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百校大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

枣阳一中2016届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 命题人邹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国民党的腐败统治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英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我们的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
”他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根本起因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输入鸦片 D.扭转贸易逆差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4.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材料,最能概括其内容的研究标题是( )A.多样的政治文明类型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5.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
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7.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高三历史-2016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6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代的行省制,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故B项的表述错误;元朝确定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地方的民政和军政等事务,在行使权力时要受到中央的节制。
故C项中“相互制衡”、D项中“专门机构”的表述均与此不符,本题应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的行省制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相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1901年《辛丑条约》中“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的规定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即“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故本题应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3.“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全国名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百校大联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n卷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纸上、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全册。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
”这说明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D.—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
元贞、大德以后稍出。
” 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
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
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 上述现象反映出A.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C.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乾隆时人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
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A.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B.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C.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D.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恩格斯在谈到古代雅典民主时曾说现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寧所赖以建立的阶级对立,已经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而是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了。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北省两汉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

湖北省两汉学校2016届高三10月考试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2.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
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4.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
这表明雅典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旧有贵族退处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5.“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A.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 B.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C.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 D.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6.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
湖北省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含解析)

2016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隋唐政治发展时说:“故隋、唐之中央集权,可以谓政府地位之提高,而非王室地位之加隆。
”这有利于说明隋唐时期A.皇权得到明显的加强 B.门阀势力进一步衰落C.王室与政府相互对立 D.宗法制的影响力提升2.黄宗羲观察到当时江浙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兄弟异居”的现象,甚至“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
对于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专制主义高压下传统大家族难以为继 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家庭结构C.启蒙思想推动了小家庭模式的出现 D.西方观念影响下社会风俗产生变化3.清朝雍正皇帝曾说,“九州岛四海之广,中华处百分之一”。
乾隆帝承认如荷兰、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存在,并认识到自己对它们根本没有丝毫控制力可言。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清朝早期帝王抛弃了天朝上国的理念B.本质上是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自卑体现C.反映了世界整体性趋势对中国的影响D.主权国家及平等外交意识冲击了清政府4.清朝前期的一份解禁丝绸出口贸易的上谕说:“徒立出洋之禁,则江浙所产粗丝转不得利,是无益于外洋,而更有损于民计。
又何如照旧弛禁,以天下之物供天下之用,尤为通商便民乎。
”这反映了A.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放弃 B.江浙丝织业的发展迅速C.政府认识到外贸的积极意义 D.鼓励商业发展成为国家政策5.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初期举行科举考试,内容仅限于《圣经》,1861年春的地区级考试,则除了宗教教义外,更有关于《论语》的内容。
这意味着太平天国A.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B.日益求助于传统治国智慧C.得到了知识分子普遍支持 D.后期的信仰危机愈发严重6. 19世纪后半期,大运河沿线城市,如扬州、清江浦、临清等逐渐衰落,上海、汉口等城市发展迅速。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重心地位的转移 B.经济现代化发展不均C.半殖民地秩序的确立 D.内战影响了经济发展7. 19世纪末期中国某报纸报道对当时招聘女T所引发的盛况:“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人选。
湖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联考试卷

湖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20高二下·安徽月考)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
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 家国同构B . 等级森严C . 君主专制D . 官僚政治2. (2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某校高二(3)班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中期报告中,提到了如下关键词:克己复礼、仁政、罢黜百家、朱熹、黄宗羲。
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 儒学的形成及发展B . 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C . 法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 .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3. (2分)《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①②③4. (2分) (2017高一上·枣庄月考)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 . 尚书省B . 中书省C . 门下省D . 兵部5. (2分) (2019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③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④“知识就是美德”。
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④D . ②③6.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高三生物试卷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80%)、必修2第1章(20%)。
第I卷(选择题共5 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物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B.桑格和尼克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切赫和奥特曼-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卡门和鲁宾——卡尔文循环2.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B.都有环状的DNA分子C.都能合成自身生活所需的蛋白质和酶D.都能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空间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其功能可能相似B.DNA是细胞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C.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D.某些脂质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B.蛋白质和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都产生紫色反应C.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D.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旺盛5.下列有关细胞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上可合成A TP '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6.下图是羊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及Na+、K+跨膜运输的原理图,图中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小肠液中的钠离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排出K+需要ATP水解供能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 TPD.小肠上皮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载体蛋白质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可排除是植物细胞B.观察到有细胞板的形成,则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C.用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视野中唾液腺细胞核孔的数量比肌肉细胞核孔的数量多8.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胰蛋白酶会影响它的活性B.酶在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为氨基酸C.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的酶相同D.酶通过提供能量来提高催化反应速率9.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淀粉酶浓度和淀粉溶液浓度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溶液浓度B.实验二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酶的浓度C.实验一中,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D.实验二中,若提高淀粉溶液浓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10.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分化机制失控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20)右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2.(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19)从欧洲来到北美,清教徒的梦想被现实击碎,实现一种思维的转变,由于除印地安人外,其余都为移民,人们的等级观念不强,有一种平等的意识在其中并且人们都为自由而来。
材料所述表明当时的北美人( ) A.具有追寻理想的决心B.具有战天斗地的勇气C.积极追求社会的公平D.具有崇尚自由的天性3.(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18)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
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A.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B.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C.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D.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4.(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22)梯也尔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
由此可见,梯也尔主张共和国的根本原因是( )A.害怕国内人民的斗争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希望恢复帝制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5.(2016·湖北荆州一模·23)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百校大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全册。
第I卷(选择题共5 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他们都是替周天子司牧一方的诸侯B.不同爵位反映出了他们功勋的大小C.西周分封与商朝分封有着本质不同D.西周为维护统治而进行了层层分封2.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
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3.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这反映出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4.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
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A.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5.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日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
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
”这一记载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6.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井上馨直言:“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所以,想到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这一赔款A.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B.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C.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7.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8.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
”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A.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B.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C.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9.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革命行动。
这一革命行动A.实现了革命中心向农村的转移B.为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C.使中共开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D.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局面10. 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
这反映出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11.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
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这反映出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12.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
此图表明新中国A.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13. 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台湾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
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
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
”这一演说A.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B.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C.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D.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14. 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
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
这反映出新中国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15.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各国应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手段而不是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战争和对抗无法根本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通过强化军事优势无法带来世界的和平稳定。
材料反映出A.中国将放弃用武力维护世界和平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C.淡化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外交重点D.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6.“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A.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B.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C.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D.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17.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
”这表明罗马法A.注重法律程序B.追求公平正义C.保护公民人格权D.已经十分完善18.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
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反映出光荣革命A.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B.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C.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D.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19.从欧洲来到北美,清教徒的梦想被现实击碎,实现一种思维的转变,由于除印地安人外,其余都为移民,人们的等级观念不强,有一种平等的意识在其中并且人们都为自由而来。
材料所述表明当时的北美人A.具有追寻理想的决心B.具有战天斗地的勇气C.积极追求社会的公平D.具有崇尚自由的天性20.右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21.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已经被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B.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D.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22.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23.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
”由此可知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4.新功能主义者预测,超国家组织的存在及其成功,将激励原本抱怀疑态度的社会群体接受欧盟或欧共体。
材料表明A.欧盟被社会群体完全接受B.超国家组织有利于经济区域化C.欧盟已改变国际关系格局D.欧共体成员国已失去国家主权25.从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有些西方学者称二战后的现代国际关系是“美利坚治下的和平”。
这一论调主要忽略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B.苏联解体的重要影响C.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D.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 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 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
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
明代内阁无属官。
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
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
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
材料二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知与国政。
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
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
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明清两代的内阁制度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内阁由明到清的发展变化。
(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内阁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统治的最后半个多世纪,是国内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和激化的时期。
在国内外矛盾的猛烈冲击下,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
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清王朝这样一个长期坚持民族歧视政策的异族王朝统治的年代。
人们很自然地认为清政府是中国积弱贫困和一切苦难的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