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论文答辩 ppt课件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答辩 ppt课件

一、3-6岁农村留守儿童存 在的情绪情感问题
1、悲伤、忧郁、孤独的情绪
2、焦虑情绪,厌恶、怨恨的情绪.
3、自卑、孤僻、软弱的心理,敌对、逆反心理
4、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较差 ,缺乏耐挫性
二、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 情感问题形成原因
1、家庭3、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4、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三、 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 情感问题解决策略
1、 完善家庭教育,营造温暖家庭环境
2、加强幼儿园教育,健全教育机制
3、完善社会制度,净化社会环境
4、提高留守儿童自身心理素质
解决留守儿童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是家 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来共同完成的,其中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更要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发展。
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情感问题 及解决策略探析
指导教师:孙倩倩
班级:本科三班 学生:贾安东 学号:201006011326
探究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情感问题,从家 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寻求解决这些情绪 情感问题的策略,为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情感问题 的预防、消除,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贡献绵薄之 力。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答辩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答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改变,中国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论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问题背景与原因1.1 问题背景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未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在农村地区或城市中独自生活的儿童。
据统计,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其中约有70%左右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
1.2 问题原因(1)经济原因: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父母外出务工成为他们谋求更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2)教育原因: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父母将孩子留在农村或城市供读书也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
(3)家庭原因:家庭关系不和谐、离婚、家暴等问题使得父母不得不离开家寻找工作,从而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二、影响与问题表现2.1 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自卑感以及对生活的绝望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发展。
2.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学业表现和学习动力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
2.3 社会问题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留守儿童更容易走上不良的道路,例如迷恋网络游戏、早恋、吸烟和酗酒等。
三、解决方法与建议3.1 家庭层面(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增加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2)合理安排时间:父母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与孩子共度休息时间,增强亲子关系。
3.2 教育层面(1)提供更多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
(2)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学校可组织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关爱、学习辅导等服务。
3.3 社会层面(1)建立留守儿童帮扶机构: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关注、协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宣传留守儿童问题:通过媒体等渠道,普及留守儿童问题的知识,引起更多人们的关注,推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行动。
留守儿童PPT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百分
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 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 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 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一、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第二、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 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 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 子的心理、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1. 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 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 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2.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 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 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3. 孤独无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 和抑郁等问题。 4.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第三、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 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 后,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越来越大。教育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农 村学校教师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 第四、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相当不够,使得留守儿童的问题变 得更加突出。据有关人员调查中的三个镇政府竟然没有一个有外 出务工家庭的任何专门资料,没有一个对有多少农民工离家有多 少留守儿童做过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 关注只是停留在媒体等表面形式上,所谓照顾也就是每年象征性 选择小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送一些礼物,根本解决不了留守儿 童任何实际的问题。薄弱的社会教育,匮乏的教育资源,陈旧的 教育观念,这些因素导致了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 怀的不足。此外,农村的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如:网吧、 游戏厅)不能有效管理,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演示文稿PPT课件

3、爱是教育的基石。
• 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 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 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 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 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 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 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 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 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 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 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 题产生的原因
1、“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展缓慢。 • 农民,特别是偏远贫穷落后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 较差,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外出寻找生存和发展机 会。但由于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缺乏技术特长, 因而打工的收入也很微薄,除了能维持自身开支 以外,结余不多。于是,他们往往常年、甚至几 年在外打工,难以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正常的沟通 交流,无法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即使父 母有一方在家,由于忙于农活或其他生计,有时 力不从心,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2、“单亲教育”、“寄养教育”或 “隔代教育”的偏差和乏力。
• “单亲教育”往往会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母爱或父爱。 父母之爱的残缺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还会导 致其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寄养教育”会引起“留守 儿童”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有些照管者抱有“多一事 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寄养关系往往会使照管者与 “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心理阻隔,不能顺畅地沟通思 想感情。在实施“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 大约50%是文盲或半文盲,祖孙之间年龄相差40岁以 上,心灵沟通困难更大,加之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 育方法不当,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惩罚,从而 使“留守儿童”出现对抗、排斥、厌恶、冷漠、孤僻、 疏远、自卑等消极情绪情感状态和不良的人际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ppt课件

影响教育因素
• 社会因素。政策性壁垒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 育问题的主要因素。由城乡二元制结构而衍生 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不仅人为形成了城市 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也对城乡教育产生着重大 影响。
• 家庭因素。留守儿童寄宿在亲戚家中,很难产 生归属感,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 生矛盾。这种溺爱或放纵性的家庭环境,使得 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无约束的状态下, 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我 中心等极端性格。
存在的问题
•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 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 父母的一些观念和不良职业活动存在负面
影响 • 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
谁来托起留守的“太阳” ——
——留守儿童
•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
• 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 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 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 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关 爱 留
守 儿 童
•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 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 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 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 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 我行我素。
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 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 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 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 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 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 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 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 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 月亮。”
2、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 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 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留守小孩与父母间 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由于外出务工 的父母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 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 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少,有的父母与孩子 之间两星期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见到一两次, 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见面,当孩子想找父母的 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经济的考虑拼命克制,使许 多留守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 各种挑战。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 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 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 建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答辩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答辩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属长期在外务工,导致儿童长期生活在农村或城市的监护人不在身边照顾的群体。
他们面临着独自面对生活、教育和日常问题的挑战,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心理支持的状态中。
本次论文答辩将重点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1.1 家庭缺乏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获得父母关爱和陪伴,感到孤单、无助和被遗弃,这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1.2 缺乏心理支持与父母分离后,留守儿童需要面对诸多问题,如学业困扰、人际关系挑战等。
然而,由于身边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引导,他们在应对问题时往往感到无助和焦虑,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1.3 教育资源匮乏相对于城市儿童,留守儿童在教育机会和资源上面临较大的不平等。
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学习环境受限,教育机会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成长。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2.1 心理问题长期的亲情缺失和缺乏心理支持容易引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2 社交障碍缺乏与父母的亲密互动和常规社交经验,导致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友情等方面存在困难。
社交障碍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到孤立和沮丧,进而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3 教育成绩下降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学习环境的不利因素,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学习困扰,学习成绩下降。
教育成绩的下降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加剧心理健康问题。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3.1 建立支持网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等应加强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支持网络。
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解决问题,缓解其心理健康问题。
3.2 加强亲情沟通父母和亲人应积极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开展互动,传递关爱和关注。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答辩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答辩近年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作为一个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从教育资源、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首要挑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护和引导。
与城市居住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往往面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包括学校、教师和教材的质量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提高教师的培训质量,配备齐全的教材和教具,以确保留守儿童能够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
二、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无人照顾和关爱,使他们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沮丧。
这不仅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增加他们在学校的适应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社会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注和关爱。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社会方面,应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援助机制,提供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境,增强心理韧性。
三、社会支持的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解决。
除了学校和家庭,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各级政府也应该发挥作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组织可以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和兴趣培养。
志愿者可以定期探访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陪伴和关怀。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法规和措施,确保留守儿童权益受到保护,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中,我们需要形成全社会合力。
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关注和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加强社会支持,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ppt课件

卢安克——《看见》
2020/10/12
精选版
18
卢安克,德国汉堡人
2006年感动中国侯选人 他在中国广西的大山里已经待了十年,辗转多处山
村,过着简陋的生活。
广西山区支教十余年,翻译大量教育相关原著,并 撰写树本与乡村教育有关的书籍。
2020/10/12
精选版
19
最初,他在南宁的中学教学,想教“好的而 不是对的”英文,但是考试的时候,他教的 班级英文成绩全年级最差,只有六个学生及 格,家长们不快,他离开了。
精选版
返回8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 方面:
一,是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 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
二,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 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 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2020/10/12
精选版
返回9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遇到哪些问题?
1、监护缺陷 2、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3、儿童健康素质无法保证 4、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
精选版
21
事后他写:“这些事情全都失败了, 失败得非常严重。但假如我当时就成 功,不成熟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大,而 我自己就会变成我不喜欢的那种人, 命运通过失败指出应该走的路。”
精选版
6
2011年10月 21日,这张《弟 弟要睡了》的照 片,一小时内被 众多网友转发, 照片是摄影师卢 七星在凤凰县的 小学课堂上拍到 的。
2020/10/12
精选版
7
2个老人,8个孩子
爷爷龙万挺59岁,腿有残疾,奶奶吴
吉香54岁。四个儿女都个外出打工,
两人老人看守8个孙儿孙女。 2020/10/12
2020/1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三、 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 情感问题解决策略
1、 完善家庭教育,营造温暖家庭环境
2、加强幼儿园教育,健全教育机制
3、完善社会制度,净化社会环境童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是家 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来共同完成的,其中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更要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发展。
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情感问题 及解决策略探析
指导教师:孙倩倩
班级:本科三班 学生:贾安东 学号:201006011326
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在关注城 市儿童发展的同时,不要忽视留守儿童, 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 样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
第一部分:3-6岁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情绪情感问题 第二部分: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情感问题形成原因 第三部分: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情感问题解决策略
一、3-6岁农村留守儿童存 在的情绪情感问题
1、悲伤、忧郁、孤独的情绪
2、焦虑情绪,厌恶、怨恨的情绪.
3、自卑、孤僻、软弱的心理,敌对、逆反心理
4、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较差 ,缺乏耐挫性
二、3-6岁农村留守儿童情绪 情感问题形成原因
1、家庭方面的缺陷
2、幼儿园教育方面的不足
3、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