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
秦琼卖马阅读理解原文

秦琼卖马阅读理解原文
摘要:
1.秦琼卖马背景介绍
2.秦琼为何要卖马
3.秦琼卖马的过程
4.马价昂贵的原因
5.秦琼卖马后的影响
正文:
【秦琼卖马背景介绍】
秦琼,字叔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
他在唐朝时期曾任兵部尚书,立下赫赫战功,深受人民的爱戴。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也曾遭遇过困境,其中之一便是卖马的故事。
【秦琼为何要卖马】
秦琼一生英勇善战,他所骑的战马是他的得力助手。
但在一次战斗中,他的战马不幸受伤,无法继续作战。
为了筹集治疗战马的医药费,秦琼决定出售这匹战马。
【秦琼卖马的过程】
秦琼将自己的战马牵到市场上,公开出售。
他对战马的描述和评价非常高,因此吸引了众多买家的关注。
经过一番竞价,最终战马被一位富商以高价购得。
【马价昂贵的原因】
秦琼的战马之所以价值昂贵,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匹千里马,具有极高的骑行技巧和战斗力;另一方面,战马曾陪伴秦琼立下赫赫战功,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这也使得它的价值倍增。
【秦琼卖马后的影响】
秦琼卖马的故事传开后,人们对他的英勇事迹更加敬仰。
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出当时战马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战马的珍视。
此外,秦琼卖马的故事还成为了一句俗语,寓意着身处困境,不得不舍弃心爱之物。
综上所述,秦琼卖马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他一生中的曲折经历,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单田芳描述秦琼的一段话

单田芳描述秦琼的一段话引言秦琼,唐代将领,历史上享有盛名。
他出身庶民,机智果敢,勇冠三军。
单田芳作为中国著名评书演员,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他的评书中,也不乏关于秦琼的描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单田芳是如何描述秦琼的吧!秦琼的英勇形象秦琼以其英勇无畏的形象广为人知。
单田芳在评书中生动地描绘了秦琼的英勇决绝,敢于亲自上阵,始终战斗在最前线的形象。
他形容秦琼“以一己之力,抵挡百万敌军,独战十数个回合不落下风”。
这样的形象描绘让人对秦琼的英勇无比佩服。
秦琼的机智才智秦琼不仅仅是一个勇猛的将领,他还具备出色的机智和才智。
单田芳形容他的智谋如磐石,善于用兵,战局中始终能够冷静应对,化解危机。
他曾形容秦琼“智勇兼备,以巧思化解敌方阴谋,周旋于敌人之间,游刃有余。
”秦琼机智过人的形象令人赞叹不已。
秦琼的忠诚与正直秦琼作为一位将领,也是一位具有高度忠诚与正直的人。
单田芳在评书中赞美秦琼的忠诚和正直,他将秦琼形容为“出使敌境,面对重重诱惑,从未背离忠诚本心。
他不为欲望所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守正义的原则。
”秦琼的忠诚与正直令人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秦琼的仁义和关爱秦琼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他也是一位仁爱之人。
单田芳形容秦琼“对待士兵如同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伤员时刻悉心照料,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正精神使者的风采。
”这种仁义和关爱的形象使得秦琼更加深入人心。
结语单田芳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秦琼的形象,塑造了一个英勇、机智、忠诚、仁爱的形象。
秦琼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愿我们铭记秦琼的英勇事迹,追求他所代表的精神。
秦琼卖马阅读理解原文

秦琼卖马阅读理解一、秦琼为何卖马?秦琼,字叔宝,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其勇猛善战、忠诚可靠著称。
在《秦琼卖马》的故事中,秦琼之所以卖马,是因为他在为朋友两肋插刀后,生活陷入了困境,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
为了解决眼前的困境,无奈之下只好卖掉自己的坐骑。
二、马的特征和价值秦琼所卖的马是一匹骏马,具备出色的奔跑能力和耐力,是战争和长途旅行的理想选择。
在当时的唐朝,马是一种昂贵的动物,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战马,更是价值连城。
因此,秦琼的马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三、秦琼的困境与选择由于秦琼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惜花费自己的财物,使得他陷入了贫困的境地。
在面临生计困难时,秦琼不得不考虑变卖自己的坐骑来解决眼前的困境。
这一选择虽然艰难,但也体现了秦琼重情重义、不畏艰难的品质。
四、交易过程和结果在市场上,秦琼遇到了一个名叫王伯当的人,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王伯当决定买下秦琼的马。
交易完成后,秦琼得到了所需的银两,暂时缓解了生计问题。
这一结果对于秦琼来说是积极的,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五、秦琼的品质和影响通过《秦琼卖马》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秦琼具有重情重义、勇敢无畏的品质。
他为了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在困难时期卖掉自己的坐骑。
这种品质使得秦琼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尊敬,也影响了后世的人们。
六、马的后续命运在故事中,秦琼的马被卖给了王伯当。
此后,这匹马成为了王伯当的坐骑,跟随他一起征战沙场。
这也暗示了这匹马的价值不仅在于作为交通工具,更在于它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马的命运从秦琼的坐骑变成了战争中的战马,继续为唐朝的繁荣做出贡献。
七、故事的社会寓意《秦琼卖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友情和困境的故事,它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友情的重视。
同时,它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士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思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秦琼简介

秦琼简介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最后与程咬金等加入李唐。
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众之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
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病死。
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
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
贞观十七年入凌烟阁。
一、历史评价1.来护儿: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2.李世民:司徒赵国公无忌、……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志元、……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
并契阔屯夷。
劬劳师旅,赞景业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
3.刘昫: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
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
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
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
而并晓世充之猜贰,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
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
公谨投龟定议,志助储君。
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
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4.赞曰:太宗经纶,实赖虎臣。
胡、鄂诸将,奋不顾身。
图形凌烟,配食严禋。
光诸简册,为报君亲。
5.刘餗:秦武卫勇力绝人。
6.黄彭年:颍考叔蝥弧先登,秦琼跃马挺枪,刺骁将于万人中,勇在力也。
二、轶事典故(一)冲阵斩将。
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
但具体杀过哪些敌将,史书却无详细记载。
(二)两肋插刀。
“为朋友两肋插刀”,其来历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汝南庄,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秦琼卖马故事

秦琼卖马故事相传在唐朝,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他就是秦琼。
秦琼身材魁梧,英俊威武,是唐朝名将中的佼佼者。
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被誉为“秦叔宝”、“秦将军”,是唐朝名将之一。
有一天,秦琼骑着一匹骏马,来到了一个马市。
这匹骏马身姿高大,毛色光亮,神采飞扬,引来了众多买马的人驻足观望。
秦琼心想,这匹骏马实在太过昂贵,自己一个将军家里也用不着这么好的马,索性就在马市上卖掉,换些银子回去。
于是,秦琼开始在马市上叫卖这匹骏马。
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高声宣扬这匹骏马的优点,“这匹骏马身姿高大,毛色光亮,奔跑迅疾,是战场上的上佳良驹。
它曾在无数次战斗中与我并肩作战,从未辜负我一次。
如今,我决定将它出售,希望它能找到一个更好的主人。
”。
听到秦琼如此赞美这匹骏马,众人纷纷竞相前来询问价格。
秦琼却摆手拒绝,他说,“这匹骏马是我在战场上的得力助手,我不舍得将它卖给一个不懂得珍惜的人。
我只会将它卖给一个真正明白它价值的人。
”。
在场的人们听了秦琼的话,纷纷感叹他的忠诚和爱马之心。
他们心中都明白,这匹骏马并非一般普通的马,而是一匹经历无数战斗,忠诚无比的战马。
于是,众人都不再竞相购买,而是默默地敬畏着这匹骏马和它的主人。
最终,一位懂得马良驹价值的富商走上前来,他对秦琼说,“将军,我愿以高价购买你的这匹骏马,我会好好照顾它,并让它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
秦琼听了这位富商的话,心中感到欣慰,他将这匹骏马交给了这位富商,并叮嘱他好好照顾这匹马。
富商郑重地接过骏马,向秦琼表示感谢,并承诺会如实履行自己的承诺。
秦琼看着这匹骏马被带走,心中感到一丝不舍,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他相信这匹骏马会在新主人的身边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秦琼不仅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感情的人。
他对待自己的战马如同对待亲人一般,这种忠诚和爱护让人感动。
同时,他的品格也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敬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真诚是最珍贵的品质,无论是对待战马还是对待朋友,都是如此。
秦琼卖马故事

秦琼卖马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将领秦琼。
秦琼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英勇的战绩和令人敬仰的事迹。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秦琼卖马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唐玄宗派秦琼去西域征战,秦琼带着一支精锐的队伍出征。
在途中,秦琼的队伍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队伍在风雨中行进艰难,而且粮草也开始告急。
就在这时,秦琼发现了一群商队,商队的队伍中有一位颇有些阔气的商人,他正好在向西域贩卖一批优良的战马。
秦琼心中一动,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于是,他便走上前去,对那位商人说,“我军队中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正好需要一批优良的战马,你愿意卖给我们吗?”商人听了,心中大喜,他知道秦琼是唐朝的名将,而且看到了秦琼手下的队伍也都是一身威武的样子,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秦琼得到了一批优良的战马,他心中暗自庆幸。
然而,就在商人准备离开的时候,秦琼却又上前去说,“这些战马的价格太高了,我们可付不起这么多钱,你看……”秦琼故作为难地说着。
商人心中一紧,他知道秦琼要讨价还价了,于是他便忙不迭地说,“将军,你说说看,你愿出多少钱?”秦琼想了一下,然后报出了一个低价。
商人听了之后,心中大怒,他说,“将军,你也太小瞧我们了吧,这些战马可是经过了精心挑选的,怎么能卖这么便宜呢?”秦琼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军队的确是急需战马,但是我们也付不起这么高的价钱,你要是不卖给我们,我们也只能另寻他路了。
”商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了秦琼的低价。
秦琼得到了一批优良的战马,而且价格还相当便宜。
他心中暗自庆幸,同时也为自己的精明和果断感到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秦琼不仅是一位英勇的将领,而且还是一位精明的交易者。
他在卖马的过程中,不仅成功地为自己的队伍争取到了优良的战马,而且还成功地讨价还价,最终以低价买到了战马,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秦琼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而且在交易中也是一位精明的谈判者。
秦琼卖马的典故

《秦琼卖马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叫秦琼卖马。
秦琼是个很厉害的大英雄。
有一回呀,他遇到了困难。
他出门在外,身上的钱花光了,连住店吃饭的钱都没有啦。
没办法,他只好把自己心爱的马拿去卖。
这匹马可不是一般的马哟,它陪着秦琼走过了好多地方,特别强壮,跑得也很快。
秦琼来到集市上,心里可难受了,他舍不得这匹马。
可是为了能活下去,他还是得把马卖掉。
有个商人过来问价,秦琼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和商人谈好了价钱。
小朋友们,你们说秦琼是不是很无奈呀?《秦琼卖马的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秦琼卖马的故事。
秦琼啊,本来是个威风凛凛的大英雄。
但是人有时候会遇到倒霉的事儿,秦琼就是这样。
他一个人在外面,钱都用完了,肚子饿得咕咕叫。
他看看自己身边,就只有那匹跟着他很久的马能卖点钱。
那匹马可漂亮啦,毛色发亮,眼睛有神。
秦琼牵着马到了市场,好多人都围过来看。
有人出的价钱太低,秦琼不愿意卖。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好把马卖给了一个能出得起价钱的人。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秦琼可怜不?《秦琼卖马的典故》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秦琼卖马。
秦琼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可是有一次,他运气不好,身上没钱啦。
他想啊想,想到了自己的马。
这马是他的好伙伴,一起经历了好多风风雨雨。
秦琼带着马来到市场,心里特别舍不得。
这时候,来了个胖胖的商人,他看了看马,出了个价钱。
秦琼摇摇头,觉得价钱太低。
又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人来了,出的价钱稍微高了一点。
秦琼咬咬牙,还是把马卖了。
小朋友们,秦琼卖马是不是个让人难过的故事呀?。
秦琼最出名十首诗词

秦琼最出名十首诗词
秦琼(711年-782年),唐朝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歌被认为是唐朝艺术的高峰,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以下是秦琼最出名的十首诗词:
《卜算子》:“算得出生入死吗?转身东西无边角。
人生几何时?荒芜与尘埃”。
《长恨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秋浦歌》:“秋水共长天一色,玉山对银台。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肌生。
望仙台梦回,倚空题诗题”。
《虞美人》:“虞美人何处教?池边荷花一簇开。
明月何时照我还?暗淡轻黄的小草芽”。
《终南别业》:“终南阴岭积雪封,不见去年今日花开。
似君今夜偏睡意,无章咏月”。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少年游。
我今岁十五,颜色未变,血气未定。
常恐秋节至,然后白发见”。
《鹧鸪天》:“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月华光冉冉上,可怜无定河边骨》:“明月华光冉冉上,可怜无定河边骨。
屈指行程计万里,望蓬莱乡何时还?”
《望洞庭》:“湘水东流至此回,长沙城连天楼台。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临江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泉台招旧部,但教心似双丝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琼秦琼是隋唐时期的一个英雄人物,为唐朝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清时期,随着隋唐历史题材小说的出现,秦琼形象进入了小说中。
作者们构思了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秦琼被塑造成一个德才兼备、英勇善战的英雄。
随着这些小说的流传,秦琼这一英雄形象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历史典籍中记载的秦琼,不过是隋末唐初乱世英雄中的普通一员。
那么,作者们是怎样创作出秦琼的传奇故事的呢?我们知道,明清时期的历史小说,大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文学基础。
历史渊源包括官修的史书和文人笔记。
民间文学基础包括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戏剧、说唱文学和民问传说故事。
就这样,使得小说雅、俗兼顾,就可以引起上自官绅士人.下至市井细民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
对明清小说中秦琼故事素材来源的考察,也拟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
一、正统文人对秦琼的记载我国古代小说与史传文学有一种特殊密切的关系。
简单地讲,就是作者们往往以史实为基础.通过想象虚构进行发挥增饰,使质朴、平实的事件变得生动、曲折,使杰出人物变成传奇英雄。
古代人们对史实的书面记录大致分两类:一是官修史书;一是私人笔记。
这两类作品的作者,多为正统封建文人,他们在进行创作时,力求所记录的人物、事件真实可靠,关于秦琼的史实材料.亦是如此。
1.历史典籍对秦琼的记载。
考察秦琼故事的史籍来源,可以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有关章节人手。
新、旧《唐书》对秦琼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而《资治通鉴》则没有超出二书之外。
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对秦琼做一些总结。
秦琼,字叔宝,隋代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开始是隋将来护儿的手下,后跟张须陀攻打卢明月、孙宣雅、李密等反隋义军。
张进击瓦岗军身死,秦琼归附裴仁基。
并跟着他投降了李密。
李密败亡.秦琼被王世充所得,因厌恶世充奸诈.与程咬金等人投了唐。
秦琼追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为唐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翼国公、胡国公,受到画像于凌烟阁的崇高待遇。
为在细微处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新、旧《唐书》共同选取了几个事例,从不同角度对秦琼进行了刻画:(1)叔宝母丧,护儿遣使吊之,军吏怪日:“士卒死亡及遭丧多矣,将军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答曰:“此人勇悍。
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2)(秦琼)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帅卢明月于下邳。
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万人.力势不敌,去贼六七里立栅,相持十余日,粮尽将退。
谓诸将士曰:“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
其众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
此诚危险谁能去者?”众人皆莫对,唯叔宝与罗士信请行。
(3)其后每多疾病。
因谓人日:“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创。
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可以看出.秦琼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与才能,并且有勇有谋,曾身经百战,出生人死,立下了赫赫战功。
2.正统文人笔记对秦琼的记载。
由于受史传文学求真创作原则的影响。
正统文人笔记在创作时也力求真实.因此早期文人笔记中一些人物、事件,往往被后世史家采用。
在唐代文人笔记中。
有一些关于秦琼的记载,如《隋唐嘉话》中秦琼解释自己的病因,《大唐新语》记录的来护儿吊慰秦琼和秦琼与程咬金“弃郑投唐”的事件,就被新、旧《唐书》共同采用。
此外,还有一些不为史家重视的细枝末节,散见于各代文人的笔记中。
首先是秦琼的坐骑。
古代将军行军打仗,拥有一匹品质优良的战马,无异于如虎添翼。
秦琼身为名将,英勇善战,其坐骑自应不凡。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
及胡公(秦琼死后封胡国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宋代曾性记录此马“每月夜设二领毡,溪涧当前一跃而过”。
虽然段、曾对马跃过的毡数记录不同,但可以肯定:此马善于跳跃,通人性,非常马所及。
根据这些记录,作者们设计了秦琼为救李世民而纵马三跳虹霓涧的精彩情节。
其次是秦琼的兵器。
《新唐书》记载:“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
莫不如志。
”可以知道。
秦琼所擅长的兵器是枪,但是,大概这只是其使用的长兵器,另外,他还使用一种短兵器——铣鲵。
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记载:“铣鲵,短兵也,形如小凿……秦琼尤善用之。
”明代陈元龙《格致镜原》也有类似记载。
由此可知,秦琼在兵器上是长短兼擅,武功不凡。
这种兵器在《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中被说成是“劈楞简”,袁于令《隋史遗文》则说是“瓦面金装锏”。
作者们还设计了尉迟恭与秦琼“三鞭换两简(锏)”“秦琼潞州府途穷当锏”的情节,在《说唐演义全传》中。
秦琼的双锏还担负起了“撑住李乾坤”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最后是秦琼的作战。
秦琼打仗时英勇神武,所向披靡。
唐代吕温有《秦叔宝颂》:“洛内之役。
龙战未决。
秦公应变。
临阵电拔。
锐气尽来,我盈彼竭。
成败反掌,存亡奄忽。
虎来风壮。
鳌转山没。
遂作心膂。
爰从讨伐。
崩围陷阵,火进冰裂。
翕如鹗耸,纵若鲸突。
功成国定,万古壮骨。
”这首诗描写的是唐军攻打王世充占据的洛阳时的场景。
在这场战役中.秦琼起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他也因此建立了不朽功勋。
总结上面两个方面.无论是官修的史书,还是文人们的笔记,它们记载的秦琼事迹.或许有某种程度的夸张,但基本是写实的。
它们共同为小说中的秦琼形象及其故事的演绎提供了真实性基础。
二、戏剧与民间说唱艺术对秦琼形象的塑造如果说历史典籍、文人笔记中较为真实的记载构成了秦琼故事的坚实骨骼的话,那么,隋唐以来有关秦琼的民间传说、戏剧戏曲、说唱文学等.便是它丰满的血肉。
我们知道,由于英雄人物的作用巨大,使得芸芸众生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景仰,对他们顶礼膜拜这种对有功于民、垂德于世的英雄的向往崇拜.积久便自然内化为一种集体的心理情结,即一些理论家们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这种情结的最常见表现形式就是对英雄人物行为、事迹的普遍传扬。
所以,每一个英雄人物,在他生活的时代就会有许多崇拜者.他的英勇事迹也一定会以各种方式在广大民众中流传。
然而普通民众由于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为自己所喜爱的人物、事迹作全面而细致的书面记录。
于是,他们便通过口耳相传,用表演、说唱等方式来表达他仃J对英雄人物的喜爱和崇拜。
所以。
在民间传说的许多历史人物。
往往越到后来.越具有浓厚的世俗气息和平民特征。
秦琼这个人物,经历过隋末唐初的战乱.最后成为国家元勋。
他的这种传奇经历.本身就能引起普通民众的浓厚兴趣,所以,对他的个人崇拜及其事迹的流传,肯定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但是,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所能找到的关于秦琼的资料,宋代以前的很少,只能找到元明时期的一些戏剧作品,包括三部元明杂剧。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的笔记中也有民间艺人们说唱秦琼故事的零星记载。
1.元明杂剧对秦琼形象的塑造。
在元明时代的历史剧巾,以隋唐历史为题材的共有十二部.有秦琼形象的有元代郑光祖的《程咬金斧劈老君堂》、元明时期的《魏征改诏风云会》和《徐懋功智降秦叔宝》。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三部戏剧。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讲述李世民不听臣下识天机的渫士的预先警告,执意要外出打猎,南于追猎一只自鹿.来到李密的金墉城下。
秦琼与程咬金等人奉命追杀被李密认为是前来窥视军情的李世民。
程咬金把他追进了一座庙宇,发现他躲在老君堂里的祭坛后,举起斧头要砍他,这时.李世民的头顶有黄龙出现,被赶来的秦琼看到。
秦琼认为李世民是真命天子,就阻止了程咬金,并把他交给李密。
李密要处决李世民,被魏征成功地劝阻,因在南牢,甚至还拘留了前来求情放人的唐军使甩。
这一举动,使得秦叔宝、魏征、徐懋功三个人觉得:李密是一个小人,天意在唐。
于是,他们偷改了李密的诏令,放走了李世民。
创作于明朝初期的《魏征改诏》取材与上面的剧本相似.有关秦琼的内容与此剧略同。
《徐懋功智降秦叔宝》剧写李密兵败身亡后,秦琼投降了王世充。
王世充与唐军交战,秦琼勇猛善战,李世民想使其归附,于是派徐懋功去招降。
但是秦琼出于忠义观念不愿投唐。
于是,徐懋功就使用反间计,使秦琼受到王世充的猜忌.且马上就有杀身之祸,秦琼不得已而投唐。
上述戏剧。
由于它们重点在表现激烈的的矛盾冲突,展示惊险热闹的曲折情节,对人物形象缺乏细致深刻的刻画,所以,秦琼在剧中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过场人物,缺乏典型鲜明的个性。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仍可以看到后世小说作者们多以戏剧中的秦琼形象及情节为基础,进行深度的艺术加工之后,用在自己的小说中。
2.民间说唱艺术对秦琼形象的塑造。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明清时期一些杂录、笔记中了解到.明清小说中的秦琼形象及其故事还参考了民间说唱艺术。
秦琼故事中的《秦叔宝见姑娘》一段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
袁于令的《隋史遗文》第十三、十四回写秦叔宝发配至幽州.幽州总管罗艺的妻子正是其姑母,姑侄得以相认。
但据《新唐书》载,罗艺的妻子足孟氏,与秦叔宝并无瓜葛。
这一情节,喧该是说唱艺人们的虚构。
晚明著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所说的秦琼故事在当时影响就很大,这一点可由《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得到验证。
柳敬亭对左良玉说:“若不嫌聒噪啊,把昨晚说的《秦叔宝见姑娘》,再接上一回吧。
”这接上的一回,讲述的是秦琼在校场演练武艺的事。
这说明,秦琼故事在柳敬亭时代已成为一个完整的说书系统。
这就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袁于令在《隋史遗文》中多次提到的“旧本”,确实是存在的,并且早已在民间广泛流传。
三、结语明代中后期,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榜样力量鼓动下,一部分小说家开始创作以隋唐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于是,秦琼这一形象自然也就进入了小说中.由于已经有了丰富的素材来源,秦琼这一人物形象在此类小说中得到了日趋完美的塑造,逐渐从一个历史书籍记载的人物演变成一个世俗的大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