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一)10.2016年元调《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的弊端》

合集下载

河北省承德市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承德市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第I卷阅读题(7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微”文化与“被碎片化”刘阳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倘若他看到今天的媒体变迁状况,或许会将矛头调转,指向比电视更小的屏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

而他所担忧的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最高效率对文化积淀的侵蚀,用于阐释眼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更恰如其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微博,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在无数个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里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最便捷的方式。

正是在微博热的“点化”下,一系列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应运而生——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在拥有无限空间和容量的数字化世界里,它们如无数个碎片向我们袭来,充塞着所有时间。

“微博了一年,没怎么看电视,把放那儿的时间变成了刷屏,觉得时间被浪费,其实是换了个地方挥霍而已。

”电影导演何平在自己微博上抒发的这番感慨,或许正好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隐约的焦虑。

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

在海量的“微”文化产品面前,人们的种种欲罢不能,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在适应了140个字的阅读之后,许多人很难再捡起一部几百页的书本;在习惯了不超过几百秒的电影之后,要在影院里看一场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会变得如坐针毡。

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多如牛毛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欣赏一场演出,甚至直面内心的冥想与沉思,都变成了奢侈的事。

“微”文化产品的另一个副作用是逻辑思维的“被碎片化”导致的思维能力弱化。

虽然文化产品的思想文化含量并非取决于其规模或篇幅的大小,但以“微”文化产品如此“迷你”的体量,要承载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及参考答案详解

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及参考答案详解

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及参考答案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革新等关系,构建了宏大而▲的丈论体系,初步▲了我国文学史观,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前所未有的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研究的▲的理论依据。

A.紧密确立首当其冲B.紧密创设不可或缺C.缜密确立不可成缺D.缜密创设首当其冲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曹文轩荣获“世界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

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再次在世界展现了蓬勃的生机。

B.今年4月24日被确立为中国首个航天日,相关部门将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筹划、制订“开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宜传和科普活动。

C.我国老龄人口已经占人口总数的12﹪,而且近一半的老人缺少子女的照顾和陪伴,民政部门面对这样的统计数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D.相关企业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措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敦煌,这个西北边陲戈壁深处的城市,却积淀了一千多年灿烂的文化。

千年前敦煌因使臣、僧侣和商队云集而经济兴盛、艺术繁荣,四百多个洞窟中四万多平方米的壁画,▲,▲。

▲,▲,▲,▲。

如今,敦煌艺术依然默默地穿越历时空释放着耀眼的光芒,①微启的唇嘴似乎在悠然轻唱②衣裙巾带在风中飘曳飞舞③用笔奔故传神④尤其那些凌空起舞的飞天⑤好一派清歌妙舞的极乐世界⑥构图气势雄伟A.④⑤②①⑥③B.⑥③④①②⑤C.②①④⑤⑥③D.⑥①③②④⑤5.阅读下面的表格,分析子手孕的一项是(3分)A.在图书消费品类选择上,不同年龄段人群有着明显差异。

语言运用新题型100练之二

语言运用新题型100练之二

语言运用新题型100练之二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B.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C.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D.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2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2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惊魂甫定高山仰止B.摩肩接踵无所适从惊魂不定仰之弥高C.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甫定仰之弥高D.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不定高山仰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的现象。

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

当阅读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800字

当阅读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800字

当阅读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800字当阅读遇上碎片化生活在当今日益快节奏的生活中,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公交地铁,都可以看到许多人手持手机或平板等设备,专注于自己的碎片化阅读。

然而,我们是否已经认真思考过这种阅读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首先,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导致了人们阅读效率的下降。

因为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太过零散,人们总是一眼看过去,半打走人。

这种阅读看似方便,实则在潜意识里将阅读知识化、快步化和娱乐化。

人们在知识化后对于阅读的兴趣降低,失去了对于阅读的愿望,对于理解、思考的精力也越来越少。

对于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次,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会造成高中生的思维倾向于简单粗暴。

人类惯性思维会使大部分人在阅读之后,忽略了阅读的思考过程,以为只要读过就算掌握了。

因此,当高中生们被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所引导时,只注重信息的表面阅读而无法深入思考,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和推敲作者的意图和内容。

这些都会降低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最后,碎片化的阅读还会对高中生的语文素养造成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的碎片化生活方式让大众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阅读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读者只能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而很难形成深入的阅读体验。

而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会使高中生缺少整体性的思维,无法理性分析know-why问题,更多是知道what和how。

这样的阅读方式就无法让高中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无法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可能会让高中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到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是将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深入思考,培养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高中生需要摒弃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从而更好地面向未来,赢得美好的人生。

2022-2023学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专题——终身学习类(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专题——终身学习类(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专题—终身学习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用《劝学》阐述了学习意义、应持有的态度和可采取的方法等方面,勉励人们学习;一千多年前的韩愈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风气,他用《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请你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没有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家来楚生在谈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时强调了“专”与“博”的关系,他认为“始入手须专宗一家,得之心而应之手,然后旁通曲引,以知其变,泛滥诸家,以资我用”。

这里所提到的“专宗一家”就是要初学者先选择一本经典碑帖进行临摹,在一定的时间内需专精一家,品咂古法。

待自己对这一家的书法“得之心而应之手”之后,再“泛滥诸家”,博览群帖,吸取其精华,将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这样的话,自己的一家之精将会更加精益求精,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没有要套作,没有得抄袭;没有得泄露个人信息;没有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没有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而《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学而没有思则罔,思而没有学则殆”,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没有得套作,没有得抄袭;没有得泄露个人信息;没有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读书、社交媒体的好书评选、电商平台的促销推送如期而至,新媒介、新场景、新形式改变了阅读的习惯、拓宽了阅读的内涵。

然而,“刷屏”式阅读,在让阅读习惯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没有同程度的问题,屡屡引发争论与担忧。

湖北剩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5月双周考试题(含答案)

湖北剩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5月双周考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5月双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舟发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对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

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 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西省宁武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山西省宁武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山西省宁武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6分)1. (4分) (2019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各题。

我若是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甲]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人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

他保持天真纯朴,终身不渝。

[乙]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丙]也未曾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

(1)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引起B . 荟萃C . 未曾D . 光风霁月(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2分) (2017高二下·朔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的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B . 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存储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C . 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D . 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 (6分)(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界学校高二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2

创界学校高二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2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铜梁一中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说明: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主观题请用黑色签字笔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客观题请需要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们的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瞬息万变,进入了我们现实的公一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

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群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群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

消费型社会更加强化了建立在影像根底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图像加速“挪用现实〞,社会几乎被图像“绑架〞。

复制技术让影像的消费和消费不仅高度繁荣,而且正越来越自主化。

传统社会,人们欣赏艺术是主体的自觉行为,在数字时代对数字技术所批量复制消费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因拟像世界的围剿而不得不去关注与传播。

这些视觉形象是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艺术。

艺术审美的韵味被数字时代拟像世界的“奇观〞所带来的震撼悉数替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而不再有意识地、自为地去选择欣赏的对象。

随之而来的便是即时审美的冷漠与疲劳。

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历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

数字时代既能消费图像,又能消解图像(泛滥的PS技术便大大提升了图像的虚拟化程度,将图像随意拼贴、篡改、美化)。

于是各类恶搞、戏仿、游戏、虚无主义、道德主题等杂糅在一起,图像的表述失去目的与信念,人成为空洞的能指。

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

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对真实的证明是那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复制品而已。

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覆盖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虚饰成了现实的核心,艺术因此表现为无处不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一)专题培补小卷 10
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的弊端
你所接受的所有信息,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

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化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却缺乏逻辑的关联,它们大量简化了推演的过程,或者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简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观念”),二是“联系”。

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

当我们接受碎片化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

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臵,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这样的结果是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

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

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

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我们的知识网络,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

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扩大;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

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

如果你习惯了接受“A是B”、“C是坏的”、“因为A所以B”的简单观念,那么,无论你是在刷微博、朋友圈,还是在读书,其实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

在接受碎片化信息时,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些信息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

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些内容,从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避免碎片化认识。

具体的方式是:先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把你能够说出的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阅读、学习的时候,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网络。

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

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了路径,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的知识网络的一部分,这个知识点就真正属于你的了。

5.下列对文中“碎片化信息”特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碎片化信息往往是一些没有逻辑关联的事实或观念的集合体。

B. 碎片化信息因为降低了认知成本,所以在传播中易于习得。

C. 碎片化信息通过简化推演过程,减少表述路径,让复杂事物简单化。

D. 碎片化信息往往只是呈现出事物外在的联系,而忽略事物内在的原理。

6.下列对“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弊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接受碎片化信息只是在接受一堆孤立而无联系对提升思维能力没有帮助的“事实”。

B. 接受碎片化信息只需付出很少的精力,就能获得大量新东西,易让人们沉浸在虚假的喜悦中。

C. 由于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导致获得的新信息过多,从而造成大脑“提取”这些信息困难。

D. 因为无法扩大“知识网络”,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让自己的思维变得肤浅而狭隘。

7.下列对如何避免碎片化信息带来的伤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微博、朋友圈是碎片化信息的来源,应多把时间用在读书上,尽量远离碎片化信息。

B. 在接受碎片化信息时,应尽量思考信息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

C. 养成拔高一个层次去看待问题的习惯,将接受到的碎片化知识与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D. 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主动将接受到的碎片化知识纳人到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之中。

10 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的弊端
5.D(“事物外在的联系”表述不当,碎片化信息缺乏的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6.C(文中的信息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而不是因为“新信息过多”难以“提取”。


7.A(文中的信息是“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