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测量单位及核辐射防护

合集下载

核辐射的防护

核辐射的防护

核辐射的防护
核辐射的防护是指采取措施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阻止核辐射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辐射防护方法:
1.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处在辐射源附近。

远离污染区域,尽量远离辐射源。

2. 防护屏障:在可能污染或辐射区域周围建立防护屏障,例如使用铅、混凝土等密度高的材料来阻挡辐射。

3. 个体防护装备:戴上防护手套、防护服、面罩等个体防护装备,以减少辐射的接触。

4. 避难所:在核事故发生时,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可以是地下室、防空洞等,以尽量减少辐射的接触。

5. 饮食安全: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选择安全的食品和饮用水。

6. 辐射监测:定期进行辐射监测,了解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核辐射的防护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不同。

在核事故发生后,根据具体的辐射水平和情况,应该遵循当地官方发布的防护指南和紧急避难计划。

另外,遵循科学的原则和建议,尽量少接触核辐射,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重要措施。

2024年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

2024年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

2024年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保障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核能科技的安全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合理性、依法性、预防性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减少辐射危害。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核电站、核能研究机构、核技术应用单位等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第四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和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的主体责任。

第五条本规定所称的放射卫生防护,是指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和防止与放射性物质及核辐射有关的危害,保护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章放射卫生监测与评估第六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放射卫生监测系统,对核设施内外环境、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确保放射卫生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七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对核设施周边环境进行放射性物质排放的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接受公众监督。

第八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住房、食品、饮用水等经常接触的人员和物品的放射性监测,并按照规定进行评估。

第九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放射卫生紧急事件情报收集、分析、发布和传播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向相关单位和公众提供信息。

第十条放射卫生监测结果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并存档备查。

第三章放射卫生防护措施第十一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根据核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安全级别,制定放射卫生防护措施方案,并按照规定进行实施。

第十二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放射卫生防护设施,确保操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剂量符合规定。

第十三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对操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放射卫生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护知识水平。

第十四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储存、运输和处置符合规定。

第十五条核设施的拥有人、运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放射卫生防护设备和工具,确保操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环境放射及核辐射防护知识

环境放射及核辐射防护知识

环境放射及核辐射防护知识一.环境放射和核辐射放射性是指一些元素原子核不稳定的、自发地发出射线而衰变的一种现象。

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环境放射的第一层意思指的是自然界之中本身就存在一些天然放射性的物质,这些物质一般都包含放射性元素。

此外,环境放射还包括一类放射:身处在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比如医院的放射科,或者一片被核辐射污染过的土地。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我们谈论的核辐射更多指的是核泄漏或者核设施废料所产生的辐射。

二.环境放射和核辐射如何进入体内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1.空气传播。

存在于空气中的放射气溶胶或放射性气体经过人体的呼吸系统进人体肺部,一部分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一部分会留在体内。

2.食物传播。

主要是指通过生物链,比如一片海域收到辐射污染,那么海中的鱼类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人吃了被辐射影响的鱼,那么经过消化系统之后,就可能会残留一部分放射性元素在体内。

3.通过皮肤传播。

某些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完好的皮肤进人人体,从皮肤伤口进人的放射性物质经皮下组织直接进人体液。

在体液中的放射性核素,有一部分被排出体外,其余部分被沉积在体内。

三.环境放射和核辐射的危害当暴露在辐射的环境下,暴露者就会患有辐射病,这些病症的初期症状包括呕吐、头疼,也会伴随腹泻、发烧等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逐渐消退,但这并不是身体状况已经好转的迹象,实际上经过数周之后,这种状况依旧会反复出现,并且更加严重。

当然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与辐射剂量的大小有明显的正向相关的关系。

暴露在大剂量的辐射环境下,会对人造成致命伤害,人体各项机能将会急速衰退,即便身体强健的成年人也无法承受。

另一方面,人体在受到辐射影响之后很容易发生癌变,而这类癌变与不是由辐射引起的癌变有很大区别,癌细胞难以控制,也就更加难以治愈。

核污染物监测、检测及个人防护模版(3篇)

核污染物监测、检测及个人防护模版(3篇)

核污染物监测、检测及个人防护模版核污染物是指在核事故、核能事故或放射性事故中释放或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进行核污染物的监测、检测和个人防护措施。

下面是一个核污染物监测、检测及个人防护的模板,用于制定相关的措施。

1. 核污染物监测1.1 监测目标:监测环境中的核污染物浓度,包括空气、水源、土壤等。

1.2 监测设备:使用专业的核辐射监测仪器,如γ辐射检测仪、β辐射检测仪等。

1.3 监测频率:根据危险性级别和事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保证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4 监测区域:根据事故范围和可能扩散的方向确定监测区域,包括事故现场周边区域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1.5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监测报告,包括核污染物浓度、可能的风险和采取的控制措施。

2. 核污染物检测2.1 检测目标:对可能受到核污染物污染的物品、食品和人体进行检测,确保安全。

2.2 检测设备:使用专业的核辐射检测仪器,如手持式辐射测量仪、辐射源探测器等。

2.3 检测项目:包括环境表面的辐射水平、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人体辐射剂量等。

2.4 检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国际通用标准确定检测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5 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明确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3. 个人防护3.1 防护设备: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3.2 防护培训:对从事核污染物监测、检测和清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护培训,保障其安全和健康。

3.3 防护措施:根据事故情况和工作要求,制定合适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护区域的设立、工作流程的规范等。

3.4 防护监测:定期对从事核污染物监测、检测和清理工作的人员进行防护监测,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3.5 健康监测:对从事核污染物监测、检测和清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

辐射剂量与防护

辐射剂量与防护
单位质量受照射物质中所吸收的 平均辐射能。 J/kg “戈瑞” Gy 历史上曾用“拉德Rad” 作单位
1Rad=100尔格/克 1Gy=100Rad, 1Rad=10-2Gy
D
d dm
反映单位质量受照射物质中从辐 射中吸收能量多少的物理量,适用 于仼何类型辐射和仼何介质 。 吸收剂量率 Gy/sec
1 4
太阳热核反应的二个循环方式
p p CN 1H 1H 2 H e 1 H 12C 13N 2 H 1H 3He 13 N 13C e 3He 3He 4 He 21H 13 C 1H 14 N 2 H 2 H 3He n 3.26 MeV 14 N 1H 15O 3H 1H 4.04MeV 15 2 H 3H 4 He n 17.6 MeV O 15 N e 3He 2n 2.98MeV 15 N 1H 12C 4 He
R H OH R H 2O
*
O2 H * H * H 2O2
电离辐射对细胞直接损伤:
直接作用于 细胞核染色 质DNA(脱氧 核糖酸)和 RNA(核糖酸) 生物大分子 上,使分子 中鐽发生断 裂,细胞受 到破坏。
辐射使组成细胞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 离或激发,而引起细胞许多重要分子的变 化,可能会改变细胞原来的功能。如细胞 不能正常线状分裂、或引起基因变异,基 因行为改动可引起细胞遗传记忆的畸变或 导致癌症发生。
计算了Am-Be源中子场的周围剂量当量, 单位中子注量下为373.0 pSv· 2。利 cm
用本实验室计算的国产Am-Be源的中子能 谱,算得相应中子场的周围剂量当量为 374.0 pSv· 2,距离该源1 m远处空 cm 气对中子和γ射线的吸收剂量率分别为 1.457×10-2 和0.158 μGy/(GBq· h)。

核辐射的计量单位与测量方法

核辐射的计量单位与测量方法

核辐射的计量单位与测量方法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粒子或电磁波对人体或物体产生的影响。

了解核辐射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核辐射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计量单位核辐射的计量单位主要有三个:吸收剂量、剂量当量和活度。

1. 吸收剂量吸收剂量是衡量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吸收程度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戈瑞(Gray,Gy),1戈瑞等于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

吸收剂量的大小取决于辐射的能量和物质的吸收能力。

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因此吸收剂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2. 剂量当量剂量当量是衡量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物理量。

由于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不同,所以需要引入一个修正因子,将不同类型的辐射进行比较。

剂量当量的单位是希沃特(Sievert,Sv),1希沃特等于剂量当量1焦耳/千克。

剂量当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活度活度是衡量放射性物质衰变速率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贝可勒尔(Becquerel,Bq),1贝可勒尔等于1秒内发生1次衰变。

活度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测量方法核辐射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生物测量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辐射源周围的辐射场强度来确定辐射水平的方法。

常用的直接测量仪器有辐射剂量仪和辐射监测仪。

辐射剂量仪可以测量辐射剂量率,即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剂量。

辐射监测仪可以测量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包括空气中的辐射水平和食品、水等样品中的辐射水平。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物来确定辐射水平的方法。

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有闪烁体探测法和核磁共振法。

闪烁体探测法利用闪烁体对辐射的敏感性来测量辐射水平。

核磁共振法则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测量样品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

核辐射防护标准

核辐射防护标准

核辐射防护标准引言:核辐射是指核能发电、核武器爆炸、放射性物质使用以及核设施事故等活动所产生的辐射。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核辐射防护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讨论核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和相关措施。

一、辐射剂量限制辐射剂量限制是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基础标准。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标准,不同人群承受辐射的最大剂量是有区别的。

一般人群的整体有效剂量限制为每年1毫西弗(mSv),工作人员的限制为每年20毫西弗。

同时,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保护和控制其接触辐射的剂量。

二、工作场所辐射控制工作场所辐射控制是核工业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

核工业企业需建立辐射控制区域,对于不同程度的辐射区域,采取不同的辐射防护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有效的屏蔽措施、合理的工作时间限制、辐射监测设备的布置和使用、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装备等。

同时,核工业企业还需要定期进行辐射源清理和设备检修,确保辐射源的及时处理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核辐射事故应急预防核辐射事故是核工业中的重大隐患,应急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核工业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

应急预案中包括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撤离、辐射污染的清理和处理、受伤人员的救治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核工业企业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协同处理。

四、环境辐射监测和监管核工业企业在进行核相关活动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辐射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辐射监测设备和数据库,能够对周边环境和潜在影响区域的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

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辐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核工业企业的环境辐射情况,并定期发布监测数据,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结论:核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核工业安全和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并依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订。

放射性及其辐射防护

放射性及其辐射防护

外照射与内照射
• 外照射是指体外辐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 主要由X,γ射线中子束,高能带电粒子束 和β射线引起。 对这些电离辐射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 内照射是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 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造成内照射的途经 有:吸入,食入和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
Cd

48.6 m
111 48
Cd
电离,电离辐射
• 如果某种射线,或者 它的次级射线与原子 的轨道电子作用(碰 撞),能够使电子脱 离原有的轨道而逃逸, 那么这个过程称为电 离。 • 能够使原子发生电离 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α βγ射线的穿透能力
• α 射线:贯穿本领小,它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CM,一 张纸片就能阻止它的穿透,但电离能力最强, • β射线: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它在空气中的射 程因能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几米,几MM的钢片 才能阻止它的穿透, • γ射线:它具有间接电离作用,贯穿本领很大,它在空气 中的射程通常为几百米,几十CM厚的混泥土或几CM厚的 铅板才能阻止它的穿透, • 掌握射线的这种特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有效的辐射 防护
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 原子是由非常小,带正电的原子核,及带负 电的电子高速环绕运动组成,整个原子不带 电。 • 原子大小10-10M,原子核大小5X10-15M原子 核只有原子的1/2000,但占有原子99.9%的 质量。
•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 质子和中子是靠核力结合在一起的。
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韧致辐射
• β粒子当其速度较高时与核库仑场强烈作用, 电子被减速,同时将其一部分能量转化为 电磁辐射,则产生韧致辐射—X射线,电子 能量越高,韧致辐射就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四、点源γ辐射照射量率的计算
• 在O点处有一活度为mBq的γ辐射源(各向同性),距它
dcm的A点的γ辐射照射量率为XA,如图:
由A点的能注量率
d
m
*O
A IA=8×10-2m∑nihυi/d2 (MeV/s.cm2) 和每秒产生的离子对数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三)照射量和照射量率 – 照射量 X – 单位(SI):库/千克,C/kg, 或X射线在1 千克干燥的、标准状态下的空气中产生电离 电荷为1库伦的正离子和等量负离子的照射 量,称为1库/千克。 – 照射量是用电离电荷的数量来衡量的。因为 在空气中产生一对离子所需吸收射线的能量 是一定的,所以照射量与空气对射线的能量 吸收密度有对应的关系。
问题: 为什么短寿核素不能用重量单位来度量?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一、放射性物质的重量与活度单位
• 2、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单位--贝可勒尔 – 适用对象:短寿和长寿核素。 – 活度定义:样品中放射性原子核在单位时内 发生衰变的的原子核数目的期望值。
A dN dt
活度单位:1贝可 = 1 次核衰变/秒 1 Bq = 1 次核衰变/秒
一、放射性物质的重量与活度单位
– 活度与质量关系 – λN=活度,对1Bq活度,有
N10.6193T1/2
M 6 .0 N A 1 2 2 0 3 3 6 .0 A 1 2 T 2 1 /2 0 3 3 .6 9 2 .4 1 3 2A 0 4 T 1 /2
A-原子量,g
当T1/2以天(d)为单位: M2.0 711 0A 9T1/2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三)照射量和照射量率 – 1、照射量 X – 照射量是专对或X射线而言的物理量。 – 或X射线通过物质时,由光电效应、康普 顿效应、或电子对效应等产生电子,从而使 射线的能量有所损失。所产生的电子还可使 物质产生次级电离。 – 或X射线的照射量就是根据光子所引起的电 离的能力来定义的。
核物探技术
第三章 放射性测量单位与核辐防护
•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 第二节 标准源与标准模型 • 第三节 核辐射防护简述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一、放射性物质的重量与活度单位
• 1、放射性物质的重量单位--千克 – 适用对象:长寿核素。例铀、钍等。 – 注意事项:短寿核素不能用重量单位来度量。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三)照射量和照射量率 – 照射量 X – 照射量的老的专用单位是伦琴(R), 1伦琴(R)=2.58×10-4库/千克 1库/千克=3.877×103(R)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三)照射量和照射量率 – 照射量率 X – 定义为在单位时间dt内照射量的增量 – 单位:库/千克. 秒,C/kg.s 老的专用单位:伦琴/时,微伦/秒 1γ=1μR/h=7.17×10-14C/kg.s 1R/h=106γ= 7.17×10-8C/kg.s
d d2N
dt dadt
– 粒子注量率单位:m-2s-1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二)能注量和能注量率
– 1.能注量ψ – 能注量定义:在空间一给定点处,射入该点为中心
的小球体的所有粒子的能量总和dER(不包括静止能 量)除以该球体的截面积da:
dE R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一、放射性物质的重量与活度单位
• 2、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单位--贝可勒尔 – 曾用单位:Ci; – 单位换算: 1 Ci=3.7×1010Bq 1Bq=0.27×10-10Ci 1mCi=10-3Ci 1μCi=10-6Ci 1pCi=10-12Ci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Leabharlann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三)照射量和照射量率
– 照射量 X
– 定义:在质量为dm的某体积元空气中放出 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若所形成的
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为dQ,则
dQ/dm称为该射线的照射量。用X表示。
则:
X= dQ/dm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da
– 能注量单位:焦耳每平方米,j/m2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二)能注量和能注量率
– 2.能注量率ψ – 表示在单位时间dt内能注量的增量,即
d d2ER
dt dadt
– 能注量率单位:瓦每平方米,W/m2 – 用于度量各种致电离辐射。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二、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
• 3、固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
百分数,%:用一克岩石中放射性核素所站的克数 “克(放射性核素)/克(岩石)”表示,或用一百克 岩石中含放射性核素的克数即“百分数”表示。
克/吨,g/t:一吨岩石中所含有的目标元素的克数。 Uγ-放射性元素含量单位:具有一个放射性元素含
量单位的地质体使仪器产生的响应(计数率)与仅 含有1 g/t平衡铀的地质体使仪器产生的响应相同 1Uγ = 1 g/t平衡铀 eU-当量铀含量; 1Uγ = 1 g/t eU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二、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
• 4、液体或气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 – 体积活度,或体积含量
– 以体积含量表示,即单位体积中放射性物质的活度 或质量,用Bq/L, g/L, mg/L等表示。
体的截面积为da,从各个方向射入该球体的粒子总 数为dN, 则定义p点的粒子注量为:
Φ=dN/da – 即粒子注量定义为射入小球单位截面积的粒子数。 – 粒子注量φ的单位:m-2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一)粒子注量和粒子注量率
– 2、粒子注量率
– 粒子注量率是表示在单位时间dt内粒子注量的增量, 即
– 原用单位为:Ci/L,爱曼(10-10 Ci/L ) – 新老单位换算: – 1 Bq/L=0.27爱曼 – 1爱曼(em)=3.7 Bq/L
第一节 放射性测量常用单位
三、放射性辐射的物理量和单位
• (一)粒子注量和粒子注量率
– 1、粒子注量Φ – 以辐射场中p点为中心,划出一球形区域,如果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