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飞夺泸定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红四团如何夺下泸定桥的事。

三、进入情景,理解课文师:红四团又为什么要夺泸定桥呢?快速看看第一自然段。

生:只有一座泸定桥可以通过,所以必须把这座桥夺下来。

师:红四团在到达泸定桥之前又遇到了那些困难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红四团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汇报。

生:(1)敌人两个团两个旅――人多生:(2)28日早上接到任务29日到达泸定桥――时间短生:(3)只有20多个小时了还有240里路――路远生:(4)冒雨踩着泥前进摸黑冒雨――路难走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是怎样一番景象?生:困难重重很艰苦。

师:你能体会到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生:不怕累、不畏艰险……过渡语:但就是这样的环境我军还把敌人抛在了后面。

这个“抛”字是什么意思?生:落、甩师:这些困难都不能阻挡我军前进,体现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生: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过渡语:红四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在29日早上到达了泸定桥。

当他们到泸定桥时,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师:谁来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泸定桥的样子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泸定桥什么样?请大家边听边看课件。

看看这座桥想像一下,如果是你站在这样一座桥上面,你会有什么感觉?生:很晕、很害怕心惊胆寒、站不住。

过渡语:桥的危险,加上河水的湍急,人要是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了。

那谁愿意把这种危险读出来。

(指名读)师:红四团经历了这么多的考验,面临这样危险的一座桥,又是如何把桥夺下来的呢?请同学小组合作学习7、8自然段。

合作要求:1、先自读课文,在画出红四团夺桥时的动作的词语。

2、小组内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艰难、分工明确、勇往直前。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11篇)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11篇)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理念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使学生深刻领域课文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批注发、环境描写法七、教学策略: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八、教学流程(一)巩固复习(二)精读“难”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三)细学“夺”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2.生交流讨论(四)练笔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红军是一群怎样的军队?”生:勇敢、英勇大无畏师相机板书:英勇大无畏运用金钥匙,展开联想,红军和敌人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的,请你用笔写下来,教学反思《《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

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

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惑。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4. 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5. 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文原文。

3. 生字词卡片。

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运用思维导图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英勇形象。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泸定桥的实际情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泸定桥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3.2 朗读与讨论: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提出问题并回答。

3.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读音,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生字词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4.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写作,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把握故事的主线和细节。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2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读后感或故事梗概。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管理: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2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进行讲解,如“英勇”、“激烈”、“壮烈”等,通过实例解释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飞夺泸定桥的紧张气氛和英雄壮举。
4.教师以图片、地图等形式,详细介绍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及战略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英雄事迹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4.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源自导入新课a.选择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b.简答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飞夺泸定桥的过程及意义。
c.写作题:要求学生运用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英雄人物的短文。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和红军战士的英勇品质。
2.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敬意和感悟。
3.课后讨论:与家人分享学习《飞夺泸定桥》的收获,讨论课文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课后思考题:
a.请谈谈你对英雄主义精神的理解。
b.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飞夺泸定桥成功的原因。
4.学会运用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

小学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

小学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小学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行》,它们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也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生字1、读准字音,生字组词。

2、说说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订正读音。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2、引导分段,初始自学提示学生默读:默读课文,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哪部分与“夺”有关。

二、新授(一)可以说这是一场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

那么,红军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在书上。

(二)自学后交流。

(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利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教师点拨:尤其把课文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思想感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夺泸定桥》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夺泸定桥》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方法方面:
(1)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自主探究:学生分享自己对飞夺泸定桥的了解,教师给予鼓励和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知
1.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兴趣。
2.生词、成语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提高语文素养。
2.设想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实施策略: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设想三:组织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施策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组织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夺泸定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飞夺泸定桥》这一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如词语、成语、句子结构等。同时,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一)一、分析教材与学情《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3课。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易于学生理解,但为什么作者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教学重点,就要通过教学课件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夺下泸定桥,这是飞夺泸定桥的铺垫。

教学中还要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2、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

四、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课件与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一、回顾,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回忆主要内容)2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有天险之称,历史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大军因为渡河耽误时间,被清军围追堵截,四万大军全军覆没。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也向大渡河挺进,准备渡河!(播放课件)设计意图:唤起回忆,新旧衔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深入理解,研读课文1、看了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理解为什么红军要夺下泸定桥)2、在夺桥之前,课文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呢?(学生读文,思考汇报:课文着重写时间紧迫,道路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

)3、理解时间紧迫(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哪些地方写时间紧迫,派代表汇报读懂的地方,明确“飞”就是抢时间。

播放课件,红军雨夜急行军)4、理解道路艰险红军能够抢先到达泸定桥吗?(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翻山越岭、沿途阻击敌人、冒雨摸黑赶路等说明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资中县归德镇中心学校曹健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
2、昨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
教师随机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课文本来应该主要写攻天险泸定桥,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
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
……
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的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
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

(学生读书思考)谁为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谈看法。

(学生可从天险角度、敌人情况、时间紧、路程远、任务重等方面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三、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请大家再读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
①用“——”和“~~”分别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困难:A、高山峻岭;B、敌人阻击;C、一整天没吃饭;D、对岸敌人出现火把;E、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翻山越岭;B、击溃敌人;C、忘记饥饿和疲劳;D、点火赛跑;E、冒雨前进;
F、智斗敌人;
G、敌宿营,我照进……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
学生谈看法,结合所画的句子来说。

如:机智——与敌人的对话;
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
2、和同桌一起配合读一读,把红军的英勇顽强读出来。

3、我们大家来试一试,女生来读描写困难的句子,男生来读红军英勇地克服困难的句子。

(男女生轮读)
三、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都与天险泸定桥密切相关,那就让我们读读第6自然段,看能否再次自己解决疑问。

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画一画表现泸定桥十分险要的词语,准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②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桥下水流湍急,掉下去必死无疑)
③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过桥等于到敌人的枪口上去送死)
如有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关于泸定桥的资料,也可以请其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

泸定桥险象环生、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凶狠嚣张。

对于红军来说,真的是天险难越啊!同学们,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我们大家一起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行吗?(教师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向桥下一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
3、下面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泸定桥这天险和对岸两个团的敌人,已很难攻打了,若再加上增援的两个旅,这场仗就更难打了。

难怪课文里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四、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但面对天险和敌人的防守,红四团是怎样攻打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8、9自然段,看你对这支红军队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读书后讨论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谈到:
在“抢时间”那几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在“攻天险”这两段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失足落水会牺牲;枪弹打中会牺牲;烈火烧身会牺牲……可以说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们还是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从团长、政委到二连、三连,都是那么不怕牺牲。

最令人敬佩的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是突击队员,课文写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正因有了这些英雄们的舍生忘死,在泸定桥上才杀出了一条血路,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
3、体会得真不错。

脚下是涛天巨浪,身边是枪林弹雨,桥头是熊熊大火,对岸是凶狠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们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才使他们“飞”过了天险,粉碎了敌人的妄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让我们满怀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8、9自然段吧!
4、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8、9自然段。

5、让我们回到1935年,再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录像: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片段。

6、看得出,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这群舍生忘死的英雄深深地震撼了。

战士们“攻天险”这些场面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了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写时间紧、路途险,更能表现出红军的英勇顽强;正因天险如此之险,居然被红军攻下了,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能谈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可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方面去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真能干!老师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飞夺泸定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