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原因及对策
怎么防治小麦倒伏

品种多样化
避免单一品种种植,以降低群体倒伏的风险。
合理播种
播期选择
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避免过早或过晚播种。
播种深度
合理控制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强抗倒能力。
科学施肥
要点一
氮肥管理
合理施用氮肥,避免过量施用导致植株旺长,增加倒伏 风险。
提高抗逆性
喷施叶面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高其 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有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
。
及时中耕培土
促进根部生长
中耕培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小 麦根部的生长,提高其抗倒伏能力。
防止病虫害
中耕培土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从而减轻小麦倒伏的风险。
04
倒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 应对策略
茎秆强度不足
某些品种的小麦茎秆强度不足,无 法承受风雨等外部压力,容易弯曲 倒伏。
播种及苗期管理不当
播种密度过高
播种密度过高会导致小麦群体内的竞争加剧,个体发育不良,抗倒伏能力下 降。
苗期管理不当
苗期管理不当,如施肥过量、灌溉不当等,会导致小麦苗期生长过快,抗倒 伏能力下降。
肥料施用不当
氮肥施用过量
品种选择
部分地区选用的小麦品种 抗倒伏能力较弱,容易受 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倒伏 。
应对建议
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小麦种 植密度,避免过密导致植株间竞争光照和养 分,从而降低倒伏风险。
通过科学施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营养元 素,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减少倒伏的可能 性。
选用抗倒伏品种
小麦倒伏如何预防

及时挖沟排水:在田间挖沟 渠,将积水引出,避免水浸 。同时,要确保沟渠畅通, 避免堵塞。
借助水泵等设备排水:如果 积水较深,可以借助水泵等 设备将积水抽出,加速排水 速度。
观察天气变化:倒伏后要注 意天气变化,避免连续阴雨 天气导致田间积水无法排出 。
喷施叶面肥
在倒伏后的小麦田中喷施叶面肥,可以 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抗逆性 。叶面肥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尿素等
追肥时间:在小麦倒伏后的1-2周内进行追肥,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 育。同时,要注意不要过早或过晚追肥,以免影响肥效。
追肥方法:将肥料均匀撒在小麦田中,然后进行翻耕或浇水,让肥料与 土壤充分混合。如果采用浇水的方式,要注意控制水量和水质,避免对 小麦产生负面影响。
及时清理枯叶烂叶
在倒伏后的小麦田中及时清理枯叶烂叶,可以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促进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风雨天气还会导致小麦病害的发生,如锈病、白粉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小麦的抗 倒性。
病虫害影响
病虫害也是导致小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伏的原因 之一。如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 会使小麦的根部受损,降低其抗
倒性。
虫害如金针虫、蛴螬等会咬食小 麦根部,使小麦失去营养支持,
容易倒伏。
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土壤 环境、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
02
倒伏对小麦的影响
产量下降
倒伏会导致小麦的穗数和粒数减少,进而影响产量。 倒伏还会使小麦的成熟期推迟,导致收获难度增加,进一步影响产量。
品质下降
倒伏会使小麦的籽粒成熟度变差,导致品质下降。
倒伏还会使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降低,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
病虫害加重
倒伏会使小麦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纹枯病、赤霉病等。
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倒伏,让你的庄稼抗风多一份力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自然环
境和人为因素等原因,常常出现小麦倒伏现象,这不仅会对粮食产量
造成影响,还会浪费农民的劳动和投入。
那么,小麦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措施呢?
一、小麦倒伏的原因
1. 生长状况:小麦的生长状况是影响小麦倒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小麦生长过高或过于稀疏,都容易导致小麦倒伏。
2. 天气因素:大风、暴雨等自然天气因素是引发小麦倒伏的重要
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容易出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极
易造成小麦倒伏。
3. 病虫害:病虫害也会对小麦倒伏造成一定的影响。
某些病虫害,如赤霉病、纹枯病等,都会导致小麦倒伏。
二、小麦倒伏的防治措施
1. 技术措施: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要重视技术措施的推广和应用。
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种子、肥料和化学农药等。
这些技术措施可
以帮助小麦的生长状况得以控制,减少小麦倒伏的发生。
2. 防风固土:为了防止小麦倒伏,很多农民采取了防风固土的措施。
这种措施可以减轻风的冲击,使土地更为稳固,减少小麦倒伏的
可能。
3. 病虫害防治:除去小麦上的病虫害也是防止小麦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可以在平时多学习病虫害防治知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综上所述,小麦倒伏对小麦的产量和农民的利益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及早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让我们的庄稼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多一份抗风的力量。
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止对策

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止对策摘要从气候、品种、整地播种、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小麦倒伏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对策,以期为小麦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倒伏;原因;防止对策近年来小麦倒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
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和晚倒,从形式上分为根倒和茎倒。
根倒多发生在晚期,受损失较小;茎倒则在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受损失较大,是倒伏的主要形式。
1小麦倒伏原因气候因素倒伏的原因一般都是强降雨和大风造成,尤其是当小麦处于灌浆后期,穗重加之连续降雨和大风,大部分高秆品种和群体过大田块发生点片倒伏。
品种因素倒伏的品种基本都是株高在85 cm以上且群体过大、茎秆细弱。
利辛县倒伏的品种主要是烟农19、皖麦38和豫麦70,其他品种倒伏较少。
整地播种因素翻耕田块因坷垃较大一般都要耙碎,起镇压的作用,小麦根系比较发达;而旋耕的田块土壤比较疏松很少镇压,所以翻耕田块比旋耕田块倒伏发生轻。
由于密度过大田块其茎秆比较细弱而且通风透光性差,加之春季降雨比较频繁,田间病害发生比较重;因此密度过大(播种量 kg/hm2以上)田块比密度适中(播量在120~150 kg/hm2)田块倒伏严重[1-2]。
撒播比条播倒伏严重,其原因是撒播的播量大后期群体也大,茎秆细弱通风透光性差。
栽培管理因素同一品种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种类其倒伏情况也不相同。
氮肥后移的田块比“一炮轰”的田块倒伏发生轻的多;施纯磷、钾在90 kg/hm2的田块比75 kg/hm2以下的田块倒伏轻;同一品种氮肥后移且磷钾肥在90 kg/hm2以上的麦田一般只是点倒伏;倒伏最重的是氮、磷、钾“一炮轰”且纯磷、钾低于75 kg/hm2的田块。
纹枯病危害小麦的基部茎秆,造成坏死,后期一遇到风雨即倒伏。
利辛县一部分田块倒伏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防治纹枯病造成的。
2防止对策选用抗倒伏品种选用抗倒伏品种是防止小麦倒伏的基础,在没有化控条件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区域宜选择抗倒伏品种进行推广,不宜选择高秆和茎秆细弱的品种。
预防小麦倒伏及灾后补救措施

预防小麦倒伏及灾后补救措施小麦是我国农业种植重要经济作物,被称为“人民粮食第一命脉”,是基础性农业作物,是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最重要保障和保证。
然而,小麦依然面临着重大的灾害威胁,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灾害就是小麦倒伏灾害。
(一)小麦倒伏的原因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显著变动是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
根据气象规律,一般空气温高、湿度低时,对小麦的发芽和生长发展有不利影响,如果形成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天气,小麦穗部会出现叶片焦枯、芒苞硬化,从而导致小麦倒伏现象。
此外,小麦根系薄弱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不足也是小麦倒伏的原因之一。
(二)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1)小麦种植前的土壤处理。
在小麦播种前,做好土壤深耕、火化和施用有机肥的种植措施,可以增加小麦根系有效体积,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从而增加小麦抗旱能力,降低倒伏的危险。
(2)播种期应注意小麦行种深度,保证行种深度与水分重合,可以减轻小麦倒伏的灾害程度。
(3)小麦种植抗旱品种。
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选择抗旱性良好的品种,以减轻旱灾的损失。
(4)在种植季索及期间,及时进行水分管理。
及时建立抗旱灾害的水分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农田水位,及时补灌和排水,防止土壤水分紧张。
(三)灾后补救措施(1)增施适量的抗旱肥料,如尿素、磷酸钙、磷肥等,以增强小麦根系的发育,提高抗旱性,从而减缓旱灾的程度。
(2)增施生态肥料,如有机肥、腐熟渣、海藻肥等,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质地,从而降低小麦倒伏的程度。
(3)及时有效补灌,将大量短期水通过入口渠流入灾区,以满足小麦的水分需求,降低小麦倒伏的程度。
(4)采取抗旱灌溉改良技术,如建立地下水循环系统,以节约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麦倒伏的程度。
小麦倒伏灾害一直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严重灾害,面对这一灾害,应从小麦种植前期采取抗旱措施,在种植期间采取抗旱技术,一旦出现小麦倒伏,尽早采取灾后补救措施,以减少灾害的损失。
上蔡县农场小麦倒伏原因及对策

上蔡县农场小麦倒伏原因及对策
一、小麦倒伏的原因:
1.天气原因:上蔡县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变化较为显著,天气多变,
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易导致小麦倒伏。
2.土壤原因:部分农民在种植小麦时未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松软度不够,缺乏支撑力,造成小麦易倒伏。
3.种植技术原因:一些农民在种植小麦时未采取适当的密植措施,导
致小麦茎秆过于细弱,抗风能力差,容易倒伏。
4.植株生长不良:小麦生长过程中,若发生斜生、弱生、偏生等现象,会降低植株的抗风能力,增加倒伏的风险。
二、小麦倒伏的解决对策:
1.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进
行种植,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2.合理施肥:在种植小麦前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养分状况,进行
合理施肥,增加小麦茎秆的韧性和支撑力。
3.采取适当密植措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密植措施,避免
小麦茎秆过于细弱导致倒伏。
4.增加茎秆硬度:可以在播种前采取适当措施,如调整种植密度、及
时施肥、选用强劲稳定的播种机具等,增加小麦茎秆的硬度,提高抗风能力。
5.加强管理:定期除草、浇水、灌溉、施肥等管理工作,促进小麦生长健康,提高抗倒伏能力。
在上蔡县农场种植小麦,遇到小麦倒伏问题并不是一种情况,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小麦倒伏问题是可以得到避免和解决的。
只要农民们加强管理,注重细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信小麦种植会取得更好的效益。
小麦为什么会倒伏 减轻小麦倒伏的措施有哪些

小麦为什么会倒伏减轻小麦倒伏的措施有
哪些
小麦发生倒伏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止措施,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那么,减轻小麦倒伏的措施有哪些呢?
一、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
1、品种选用不当。
在高肥水的田块种植抗倒伏能力较弱,不耐肥水的品种。
2、密度过大,造成通风透光不良,个体发育不好,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细弱。
3、耕层过浅,整地播种质量差,根系入土浅,基础不牢固等原因,使得在小麦生育中后期,遇大风雨会发生不同程度倒伏,千粒重降低,直接影响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
二、减轻小麦倒伏的措施
1、加深耕层,开沟排渍。
深耕可使活土层加厚,促进根系深扎、根量增多,增强抗倒能力。
2、科学施肥。
高产实践证明,施肥要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搭配,分层施肥。
3、化学调控。
使用多效唑或矮壮素,可有效控制旺长,缩短基部节间,矮化植株,增强抗倒伏能力。
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倒伏分为茎倒伏和根倒伏。
根倒伏是小麦发育不良导致扎根浅,一经风吹雨打,就会匍匐于地或土沉根歪。
茎倒伏主要表现是小麦茎基部节间(多数是基部三节)弯曲倾斜或折断后平铺于地。
1小麦倒伏的原因1.1品种选择不当。
种植品种植株高达85cm以上且群体过大、茎秆细弱、缺乏弹性就容易倒伏。
1.2整地因素。
旋耕的田块由于土壤比较疏松少镇压,耕层比较浅,小麦根入土较浅根系发育不良,小麦生长后期易倒伏。
1.3播种不合理。
播种较浅,导致根系扎的浅且不发达,易发生倒伏;播种量过大,有的亩播量可达25~ 30kg,导致田间郁闭通透性差,茎壁变薄缺乏弹性,易发生倒伏;播种密度大,植株争夺养分,容易出现弱苗,也会造成倒伏。
1.4施肥不当极易引起倒伏。
底肥施用过少,且追肥不合理,或者施肥时氮、磷、钾“一炮轰”的麦田,导致生长失去平衡,任意出现倒伏;同一品种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种类其倒伏情况也不相同。
氮肥后移的田块比“一炮轰”的田块倒伏发生轻的多;倒伏最重的是氮、磷、钾“一炮轰”且纯磷、钾低于75kg/hm2的田块。
1.5病虫害和自然灾害。
在土壤湿度大的环境中生长的小麦,再加上浇水不合理,阴雨天气不及时排水防涝导致小麦根系比较细弱,极易倒伏。
灌浆期小麦穗重加重,若浇水后遇到降雨和大风,小麦“头重脚轻”,茎秆难以承受麦穗重量而出现点片倒伏。
小麦在2~3月极易发生纹枯病,就会导致其基部茎秆坏死,后期遇风雨就倒伏。
2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2.1合理整地播种2.1.1选用抗倒伏、茎秆粗壮、抗病害、富有弹性耐肥的高产麦种。
2.1.2提高整地质量,大力推广深耕,加深耕层保证耕作层深度不小于25cm,尤其是秸秆还田的田地,必须与深耕和细耙配套,确实保证做到秸秆切碎深埋,土壤上虚下实,促进小麦根系早发、多发,下扎得深稳。
2.1.3提高播种技术。
通常将麦田行间距控制在23 ~25cm,采用等行距条播为宜,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0kg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以3~4cm为宜,每亩留基本苗8万~12万为宜,这样可以改善田间株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增强小麦抗倒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倒伏原因及对策
作者:陈翠环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7期
许昌市魏都区农技中心陈翠环
倒伏历来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倒伏后各单茎相互挤压、相互隐蔽,严重影响
有机物的合成、运输和积累,尤其是被压在下层的小麦甚至难以接受光照,致使有效穗数减少,不孕小穗增加,减产就不可避免。
事实表明,小麦抽穗前后倒伏一般会减产30%~40%,灌浆期
倒伏会减产10%~30%。
许昌市位于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中心区域,是全省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小麦年
播种面积稳定在21.33万hm2左右。
在这样大的种植规模中,如何防止倒伏发生,就成为小麦
高产栽培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小麦倒伏的原因
(一)品种不抗倒
如选用一些高秆、大穗、抗倒性差的品种,易引起倒伏。
(二)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
播量过大问题近几年表现尤为突出,一般12.5kg/667m2,有的高达20kg/667m2。
“有钱买籽、无钱买苗”,农民错误认为籽多、苗多,产量也会多。
遇到暖冬特别是去年许昌市冬季气
温偏高,11月份平均气温偏高0.5℃,12月上旬平均气温偏高1~3℃,旺苗比例比去年增长
14.7%,群体接近或超过90万,有些甚至超过110万。
群体偏大,植株相互拥挤,叶片相互遮荫,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基部茎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到后期支撑不了穗部重量
而倒伏。
(三)整地质量差
播种前,只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层很浅。
耕层过浅对土壤培肥改良不利,影响小麦根
系下扎,土壤过分疏松,易跑墒跑肥,造成倒伏。
(四)病害
小麦在苗期如遇到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很容易发生纹枯病。
纹枯病病菌侵入茎秆后,影
响养分制造运输的积累,后期容易形成倒伏。
(五)水肥运控不科学
水肥施用不合理,使植株偏高,特别是氮肥施用偏大,容易倒伏。
(六)暴风雨
暴风雨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一个主要外力因素,一旦遇到暴风雨,使穗部加重则压力加大而
倒伏。
二、应对措施
(一)选择矮秆抗倒品种
选用抗倒伏品种,特别是高水肥麦田,应选用矮秆或半矮秆,茎秆粗壮韧性强,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如矮抗58、周麦22、郑麦7698、郑麦366等。
(二)深耕细作,加深耕层
机耕机耙配套耕深25cm,提高整地质量,达到上虚下实,以利根系发育下扎。
(三)合理密植
适量下种,合理密植,中高产麦田实行宽窄行播种,要普遍推广精量、半精量匀播技术,
每667m2播量8~10kg,确保合理的基本苗数。
(四)培育壮苗
控制旺长,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
1、深中耕。
对于群体偏大有倒伏可能的麦田采用深中耕(7~10cm),可有效控制分蘖增长,起到控上促下、加速两极分化和控旺转壮的作用。
2、镇压。
对于群体较大,种植植株较高品种的麦田,除深中耕控制群体过大外,还应在起身后期、拔节前进行镇压,以促进地下根系发育,蹲实基部节间,控制旺长。
3、喷施化学药剂。
对旺长麦田,在小麦起身期,每667m2叶面喷施万分之二浓度(即15%
的多效唑13g加水10kg)的多效唑溶液50~75kg,或在小麦拔节后1~3节伸长时,喷洒有效成
分为0.2%~0.3%的矮壮素1~2次,抑制株高,防止倒伏。
(五)科学应用肥水
合理促控管理,特别是对越冬群体偏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和底肥充足晚播的麦田,冬季
和返青期均应控制肥水,以免春蘖大量孳生。
此外,在小麦生育后期浇水时,还应注意适时适量,不要在刮风天浇水。
三、小麦倒伏补救措施
小麦倒伏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二是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
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对提高穗粒数和
粒重意义重大。
1、因风雨而倒伏的,可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竿轻轻抖落茎叶上的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
2、喷洒磷酸二氢钾150~200g/667m2,或每667m2施用16%的草木灰浸提液50~60kg,以促
进生长和灌浆。
3、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
如果倒伏后没有病害的发生,一般轻度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重度倒伏也会有一定的收获,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则会雪上加霜,严重减产。
及时防治倒伏后带来的各种病虫害,是减轻倒伏损失的一项关键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