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首

合集下载

著名元曲十首

著名元曲十首

著名元曲十首范文一:关于著名元曲十首大家好,今天我来介绍一下著名的元曲十首。

元曲是中国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散曲、杂剧等多种文学类型的综合,它不仅吸收了唐诗宋词的影响,也结合了当时社会风俗、民间艺术和曲艺,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首要介绍的是《汉宫秋》。

这首曲子给人的感觉是悠扬、抒情,通过对话和对景的烘托,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是《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首是《满江红》。

这首曲子以描写官场幕僚为题材,表现了官场上的阴谋和欲望,展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政治斗争世界。

第四首是《青玉案·元夕》,这首曲子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的曲子,通过寄托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当时人们团聚思亲的情怀。

第五首是《蝶恋花》,这首曲子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女子地位和家庭观念。

第六首是《长恨歌》,这首曲子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背景,以大气磅礴的风景和女子悲天悯人的心情埋下暗示,既描绘了唐玄宗的历史气质,又展现了儒家孝道思想和女子的爱情观。

第七首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曲子以凄美的音乐表现了墨客们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感,主要是寄托对诗人的思念之情。

第八首是《浣溪沙·瑶台怨》,这首曲子以著名的宫廷传说《牡丹亭》为背景,展现了宫廷生活、宫廷人物、个人命运和个人愿望。

第九首是《南乡子·别恨欲语》。

这首曲子用深沉的音乐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感慨,描写了不同阶层间的爱情,表现了世界的残酷和复杂。

第十首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曲子以中原往西的大漠为背景,以唐人世界的战乱、胡风的肆虐和诗人的孤独为主题,以虚无和轻盈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典型的“山水”思考方式。

这些著名的元曲十首,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了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元曲精选十首

元曲精选十首

元曲精选十首1. 《天净沙·秋思》元曲《天净沙·秋思》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怀之作。

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秋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虞美人·倚楼听风雨》元曲《虞美人·倚楼听风雨》是元朝文学家杨炯所创作的一首爱情抒怀之作。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女子倚楼听雨的情景,以及她思念远方的情人的心情。

倚楼听风雨,淡看春草绿。

十三年,终未悔,一寸相思,千里误。

...3. 《浣溪沙·游子吟》元曲《浣溪沙·游子吟》是元代文学家文天祥所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

这首词以游子离乡在外的心情为主题,描绘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渔家傲·秋思》元曲《渔家傲·秋思》是元朝文学家杨万里所创作的一首旷达豪放的抒怀之作。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渔家人在秋天的江南水乡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之情。

秋思水天清秋,万里无云风几丝。

齐襟月色征人怨,袖舞晴空啼乌鸢。

...5. 《沁园春·长沙》元曲《沁园春·长沙》是明代文学家朱权所创作的一首抒发对家乡长沙的思念和愁绪的作品。

通过描绘长沙的美景和自然特色,词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6. 《十面埋伏·望断南飞雁》元曲《十面埋伏·望断南飞雁》是元代文学家关汉卿所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的曲子,主要描绘了宋军在金军的追逼下,拼尽全力保卫家园的战斗场景。

望断南飞雁望断南飞雁,空余故人心,万里悲秋常作客。

白发缘愁见,夕阳醉,春睡足。

...7. 《阳关三叠·夜泊秦淮近水楼》元曲《阳关三叠·夜泊秦淮近水楼》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描绘秦淮河夜景的作品。

元曲选原文与解析

元曲选原文与解析

元曲选原文与解析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选取几首经典的元曲原文,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渔家傲·丙辰中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解析:这首元曲选自宋代文学家艾性夫的《渔家傲》,以高亢豪放的风格展现了渔家人物在中秋佳节时举杯邀请月亮共饮的场景。

作者通过对饮酒和赏月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生短暂的哲理。

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琴声渐远人何在?萧萧杨柳塞晴天。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析:这首元曲选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浣溪沙》,通过抒发人生百态和追求真挚爱情的思绪,展示了凄凉的离别与无法遗忘的爱情之美。

作者运用咏物手法,通过描写旧亭台、夕阳西下等景物,与主题相呼应,突出了思念和怅惘之情。

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可怜今夕月,向何处?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天上人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解析:这首元曲选自明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示了木兰花开放的美景和人间的繁华,同时以对爱情的思念和期许,表达了对纯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四、《西厢记·卖花声·诏桥时雨别张丽华》一江西去浪花飞,两岸青山半掩帘。

冰泉夜夜流帘影,玉箫声动闲庭院。

长安市南,青春几度,都被奴容白。

解析:这首元曲选自明代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通过对卖花声、诏桥时雨和别离的描写,展示了主人公张丽华不同阶段的心境和命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既娇媚又坚贞的女子形象,表达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和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综上所述,元曲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九《元曲三首》庆东原 次马致远先辈韵原文译文及赏析 长春版(通用)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九《元曲三首》庆东原 次马致远先辈韵原文译文及赏析 长春版(通用)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诗情放,剑气豪。

英雄不把穷通较⑴。

江中斩蛟⑵,云间射雕⑶,席上挥毫⑷。

他得志笑闲人⑸,他失脚闲人笑。

[注释]⑴穷通:指人生遭际的穷困和显达。

穷:贫困。

通:显达。

较:计较。

⑵江中斩蛟:指晋代周处入水斩蛟为民除害的事。

⑶云间射雕:指北齐斛律光随君主校猎射落云中大雕的事。

⑷席上挥毫:指酒席上即兴赋诗。

⑸闲人:指世俗庸人。

[译文]诗情激越奔放,剑气豪迈直冲云霄,英雄不会去把穷通计较。

勇猛威武江中能斩蛟龙,武艺高强云间射落大雕,文采焕发席上赋诗挥毫。

可怜那些小人,得志时嘲笑别人无能,失意时为天下人耻笑。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作品简析张可久的九支和曲多为抒写隐居之乐。

作者着意刻画了一位性格豪放,不计穷通得失的达士,与张可久经常描写的一般隐士稍存不同。

这说明张可久心中理想人物,未心全是纵情诗酒、放浪山水型的隐逸之士。

此曲写英雄人物应有的气度和胸怀。

感情豪迈旷达,笔力雄健奔放,曲辞亦是英雄本色,在《小山乐府》中又独出一格。

篇幅短小,却含意深沉,文字精练,仿佛是一首小词,具有“骚雅”与蕴藉的特点。

作者简介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

一说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宁波)人。

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

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

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

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

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

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

有《小山乐府》。

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教材分析

元曲三首-教材分析[教材优化全析]一、内容详解【双调】蟾宫曲叹世这支曲子名为《叹世》,自然意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但全篇并无一字针砭当世,而只是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体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这种借古喻今的技巧是很高明的。

“咸阳百二山河”是当年楚汉相争的焦点。

作者却以“两字功名,几阵干戈”轻轻带过,仿佛是无足轻重的功名之争。

评点江山,口气虽大,透露出来的却是对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

所谓“废东吴”和“兴西蜀”,乃为了对仗的工整而举例,意在标明刘邦成就的事业。

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是瞬息幻灭的南柯一梦,认为于世无补。

这就进一步表明了他的虚无史观。

下面又说起了韩信的故事。

韩信是“汉兴三杰”之一,与萧何、张良齐名,在歼灭项羽主力的战斗中屡建奇勋,受封齐王。

后因有人告他谋反,汉高祖刘邦以随游云梦之名,召而执之,贬作淮阴侯,继而为吕后所杀。

反映的仍是功业无用,不足立身的观点。

用得最为巧妙的还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

这显然是对前引楚汉故事的呼应,而句型合乎曲谱的要求,给人以贴切而俏皮的美感。

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一语双关,承上启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引申义已成为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种人情反复的讽喻。

用这句成语导引出“醉了由他”这样一种超然物外、不问是非的情态,这就显得十分自然了。

【南吕】四块玉别情此曲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

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

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起强调别情的沉重那一面,似乎更合情理,此即所谓藕(偶)断丝(思)连。

“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杆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在楼头站了许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拂袖”。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件元曲三首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件元曲三首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件 元曲三首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元曲概述与背景 • 《天净沙·秋思》赏析 •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 《水仙子·咏江南》赏析 • 三首元曲比较研究 • 元曲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元曲概述与背景
01
元曲起源与发展
01
散曲起源
由词演变而来,逐渐脱离音乐束缚,成为独立诗歌形式 。
对比手法
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小桥流 水人家”的温馨与“古道西风瘦马 ”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游 子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情感抒发与意境营造
情感抒发
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游子的行旅图景,抒发了游子内心 的孤寂、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意境营造
作品通过意象叠加、寓情于景等手法,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 、孤寂落寞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游子的内心世界 。同时,作品的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元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现代文学创作起到了传承和弘 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
促进了文学创新
元曲在表现形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具 有创新精神,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教育领域推广和传承情况
纳入教育体系
元曲已被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设相关课程
各级学校纷纷开设与元曲相关的 课程,如“元曲欣赏”、“元曲 表演”等,以推广和传承元曲文
化。
开展学术研究
学术界对元曲的研究不断深入, 涉及元曲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 、历史背景等多个方面,为元曲 的推广和传承提供了学术支持。
对当代青少年成长教育意义
1 2 3
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元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艺 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元曲三首》

《元曲三首》

历史上的刘邦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王英 布起兵反汉;由于他英勇善 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 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 布,最后由其部将把英布杀 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 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 —沛县(今属江苏省),把 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 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 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 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 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 起舞,伤怀泣下(见《汉 书· 高帝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1250-1324),字千 里,自号东篱先生。他是元贞书 会的中坚人物,有“曲状元”之 称。纵观他的散曲,大多是抒发 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作品意境 优美,语言清新自然,有很高的 艺术造诣。 他的散曲题材较广泛,以叹世 归隐最多。意境开阔,构思巧 妙。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 见通脱之风格。
乐队和旗队 ↓ 三、 【三煞】 直接写刘邦 仪仗队 刘邦的侍从 【二煞】【一煞】【尾声】 这乡民抖出刘邦的老底
揭露刘邦的无赖行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归纳主旨
本文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 个流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 丑恶嘴脸以及卑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 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 上权威。 积极意义:对皇权大胆否定。 思想局限:把“喂牛切草,拽 坝扶锄”作为出身低微卑贱的 标志。
项废东吴: 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之事。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推翻秦政权 的斗争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灭秦后,自立 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古东吴之地)。“楚汉战争”被刘邦击败,被 困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自刎乌江。故曰 “项废东吴。”

元曲经典10首

元曲经典10首

元曲经典10首
元曲是汉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以下是一些广受赞誉的元曲经典之作:
1.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2.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这首曲子以潼关壮丽的山河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3. 《双调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

这首曲子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深陷相思之苦的情感状态。

4. 《鹦鹉曲》- 一首表达人们对生活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的元曲。

5. 《沉醉东风·渔父》- 一首生动描绘渔民生活图景的元曲。

6. 《得胜乐·夏》- 一首以夏日为背景,描绘人们愉快生活的元曲。

7. 《庆东原》- 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元曲。

8. 《寄生草·饮》- 一首以饮酒为主题的元曲,由白朴创作。

9. 《天净沙》- 又一首由马致远创作的元曲,用极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

10. 《阳春曲·题情》、《阳春曲·知几》、《沉醉东风·村居》、《清江引》等这些元曲都以其艺术性和情感深度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睢景臣:生卒年不详,据钟嗣成《录鬼簿》 说: 景臣大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 相识,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 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 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压倒各家的作品。 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 记》等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兴西蜀: 刘邦,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曾经率领军队攻 占咸阳,推翻秦的统治。 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不愿刘邦在关中立 足,乃立他为汉王。刘邦利用汉中(今陕西南 部)及蜀中的人力、物力,经过四年的“楚汉 战争”终于战胜项羽,一统天下,建立汉朝。 故云“刘兴西蜀”。 梦说南柯:(南柯一梦) 李公佐《南柯记》叙述淳于棼梦至大槐安国, 任命他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 知道是一场大梦。这是感叹刘、项的兴废也不 过一场幻梦罢了。
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韩信却落得如此的结果, 蒯通哪里有疯癫病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被刘邦重用,吕后杀 死韩信用的也是萧何的计策。喝他个一醉方休, 所谓的功名事业都由他去吧。
解释典故
百二:本义是以二敌百。 “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后用来形容秦陇地势险要。 项废东吴: 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之事。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推翻秦政权 的斗争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灭秦后,自立 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古东吴之地)。“楚汉战争”被刘邦击败,被 困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自刎乌江。故曰 “项废东吴。”
理清大意
分组讨论,弄清文意,找出文中所提到的 典故,分析其中的意思。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秦国的山河是多么险要啊!两万兵马可以抵 挡诸侯的百万大军。为了功名,这里曾经发生 过多少惨烈的战争啊!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兴起于西蜀,这一切 不都是南柯一梦。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不伏老(选) [南吕] 一枝花·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 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 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 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 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 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 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 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 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二、构思精巧。
以一个作为旁观者的乡民眼睛看到的情况 来写,真实而自然地进行嘲弄、讽刺和鞭挞。 汉高祖回村之前,社长挨门挨户发通知,不知 要发生什么重大事情?经过打听才知道有个叫 “车驾”的,又有说是个叫“銮舆”的,现在 要回故乡了。乡民百姓也不知道那“车 驾”“銮舆”是什么什物。如旌旗、斧钺 (yuè)、侍卫的队伍一队队走过。但乡民百姓 却觉得这些东西真是希奇古怪,乱七八糟,似 懂非懂,莫名其妙。作者按农村中常见的事物 和农民惯用的语言加以描绘,既生动形象,又 滑稽可笑。
思想内容
思考探究本文的思想内容?
借历史事件表明兴衰成败,是非恩怨, 不过是一场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 险恶,人心之叵测。 结局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 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写作特色
1、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 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
基本阅读
1、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是以什么人的口 吻写的?写的是什么事件?
2、对照注释翻译全文,弄清大意。 3、这篇套曲由八支曲子组成,从内容上看可以 分成几部分?说出每一层的大意。 第一部分:写迎驾前,村里一片忙乱。 第理清结构
一、 【哨遍】村里准备迎驾。 社长忙着布置打扫街道、修整行宫,乡老、“忙 郎”忙得不可开交。 二、 【耍孩儿】 【五煞】 【四煞】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 去也。
我登高凭栏举起衣袖,只见被风吹起的扬 花如同雪花在空中飞舞。极目远眺,只见溪水 蜿蜒曲折,一座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你却永 远离我而去。
简析:杨花雪,“杨花似雪”, 点明了季节为暮春时候,此时节容 易动人离思。 凭阑拂袖,主人公在楼上站了 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 “拂袖”。
元曲简介
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它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剧曲:杂剧的曲辞,是戏剧这一 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 分的组成部分。
散曲:韵文大家族的新成员,是 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散曲:元人称为“乐府”、“今乐 府”。有小令和套数及带过曲等几种。
小令:又称“叶儿”,曲短小精炼。 源于晚唐五代,依一个曲牌填写一支 小曲,是词的发展每句用韵,并加衬 字。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 “大令”等,富赡雍容,由不同曲牌 同一宫调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
艺术特色
一、立意上别出心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皇帝衣锦还乡,是一桩盛事,一直是文人 雅士们津津乐道的来讴歌的。作者以过人的的 胆略,别出心裁,剥下了皇帝的衮衮华服,揭 穿了他的本来面目,发人之所未发。至高无上 的封建帝王,在作者的笔下不过是一个好酒贪 杯、明借暗偷、敲诈勒索样样都干的地痞无赖。 在老百姓的眼中,当时的现实可谓是官盗同流, 贼王一辙。 文中的刘邦的倨傲,王乡老、瞎王留等的 谄媚,村民的无知都刻画得非常生动。
乐队和旗队 ↓ 三、 【三煞】 直接写刘邦 仪仗队 刘邦的侍从 【二煞】【一煞】【尾声】 这乡民抖出刘邦的老底
揭露刘邦的无赖行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归纳主旨
本文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 个流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 丑恶嘴脸以及卑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 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 上权威。 积极意义:对皇权大胆否定。 思想局限:把“喂牛切草,拽 坝扶锄”作为出身低微卑贱的 标志。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晚号东篱,大都 ( 今北京 ) 人,著 名元曲作家。 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时期,一 度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则淡泊名利。 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 “曲状元”。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 朴。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 魂》《汉宫秋》和《墙头马上》。 现存小令 115 首,套数 16 套,辑为《东篱 乐府》。他的散曲题材较广泛,以叹世归隐最 多。意境开阔,构思巧妙。风格以豪放为主, 又有典雅清丽的一面。 代表作有套数《夜行船· 秋思》、小令《天 净沙· 秋思》。著有杂剧 16 种,现存 7 种,以 《汉宫秋》为最著名。
三、语言诙谐幽默(使用口语、俚语)。 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 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鸡学舞”、“狗生双翅”、“蛇 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 来描写日、月、龙、虎、凤五面旗, 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 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 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
作业布置 以《高祖还乡》为例,具体分析元 曲“俗”的特点。
2、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 3、语言通俗平白,简 洁明快,如飞流入涧, 一泻无余,充分表现了 豪放的风格。
拓展阅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 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 甲可吞吴。
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 作的。 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 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 力的史实; 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 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韩信: 汉朝的大将。在推翻秦政权和楚汉战争中,立下 了汗马功劳,最后击灭项羽于垓下,使刘邦能够统一 全国。但却被吕后杀害。 蒯(kuǎi)通: 汉初的谋士。曾劝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他 怕受牵连,就假装风魔。后来隋何识破蒯通假装风魔。 赚来京城准备杀害,蒯通历数韩信十大功劳,不当得 此恶报,自己甘愿油烹火葬,和他生死相伴。终于得 到刘邦的赦免。 萧何: 汉初大臣。曾经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说韩信 是“国士无双”。汉政权建立以后,又觉得韩信“军 权太重”,后来吕后听了他的计策,杀了韩信。故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上的刘邦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 布起兵反汉;由于他英勇善 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 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 布,最后由其部将把英布杀 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 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 —沛县(今属江苏省),把 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 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 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 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 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 起舞,伤怀泣下(见《汉 书· 高帝纪》)。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曲的文体常识; 2、了解作者生平、代表作及文学地位; 3、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语 言特色。 过程方法: 学习方法:搜寻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弄清课文的内容,熟读篇目体会其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 分析元曲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 感情,探究散曲的构思新颖、嬉笑怒骂的表达 技巧。 课时:3课时
·
基本解读
小令 宫调名 1、这是一首___,“南吕”是____,“四 曲题 曲牌名 块玉”是____,“别情”是___。 2、朗读体会,说出大意。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自从送别你以后,我对你一片深情实在难以 割舍。那郁结于心中的一点相思什么时候才能断 绝。 简析:用女子的语言,表达她对爱人深深的相 思。“难舍”二字情意绵绵,刻画了女子依依不舍 的心理,写出一个感情丰富且多情的女性。虽只有 “一点”相思, 但它沉重地压在心头, “几时绝?” 以女主人公自己的设问, 道出她相思的无穷无尽。
精华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