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
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的最主要原因是()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2.1946年10月10号,一著名民主人士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A.北平国军已成“瓮中之鳖”,插翅难逃B.和平建国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C.国民党的和谈邀请遭到共产党抵制D.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协议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这一论断针对的是() 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B.内战爆发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C.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4.1947年,画家石鲁随部队撤离延安,转战黄土高原,在行军途中,他目睹了毛主席率军与国民党追兵从容周旋的历史性场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重温当时的这个情景,构思并创作了一幅画,该画的名字应为()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解放南京D.淮海战役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6.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7.“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
”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8.人民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

材料二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改
称谓等社会丰功伟绩。
(6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
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1) 材料一中的“轮船招商局”创办于哪一探索活动中?“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他怀着什么思想,创
下列事件证实了毛泽东的论断的是 ( )
A.“双十协定”的签订
B.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C.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D.蒋介石亲赴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
3. 1946 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不要因为蒋
( 介石 ) 破坏了这些
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①戚继光抗倭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
①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在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期间,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住的屋子里的那张旧
写字台上, 为前线起草的指示、 电文竟达 190 份之多。 对此, 周恩来感慨道: “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七、八单元检测卷(70分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号 1 2 3 4 5 6 7 8 910答案C C A D A D B B D B1.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这次会议是遵照哪一文件精神召开的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D.《资政新篇》2.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后,有人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上述材料中的第二个“长征”指的是A.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B.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右侧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农民踊跃参军参战C.三大战役D.解放全中国4.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时间1948年9月地点锦州、沈阳结果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A.百团大战B.青化砭战役C.淮海战役D.辽沈战役5.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起点,同时它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
这座城市是A.南京B.北平C.武汉D.台湾6.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商办企业统计表: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③辛亥革命的推动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7.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买一件二手西装。
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
这说明了A.社会性质的改变B.习俗风尚的变革C.辛亥革命的成功D.人们生活的富裕8.读下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时间学校名称办学地点1912年北京大学北平1937年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193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1946年北京大学北平A.政权更迭B.外来侵略C.国共合作D.军阀割据9.“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祭词中说:“……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
出师未捷,千古遗恨。
义声扬振,五月而后,武昌继之,遂覆清室。
民国以立,共和新造。
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
……”对这段祭词理解正确的是()①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②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③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④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2 .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驱除驱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3 . 小明在百度搜索“中国近代工业”词条时会出现张謇的名字。
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有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B.提出“师夷长技”,兴办洋务企业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D.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4 . 著有《社会学大纲》,并创办了中共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A.周立波B.李达C.齐白石D.田汉5 .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领导工人运动,城市包围农村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D.社会主义道路6 .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八单元 测试题

第七、八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电文中有如下文字:“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
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 由材料可以看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A.避免内战,共商大计B.继续合作,惩罚日本C.巨头聚首,发展友谊D.明辨是非,打击中共2.“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
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
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
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A.国民党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3.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军兵团的领导干部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与这些言论相关的军事行动是()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B.辽沈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4.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战争”是指()A.护国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5.下面是一部电视剧的台词,其中邓小平所说的“大转折”()刘伯承:“渡过黄河,目标大别山!”邓小平:“这是大转折啊!革命要胜利了!”A.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标志着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标志着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开始了6.“时间:1948年9—11月。
主要战场:锦州、沈阳。
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这是小明同学对某场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解放了东北全境C.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7.“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1949年2月1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完全版】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各单元测试题目(提供答案)

【完全版】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各单元测试题目(提供答案)第一单元海洋文明与文化交流1. 请问下列哪个国家曾经是一个海洋文明古国?- A. 英国- B. 中国- C. 德国- D. 美国- 答案:B2. 哪个古代文明国家的人民是通过海上贸易和航海活动实现了繁荣?- A. 罗马帝国- B. 埃及- C. 波斯帝国- D. 腓尼基- 答案:D3. 哪个文明古国通过海洋文明和航海活动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 A. 印度- B. 中国- C. 波斯帝国- D. 腓尼基- 答案:D4. 下列哪个城市是腓尼基人的重要商业城市?- A. 雅典- B. 孟买- C. 迦太基- D. 伦敦- 答案:C5. 哪种文化交流方式对于推动世界各国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A. 陆上贸易- B. 航海活动- C. 农业技术交流- D. 语言交流- 答案:B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哪个?-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答案:A2. 下列哪个朝代的统治者被称为“太祖”?- A. 唐朝- B. 秦朝- C. 晋朝- D. 宋朝- 答案:B3. 哪个朝代的统治者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 A. 宋朝- B. 元朝- C. 金朝- D. 唐朝- 答案:D4. 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A. 汉朝- B. 隋朝- C. 五代十国- D. 明朝- 答案:A5. 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 A. 隋朝- B. 明朝- C. 元朝- D. 宋朝- 答案:D第三单元世界古代史1. 古代希腊是由许多城邦组成的,哪个城邦被誉为希腊的文化中心?- A. 亚历山大港- B. 雅典- C. 斯巴达- D. 特洛伊- 答案:B2. 古代希腊的奥运会是为了纪念哪个神祇而举行的?- A. 宙斯- B. 阿波罗- C. 阿瑞斯- D. 赫拉- 答案:A3. 罗马帝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 A. 巴黎- B. 罗马- C. 倫敦- D. 雅典- 答案:B4. 古代罗马帝国曾经统治的大片领土位于哪个大陆?- A. 欧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答案:A5. 古代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对现代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套法律体系被称为什么?- A. 美国法- B. 英国法- C. 罗马法- D. 法兰西法- 答案:C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些?- A.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 B.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水轮机- C.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蒸汽机- D.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风车- 答案:A2.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高峰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元朝- 答案:B3. 中国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B4. 指南针的发明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答案:A5.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 隋朝- B. 唐朝- C. 南北朝- D. 宋朝- 答案:C。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
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
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广州B.重庆C.西安D.北平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右图是中共和谈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合影。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B.联合蒋介石抗日C.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D.结束长期内战局面3.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4.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7.194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献词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此,中共于4月发动了( )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8.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右面知识卡片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上整理的笔记内容,据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古田会议D.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
人物:毛泽东。
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毛泽东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
”下列事件证实了毛泽东的论断的是( )A.“双十协定”的签订B.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C.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D.蒋介石亲赴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3.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不要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
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
”这表明( )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4.1947年,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其中,哪位将领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A.彭德怀B.刘伯承C.林彪D.聂荣臻5.下面是一部电视剧的台词,其中邓小平所说的“大转折”具体是指( )某电视剧台词刘伯承:“渡过黄河,目标大别山!”邓小平:“这是大转折啊!革命要胜利!”A.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D.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开始了6.1948年10月,一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7.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
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
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右图是中共和谈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合影。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联合蒋介石抗日C.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D.结束长期内战局面3.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4.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5.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7.194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献词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此,中共于4月发动了(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8.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9.《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他”是( )A.魏源 B.张謇 C.陈独秀 D.胡适10.张謇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实业家、近代儒商的典范。
他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创办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11.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 )A.都是洋务派的代表B.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C.都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D.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2.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
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A.新式学堂注意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13.“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井田,开阡陌”——严复。
“此事”指( )A.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 B.《申报》在上海创刊C.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D.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的拍摄14.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最佳选项是( )①《黄河大合唱》②《义勇军进行曲》③《狂人日记》④《愚公移山》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15.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春天的故事》 D.《我的中国心》二、非选择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3分)(1)在图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应填写上什么相关内容?(3分)(2)图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哪座城市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2分)(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
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4分)(4)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4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材料二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从材料一看,你觉得国民党对谈判有诚意吗?为什么还要“假戏真做”呢?(4分)(2)材料二中的“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事件?(4分)(3)材料三的诗中准确描述当时占领南京的诗句是什么?(2分)(4)简要概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大历史事件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5)从三则材料纵观国民党政府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18.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
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百日维新”失败后保留下来的教育成果是什么?(4分)(2)科举制产生于我国的哪一朝代?何时被废除?(4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5分)19.阅读下面三段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比较表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年689家33亿元27万多1920年795家50亿元55万多材料二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材料三近代中国老百姓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有许多是从外国进口的,因此有许多东西都带有一个“洋”字,被称为“洋货”。
当然,有些日用品我国也能生产,人们一般把国产的东西称为“国货”。
(1)材料一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外部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状况?(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中国市场上会有那么多“洋货”?(3分)(4)想一想,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
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
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B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右图是中共和谈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合影。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联合蒋介石抗日C.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D.结束长期内战局面3.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
材料主要反映了( B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4.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5.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D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C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7.194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献词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此,中共于4月发动了( C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8.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C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9.《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