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_教学设计说明
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教学设计

课题7: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灵活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通过让学生画、量、讲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能力目标: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图转换能力,提高综合分析素质。
2、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处理措施: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和AutoCAD 计算机绘图软件,通过例题详细分析和作图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处理措施:利用组合体空间立体结构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法: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1(节。
)要求学生自己练习,自己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2(学生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适当引导。
学法)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需要学生充分回顾三视图投影规律。
(1 )给出组合体的立体图形,使学生能借助立体想象平面三视图。
(2)在交流、评价中构建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3(的四重境界。
五、教学过程(含提问、讨论、布置与检查学习任务等)教师活学生活预期效阶段任新课内容复习组合奠定基【复习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形式都有哪些呢?垫;奠定表面连接我们共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复习回论基础式和形体相切和相交这四种接形式有平齐不平齐不同的连接式,画法不同析形体分析以问题形式思考回答:【提问】某厂需要铸造如图所示的新课引入引入,进行轴承座组合体,同学们能不能画一假设研究,例实生由产张完整规范的工程图纸?鼓励学生大引出轴承座,胆创新,进兴学习激发一步激发学趣习兴趣。
表达与识读常见组合体(一)(叠加型、切割型组合体的画法)

画组合体视图的主要步骤为先形体分析,然后 选择视图。画图时先主要后次要,先定位置后定 形状,先画基本形体叠加,再画切口、穿孔和圆 角等局部形状。
叠加型、切割型组合体的画法
一、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画法 1 .叠加型组合体形体分析、主视图选择。
叠加型、切割型组合体的画法
2.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画法源自叠加型、切割型组合体的画法
二、切割型组合体视图画法 1 .切割型组合体形体分析、主视图选择。
2.切割型组合体视图画法 切割型组合体的画法.swf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叠加型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第课时1、形体分析(展示支座模型)支座模型是由几个部分叠加而成的组合体,我们利用支座模型来学习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我们如何如何运用三视图将支座准确地表达出来呢?(停顿两秒钟后,将学生的视线引入到“画组合体视图的一般方法”板书部分。
(1)分解组合体,分析各部分相对位置。
展示模型,请一学生回答,该组合体由几个部分组成?(2)判断相邻表面的关系板书讲述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空心圆柱肋板底板凸台耳板展示模型,请学生集体回答,该组合体相邻表面的关系。
2、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的选择原则:(1) 要尽可能多地反映出组合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2) 考虑组合体的正常位置,把组合体的主要平面或主要轴线放置成平行或垂直位置;(3) 在俯、左视图上尽量减少虚线。
本例中,比较箭头所示两个投射方向,A 向作为主视图能够更好地反映支座的结构特征,且表达清晰,符合主视图的选择原则。
因此选择A 向作为主视图。
3、画图步骤〖要求学生在老师作图的过程中,准备绘图工具与老师同步作图,并对照老师的图样检查作图的正确性〗(1) 选择比例和图纸幅面。
① 画图时,尽量选择1∶1的比例,这样既便于直接估量组合相交凸台的轴线与圆柱 的轴线垂直相交相切两圆柱的通孔连通叠合体的大小,也便于画图。
②按选择的比例,根据组合体的长、宽、高计算出三个视图所占面积,并在视图之间留出标注尺寸的位置和适当的间距,据此选用合适的标准图幅。
(2)确定视图位置,画出中心线和基线。
(3)画主要形体直立空心圆柱体(3)画凸台板书集体回答:圆柱体应先从哪个视图画?板书边讲述,边在黑板上作图。
重点强调相贯线的画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4)画底板(5)画肋板与耳板(6)检查并擦去多余作图线,按要求描深板书边讲述,边在小黑板作图。
强调底板两侧与圆柱体相切处的画法,在俯视图中找出切点,主、左视图相切处不封闭。
注意俯视图中被小圆柱挡住的部分为虚线。
板书请一学生上台画耳板的俯视图,另一学生回答作图是否正确。
教学设计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教材分析】
叠加型组合体是本章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即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从投影理论过渡到读图的桥梁。
【学情分析】
1、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过基本体三视图画法,掌握情况较好;
2、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故应注意积极引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形体分析法分解叠加型组合体
2、能正确表达叠加型组合体三视图
二、能力目标
学生会画叠加型组合体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与组员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2、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对较复杂的叠加型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
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绘制叠加型组合体三视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模型教学
【教学用具】
自制模型、绘图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画法教案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01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组合体的形成、分类、视图画法和尺寸
标注等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技能提升情况
02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体分析能力和绘图技
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习态度与习惯
03
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
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
表面交线的分类
根据两立体表面的相对位置,表 面交线可分为相贯线和截交线。
表面交线在组合体视图中的识别
识别方法
在组合体视图中,表面交线通常表现为视图中的图线或图线的 组合。识别表面交线需要分析视图中图线的形成原因和含义, 判断其是否为两个或多个立体表面的交线。
识别步骤
首先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点,确定可能产生表面交线的部位; 其次根据投影规律,在相应视图上寻找表面交线的投影;最后 根据表面交线的性质,判断其类型及空间位置。
局部放大图
对于组合体中细小结构或 复杂部分,可以采用局部 放大图进行详细表示,以 便于理解和加工。
简化画法
对于某些不影响整体理解 的局部细节,可以采用简 化画法进行表示,如省略 某些圆角、倒角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局部放大图和简化 画法时,应注意保持与原 图的投影关系一致,并标 注必要的尺寸和说明。
04
通过大量的空间思维训练题和实例分析,提高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组合体 视图识读打下基础。
典型组合体结构分析举例
叠加型组合体 以叠加型组合体为例,详细讲解其结构特点、视图表达方 法和识读技巧,通过实例演示叠加型组合体的视图绘制过 程。
切割型组合体 以切割型组合体为例,介绍其结构特点、视图表达方法和 识读要点,通过实例演示切割型组合体的视图绘制过程。
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 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 体会, 以灵活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通过让学生画、 量、讲的形式, 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能力目标:
本节课的任务:
画出轴承座的三视图
分析:
1、轴承座的组成
任务分解
任务1:形体
分析
【提问】该组合体由那几部分组成?
该轴承座属于哪种组合形式?
【思考】五个基本体的三视图草图?
2、基本体表面连接形式
【提问】五个基本体的表面是怎样连接的?
思考回答: 轴承座由底 板、圆筒、 支撑板、肋 板和凸台五 个基本体叠 加而成。
思考回答:
底板和支撑 板后表面平 齐叠加;肋 板、圆筒对
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 力,突破教 学难点。
表面连接形
垫;奠定理
组合体表面
式和形体分
论基础;
连接形式及
接形式有平齐、不平齐、相切和相交这四种。 不冋的连接形
形体分析法
式,画法不同。
析法
新课引入
由生产实例
引出轴承座, 激发学习兴 趣
给出任务
【提问】某厂需要铸造如图所示的
轴承座组合体,同学们能不能画一
张完整规范的工程图纸?
思考回答:
以问题形式 引入,进行 假设研究, 鼓励学生大 胆创新,进 一步激发学 习兴趣。
(3)在交流、评价中构建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 的四重境界。
五、教学过程(含提问、讨论、布置与检查学习任务等)
绘制叠加式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

例: 画图示组合体的投影图。
2、先主后次,逐块画每个基本体的三面图;
例: 画图示组合体的投影图。
2、先主后次,逐块画每个基本体的三面图;
例: 画图示组合体的投影图。
2、先主后次,逐块画每个基本体的三面图;
例: 画图示组合体的投影图。
2、先主后次,逐块画每个基本体的三面图;
例: 画图示组合体的投影图。
3、检查去、留、变,并描深。
例: 画图示组合体的投影图。
3、检查去、留、变,并描深。
例: 画图示组合体的投影图。
1.画基准线、底板 2.画中间棱柱 3.画肋板 4.画楔形杯口 5.整理加深图线 完成柱基础投影图
当两基本体叠合时,若相邻表面共面,则衔接处无线。
共面不画线
不共面要画线
共面
不共面
当两形体叠合,面与面不共面(相交)时,它们之间有分界线 。 有交线
不共面(相交) 有交线
当两基本体相邻表面相切,则相切处光滑过渡。 无线
●
无线
●
相切
不画线
不相切
要画线
形体分析法是假想把形体分解为若干基 本体,只是化繁为简的一种思考和分析问 题的方法,实际上形体并非被分解,故需 要注意整体组合时的表面交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
一、形体分析:
几块、各块的形状、相对位置、组合形式、表 面交线
二、选择主视方向:
工作位置、特征方向、减少虚线、较长方向
三、作图:
1、选比例,定图幅,画基准; 2、先主后次,逐块画每个基本体的三面
图(即画完一块基本体的全部三面图后, 再画另一块); 3、检查去、留、变,并描深。
例: 画图示组合体的投影图。
CAD1659~62课时平面立体叠加类组合体三视图绘制讲课教案

三、知识讲解
6.评分标注
四、作业
20套模拟题第四题
五、小结
1. 组合体三视图绘制 2. 剖视图的绘制--半剖与全剖
改写剖视图
3.左视图半剖效果图
三、知识讲解
2.除改画剖视图外,还需补画视图 知识点:
➢平面叠加类组合图三视图 绘制方法;
➢对象捕捉&对象追逐; ➢45°投影线法; ➢投影规律--“三等关系” ➢剖视图绘制
6-4形成过程
1)6-4的立体图形
2)主视图全剖效果图
3.左视图半剖效果图
三、知识讲解
2.除改画剖视图外,还需补画视图 强化练习3
7-4形成过程
1)7-4的立体图形
2)主视图全剖效果图
3.左视图半剖效果图
三、知识讲解
1.直接改画剖视图
强化练习1
2-4形成过程
前面
后面
1)2-4的立体图形
2)主视图半剖效果图
3.左视图全剖效果图
三、知识讲解
1.直接改画剖视图
强化练习2
14-4形成过程
1)14-4的立体图形
2)主视图全剖效果图
8-4形成过程
1)8-4的立体图形
2)主视图全剖效果图
3.左视图半剖效果图
三、知识讲解
2.除改画剖视图外,还需补画视图 强化练习4
3-4形成过程
1)3-4的立体图形
2)主视图全剖效果图
3.左视图半剖效果图
三、知识讲解
3.改画剖视图步骤
1)利用形体分析方法分析实体图形 2)确定剖视种类(全剖或者半剖)和剖切平面的位置 3)删除剖切平面前 面的线(相贯线) 4)将剖切平面上 结构的线(虚线)改成轮廓线(粗实线) 5)将表达 剖切平面后 可见结构的线(虚线) 改成轮廓线(粗实线),不可见结构的图线删除 6)02图层线进行填充剖面线 7)调整中心线;删除辅助做题的线三、知识解4.填充剖面线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7: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灵活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通过让学生画、量、讲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能力目标:
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图转换能力,提高综合分析素质。
2、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处理措施: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和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通过例题详细分析和作图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处理措施:利用组合体空间立体结构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
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要求学生自己练习,自己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适当引导。
学法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需要学生充分回顾三视图投影规律。
(2)给出组合体的立体图形,使学生能借助立体想象平面三视图。
(3)在交流、评价中构建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五、教学过程(含提问、讨论、布置与检查学习任务等)
阶段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奠定基础
复习回顾
组合体表面连接形式及形体分析法【复习】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形式都有哪些呢?让
我们共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
接形式有平齐、不平齐、相切和相交这四种。
不同的连接形
式,画法不同。
复习组合体
表面连接形
式和形体分
析法
新课内容铺
垫;奠定理
论基础;
新课引入
由生产实例引出轴承座,激发学习兴趣【提问】某厂需要铸造如图所示的
轴承座组合体,同学们能不能画一
张完整规范的工程图纸?
思考回答:
以问题形式
引入,进行
假设研究,
鼓励学生大
胆创新,进
一步激发学
习兴趣。
给出任务本节课的任务:
画出轴承座的三视图
思考、讨论设定任务主
线,明确学
习目标。
一、轴承座的形体分析:
1、轴承座的组成
思考回答:
轴承座由底
板、圆筒、
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
力,突破教
任务分解
任务1:形体
分析
【提问】该组合体由那几部分组成?
该轴承座属于哪种组合形式?
【思考】五个基本体的三视图草图?
2、基本体表面连接形式
【提问】五个基本体的表面是怎样连接的?支撑板、肋
板和凸台五
个基本体叠
加而成。
思考回答:
底板和支撑
板后表面平
齐叠加;肋
板、圆筒对
称叠加;支
撑板和圆筒
外表面相
切;凸台和
圆筒外表面
相交,通孔
内表面相交
学难点。
任务2:主视图选取二、主视图的选择
【知识点】在选择视图时,首先要选好主视图。
确定主视图
一般应符合以下原则:
(1)符合自然安放位置
(2)反映形体特征,也就是在主视图上能清楚地表达组成
该组合体的各基本体的形状及它们之
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尽量减少其他视图中的虚线。
【提问】应该选取哪个作为主视图呢?
思考回答:
第三个
掌握主视图
选择原则与
方法
任务3:完成三视图三、画底稿
【提问】先定位置还是先定形状?
1、选择比例,布置视图
(1)画图时,尽量选择1∶1的比例,这样既便于直接估
量组合体的大小,也便于画图。
(2)按选择的比例,根据组合体的长、宽、高计算出三个
视图所占面积,并在视图之间留出标注尺寸的位置和适当的
间距,据此选用合适的标准图幅。
(3)布置视图
思考回答:
先定位
【知识点】基准线是指画图时测量尺寸的基准,每个视图需要确定两个方向的基准线。
通常用对称中心线、轴线和大端面作为基准线,如右图所示
2、画三视图
【提问】先画主体还是先画局部?
根据先主体后局部的原则,所以必须先画底板和圆筒,再画支撑板、肋板和凸台。
【提问】三个视图一起画还是单独画?
为了避免漏线,应尽可能把同一基本体的三面投影联系起来同时作图,不要孤立的完成组合体的一个投影后,再画它的另一面投影。
(1)底板的三视图
底板的基本体是长方体,开两个对称的通孔,下方开通槽,注意可见轮廓线和不可见轮廓线的区分。
(2)圆筒的三视图
先画圆筒的主视图,根据三视图投影规律画俯视图和左视
图。
(3)支撑板的三视图
支撑板和圆筒的表面连接关系是相切,且切点位于最左最右素线上方,所以俯视图里的两段素线没有,左视图里只是一根支撑体的轮廓线。
【注意】避免多线,当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而光滑的连接在一起时,相切处不存在任何轮廓,所以在投影图中不应画出切线的投影。
(4)肋板的三视图
注意圆筒与肋板的相交
(5)凸台的三视图
凸台和圆筒相贯,有两条相贯线,即内表面与内表面相贯,外表面与外表面相贯。
画图时,注意相贯线。
3、检查、加深
各部分的底稿画好后,要进行认真检查,然后按规定线型描
深,如图所示。
指导学生作图,检查存在的问题。
五、参考资料及学生阅读资料
(1)钱可强.机械制图(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熊洁羽.化工制图(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六、板书设计或电子演示文档
组合体三视图
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
七、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