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9课 元曲三首 粤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十九课《元曲三首》课件(71张)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十九课《元曲三首》课件(71张)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姓名
关汉卿
朝代/ 元代/约1234—1300 生年 字号称 号已斋叟(或作已斋,一斋) 谓 籍贯 大都(今北京)
元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编有杂剧67部, 相关资 现存18部。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 料 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④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 扶锄 . “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明标着册历,见 放着文书 . “见”同“现”,现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 知识链接 ◆ 元 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
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 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
流传下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
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 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
人生,遂生退隐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
闲适生活。此时正遭遇人生的低谷,从官位跌落为百姓,世 态炎凉给他以沉重打击。于是,便借历史事件来宣泄对现世 的牢骚,感喟世道无常、人生如梦,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1.字音 蟾 宫(chá n) . 兀 的(wù ) . 糨 (jià nɡ) . 拽 坝(zhuà i) . 蒯 通 (kuǎi) . 凭阑 (lá n) . 一 (diū) 南柯 (kē) . 銮 舆 (luá n) . 踢蹬 (dēnɡ) .

高中语文 4.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4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 识字注音 (1)重点字 蟾 宫(chán) . 南柯 (kē) . 田契 (qì ) .
蒯 通(kuǎi) 凭阑 (lán) . . 干戈 (gē) 銮 舆(luán) . . 擂 鼓(léi) 妆梳 (shū) . . 糨 衣服(jiànɡ) .
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不仅是杂剧大家,也是散
曲大家。今存套数13套,小令57首。 睢景臣,字景贤,一作嘉贤,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元曲作家。写过3个杂 剧,均不传。今存散曲套数3套及一些断句,《高祖还乡》最为有名,是他的代表作。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3
觑 得(qù) 斛 斗(hú) . . 拽 坝(zhuài) . (2)多音字 擂鼓(������é������) 擂 打擂(������è������) 脯
胸脯(������ú) 果脯(������ǔ)
5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 辨字组词 纳(采纳) 蚋(虫蚋) 枘(方枘圆凿) 绸(绸衫) 稠(稠密) 啁(啁啾) 惆(惆怅) 捽(揪捽) 萃(荟萃) 淬(淬火) 悴(憔悴) 猝(猝不及防)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8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元代散曲一般都是“自抒胸襟之作”。《【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虽是散 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以一个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提示:作者从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这一事件,使文章更幽默诙谐,富有讽刺 意味。 ①全篇语言皆出乡民之口,统统按农村中常见的事物和农民惯用的语言叙写和 描绘,看似嘲笑乡民“有眼不识泰山”,实则充分暴露了汉高祖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 ②作者借乡民之口嬉笑怒骂,巧妙地运用“变形”手法,赋予皇帝庄严华丽的外表

语文:4.19《元曲三首》课件(1)(粤教版必修3)

语文:4.19《元曲三首》课件(1)(粤教版必修3)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积累
1.字音 字音 蟾宫( ) 蟾宫(chán 2.字义 字义 南柯一梦: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 南柯一梦: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 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 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 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见于唐李公佐《 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见于唐李公佐《南柯太 形容一场大梦, 守传》 后来用于形容一场大梦 守传》)后来用于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萧何推荐,做了大将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萧何推荐,做了大将军, 建立功勋,后被萧何诱骗,死在吕后手里, 建立功勋,后被萧何诱骗,死在吕后手里,所以引申 为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情反复的讽刺。 为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情反复的讽刺。今谓事 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南柯( 南柯(kē ) 蒯通( ) 蒯通(kuǎi
[双调] 蟾宫曲 叹世
•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秦国的山河是多么险要啊! 秦国的山河是多么险要啊!两万兵马可以低 挡诸侯的百万大军。为了功名, 挡诸侯的百万大军。为了功名,这里曾经发 生过多少惨烈的战争啊! 生过多少惨烈的战争啊!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背景简介
刘邦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亭长。父兄都耕田,他却 刘邦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亭长。父兄都耕田, 好酒贪色,不爱劳动。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响应起义军。 好酒贪色,不爱劳动。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响应起义军。 后来势力渐强,打破了秦的京城。 后来势力渐强,打破了秦的京城。争夺了农民起义的胜 利果实,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皇帝, 利果实,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皇帝,史称太祖 高皇帝,简称汉高祖。 高皇帝,简称汉高祖。 高祖还乡在史实《史记·高祖本纪 的叙述中来看, 高祖本纪》 高祖还乡在史实《史记 高祖本纪》的叙述中来看, 高祖回到沛县时是十分热闹的,老百姓对他也非常热情、 高祖回到沛县时是十分热闹的,老百姓对他也非常热情、 亲切。作者却没有歌功颂德, 亲切。作者却没有歌功颂德,而是从高祖本纪中所记刘 邦少年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去, 邦少年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去,以一个曾经与刘邦有过 瓜葛的农民的口吻, 瓜葛的农民的口吻,用辛辣幽默的民间语言揭露他发迹 以前的行径是流氓,不是龙种, 以前的行径是流氓,不是龙种,来勾画这个流氓皇帝衣 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蔑视。 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蔑视。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9 元曲三首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粤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学案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9 元曲三首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粤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学案

19 元曲三首一、读准字音蒯.通(kuǎi) 銮.舆(luán) 一(diū) 糨.(jiànɡ) 斛.(hú) 揪捽.(zuó) 擂.鼓(léi) 觑.(qù) 二、辨识通假(1)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2)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同“现”,现成的)三、一词多义(1)旋⎩⎪⎨⎪⎧差发内旋.拨还(副词,马上,立刻)及凯旋.而纳之(动词,归来,回来)旋.见鸡伸颈摆扑(副词,不久) (2)干⎩⎪⎨⎪⎧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名词,盾牌)好干.预人事(动词,干预,涉及)置之河之干.兮(名词,水边,河边) (3)绝⎩⎪⎨⎪⎧一点相思几时绝.(动词,断,断绝)秦女绝.美,王可自取(副词,很,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渡过) (4)去⎩⎪⎨⎪⎧山又遮,人去.也(动词,离开)除残去.秽(动词,除掉,去掉)去.门十里以为界(动词,距离) 四、词类活用(1)春.采了桑(名词作状语)在春天 (2)冬.借了俺粟(名词作状语)在冬天 (3)红.漆了叉(名词作状语)用红色 (4)银.铮了斧(名词作状语)用白色 (5)梦.说南柯(名词作状语)在梦中 五、古今异义社长..①排门告示..②①古义:相当于村长。

社是元代地方基层组织,元代以二十五户(一说五十户)为一社。

今义: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的领导者。

②古义:通知,通知人们要做什么事。

动词。

今义:多用作“通告众人的文件”。

名词。

六、文言句式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项废于东吴”“刘兴于西蜀”) 译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

刘邦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双调】 蟾宫曲·叹世咸阳 百 二山 河, 两 字秦国的山河是多么的险要啊!两万兵马可以抵挡诸侯的功 名, 几 阵 干 戈。

百万大军,为了功名,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惨烈的战争啊。

高中语文 第19课 元曲三首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9课 元曲三首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3

第19课 元曲三首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蒯.通( ) ②睢.景臣( ) ③蟾.宫( ) ④银铮.( ) ⑤小觑.( ) ⑥南柯.( ) ⑦銮.舆( ) ⑧揪捽.( ) ⑨斛.斗( ) ⑩糨.( ) ⑪田契.( ) ⑫一煞.( ) 2.辨形组词 ①⎩⎪⎨⎪⎧柯 坷②⎩⎪⎨⎪⎧銮 鸾 ③⎩⎪⎨⎪⎧捽 猝 ④⎩⎪⎨⎪⎧契挈3.词语释义①但有的差使无推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差使不寻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日还乡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耽.几盏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零支..了米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初步感知 1.通假字①拽坝扶锄: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②见放着文书: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①社长排门告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更几个多娇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穿着些大作怪..衣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层探究3.《[双调]蟾宫曲·叹世》中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南吕]四块玉·别情》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请归纳各层次的内容。

粤教版必修3高二语文第19课课件:元曲三首

粤教版必修3高二语文第19课课件:元曲三首

粤教版必修3高二语文第19课课件:元曲三首
导读:本文粤教版必修3高二语文第19课课件:元曲三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课件第19课《元曲三首》ppt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

它在中国文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剧曲:杂剧的曲辞,是戏剧这一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散曲:韵文大家族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散曲:元人称为“乐府”、“今乐府”。

有小令和套数及带过曲等几种。

小令:又称“叶儿”,曲短小精炼。

源于晚唐五代,依一个曲牌填写一支小曲,是词的发展每句用韵,并加衬字。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等,富赡雍容,由不同曲牌同一宫调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高中语文 《元曲三首》教案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元曲三首》教案粤教版必修3

19、元曲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曲的基本常识及其通俗明快的语言特点。

2、从语言分析入手,了解写作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把握作品的主题。

3、从三篇作品中把握三位作者不同的创作风格。

4、理解作品中的元代人文精神。

一、导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唐诗、宋词,而今天,我们将要接触到另外一种文学样式,它就是和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曲。

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这一课要学习的三首元曲都属于元散曲。

元代的散曲,本来是一种合乐的歌词。

它以小令为单位,每首小令就是音乐上的一支小曲,有专门的曲名,隶属于一定的宫调,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作家们按谱填词,歌词也称为曲。

严格地说,这是不大科学的;称之为曲子词,可能更准确些。

这同宋词初起时的情况一样,只不过音乐上不同而已。

把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曲调,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就是套数。

二、讲授新课【双调】蟾宫曲·叹世1、知识简介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之一。

在元代前期的散曲家中,马致远是留存作品最多,历来评价最高的一个。

他作品的内容,以感叹历史兴亡、歌颂隐逸生活、吟咏山水田园风光为主,在保持散曲特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又常具有诗词的意境和秀丽的画面感,语言自然清丽,雅俗相兼。

2、研习内容(1)作者叹世中的“世”是哪个朝代,哪些人物?示例:秦汉时期的历史故事,涉及项羽、刘邦、韩信、蒯通和萧何等人,其中以写韩信为主。

(2)作者叹世的内容在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示例:①对史事的评析,层层推进,一气直下,直逼出了“醉了由他”的最后结论。

特别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句成语的引用,既吻合曲中议论的楚汉相争的史事,又起到了“诗眼”的作用,是相当高明的。

②诗人“叹世”是在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但通篇没有一个字触及时世,这就是马致远宣泄牢骚技巧的高明处。

(3)从叹世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示例:马致远的许多散曲中,抒写怀古伤今、羁旅宦游的情愫。

高中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含答案

第19课元曲三首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

【课内挖掘】1.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争,统治者之间互斗,“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无辜百姓;而今我们反思历史,“两字功名,几阵干戈”,争来斗去正好像“梦说南柯”。

因此,如果我们抛却马致远《叹世》中消极遁世的因素,细细思量,战乱连年,血雨腥风,夜有悲声,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

由此,他的那些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态度恐怕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

只要我们正视自然规律,保持自然平和的心态,就会理智地面对纷纷扰扰的世事,做到“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从而得到历史的拥护和尊敬。

[写作运用]适用于“和谐”“淡定”“生活态度”等话题。

2.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这里说的是用人,而刘邦与项羽之成败皆源于此。

然而,若再深究,刘邦何以能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项羽为何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就是他们“明”与“智”的问题了。

刘邦“明”足以知己,“智”足以知人,更能避己之短、用人之长,故经数年征战,力挫群雄,登上皇帝宝座,也使百姓远离战乱。

比起刘邦,项羽就差得远了。

他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范增,其才智识见远不如范增,又如何能用范增?范增又怎能不指桑骂槐地慨叹“竖子不足与谋”,并在见疑于项羽之后愤而辞归!可见,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灭亡,都与能否自知、知人有极大的关系。

[写作运用]适用于“胸怀”“智谋”“自知”“知人”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一:境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沉淀后,方显其博大弘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梦.说南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词作状语,在梦中 2.[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干 ①两字功名,几阵干.戈______________ ②好干.预人事______________ ③置之河之干.兮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名词,盾牌;②动词,干预、涉及;③名词,水边、河 边
但睢景臣却没有歌功颂德,而是从《高祖本纪》中所记刘邦少年 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去,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曾经与刘邦有过瓜葛 的农民的口吻,用辛辣幽默的民间语言揭露他发迹以前的行径是流 氓,不是龙种,来勾画这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 皇帝的蔑视,在封建社会具有进步意义。
2.文脉梳理
一、阅读《【双调】蟾宫曲·叹世》,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项废东.吴.,刘兴西.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吴、西蜀:均为名词作状语,在东吴、在西蜀
[分析概括] 3.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4.“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图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飞絮的杨花,描绘了一幅感伤凄迷的氛围。运用了“以景 衬情”的表现手法。
二、阅读《【南吕】四块玉·别情》,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绝 ①一点相思几时绝.________________ ②秦女绝.美,王可自取________________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动词,断,断绝;②副词,很,非常;③动词,渡过
【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的散曲成就不如他的杂剧,但也颇具特色。他创作最多的 题材是男女恋情,善于刻画女子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含蓄中见直率, 显得自然本色。《【南吕】四块玉·别情》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 品。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高祖还乡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 汉高祖刘邦在做皇帝后的第 12 年十月回到故乡沛县(他曾在沛县做 过亭长),他豁免了沛县的赋税,教沛县儿童 120 人唱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并设 宴款待“父老子弟”,君民同乐。临行时故乡人再三挽留,又倾城相 送。从这一段叙述来看,高祖回到沛县时是十分热闹的。
(2)去 ①山又遮,人去.也________________ ②除残去.秽________________ ③去.门十里以为界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动词,离开;②动词,除掉,去掉;③动词,距离
[辨析筛选] 2.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C)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 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 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 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 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第19课 元曲三首
1.背景链接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生活在吏治腐败、文人地位低下的元代,他早年热衷于功 名,但他的仕途却并不得意,所任最高官职不过是五品的江浙行省务 官。因此他产生了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并进而乞灵于老庄 的保身哲学,将与世无争、超尘绝世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 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于是他写了大量的叹世之作,包括这 篇著名的《【双调】蟾宫曲·叹世》。
5.古代诗词最重意象的运用,某个意象用得恰到好处,全篇生 辉。请在曲子中找出这样一个意象,并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双调】蟾宫曲·叹世》中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 他”表现了元代文人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被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 萧何的计策,故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醉不醒,哪管他成败 是非。这是一种悲凉的嘲世和自嘲。元代文人对名利是淡泊的,一心 归隐,很恬静,也很平淡。其实,更深层的真实原因是,元廷令他们 根本无力“近是非,争名利”罢了。但是同时这也解放了历代为功名 而学的文人们,他们获得了相对的思想上的自由。
3.[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句式:省略句,省略介词“于”,项废于东吴,刘兴于西 蜀 译文:项羽在东吴兵败身亡,刘邦在西蜀兴兵。
[分析概括] 4.本文是叹世,那么,作者感叹时世的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借历史事件(“项废东吴”、“刘兴西蜀”)表明兴衰成 败,是非恩怨,不过是一场梦,表现了诗人蔑视封建统治者争夺功名 之意。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pǒ)测。 (3)“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 世事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