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
工伤认定腰椎管狭窄症

工伤认定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工伤。
本文将从工伤的定义、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工伤是指在工作中由于意外或职业病导致的身体损伤或致残,需要通过劳动保险进行认定和赔偿。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原因导致腰椎管内的神经根受压,出现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病因包括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腰椎间盘退变、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赘形成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腰椎管受压,进而引起腰痛、下肢麻木、行走困难等症状。
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病史中应注意患者是否有长时间从事需要保持不良姿势的工作,如长时间的弯腰、长时间站立等。
体格检查中应注意观察腰背部有无疼痛、触及有无压痛等,还可以进行一些神经功能检查,如腿部肌力测试、腘绳反射测试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磁共振成像等,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腰椎管是否狭窄,并了解狭窄的程度和原因。
对于工伤认定腰椎管狭窄症,除了以上诊断方法外,还需要结合职业史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职业史中是否有长时间从事需要保持不良姿势的工作,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腰椎受力较大的因素等都会影响工伤的认定结果。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手术治疗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管扩张术等,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也是一种严重的工伤。
工伤认定腰椎管狭窄症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因素,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受到腰椎管狭窄症困扰的工人来说,及早进行治疗和休息,同时要注意工作姿势,预防和减轻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之理筋手法
一、舒筋活络法(督脉、膀胱经): (1)按揉法:(2)点按法:(3)弹拨、拿捏法。(委中穴)
二、运动关节法 (1)蹬腿牵引法 (2)直腿抬高屈踝法 (3)直腿牵腰法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之其它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症:1、经系统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病情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自理或工作者; 3、有二便异常、鞍区麻木苗头,尽早手术。 (甚至要安排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与调护
滚床锻炼
强调早诊断, 及时正规治疗; 失治或误治, 有导致瘫痪可能性。
腰椎管狭窄复习题目 一、腰椎管狭窄的诊断要点? 二、腰椎管狭窄的的治疗?
消肿类药物。(维生素B族、甲钴胺、神经节苷脂、七 叶皂苷、迈之灵片等)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之其它疗法
针灸治疗:舒筋通络(通督)。 常用穴: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腧、环跳、委中等。配合穴 位注射(活血、营养神经药物),交替进行。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之其它疗法
牵引治疗
腰椎三屈牵引图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之其它疗法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之药物治疗
一、中药辨证论治 •肾气亏虚证:右归丸、肾气丸;左归丸;芪仲腰 舒丸;丹鹿通督片等 •风寒湿阻证:独活寄生汤加减。 •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加减。 •痰湿阻滞证:二陈汤合二妙汤加减。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之药物治疗
二、西药治疗 1、非甾体类药物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合理选用。 2、强调应用营养保护神经药、改善静脉回流、脱水
腰部筋伤
腰椎管狭窄症
腰部筋伤
腰椎管狭窄症
预防 调护
腰椎管狭窄的症状与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明确狭 窄部位、程度及与周围组织关
系。
术前讨论
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性化 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
术中注意事项和技巧分享
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
麻、局麻等。
体位摆放
确保患者体位舒适、安 全,便于手术操作。
手术入路选择
根据狭窄部位和范围选 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如
04
手术治疗原则与术式选择
手术指征及时机把握
手术指征
对于腰椎管狭窄患者,当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具体指征包括持续性 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等。
时机把握
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一般而言,早期手术干预可减轻神经受压,有利于 神经功能恢复。
方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方向
本次讲座内容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腰椎管狭窄的定义、病因和病 理生理机制
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诊断 和鉴别诊断
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原则、 术式和并发症防治
腰椎管狭窄的术后康复和随访 管理
腰椎管狭窄领域研究热点探讨
01
02
03
04
腰椎管狭窄的流行病学 和危险因素研究
02
腰椎管狭窄症状
疼痛
下腰痛
腰椎管狭窄患者常常出现下腰部疼痛 ,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可为钝 痛、胀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
由于腰椎管狭窄导致神经根受压,患 者可出现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性疼 痛,表现为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 侧至足背的疼痛。
神经受损表现
感觉异常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管内结构的受压,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损。
影像学是诊断和评估腰椎管狭窄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
二:腰椎管狭窄症的分类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中央型、侧方型和总型,其中包括骨质增生型、间盘突出型和黄韧带骨化型等。
各种类型的影像学表现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介绍。
三: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表现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主要表现为椎管横截面积减少,压迫脊髓和神经根。
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扫描呈现的表现包括椎管横截面缩小,脊髓受压,椎间孔狭窄等。
MRI可以显示脊髓受压的具体位置和程度,以及神经根的受压状况。
四:侧方型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表现侧方型腰椎管狭窄症主要表现为椎间孔的狭窄,压迫神经根。
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椎间孔的狭窄情况,以及神经根的受压情况。
MRI可以显示神经根的受压状况,以及椎间盘突出是否存在。
五:总型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表现总型腰椎管狭窄症是中央型和侧方型的综合表现。
影像学表现包括椎管横截面积减少、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等。
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附件: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图像,例如CT扫描和MRI图像等。
附件可以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描述的影像学表现。
法律名词及注释:1.腰椎管狭窄症:一种脊柱疾病,指腰椎管内结构的受压,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损的情况。
2.影像学:医学领域中通过使用X射线、CT、MRI等技术,对疾病进行非侵入性诊断和评估的方法。
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是通过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围绕患者进行扫描,再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
4.MRI:核磁共振成像的简称,是通过对人体进行较强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
全文结束:\。
腰椎管狭窄症(讲课分享)课件

2023
REPORTING
2023
REPORTING
腰椎管狭窄症(讲课分 享)课件
• 腰椎管狭窄症概述 • 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
2023
PART 01
腰椎管狭窄症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管内径 变小,导致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 压,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 先天性、发育性及后天获得性三 种类型。
睡觉时选择硬床垫,保持身体平直,避免长时间侧卧或俯卧。
加强腰背肌锻炼
仰卧起坐
01
仰卧位,双手交叉放于胸前,慢慢抬起上半身,尽量达到最大
角度,然后慢慢放下,重复多次。
平板支撑
02
俯卧位,双肘弯曲支撑地面,肩膀和肘关节垂直地面,保持身
体平直,坚持一段时间。
倒走
03
选择平坦的地面,倒走一定的距离,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和步态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主要包括腰椎间 盘退行性变、骨质增生、腰椎滑脱等。
病理
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过程涉及椎间盘 退行性变、韧带肥厚、骨质增生等, 导致腰椎管内径减小,压迫神经根和 马尾神经。
症状与表 现
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腰痛、下肢麻木、无力、间歇 性跛行等。
表现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行走或长时间站立后,常出现下肢疼痛、 麻木和无力感,休息后可缓解。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和 鞍区感觉障碍。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

(3)脊椎滑脱症(退化性)与骨溶解病所致狭窄。
(4)医源性狭窄:有术后的骨质增生与髓核溶解素注射所造成的瘢痕增生粘连等。
(5)损伤性狭窄:如压缩骨折与骨折脱位。
(4)封闭治疗:可用硬膜外封闭,能消除肿胀,松解粘连,缓解症状,常用醋酸强的松龙12.5mg加1%普鲁卡因10ml,每周一次。
(5)医疗体育:可加强背伸肌、腹肌的肌力锻炼,使腰椎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推迟腰椎关节退变演变的速度。打太极拳对本病有较好的作用。
(6)手术治疗: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6)其他:畸形性骨炎(Pagets病)有脊椎变形,椎管可缩小;氟中毒也可使增生畸形,造成狭窄。
引起腰椎管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腰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异常,椎管腔内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
腰椎管狭窄分为哪几类?
按国际分类法分为以下几类:
(1)脊椎退变所致的狭窄: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响,而使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等,使椎管产生容积上的缩小,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
(1)手法治疗:手法治疗的目的是活血舒筋,疏散瘀血,松解粘连,使症状得到缓解。常用手法为按揉法、扌衮法、拿法、搓法、擦法以及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
(2)针灸治疗:可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命门、环跳、风市、委中、昆仑等穴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腰椎管狭窄症

②马尾肿瘤
初期仅累及一个神经根,表现腰痛及下肢 神经痛,但腰痛并不明显;后期因肿瘤增 大累及多数神经根时,则两侧下肢均有疼 痛,卧床休息疼痛加重,下地行走反而减 轻。有时合并尿潴留现象。
腰椎穿刺显示不全或完全梗阻。必要时可 作脊髓造影、CT、MRI等进行鉴别区分。
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立足于辨证论治。根据本 虚标实的临床特点,在补肾强筋的基础上,侧重 于患者主观症状的疼痛、酸胀、麻木选方用药。
疼痛为主症的,治宜祛瘀通络,方选独活寄生汤 加味;
酸胀为主症的,治宜温阳通脉,方选阳和汤加味;
麻木为主症的,治宜活血通络,方选小活络丹加 味。
3.物理疗法
理疗主要是采用醋离子加中药透入疗法或 红外线透热治疗。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第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是 指由于腰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 或变形而引起的以长期反复腰腿疼痛,间 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临床上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椎管狭窄示意图
是指腰椎 管、神经根管、椎间孔变形或
手术减压要尽可能准确、彻底。
对中央型椎管狭窄,可行椎板减压术,大 多数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
如合并退行性脊椎滑脱,可同时行脊柱融 合术。
对神经根管狭窄,可考虑将上关节突及部 分椎板切除,使神经根管彻底减压。
要切除致压物,扩大椎管容量和椎间孔, 又要兼顾术后维护腰椎的稳定性。
【预后与康复】
侧胀痛,感觉异常或下肢无力。 行走或站立时症状较重,下蹲或平卧时症
状减轻或消失,活动时感觉骑自行车的体 位比较舒适。
②脊柱后伸时症状加重,前屈时症状减轻 或消失。
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的保守治疗
5、手法治疗
镇痛软组织放松:俯卧晃腰法、局部揉、滚法;
穴位镇痛:取痛点(肌肉、韧带、筋膜附着点、 神经行进路线)及环跳、秩边、承扶、风市、委 中、承山等; 理筋正骨:侧位斜扳法、坐位旋转复位法。多用 于假性滑脱,真性滑脱慎用。
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一、手术的目的:
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
三、预防便秘
1.排便训练:训练病人在床上排便,指导病人使
用便盆。
2.创造适宜的排便环境:病人排便时拉上隔帘,
建立适宜的排便环境和提供足够的时间。
3:饮食和饮水:指导病人多食易消化而富含 粗纤维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2000毫
升以上,减少粪便干结。
4:指导腹部按摩:指导加强腹部顺时针环形
按摩,每日3~5次,每次10~15分钟,促进肠
主要临床表现总结
3.马尾神经受压(马尾综合征):表现为
双侧大小腿、足根后侧、鞍区麻木感觉
迟钝,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肌力下降,
肌肉萎缩,不全性瘫痪。
体征:体征轻于症状
体征:检查时表现为症状重,体征轻。脊柱 畸形和活动受限较少,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 试验一般为阴性,弯腰试验阳性,凡是腰前 屈姿势均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而腰后伸时 症状症状加重;神经系统检查一般为阴性, 只有在步行后立即检查可发现神经功能改变。
分 类
原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常见病因为:
1.先天性小椎管
2.软骨发育不良
3.先天性椎弓峡部裂及滑脱 4.先天性脊柱裂
分 类
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常见病因为:
1.退行性病变的脊柱骨性增生、黄韧带肥厚、 后纵韧带钙化、侧隐窝狭窄、椎间盘病变等 2.创伤因素致脊柱骨折所遗留的畸形 3.椎弓峡部裂致椎体滑脱 4.脊柱侧弯以及其他一些骨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概念是: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症,可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或新生物所致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所引起的狭窄。
椎间盘突出,如果与其他类型的狭窄同时存在,则也被视为病变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CT和MRT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椎管内形态结构变化能全面正确地显示。
高龄严重的腰腿痛患者,不少是椎间盘突出合并有不同程度与不同类型腰椎管狭窄,少数系单独由腰椎管狭窄引起。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除发肓型外),均在腰椎退变性基础上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后又进一步促使退变过程加速。
因此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管在临床是相互伴随,在检查和治疗中应引起注意不应忽略。
2、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与分类
接受累的部位,腰椎管狭窄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两类,局限性狭窄仅一个节段或一个节段的一部分狭窄,可分为中央椎管、侧隐窝和神经根管狭窄。
按病因将腰椎管狭窄分为发育性及继发性两种,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前后经的狭窄比横经明显,椎弓根缩短,狭窄累及节段较多。
继发性椎管狭窄常由脊椎退行性改变、手术、外伤、脊柱滑脱引起,其他一些病变如畸形性骨炎,氟中毒、脊柱畸形、后纵韧带肥厚、骨化及黄韧带骨化亦可引起椎管狭窄。
脊椎退行性改变是引起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狭窄程度大致与脊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程度呈现正比,呈对称性,以腰4-5平面最常见。
椎间盘突出及脊柱滑移进一步加重了狭窄。
此种狭窄一般较局限,常位于关节突和椎间盘平面,可分为中央部狭窄和周围部狭窄两种。
3、腰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
腰椎管狭窄症的实质是椎管管径小造成椎内神经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系由于软骨发育不育造成的腰椎管狭窄,尤其是前后径的狭窄。
多数的腰椎管狭窄系由脊柱退行性改变所致,由于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椎间盘退变伴有椎间盘突出及小关节增生肥大,使侧隐窝狭窄,一般小于2-3mm(正常前后宽度为5mm),最终使椎管呈三叶形改变。
这些病理改变还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管管径减小的发生十分缓慢,神经组织能逐渐适应这种改变,因此,多数病人仅有轻微的神经症状。
椎管进行性狭窄,致狭窄的椎管内压力增加,椎管内出现炎性组织,马尾缺血及磨擦性神经炎是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
4、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
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症状发生呈缓慢性,偶有外伤和负重后加重。
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痛,在休息或弯腰后缓解或消失,站立、腰部后伸或步行后则加重。
间歇性跛行在中央型椎管狭窄或狭窄较重者多见,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
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患者的症状多,但体征较少或较轻,特别在休息后更难查到阳性体征,这是本病的特点。
直腿抬高及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通常为阴性,下肢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正常。
弯腰试验多为阳性。
即:嘱病人加快步行速度,则疼痛加重,如继续行走,患者为减轻疼痛多采用弯腰姿势,或坐位时腰部向弯曲,亦可减轻症状。
5、腰椎管狭窄症X线表现
常规腰椎X线平片可以排除腰椎肿瘤、炎症及结核,面对腰椎管狭窄仅有参考及提示价值,在X线平片上,可能显示腰椎管增生、椎间隙变窄、退行性滑脱、小关节肥大、小关节不对称及椎间孔狭窄等,有时仅表现为腰椎退行性改变,骨质疏松或骨质硬化样改变,这些改变虽然不足以肯定椎管狭窄,但常
提示椎管狭窄的存在。
脊髓造影对诊断中央型腰椎管狭窄价值较大,可显示椎管横径及前后径变小,造影剂通过缓慢,有时出现分滴通过现象,应用水溶性造影剂正位摄影可见神经根轴缺失,或侧方充盈缺损,有时可见单侧或双侧呈齿状缺损;侧位可见造影剂在背侧缺损。
另外,脊髓造影可以排除腰部椎内肿瘤。
6、腰椎管狭窄症CT、MRT检查
CT 扫描为诊断腰椎管狭窄提供了可靠依据,可清楚地显示椎管前后径和横径的大小,一般腰椎前后径小于10mm即可诊断为腰椎管狭窄,也清楚地显示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情况,CT扫描测定正常人侧隐窝前后宽度为5mm以上,如小于3mm即可诊断。
CT扫描还清楚地能看到椎体后缘的增生或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关节突肥大及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的退变及椎间盘突出。
但CT扫描范围必须包括椎管,侧隐窝与神经根管,在椎间盘平面扫描应于椎间盘平行。
椎体部扫描应于椎管垂直,这样才能正确显示椎管大小。
MRT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清楚地显示狭窄的部位、范围、狭窄的严重程度,已经成为评价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
7、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1)年龄和病史: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男性,有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步行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特别是间歇性跛行是其临床重要特征。
(2)体征: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较少,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一般为阴性,弯腰试验阳性,凡是腰前屈姿势均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而腰后伸时症状加重;神经系统检查一般为阴性,只有在步行后立即检查可发现神经功能改变。
(3)常规X线检查和脊髓造影。
(4)CT扫描和MRT检查。
(5)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神经根受损的表现,其阳性率约为80%。
(6)神经根阴滞试验:有时临床上不能定位,而影像学显示多节段狭窄,为了确定受压迫部位可进行神经根阻滞。
8、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腰椎管狭窄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严重者可手术治疗。
(1)休息:注意睡床的软硬度要适中,缓解腰肌痉挛。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活血化瘀,疏能经脉,缓解症状。
(3)弹力围腰固定:可限制腰部的活动,维持腰椎的姿势,但注意佩戴时间,过长则引起肌肉萎缩。
(4)药物:应用腰痛宁胶囊效果较好,另外改善微循环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亦可配合应用。
(5)加强腹肌练习:腹肌加强后能自然地控制腰椎于屈曲位,有助于增加椎管内容积,减轻神经压迫,促进静脉回流。
(6)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神经压迫症状较重者。
9、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
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实际上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预防。
(1)腰的保护:睡床要软硬适中,避免睡床过硬或过软,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受到风、寒侵袭,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肌力不平衡,造成腰的劳损。
(2)腰的应用:正确用腰,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多做腰部活动,防止逐渐发生劳损,因工作性质而用腰过度或已产生轻度劳损时,应早用腰痛宁胶囊等药物,避免劳损进一步加剧,而最终引起腰椎退性改变。
(3)腰部保健运动:坚持腰的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动,使腰椎始终保持生理应力状态,加强腰肌及腹肌练习,腰肌和腹肌的力量强,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对腰的保护能力加强,防止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