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合金热处理
热处理对高温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对高温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高温合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能源等领域。
然而,高温环境下的应力、蠕变和氧化等问题对合金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热处理作为一种常用的改性工艺,在提高高温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处理是利用材料在高温下的相变规律和组织演化特点,通过调控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参数,以改变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析出硬化和再结晶退火等。
首先,固溶处理是高温合金热处理中常用的工艺之一。
在高温环境下,材料中的固溶元素会进入固溶体中,使其晶格发生扩散,从而达到改善合金力学性能的目的。
固溶处理既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又能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提高高温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其次,时效处理是高温合金热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控制时效时间和温度,使合金中的固溶元素析出成相,形成细小的沉淀物,从而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时效处理主要是利用分散相的弥散增强效应,增加合金的位错密度,阻碍晶体滑移和位错运动,提高合金的强度和抗疲劳性。
此外,高温合金的析出硬化也是热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艺。
高温环境下,合金中的溶质元素会在固溶体中析出成固相颗粒,形成弥散相,增加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通过调控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和合金化元素的含量,可以控制析出物的尺寸、形态和分布,进一步提高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抵抗高温应力和热蠕变的能力。
最后,再结晶退火是高温合金热处理中的一种常见工艺。
高温下,合金中的晶粒会发生长大和重排,从而改变合金的晶体结构,消除或者减少塑性变形产生的晶界,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再结晶退火通过改变晶粒尺寸和晶界特征,优化合金的微观结构,从而改善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抵抗高温蠕变和氧化的能力。
综上所述,热处理对高温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通过固溶处理、时效处理、析出硬化和再结晶退火等工艺,可以实现高温合金的强度、硬度、韧性、塑性以及抗应力腐蚀、抗疲劳、抵抗高温蠕变和氧化的能力的综合提高。
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

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一、引言高温合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具备良好综合性能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
高温合金的性能与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其中热处理工艺2010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二、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的原理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对合金材料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高温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固溶处理通过加热将合金材料中的固溶相转化为固溶溶液,使合金材料具备良好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时效处理则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使固溶溶液中的溶质元素析出并形成弥散的沉淀相,提高合金的强度和耐热性能。
三、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的步骤1. 固溶处理:将高温合金材料加热到固溶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固溶相完全溶解。
固溶温度是根据合金材料的成分和性能要求确定的,一般为材料的熔点附近。
固溶时间根据合金材料的厚度和热传导性决定,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2. 水淬或空冷:将固溶处理后的合金材料迅速冷却,以固定固溶相的溶解度,避免析出相的形成。
3. 时效处理:将冷却后的合金材料再次加热到时效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溶质元素发生析出并形成沉淀相。
时效温度根据合金材料的成分和性能要求确定,一般低于固溶温度。
时效时间根据合金材料的厚度和热传导性决定,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
4. 冷却:将时效处理后的合金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固定析出相的形态和分布。
四、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的应用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1. 航空发动机叶片: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可以提高叶片的强度和耐热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2. 燃气轮机叶片: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可以提高叶片的抗腐蚀性能和疲劳寿命,提高燃气轮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3. 化工设备: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2010可以提高化工设备的耐腐蚀性能和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高温合金热处理

高温合金热处理高温合金的性能与其组织有密切关系,高温合金的组织是可以通过热处理来调整的,如合金的晶粒大小,碳化物形态和分布,金属间化合物(γ’)的大小和分布等都是通过热处理工艺来控制的。
对于变形合金来说,热处理尤为重要。
高温合金的热处理一般由固溶处理、中间处理和时效处理组成。
(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为了溶解基体内碳化物、γ’相等以得到均匀的晕饱和固溶体,便于时效时重新析出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的碳化物和γ’等强化相,同时消除由于冷热加工产生的应力,使合金发生再结晶。
其次,固溶处理是为了获得适宜的晶粒度,以保证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
固溶处理的温度范围大约在980~12500C之间,主要根据各个合金中相析出和溶解规律及使用要求来选择,以保证主要强化相必要的析出条件和一定的晶粒度。
对于长期高温使用的合金,要求有较好的高温持久和蠕变性能,应选择较高的固溶温度以获得较大的晶粒度;对于中温使用并要求较好的室温硬度、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合金,可采用较低的固溶温度,保证较小的晶粒度。
高温固溶下理时,各种析出相都逐步溶解,同时晶粒长大;低温固溶处理时,不仅有主要强化相的溶解,而且可能有某些相的析出。
对于过饱和度低的合金,通常选择较快的冷却速度(如油水冷);对于过饱和度高的合金,通常为空气中冷却。
(2)中间处理、中间处理即二次固溶处理或中间时效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改变晶界上析出的碳化物数量、形态和分布,其次是在合金中造成大小两种γ’的合理分布,以显著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和塑性。
中间处理的温度大约在1000~11500C,在保温和冷却过程中,晶界析出链状碳化物,起强化晶界作用。
对于过饱和度低的合金,经中间处理后,可以避免晶界细胞状M23C6析出,在晶界产生富Cr的块状碳化物,由于晶界区域Cr浓度降低,提高了AI Ti的溶解度,使γ’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体内,造成晶界贫γ’区的出现。
适当宽度的贫γ’区有一定塑性,在高温应力作用下能发生松弛、解除应力集中,延缓裂纹产生,提高持久寿命。
高温合金的热涂层工艺

高温合金的热涂层工艺
高温合金的热涂层工艺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对合金表面进行保护的方法。
热涂层可以提供防氧化、耐热、耐腐蚀等性能,使高温合金能够在极端条件下工作。
热涂层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表面准备:首先,需要对高温合金的表面进行准备,确保表面干净、光滑,以便于涂层的附着和均匀分布。
2. 涂层材料选择:根据高温合金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层材料。
常用的涂层材料包括氧化铝、陶瓷、镍基合金等。
3. 涂层施工:将涂层材料以适当的方式施加到高温合金的表面上。
常见的涂层施工方法包括喷涂、熔喷、激光熔覆等。
4. 涂层热处理:完成涂层后,需要进行热处理来提高涂层的致密性和附着力。
热处理的具体参数会根据涂层材料和高温合金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5. 涂层性能测试:对涂层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抗氧化性能、耐热性能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火焰喷射试验、高温腐蚀试验等。
通过以上步骤,高温合金的热涂层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耐热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热损失和金属氧化的风险,使其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安全、稳定地运行。
高温合金中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高温合金中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和制造工艺,高温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对其性能的提高和稳定至关重要。
一、高温合金的概念和分类高温合金是一类可用于高温(600℃以上)下工作的合金材料。
这类合金由于其优异的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石化、冶金等领域。
根据合金元素成分和组织结构,高温合金可以分为两类,即铸造高温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
铸造高温合金可以通过熔炼铸造方式制备得到,包括铸造钴基高温合金、铸造镍基高温合金、铸造铁基高温合金等。
变形高温合金可以通过加热变形方式制备得到,包括镍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铁基高温合金等。
二、高温合金的热处理工艺高温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等。
1.退火退火是指对高温合金进行加热至其细晶化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退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亚晶点和缺陷,并使材料晶粒细化,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但是,对于某些高温合金,如不锈钢,退火过程中会导致晶间腐蚀的出现。
2.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高温合金加热至其固溶温度,使得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进入固溶体结构中的间隙位置或取代固溶体晶格中的原子,后在适当的条件下急冷冷却得到超饱和固溶体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固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高温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但也可能导致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和晶界腐蚀现象的出现。
3.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指将经固溶处理后的高温合金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进行水淬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时效处理能够通过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改变合金中的原子成分,使其更加稳定。
时效处理也是提高高温合金耐热、耐腐蚀性能的重要方法。
三、高温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应用高温合金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其应用领域广泛,如航空、航天、核能、石油化工、冶金等方面。
(1)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发动机中,高温合金作为一种关键材料,能够在极端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高温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高温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一、前言高温合金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能的金属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等高端领域。
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但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热处理,以保证其性能达到预期水平。
本文将对高温合金的热处理工艺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原理、方法以及现有的热处理工艺。
二、高温合金的热处理原理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是指将高温合金进行加热、保温、冷却等一系列工艺过程,以改善其结构和性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加工方法。
热处理的原理在于利用温度的变化,改变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并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高温合金是由多种合金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包括镍、铬、钨、钼等。
这些合金元素在不同的比例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主要分为退火、时效、固溶等多种方法。
退火热处理是指将高温合金加热到固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改善其塑性和韧性。
时效热处理是在固溶过程中,通过快速冷却和加热,使组织发生沉淀硬化的方法,以提高高温合金的强度。
固溶热处理是将高温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溶解合金中的沉淀物或非金属夹杂物,以改善其塑性、韧性和加工性能。
三、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方法1. 固溶热处理固溶热处理是指将高温合金加热到固定温度,使合金中的沉淀物或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在基体中,以提高其塑性、韧性和加工性能。
固溶热处理一般在950℃至1150℃之间进行,时间为1h至4h。
固溶后高温合金的性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2. 时效热处理时效热处理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高温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时效过程一般需要将固溶后的高温合金快速冷却至室温,然后再加热到一个较低的温度进行保温。
时效温度以及保温时间与高温合金的成分有关。
一般情况下,时效温度在500℃至700℃之间,保温时间为1h至8h。
通过时效处理后的高温合金比未处理的高温合金拥有更好的强度和耐热性能。
3. 退火热处理退火热处理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高温合金的塑性和韧性,减少强度和硬度。
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热处理工艺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受热处理工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首先,对于钢材来说,热处理工艺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尤为明显。
钢材经过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如退火、正火、淬火等,来调控其组织和性能。
退火处理可以通过连续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慢慢冷却,使钢材结晶微观组织内部发生均匀化和再结晶,从而获得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而正火处理则是将钢材加热至奥氏体区域,然后慢慢冷却,使其获得良好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则是将钢材迅速冷却,使其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获得更高的硬度。
通过这些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材在不同工程应用中具有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此外,对于铝合金来说,热处理工艺也能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重要的影响。
铝合金中的合金元素通过热处理可以形成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相,如硬质相、溶固相等。
通过固溶处理,可以将整个合金加热至其固溶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溶固相得到均匀溶解,并使合金的形变能降低。
而时效处理则是将固溶态的合金加热至一定温度,在一定时间内静置,使溶固相再次析出,并进行相变。
这种时效处理能够调节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机械性能。
此外,对于陶瓷材料来说,热处理工艺同样会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影响。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烧结和再结晶等。
烧结是指将陶瓷颗粒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表面熔化并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再结晶则是将陶瓷材料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使其发生晶粒长大和再分布的过程,从而改善材料的晶界和性能。
总之,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和参数,可以调控材料的显微组织,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优化和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热处理工艺在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因此,研究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热处理工艺对高温合金材料的高温氧化和热腐蚀性能的改善

热处理工艺对高温合金材料的高温氧化和热腐蚀性能的改善热处理工艺是对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善材料的性能。
对于高温合金材料来说,热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改善其高温氧化和热腐蚀性能。
高温氧化是指在高温下,材料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的过程。
在高温环境中,高温合金与氧气相接触时会出现氧化反应,导致材料表面形成氧化层,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
由于氧化层的形成通常会导致材料的脆化和降低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改善高温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
首先,热处理工艺中的固溶处理能够使高温合金中的元素溶解均匀,减少了材料中的晶界和孿生相,提高了材料的均匀性和抗氧化能力。
其次,陶瓷涂层是提高高温合金材料耐高温氧化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涂覆陶瓷材料,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效的隔离层,阻止氧气的渗透和反应,从而降低氧化速率。
磨料喷涂、等离子喷涂和物理气相沉积等技术可以实现陶瓷涂层的制备。
再次,一些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产生致密的氧化层,从而提高材料的氧化抗性。
例如,渗碳处理可以在高温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富碳的氧化层,减少氧气渗透和反应。
其中,高温碳氮渗透可通过改变高温合金表面的化学成分,提高高温合金的抗氧化能力。
热腐蚀是指在高温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材料表面发生的腐蚀现象。
高温合金材料通常会用于极端的高温和腐蚀环境中,例如航空发动机内的高温气流和废气处理厂中的高温腐蚀介质。
因此,提高高温合金的热腐蚀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热处理工艺对高温合金的热腐蚀性能的改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首先,热处理工艺能够调整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增加合金中抗腐蚀元素的含量,如铬、钼等,从而提高材料的抗腐蚀能力。
其次,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高温合金的晶界结构,减少晶界腐蚀敏感性。
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可以消除晶界偏析和沉淀,提高材料的晶界结晶度和韧性,从而降低晶界的腐蚀敏感性。
再次,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形成一层陶瓷涂层,提高高温合金的抗腐蚀能力。
例如,电化学磨削、电沉积、等离子喷涂等技术可以在高温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陶瓷层,防止腐蚀介质的侵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高温合金的热处理。专用技术文件或订货合同另有规定者除外。
2 引用标准
w GBn 175
GB 228
w GB 230
GB 231
w GB 6395
GB 7232
.b GB 9452 z GB 10066.1 x GB 10067.1
GB 10067.4
高温合金牌号 金属拉伸试验法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金属高温拉伸持久试验方法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 通用部分 电热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电热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第四部分 间接电阻炉
J 36
JB/T 7712-1995
www.高b温zx合z金w热.处co理m
1995-06-20 发布
1996-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高温合金热处理
JB/T 7712-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合金的热处理设备,工艺、工艺材料,工艺过程的控制及质量检验等。
5
JB/T 7712-1995
5 工艺过程控制
5. 1 装炉 5. 1. 1 工件入炉前,表面应进行清洗除油、除污;对于加工余量小于 0.3mm 或无加工余量的工件, 表面应保持干燥洁净,入炉前应无指印、标志液、水及其他污染。 5. 1. 2 热处理夹具接触工件的部分应具有与热处理工件相同的清洁程度。 5. 1. 3 工件的摆放应能使炉气在其内外表面流动畅通、加热均匀。 5. 1. 4 装炉量要适当,使工件能在工艺规程规定的时间内回复到工艺规定的温度。 5. 1. 5 工件应定位或放在专用夹具上,避免或减少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变形。 5. 1. 6 盛放工件的料盘、料筐或夹具在炉内放置位置要合适,使全部工件都处于炉子有效加热区内。 5. 2 加热 5. 2. 1 对于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工件,固溶处理加热时应采用预热或分段加热。预热加热温度一般 为 800~850℃;固溶处理温度在 1000℃以上,一般采用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分段加热。 5. 2. 2 对于有预热或分段加热的热处理,工件应在预热温度以下入炉;无预热或无分段加热时,工件 应在炉子到达工艺温度后入炉。 5. 2. 3 工件装炉后,按规定的热处理规范加热,控温精度为±10℃。 5. 3 保温时间 5. 3. 1 当炉内所有热电偶指示温度都达到热处理工艺规定的温度下限时,开始计算保温时间。 5. 3. 2 保温时间应根据工件最大有效厚度选择。热处理过程的保温时间参照表 1~表 3。 5. 4 冷却 5. 4. 1 根据合金性能要求、工件形状和尺寸,可选择空冷、油冷、水冷、炉冷等。 5. 4. 2 对需焊接或冷成形的材料,应快速冷却。 5. 5 清理 5. 5. 1 热处理后,工件可用碱洗、酸洗、喷砂、喷丸或机加工等方法除去氧化皮。 5. 5. 2 在进行多次加热时,可在最后一次加热后清除氧化皮。 6 检验
备注 综合性能好
热强性高
综合性能好 热强性高
综合性能好 热强性高
综合性能好 热强性高
适用于棒材 适用于锻件
3
序 合金牌号
号
7
GH4037
8
GH4043
9
GH4049
GH4133 10
GH4133B
11
GH4169
12
GH4099
13
GH4698
工序名称
一次固溶 二次固溶
时效 一次固溶 二次固溶
时效 一次固溶 二次固溶
热处理工艺 保温时间
冷却方式
备注
1000 1150 1050 1080 1150 1120~1150 800 1140 660 770~800 1140 780 1180 1050 800
980
720 600~650
1140 830 700 1080 830 700 1180 1050 800 1120 800
序 合金牌号
号
14
GH761
15
GH901
工序名称
固溶处理 一次时效 二次时效 固溶处理 一次时效 二次时效 退火或固溶 一次时效 二次时效 固溶处理
JB/T 7712-1995
续表 1
加热温度℃ 1120 850 750 1090 850 750 1090 780
700~730 845
热处理工艺 保温时间 2h 4h 24h 2h 4h 24h 2h 4h 24h 1h
6. 1 根据图样、工艺规程及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检验工件的热处理质量。 6. 2 硬度检验按 GB 230、GB 231 规定进行。 6. 3 力学性能检验按 GB 228、GB 6395 规定进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臧兰英。
印数 1-500 定价 5.00 元
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
空冷或水冷
大型板材结构件
10~20min 4h
空冷 空冷
可在固溶处理后不 经时效直接使用
8h
空冷
4h
空冷
16h
空冷
3. 4 铸造高温合金热处理规范按表 3 规定。
4
JB/T 7712-1995
表3
序 合金牌号
号
1
K211
2
K214
3
K401
4
K403
5
K406
6
K406
7
K412
8
K418
工序名称
同 GH1016
空冷
板材
5~20min 锻件
1~2h
空冷或水冷 空冷 空冷
综合性能好 热强性高
8~12min 16h
空冷 空冷
适用于板材零件
80min
流动水冷
16h
继续升温至 大型锻件保温 3h
16h
空冷
2h
流动水冷
16~25h 1.5h
空冷 空冷
4h
空冷
16~20h
空冷
板 材 8min/mm , 棒 材 厚度<2.2mm
时效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
时效 固溶处理
时效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
时效
4 设备与工艺材料
加热温度℃ 900 1100 1120 1210 980 1080 980 1150 1170 930
热处理工艺 保温时间 5h 5h 10h 4h 5h 4h 10h 7h 2h 16h
冷却方式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12
GH2135
13
GH2302
工序名称
中间退火 固溶处理 中间退火
固溶处理
退火或固溶 时效
固溶处理
时效
固溶处理 时效
一次固溶 二次固溶
时效
退火或固溶
时效 时效 固溶处理 一次时效 二次时效 固溶处理 一次时效 二次时效 一次固溶 二次固溶 时效 固溶处理 时效
JB/T 7712-1995
续表 1
加热温度℃
16
GH903
一次时效
720
8h
二次时效
620
8h
3. 3 常用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热处理规范按表 2 规定。
表2
序 合金牌号
号
1
GH3030
2
GH3039
3
GH3044
4
GH3128
5
GH4032
6
GH4033
工序名称 退火或固溶
固溶处理 中间退火 固溶处理 中间退火 固溶处理 中间退火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
时效 固溶处理
时效
加热温度℃ 1000 1150 1050 1080 1170 1140 1150 1200 1100 1160 1200 1080 700 1080 700 750
热处理工艺 保温时间
8~16min
8~16min
8~16min
8~16min
8~16min 板材
8~16min 棒材 2.5h 板材
8~16min 锻件 1.5h
8h
16h
8h
16h
16h
冷却方式
备注
水冷
空冷
适用于大型锻件
空冷
水冷
空冷
用于其他锻件
空冷
水或油冷 空冷 空冷
按硬度要求选择 二次时效温度
空冷
以 55℃/h 炉冷
至 620℃
空冷
冷却方式 空冷 空冷
空冷或水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空冷
备注
或铸态使用 或铸态使用
4. 1 加热设备 4. 1. 1 高温合金热处理加热应采用间接电阻炉,常用炉型有空气电炉、保护气氛炉、真空炉等。其技 术条件应符合 GB 10067.1 和 GB 10067.4 规定。 4. 1. 2 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的炉温均匀性应不超过±10℃,有效加热区的测定和管理应该符合 GB 9452 的规定。 4. 1. 3 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都应配备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的温度仪表。温度仪表的精度等级应高于 0.5 级。 4. 1. 4 真空炉的真空度在高于 0.13Pa 的状态下,压升率应小于 0.67Pa/h,测定方法按 GB 10066.1 中 7.1.11.3 条规定进行。 4. 1. 5 高温合金热处理保护气氛主要用氩气。加热温度不超过 1000℃时,也可以用放热式气氛或氮 基气氛,还可以采用涂料保护。禁止使用还原性气氛。 4. 2 冷却设备 4. 2. 1 淬火槽 4. 2. 1. 1 淬火槽应有足够的容积和循环搅拌系统,必要时应配备冷却或加热装置。不用压缩空气搅拌。 4. 2. 1. 2 淬火槽应安装测温装置,测温仪表的分辨力应不大于 5℃。 4. 2. 1. 3 淬火槽与加热炉的相对位置,应满足有关工艺文件对淬火转移时间的要求。 4. 2. 2 冷却介质 4. 2. 2. 1 常用冷却介质有空气、氩气、油、水、有机聚合物水溶液等。 4. 2. 2. 2 淬火油使用温度一般为 20~100℃,淬火用水使用温度为 10~40℃。 4. 2. 2. 3 对于要求在空气中快冷的工件,应配备风冷设施;对于要求在空气中缓冷的工件,应准备专 用缓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