2 2 1 f0
滤波电路
L1
L2
C
I
e1
e2
e3
例题 2.1
见书
2.3 并联谐振回路
.
L
C
IC C
r
(a)
|zp|/R0
.
I
1
. .+ IR IL . 1/ 2
U R0 L
Q1 >Q2 Q1 Q2
Z
/2
感性 Q2 0
Q1 Q1 >Q2 容性
-
-/2
0
0
BW0.7
(b)
(c)
(d)
(a) 并联谐振回路; (b)等效电路; (c)阻抗特性; (d)辐角特性
第2章 选频和滤波电路
❖ 无线电信号有不同波段,它们的频率相差很 大,用途也各不相同。如调幅广播中波的频 率范围为526.6~1606.5KHz,调幅广播短波 的频率范围为2~18MHz,调频广播的频率范 围为87~108MHz。要选择所需要的某一波 段或频段的信号接收,首先就要选频和滤波。
LC谐振回路是最常用的选频网络
图2—9 电容分压接入电路及其阻抗变换等效电路
P = C1 / C1+C2 接入系数 RL/ = = RL / P2
虽然双电容抽头的连接方式多了一个电容元件,但是, 它避免了绕制变压器和线圈抽头的麻烦,调整方便, 同时还起到隔电流作用。再频率较高时,可将分部电 容作为此类电路总的电容,这个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定义。
图 2—12 耦合回路次级回路谐振 曲线
当回路谐振频率 = 0时,
>1称为强耦合,谐振曲线出现双峰,谷值<1,
在 2 1 处,x11 + xf1 = 0, Rf1 = R11回路达到匹配,相
当于复谐振,谐振曲线呈最大值, = 1。
不应小于 1
2
1 1
I2
2
I 2 max
(1 2 2 )2 4 2
为广义失谐,为耦合因数,表示耦合回路的频率特性。
耦合因数
K KQ
Kc
是表示耦合谐振回路耦合相对强弱的一个重要参量。
< 1称为弱耦合; = 1为临界耦合; > 1称为强耦合。
*各种耦合电路都可定义k,但是只能对双谐振回路才可
解: (1) 计算L值。 由式(3 — 5), 可得
L
1
02C
1
(2 )2
f02C
将f0以兆赫兹(MHz)为单位, C以皮法(pF)为单位,
L以微亨(μH)为单位, 上式可变为一实用计算公式:
L ( 1 )2
2
1 f02C
10 6
25330 f02C
将f0=fs=10 MHz代入, 得 (2) 回路谐振电阻和带宽
0 L
r RL
,
BW0.7也为带
(2)B增加, Q减少,通频带宽与回路的选择性相矛 盾。
4)矩形系数 理想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它是高度为1,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