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

初二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
初二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

1.边边边(SSS)

(1)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___”或“SSS”.

(2)这个基本事实告诉我们:当三角形的三边确定后,其形状、大小也随之确定.这也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边角边(SAS)

(1)基本事实: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__________”.(2)此方法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必须是两边夹一角才行,而不是两边及一边对角分别相等,一定要注意元素的“对应”关系.

【注意】(1)此方法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应用时,可以从图形上直接观察到三个对应元素必须符合“两边夹角”,即“SAS”,不要误认为有两边一角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在书写时也要按照“边→角→边”的顺序排列条件,必须牢记“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角边角(ASA)

(1)基本事实: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__________”.(2)用“ASA”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以及这两个角的夹边分别相等,证明时要加强对夹边的认识.

4.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角边(AAS)

(1)基本事实: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__________”.

(2)这一结论很容易由“ASA”推得,将这一结论与“ASA”结合起来,即可得出:两个三角形如果具备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就可判定其全等.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HL)

(1)基本事实: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________”.(2)“HL”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

【归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思路方法如下:

HL SAS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

????

??

???????

???

???

???

???

????????

一直角边一斜边—已知两边找夹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角的对边— 题型归纳

一、用边边边(SSS )证明三角形全等

明确要证明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左边三角形的三边与“≌”右边三角形的三边的前后顺序要保持一致.

【例1】

如图,ABC △中,AB AC =,EB EC =,则由“SSS ”可判定

A .ABD △≌ACD △

B .ABE △≌ACE △

C .BDE △≌CDE △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用边角边(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

此方法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必须是两边夹一角才行,而不是两边及一边对角分别相等,一定要注意元素的“对应”关系.

【例2】如图,AB =AC ,添加下列条件,能用SAS 判断△ABE ≌△ACD 的是

A .∠

B =∠C

B .∠AEB =∠ADC

C .AE =AD

D .B

E =DC

三、用角边角、角角边(ASA、AAS)证明三角形全等

1.不能说“有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是因为:假设这条边是两角的夹边,则根据角边角可知正确;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一边是两角的夹边,而与另一个三角形相等的边是其中一等角的对边,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3】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得出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A.SSS B.SAS

C.SAA D.ASA

【例4】如图,已知点B、C、F、E在同一直线上,∠A=∠D,BF=EC,AB∥DE,若∠1=80°,求∠BFD 的度数.

四、用斜边、直角边(HL)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1.当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若不适合应用“HL”,也可考虑用“SAS”“ASA”或“AAS”来证明.

2.在用一般方法证明时,因为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已具备一对直角相等的条件,故只需找另外两个条件即可,在实际证明中可根据条件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

【例5】如图,BE=CF,AE⊥BC,DF⊥BC,要根据“HL”证明Rt△ABE≌△Rt△DCF,则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AE=DF B.∠A=∠D C.∠B=∠C D.AB=DC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

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可以从求证的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寻求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要注意对图形本身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对顶角、公共角、公共边等.

【例6】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则∠D的度数为

A.50°B.30°C.80°D.100°

【例7】如图,已知∠CAB=∠DBA,∠CBD=∠DAC.求证:BC=AD.

基础练习题

1.如图,PB ⊥AB 于B ,PC ⊥AC 于C ,且PB =PC ,则△APB ≌△APC 的理由是

A .SAS

B .ASA

C .HL

D .AAS

2.如图,若∠ABC =∠DCB ,当添加下列条件时,仍不能判断△ABC ≌△DCB 的是

A .∠A =∠D

B .AB =D

C C .∠ACB =∠DBC

D .AC =BD

3.如图,点C 在AOB 的OB 边上,用尺规作出了CN OA ∥,作图痕迹中,FG 是

A .以点C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

B .以点

C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 C .以点E 为圆心,O

D 为半径的弧

D .以点

E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

4.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一锐角对应相等 B .两锐角对应相等 C .一条边对应相等

D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5.如图,小明设计了一种测零件内径AB 的卡钳,问:在卡钳的设计中,要使DC =AB ,则AO 、BO 、CO 、DO 应满足下列的条件是

A .AO =CO

B .AO =CO 且BO =DO

C .AC =B

D D .BO =DO

6.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A.2个B.4个C.6个D.8个

7.如图,点F、G在正五边形ABCDE的边上,BF、CG交于点H,若CF=DG,则∠BHG=__________°.

8.如图,D为△ABC内一点,且AD=BD,若∠ACD=∠DAB=45°,AC=5,则S△ABC=__________.

9.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E在AB上,试说明:△CDA≌△CEB.

10.我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B,OF⊥CB,垂足分别是E,F.求证:OE=OF.

11.如图,∠BAC=∠DAE,∠ABD=∠ACE,AB=AC.求证:BD=CE.

12.如图,已知∠A=∠D=90°,E、F在线段BC上,DE与AF交于点O,且AB=CD,BE=CF.求证:Rt△ABF ≌Rt△DCE.

13.如图,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CF,AB=DE,BC=EF.

(1)求证:ΔABC≌ΔDEF;

(2)若∠A=55°,∠B=88°,求∠F的度数.

能力提升

14.如图,D ?E ?F 分别为△ABC 边AC ?AB ?BC 上的点,∠A =∠1=∠C ,DE =DF .下面的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 .AE =FC

B .AE =DE

C .AE +FC =AC

D .AD +FC =AB

15.如图:已知点E 在△ABC 的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F ,若∠1=∠2=∠3,AC =AE ,则有

A .△ABD ≌△AFD

B .△AFE ≌△AD

C .△AEF ≌△DFC

D .△ABC ≌△ADE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CB =,OA OC =,OB OD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17.如图,在ABC △和BDE △中,点C 在BD 边上,AC 边交BE 边于点F .若AC BD AB ED ==,,

BC BE =,则ACB ∠等于

A .ED

B ∠

B .BED ∠

C .

1

2

AFB ∠

D .2ABF ∠

18.如图,在△ABC中,AC=3,中线AD=5,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9.如图,∠ACB=90°,AC=BC,BE⊥CE,AD⊥CE,垂足分别为E,D,AD=25,DE=17,则BE=__________.

20.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F.(1)求证:△AEF≌△DEB;

(2)若∠BAC=90°,AF=6,求AD的长.

21.(2018?安顺)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

A.∠B=∠C B.AD=AE C.BD=CE D.BE=CD

22.(2018?黔南州)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

23.(2018?南京)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a,BF=b,EF=c,则AD的长为

A.a+c B.b+c C.a-b+c D.a+b-c

24.(2018?临沂)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D、E,AD=3,BE=1,则DE的长是

A.3

2

B.2 C.22D.10

25.(2018?衢州)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26.(2018?泸州)如图,EF=BC,DF=AC,DA=EB.求证:∠F=∠C.

27.(2018?衡阳)如图,已知线段AC,BD相交于点E,AE=DE,BE=CE.(1)求证:△ABE≌△DCE;

(2)当AB=5时,求CD的长.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B 6.B 7.108° 8.

252

9.∵△ABC 、△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 ∴CE =CD ,BC =AC ,

∴∠ACB -∠ACE =∠DCE -∠ACE , ∴∠ECB =∠DCA , 学科@网

在△CDA 与△CEB 中,BC AC

ECB DCA EC DC =??

∠=∠??=?

∴△CDA ≌△CEB .

10.∵在△ABD 和△CBD 中,AB =CB ,AD =CD ,BD =BD ,

∴△ABD ≌△CBD (SSS ), ∴∠ABD =∠CBD , ∴BD 平分∠ABC . 又∵OE ⊥AB ,OF ⊥CB , ∴OE =OF .

11.∵∠BAC =∠DAE ,∴∠BAD =∠CAE .

∵在△ABD 与△ACE 中,==BAD CAE AB AC ABD ACE ??

=???

∠∠∠∠,

∴△ABD≌△ACE(ASA)∴BD=CE.

∴∠ACB=180°-(∠A+∠B)=180°-(55°+88°)=37°,∴∠F=∠ACB=37°.

14.C

15.D

16.C

17.C

19.8

20.6

21.D

22.B

23.D

24.B

25.AB=ED

26.∵DA=BE,∴DE=AB,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C DF BC EF =??

=??=?

∴△ABC ≌△DEF (SSS ), ∴∠C =∠F .

27.(1)在△AEB 和△DEC 中,

=AE DE AEB DEC BE EC =??

??=?

∠∠, ∴△AEB ≌△DEC (SAS ). (2)∵△AEB ≌△DEC ,∴AB =CD , ∵AB =5,∴CD =5.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这里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3)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 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训练

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专题训练 一、全等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 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间的距离,先在过B点的AB的垂线L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在过D点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ED=AB这时,测ED的长就得AB得长,判定△ACB≌△ECD的理由是() A. SAS B. ASA C. SSS D .AAS 2.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A.PO B.PQ C.MO D.MQ

3、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 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SA D、HL 4、如图: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A、SSS B、SAS C、ASA D、HL

5、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 DF 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的夹角∠ABC+∠DFE= 度 6、如图,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①②③都带去

二、证两次全等相关问题 1: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 CF=D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练习 1.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AD ,CF ⊥AD ,问BE =CF 吗?说明理由。 2.已知AC =BD ,AE =CF ,BE =DF ,问AE ∥CF 吗? 3.已知AB =CD ,BE =DF ,AE =CF ,问AB ∥CD 吗? 4.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CB ,问AB ∥CD 吗?说明理由。 5.已知∠BAC =∠DAE ,∠1=∠2,BD =CE ,问ABD ≌⊿ACE .吗?为什么? 6.已知CD ∥AB ,DF ∥EB ,DF =EB ,问AF =CE 吗?说明理由。 7.已知BE =CF ,AB =CD , ∠B =∠C .问AF =DE 吗? 8.已知AD =CB , ∠A =∠C ,AE =CF ,问EB ∥DF 吗?说明理由。 9.已知,M 是AB 的中点,∠1=∠2,MC =MD ,问∠C =∠D 吗?说明理由。 A B C D F E C B D E F D C F E A B A D E B C 1 2 A D C E F B A C D B E F B A D F E C

10.已知,AE =DF ,BF =CE ,AE ∥DF ,问AB =CD 吗?说明理由。 11.已知∠1=∠2,∠3=∠4,问AC =AD 吗?说明理由。 12.已知∠E =∠F ,∠1=∠2,AB =CD ,问AE =DF 吗?说明理由。 13.已知ED ⊥AB ,EF ⊥BC ,BD =EF ,问BM =ME 吗?说明理由。 14.在⊿ABC 中,高AD 与BE 相交于点H ,且AD =BD ,问⊿BHD ≌⊿ACD ,为什么? 15.已知∠A =∠D ,AC ∥FD ,AC =FD ,问AB ∥DE 吗?说明理由。 16.已知AC =AB ,AE =AD , ∠1=∠2,问∠3=∠4吗? 17.已知EF ∥BC ,AF =CD ,AB ⊥BC ,DE ⊥EF ,问⊿ABC ≌⊿DEF 吗?说明理由。 A C D B 1 2 3 4 A C D E F 1 2 A B C E H D A C M E F B D A B C E F D A B C E D F A D E B C 1 2 3 4 D C F E A B

全等三角形判定SAS专题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专题练习 1.如图,AB=AC ,AD=AE ,欲证△ABD ≌△ACE ,可补充条件( ) A.∠1=∠2 B.∠B=∠C C.∠D=∠E D.∠BAE=∠CAD 2.能判定△ABC ≌△A ′B ′C ′的条件是( ) A .AB=A ′ B ′,AC=A ′ C ′,∠C=∠C ′ B. AB=A ′B ′, ∠A=∠A ′,BC=B ′C ′ C. AC=A ′C ′, ∠A=∠A ′,BC=B ′C D. AC=A ′C ′, ∠C=∠C ′,BC=B ′C 3.如图,AB 与CD 交于点O ,OA=OC ,OD=OB ,∠AOD= , 根据_________可得到△AOD ≌△COB ,从而可以得到AD=_________. 4.如图,已知BD=CD ,要根据“SAS”判定△ABD ≌△ACD ,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 5.如图,AD=BC ,要根据“SAS”判定△ABD ≌△BAC ,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6.如图,已知△ABC 中,AB=AC ,AD 平分∠BAC , 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 ≌△ACD 的理由. 解:∵AD 平分∠BAC , ∴∠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 和△ACD 中, ∵ ∴△ABD ≌△ACD ( ) 7.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OA=OC ,OB=OD , 求证:△AOB ≌△COD 证明:在△AOB 和△COD 中 ∵

∴△AOB≌△COD( ) 8.已知:如图,AB=CB,∠1=∠2 △ABD 和△CBD 全等吗? 9.已知:如图,AB=AC,AD=AE ,∠1 =∠2 。试说明:△ABD ≌△ACE 。 10.已知:如图,△ABC中, AD⊥BC 于D,AD=BD, DC=DE,∠C=50°。求∠ EBD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判定_专题复习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判定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 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SSS B.SAS C.AAS D.ASA 2.方格纸中,每个小格顶点叫做一个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在4×4的 方格纸中,有两个格点三角形△ABC、△DEF,下列说法中成立的是() A.∠BCA=∠EDF B.∠BCA=∠EFD C.∠BAC=∠EFD D.这两个三角形中,没有相等的角 3.如图所示,△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和△C DB的面积相等B.△ABD和△CDB的周长相等 C.∠A+∠ABD=∠C+∠CBD D.AD∥BC,且AD=BC 4.下列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 6.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若AC=BD,AB=ED, BC=BE,则∠ACB等于() A.∠EDB B.∠BED C.∠AFB D.2∠ABF 7.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

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 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 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 8.如图,△ABC和△DEF中,AB=DE、∠B=∠DEF,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ABC≌△DEF () A.AC∥DF B.∠A=∠D C.AC=DF D.∠ACB=∠F 9.如图,在△ABC中,∠ABC=45°,AC=8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 A.4cm B.6cm C.8cm D.9cm 10.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 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个数是() A.1 B.2 C.3 D.4 11.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且EC=2AE,直角三角形FEG的两直角边EF、EG 分别交BC、DC于点M、N.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重叠部分四边形EMCN的面积为() A.a2B.a2C.a2D.a2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集锦(一)

r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训练题 1、如图(1):AD ⊥BC ,垂足为D ,BD=CD .求证:△ABD ≌△ACD . 2、如图(2):AC ∥EF ,AC=EF ,AE=BD .求证:△ABC ≌△EDF . 3、 如图(3):DF=CE ,AD=BC ,∠D=∠C .求证:△AED ≌△BFC . 4、 如图(4):AB=AC ,AD=AE ,AB ⊥AC ,AD ⊥AE .求证:(1)∠B=∠C ,(2)BD=CE 5、如图(5):AB ⊥BD ,ED ⊥BD ,AB=CD ,BC=DE .求证:AC ⊥CE . (图1)D C B A F E D C B A F E (图3)D C B A E (图4)D C B A E D B A

r 6、如图(6):CG=CF,BC=DC,AB=ED,点A、B、C、D、E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1)AF=EG,(2)BF∥DG. 7、如图(7):AC⊥BC,BM平分∠ABC且交AC于点M、N是AB的中点且BN=BC. 求证:(1)MN平分∠AMB,(2)∠A=∠CBM. 8、如图(8):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C=DB,BE∥CF,AE∥DF. 求证:△ABE≌△DCF. 9、如图(9)AE、BC交于点M,F点在AM上,BE∥CF,BE=CF. 求证:AM是△ABC的中线. 10、如图(10)∠BAC=∠DAE,∠ABD=∠ACE,BD=CE.求证:AB=AC. G F E (图6) D C B A N M (图7) C B A F E (图8)D C B A M F E (图9) C B A E (图10) D C B A

专题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三种类型

专题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三种类型 类型一:已知一边一角型 应用1 一次全等型 1、如图,在ΔABC中,BD=CD,∠1=∠2,求证:AD平分∠BAC. 2、如图,在ΔABC中,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且BE=CF。求证:AD是ΔABC的中线。 应用2 二次全等型 3、如图,∠C=∠D,AC=AD,求证:BC=BD 4、如图,D是Δ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C,∠BAE=∠CAE.求证:∠ABE=∠ACE.

类型二已知两边型 应用1 一次全等型 5、如图,在RtΔABC中,∠ACB=90o,CA=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度猜想BF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应用2 两次全等型 6、如图,AB=CB,AD=CD,E是BD上任意一点。求证:AE=CD 7、如图,∠BAC是钝角,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CD=BE。求证:∠ADC=∠AEB

类型三已知两角型 应用1 一次全等型 8、如图,已知∠BDC=∠CEB=90O,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应用2 两次全等型 9、如图,在ΔABC与ΔDCB中,AC与BD六于点E,且∠BAC=∠CDB,∠ACB=∠DBC,分别延长BA与CD交于点F。求证:BF=CF。 添加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1.1、如图,CB是△AEC的中线,CD是△ABC的中线,且 AB=AC. 求证:①CE=2CD;②CB平分∠DCE. E D C B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一( 证明题 )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一(证明题) 1、如图,AC=AD,BC=BD,求证:AB平分∠CAD. 2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A=∠D=90°;求证:AB∥DE. 3、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 4如图,在△ABC中,D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BD⊥AD于D,DE∥AC交AB 于E,请说明AE=BE. 5、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所示,其中AB=AD,BC=DC.求证:∠BAC=∠DAC. 6、已知:如图,AB=DC,AB∥DC,求证:AD=BC.

7、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8、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 9、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求证:EC=BF. 10、已知:如图,点E、F在AD上,且AF=DE,∠B=∠C,AB∥DC.求证:AB=DC. 11已知:如图,CB⊥AD,AE⊥DC,垂足分别B、E,AE、BC相交 于点F,且AB=BC. 求证:△ABF≌△CBD.

12、如图,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BD、CE交于点F. (1)求证:BD=CE;(2)求锐角∠BFC的度数. 、 1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 (3)△DEF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14、已知:如图,AB∥CD,AB=CD,点B、E、F、D在同一直线上,∠A=∠C. 求证:(1)AE=CF;(2)AE∥CF. 15、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求证:(1)EC=BF;(2)EC⊥BF.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训练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训练 (查找隐含着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公共边 1、已知:如图,AD ∥BC ,AD =CB ,你能说明△ADC ≌△CBA 吗? 证明: ∵AD ∥BC (已知)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 中 ??? ????∠=∠(公共边) = (已证) (已知) = ∴ ≌ ( ) 2、如图,∠B =∠C ,AD 平分∠BAC ,求证:△ABD ≌△ACD 证明:∵AD 平分∠BAC ( ) ∴∠ =∠ (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 和△ACD 中 ??? ????∠∠∠=∠(公共边) = (已证)=(已知) ∴△ABD △ACD ( ) 3、如图,已知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 是角平分线吗 证明:∵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已知) ∴ = (中线的定义) 在 中 ∴ ≌ ( ) ∴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 是角平分线( ) 4、如图,已知21∠=∠,AD=AB ,求证:ABC ??? B C A C B D ?????

5、如图,已知AB=AD,BC=DC,AC和BD相交于点O , (1)求证△ABC≌△ADC (2)求证△ABO≌△ADO 6、已知:如图,∠1=∠2,∠3=∠4。求证:AC=AD (二)公共线段 1、如图,已知AB∥DE,AC∥DF,BF=CE求证△ABC≌△DEF 2、已知AB=DE,BC=EF,AF=DC,求证△ABC≌△DEF (三)公共角或对应角有重叠 1.已知:如图3-43,∠1=∠2,AD=AE.求证:AB=AC.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O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SSS) (1)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___”或“SSS”. (2)这个基本事实告诉我们:当三角形的三边确定后,其形状、大小也随之确定.这也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角边(SAS) (1)基本事实: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__________”.(2)此方法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必须是两边夹一角才行,而不是两边及一边对角分别相等,一定要注意元素的“对应”关系. 【注意】(1)此方法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应用时,可以从图形上直接观察到三个对应元素必须符合“两边夹角”,即“SAS”,不要误认为有两边一角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书写时也要按照“边→角→边”的顺序排列条件,必须牢记“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边角(ASA) (1)基本事实: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__________”.(2)用“ASA”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以及这两个角的夹边分别相等,证明时要加强对夹边的认识. 4.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角边(AAS) (1)基本事实: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__________”. (2)这一结论很容易由“ASA”推得,将这一结论与“ASA”结合起来,即可得出:两个三角形如果具备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就可判定其全等.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HL) (1)基本事实: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________”. (2)“HL”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复习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⒈让学生经历添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⒉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能够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能灵活运用“SAS ”“ASA ”“AAS ”“SSS ”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难点:能灵活运用“SAS ”“ASA ”“AAS ”“SSS ”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具体问题。 [课前预习] 1。两个 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3.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 .. 1.填空:如图1,请你选择合适的条件填入空格内,使△DEF ≌△DGF (1)因为DF=DF,, ,根据SAS,可知道△DEF ≌△DGF. (2) 因为, DF=DF, ,根据ASA,可知道△DEF ≌△DGF. (3) 因为, , DF=DF,根据AAS,可知道△DEF ≌△DGF. (4) 因为DF=DF,, ,根据SSS,可知道△DEF ≌△DGF. [探究活动]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开放题 1.如图,已知△ABC 和△DCB 中,AB=DC ,请补充一个条件,能直接判定△ABC ≌△DCB ,判 定方法为(写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总结该题类型和思路。 注意:公共边这一隐含条件 思路1:已知两边→找第三边 →找夹角 2.如图,已知AB 和CD 交于O ,AD=CB ,请补充一个条件,能直接判定△AOD ≌△COB , 判定方法为(写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总结该题类型和思路。 注意: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 思路2: 已知一边一对角→找任一角 3、如图,已知∠1= ∠2,请补充一个条件,能直接判定△ABC ≌△CDA ,判定方法为(写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总结该题类型和思路。 思路3:已知一边一邻角 →找夹这个角的另一边 →找任一角 图1 D E F G

(完整word版)全等三角形证明专题

数学思维方法讲义之一年级:九年级 §第1讲证明(三角形专题) 【学习目标】 1、牢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及其判定; 2、运用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进行有关计算与证明。 【考点透视】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3、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精彩知识】 专题一三角形问题中的结论探索 【例1】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叠放在一 起,且∠DAB=30°。有以下四个结论:①AF⊥BC;②△ADG≌△ACF; ③O为BC的中点;④AG:DE=3:4,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 是. ●变式练习 1.如图,△ABD与△AEC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下列结 论中:①BE=DC;②∠BOD=60°;③△BOD∽△COE.正确的序号 是. ★考点感悟: 专题二三角形中的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问题探索 【例2】如图(1),Rt△ABC中,∠ACB=-90°,CD⊥AB,垂足 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 (1)求证:CE=CF. (2)将图(1)中的△ADE沿AB向右平移到△A’D’E’的位置,使点E’落在BC边上,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试猜想:BE'与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图(1)图(2) 【例3】△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以D为顶点作∠MDN=∠B. (1)如图(1)当射线DN经过点A时,DM交AC边于点E,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相似的三角形. (2)如图(2),将∠MDN绕点D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DN分别交线段AC,AB于E,F点(点E与点A不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图(2)中,若AB=AC=10,BC=12,当△DEF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 1 4 时,求线段EF的长. ★考点感悟: A D B C E O

苏科八上精选专题《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精选题31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精选题31道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CD 与BE 相交于O 点,已知AB AC =,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 ACD ??? ) A . B C ∠=∠ B .AD AE = C .B D C E = D .B E CD = 2.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 为一边作ABP ?,使之与ABC ?全等,从1P ,2P ,3P ,4P 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 ,则点P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4.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 DCB ???的是( )

A .A B D C =,AC DB = B .AB DC =,ABC DCB ∠=∠ C .BO CO =,A D ∠=∠ D .AB DC =,DBC ACB ∠=∠ 5.如图,已知ABC BAD ∠=∠,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 BAD ???的是( ) A .AC BD = B .CAB DBA ∠=∠ C .C D ∠=∠ D .BC AD = 6.如图,已知ABC DCB ∠=∠,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 DCB ???的是( ) A .A D ∠=∠ B .AB D C = C .ACB DBC ∠=∠ D .AC BD = 7.下列各图中a 、b 、c 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 ?一定全等的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丙 D .只有丙 8.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已知B C x ∠=∠=?,按下列方案用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是( ) A . B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AAS专题练习题2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使用说明:学生利用自习先预习课本探究5、6部分内容15分钟,然后30分钟独立做完学案。正课由小组讨论交流10分钟,25分钟展示点评,10分钟整理落实,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课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AAS ) 早节第11章节次第2节课时 4 课型新授/预习编写审核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 推理。 学习重点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学习难点正确运用“角边角”,“角角边”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复习思考 (1).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种,是。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又分成哪两种呢?二、课内探究 现在,我们讨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全等吗? 这时同样应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况是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 探究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体验两角夹边的三角形的唯一性 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这两个角为内角,以这条线段为这两个角的夹边,画一个三角形. 如图所示,一种情况是两个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另一种情

探究二: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推导得出AAS 定理) 1能否用上面的 ASA 来证明右图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分析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因此有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那么第三个角 必对应相等,于是由“角边角”,便可证得这两个三 角形全等. 证明: 2、归纳;由上面的证明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简写成 3、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或“” 按下面步骤画出图形: (1) 、画一线段 AB 使它等于4cm ; (2) 、画/ MAB= 60°、/ NBA = 40°, MA 与 NB 交于点 C .△ ABC 即为所求.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由作图可知:这样的三角形是唯一的。 2、 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简写成“”或“” 3、 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三、我的疑惑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精选练习题(分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针对性训练题 1、如图1,AB=AD,CB=CD,∠B=30°,∠BAD=46°,则∠ACD的度数是( ) A.120° B.125° C.127° D.104° 2、如图2,线段AD与BC交于点O,且AC=BD,AD=BC,?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C≌△BAD B.∠CAB=∠DBA C.OB=OC D.∠C=∠D 3、在△ABC和△A1B1C1中,已知AB=A1B1,BC=B1C1,则补充条件____________, 可得到△ABC≌△A1B1C1. 4、如图3,AB=CD,BF=DE,E、F是AC上两点,且AE=CF.欲证∠B=∠D, 可先运用等式的性质证明AF=________,再用“SSS”证明______≌_______得到结论. 5、如图,AB=AC,BD=CD,求证:∠1=∠2. 6、如图,已知AB=CD,AC=BD,求证:∠A=∠D. 7、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 请推导下列结论:⑴∠D=∠B;⑵AE∥CF.

8、已知如图,A、E、F、C四点共线,BF=DE,AB=CD. ⑴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BFA; ⑵在⑴的基础上,求证:DE∥B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针对性训练题 1、如图1,AB∥CD,AB=CD,BE=DF,则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 ) A.3 B.4 C.5 D.6 2、如图2,AB=AC,AD=AE,欲证△ABD≌△ACE,可补充条件( ) A.∠1=∠2 B.∠B=∠C C.∠D=∠E D.∠BAE=∠CAD 3、如图3,AD=BC,要得到△ABD和△CDB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 A.AB∥CD B.AD∥BC C.∠A=∠C D.∠ABC=∠CDA 4、如图4,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OD=________,?根据 _________可得到△AOD≌△COB,从而可以得到AD=_________. 5、如图5,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 △ABD≌△ACD的理由. ∵AD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D≌△ACD()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1) 本讲知识归纳 1. 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称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如图,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 基础回顾 例1 如图,已知,DE ⊥AC ,BF ⊥AC ,垂足分别是E 、F ,DE =BF ,AF =CE . 求证:AB ∥DC . C D B A E F 分析:从要证明的结论入手,要证 AB ∥DC ,转化为证∠C =∠A ;要证∠C =∠A ,只要证△ABF ≌△CDE ;要证△ABF ≌△CDE ,只要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对应相等. 显然,这与已知条件相吻合. 归纳总结:探求证明题的思路,有两种较常见的方法. 从已知条件入手,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逐步退出要证的结论,这种方法叫综合法. 有时“顺 着”已知条件去证会产生一定困难,这时我们可采用与综合法的思考顺序相反的方法——分析法,去探求证题的途径. 分析法的思路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倒过来寻找使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这样一步一步地逆求,一直追溯到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与已知条件或已学过的一些结论相吻合,这种方法可简单地说成“要什么,找什么,向已知条件靠拢”. 分析法是探求证题思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例的“分析”便是运用的分析法,探求的过程大致如下: AB ∥CD ? ∠A =∠C ? △ABF ≌△CDE AF CE DE BF AFB CED ==∠=∠? ,, ? BF ⊥AC , DE ⊥AC B A F E C D B 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条件组合(一)》热点专题高分特训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条件组合(一)(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2分) 1.已知:如图,AC=DE,∠1=∠2,要使∠ABC∠∠DFE,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合适的是( ) A.∠A=∠D;ASA B.AB=DF;SAS C.BC=FE;SSA D.∠B=∠F;ASA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已知:如图,∠A=∠C,要使∠AOB∠∠COD,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

定理合适的是( ) A.∠AOB=∠COD;AAA B.AB=CD;ASA C.OB=OD;AAS D.∠ABO=∠CDO;AAS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已知:如图,∠ABC=∠DEF=90°,AB=DE,要使∠ABC∠∠DEF,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合适的是( )

A.∠C=∠F;ASA B.BC=EF;HL C.∠A=∠D;AAS D.AC=DF;HL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4.已知: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AB,BC,AC上的点,AD=FE,AF=FC,要使∠ADF∠∠FEC,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合适的是( )

A.∠A=∠CFE;SSA B.DF=EC;SSS C.DF=BE;SSS D.∠AFD=∠DFE;SAS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5.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E与CD交于点O,∠DBC=∠ECB,要使∠BCD∠∠CBE,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合适的是( )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复习题(含标准答案)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全等三角形判定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 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SSS B.SAS C.AAS D.ASA 2.方格纸中,每个小格顶点叫做一个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在4×4 的方格纸中,有两个格点三角形△ABC、△DEF,下列说法中成立的是() A.∠BCA=∠EDF B.∠BCA=∠EFD C.∠BAC=∠EFD D.这两个三角形中,没有相等的角 3.如图所示,△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和△C DB的面积相等 B.△ABD和 △CDB的周长相等 C.∠A+∠ABD=∠C+∠CBD D.AD∥BC,且AD=BC 4.下列判断中错误 ..的是() A.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6.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若AC=BD,AB=ED,BC=BE,则 ∠ACB等于()

A.∠EDB B.∠BED C.∠AFB D.2∠ABF 7.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 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 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 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 8.如图,△ABC和△DEF中,AB=DE、∠B=∠DEF,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ABC≌△DEF() A.AC∥DF B.∠A=∠D C.AC=DF D.∠ACB=∠F 9.如图,在△ABC中,∠ABC=45°,AC=8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ASA)专题练习

A F E D C B A B E F C 第1题 D 龙江三中八年级数学分层教学专用练习题 制卷人:田丽华 审核人:刘海欣 12.2三角形全等判定3-----AAS 或ASA 专题练习 基础C 级 1. 如图,点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A =∠D ,∠B =∠C ,要使△ABF ≌△DCE ,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2.如图,已知BD=CD ,∠B =∠C ,要根据“AAS”判定△ABD ≌△ACD ,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3.如图,AD=BC ,∠D =∠C ,要根据“ASA”判定△ABD ≌△BAC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4.如图,AC 、BD 相交于点 0,∠A=∠B ,∠1=∠2,AD=BC. 试说明△AOD ≌△BOC. 证明:∵∠A=∠B ,∠1=∠2 (已知) ∴∠ADC=∠BCD (三角形内角和) ∴∠ADC-∠1=∠BCD- ∠2 即∠________=∠_________ 在△AOD 和△BOD 中, ∵ ∴△AOD ≌△BOD ( ) 5.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OA=OC ,∠A=∠C , 求证:△AOB ≌△COD 证明:在△AOB 和△COD 中 ∵ ∴△AOB ≌△COD( ) 能力B 级 1.如图,在△AFD 和△BEC 中,点A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E=CF ,∠B=∠D ,AD ∥BC 。 试说明AD=CB 。 2.已知:如图 , ∠1=∠2 , ∠3=∠4求证:AC=AB . 第2题 第5题 第3题

3. 已知:如图, FB=CE , AB∥ED , AC∥FD.F、C在直线BE上.求证:AB=DE , AC=DF. 综合A级 1. 如图AC⊥CD于C , BD⊥CD于D , M是AB的中点, 连结CM并延长交BD于点F。 求证:AC=BF. 2. 如图在△ABC和△DBC中, ∠1=∠2 , ∠3=∠4 , P是BC上任意一点.求证:PA=PD.

人教版八上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专题(一)

第5讲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专题(一) 本讲知识归纳 1. 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称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如图,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 基础回顾 例1 如图,已知,DE ⊥AC ,BF ⊥AC ,垂足分别是E 、F ,DE =BF ,AF =CE . 求证:AB ∥DC . C D B A E F 分析:从要证明的结论入手,要证AB ∥DC ,转化为证∠C =∠A ;要证∠C =∠A ,只要证 △ABF ≌△CDE ;要证△ABF ≌△CDE ,只要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显然,这与已知条件相吻合. 证明: 点评:探求证明题的思路,有两种较常见的方法. 从已知条件入手,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逐步退出要证的结论,这种方法叫综合法. 有时“顺着”已知条件去证会产生一定困难,这时我们可采用与综合法的思考顺序相反的方法——分析法,去探求证题的途径. 分析法的思路是:从要证明 B A F E C D B A

的结论出发,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倒过来寻找使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这样一步一步地逆求,一直追溯到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与已知条件或已学过的一些结论相吻合,这种方法可简单地说成“要什么,找什么,向已知条件靠拢”. 分析法是探求证题思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例的“分析”便是运用的分析法,探求的过程大致如下: AB ∥CD ? ∠A =∠C ? △ABF ≌△CDE AF CE DE BF AFB CED ==∠=∠? ,, ? BF ⊥AC , DE ⊥AC 例2 如图,已知AB =CD ,AB ∥CD ,BE =DF ,E 、F 是BD 上两点,求证:∠DAE =∠BCF . C D B A E F 分析:要证∠DAE =∠BCF ,可考虑△ADE ≌△BCF . 目前由BE =DF 得到DE =BF 可用,其它所需 要另行解决. 结合条件,可以证明△AEB ≌△CED ,直接得到AE =CF ,间接地可以得到∠AED =∠CFB . △ADE ≌△BCF 的条件就都具备了. 证明: 点评:本题将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这种既从条件着手,又从结论逆向探索的方法称为分析 综合法,这是一种最为有效和最常用的思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