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施工曲线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建工)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建工)
压裂施工曲线解析
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度液体以超过地层吸 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产生的力, 超过井壁附近地应力和岩石抗张强度后,即 在地层中形成裂缝,随着带支撑剂的液体注 入地层中,裂缝逐渐向前延伸形成具有一定 长度、宽度、高度的填砂裂缝。这些裂缝具 有较高的导流能力,改变了油气渗流流态, 由原来的径向流改变为从地层单向流入裂缝, 再由裂缝单向流入井筒,使油气井产量大幅 度提高。
无明显破裂显示的层一般是:地层位于断层附近、地层微裂缝发 育、重复压裂层等。
、携砂液阶段曲线类型
下降型: 特点是当排量稳定 时,随着压开裂缝 的延伸和扩展,砂 比逐渐加大,泵压 连续下降。
下降稳定型: 特点为排量相对稳定 时,随着裂缝延伸和 扩展,砂比逐步增加, 泵压下降至一定程度 后相对稳定。
压裂项目建设周期的主要步骤
• 、排空:目的是了解液罐供液情况和每台 压裂车的上水情况。
• 、试压:目的是检查井口(总闸门以上部 位)及高压管线系统连接部位受压情况, 以保证正常施工。
• 、前置液阶段:小排量向地层挤入液体,了解井 下管柱是否畅通和地层的吸收能力。继续提高排 量,在井底产生足够的压力,使地层形成裂缝。
P—t双对数曲线图
携砂液曲线形态认识分析
• ①加砂曲线的形态与压裂液的性质有关:压裂液性质好坏 与携砂能力、摩阻等有很大关系。
• •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高粘度水基压裂液比低粘度水基压
裂液造成的裂缝宽度和长度要大。因此高粘度凝胶水基压 裂液能产生长而宽的裂缝,携砂液容易在裂缝中运动,一 般高粘度压裂液的加砂曲线形态多为下降型和下降稳定型。 低粘度压裂液的加砂曲线形态有多种形态。
液体摩阻造成的。 之后泵压由尖峰下降,这是地层被压开(一般是注入液体达

压裂施工动态曲线及特征分析

压裂施工动态曲线及特征分析

压裂施工动态曲线及特征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压裂施工特点及施工曲线的意义,根据压裂施工过程的主要工序,并结合合水油田压裂措施井大量施工曲线,经分析比较和认真筛选,重点列举和叙述了置前置液和携砂液阶段的压裂曲线类型特征,尤其是加砂过程泵压、排量随时间变化的形态描述,为今后现场作业及时了解和分析施工动态、合理调整施工参数、优质安全完成压裂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作用。

标签:压裂;施工曲线;类型;特征分析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压裂施工曲线是压裂时地面所得到的最实时、最直接的压裂施工情况的真实反映。

了解压裂施工过程并掌握施工曲线特征,对作业施工实时监控、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分析评估增产效果及现场监督与验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压裂施工动态曲线形态特征及分析压裂施工的施工泵压、排量、混砂比、套压随施工时间的变化曲线组成压裂施工动态变化曲线。

施工曲线中,压力曲线是核心,它直接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真实情况,结合其他可控制的施工排量和混砂比(砂浓度)曲线,可以对施工情况、地层情况和裂缝特征作出实时判断,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并采取合理措施,安全优质的完成压裂施工。

1.1 地层破裂曲线特征根据泵压与排量变化,在压裂施工曲线上有3种情况可以判断地层形成裂缝:①开始压力上升,排量随之上升,然后泵压迅速下降而排量继续上升(图1)。

②开始压力上升,排量随之上升,然后泵压迅速下降而排量保持不变(图2)。

③排量不变,泵压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迅速下降(图3)。

前两种情况,当泵压与排量状态发生改变时所对应的泵压值即被认为是地层的地面破裂压力,第三种情况,泵压变化的拐点即是破裂压力。

经统计在合水地区后两者比例占到90%以上。

1.2 加砂施工过程中曲线特征加砂过程是压裂成败的关键,该过程由于受各种因素及不同的工艺要求影响,实施当中曲线形态变化多异。

通过收集大量现场施工曲线,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加砂曲线特征大致分为以下六类。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

Liuyuexu:用的是3.5寸的油管,内径76mm。

个人认为,储层物性不好是主要问题,发生砂堵之前的3.4分钟,排量砂比稳定的情况下,压力出现波动,说明压力扩散到的为,地层非均质性已经显现。

此时很难做出判断,但砂堵风险已经很高了。

最终结果,这是口井压后返排差,井口产量低,也间接的验证了储层物性的问题,今后类似井的施工遇到非均质的情况要当机立断了Zybobo2:前置液阶段,降低排量大约3分钟,应该造成裂缝有一定闭合,间接造成前置液效率降低。

前置液施工排量低,也影响造缝。

加砂时,随着砂比增加,压力逐渐增加,也表明裂缝宽度受限,加砂越来越困难。

Zrq4210:该井破压现象很明显,在打完前置液时,油压下降不是很明显,相反,压力在上升,操作人员根据个人经验,认为地层污染比较严重,所以加小砂比的支撑剂,企图将裂缝慢慢的磨开。

但是油压还在上升,所以降排量。

本来之后应该在稳定一哈排量,估计是携砂液不够了,就匆忙加砂,幸运的是,压力没有升高。

所以,按正常施工顺序,提排量和砂比。

但是在45分钟时,压力突然升高,是操作人员提排量引起的,这个正常,但是后面压力一直缓慢上升,操作人员没有风险意识,导致最后砂堵,想打顶替都没得办法了,压裂施工失败喽。

导致失败的原因从以下几方面来说:1、地层物性不是很好,前期工程对底层污染严重2、操作人员在35分钟左右,减排量后,应该稳一段时间,等压力稳定了,再加砂,操作人员失误3、在45分钟左右,提排量,压力升高时,就应该采区措施4、甲方监督人员没有尽到职责Bazai:从试压到68左右情况判断,井口承压是70Mpa,60-75分钟之间那段压力上升很快到井口承压限(这段已经说明砂堵了),跟试压段压力值差不多,必须采取降排量啊,要不很危险。

Johnfrac:顶替时间大约2分钟,排量3方,那么顶替量在5方左右,而不是没有顶替,不知道管柱内容积多少?个人的疑惑的是整个曲线的中间段,35分钟左右时排量从3.5降至1中间降排量为什么幅度那么大。

煤层气井压裂施工曲线特征分析及应用

煤层气井压裂施工曲线特征分析及应用

Vo.4 No0 1 .9 2 S p e. 201 2
煤层气 井压 裂施工 曲线特征分析及应用
李 亭 , 琦 杨
( 成都 理 工 大 学 能 源学 院 . 川 四 I成 都 6 0 5 ) 1 0 9 摘 要 : 过 对 山西 沁 水 盆 地 南 部 3 0多 口井 的 压 裂施 工 曲线 对 比分 析 , 体 归 为稳 定 型 、 动型 、 升 型 和下 降型 ; 通 0 大 波 上
b o d ma n r a e c a s e no sa l,u d lt g s e dn n e c n i g 4 tp s r a n e ,c n b l si d i t t be n u a i ,a c n i g a d d s e d n y e .Us g c a sc No e S t u v r p i i f n i ls i h — mi c r e g a h c n h me h d c rid o tfa t r g o ea in c r e a ay i n n e p e ain h v o sd r d t a h e c n i g t p a e tef c, t o a e u cu i p r t u v n lss a d i tr r tt a e c n ie e h tt e d s e d n y e h s b s f t r n o o e sa l y e t e s c n , h n u d lt g a d a c n i gt p s Ac o d n r su e d s lc me t n a d c n e tain v r t n i t b et p h e o d t e n u a i n s e d n y e . c r i g t p e s r , i a e n d s n o c n rt a i i n n o p a o ao s r c p r t n c n e t t s u e x e d n n tr e a e , n e g o n o sa d s r c q ime tc n i o si r n a u f e o e a i a s mae f s r se t n ig i g t y r u d r r u d t l n u f e e u p n o d t n n t msa d c n a o i i a l o a i e

水力压裂施工工艺曲线解析

水力压裂施工工艺曲线解析
水力压裂施工工艺曲线解析
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度液体以超过地层吸 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产生的力, 超过井壁附近地应力和岩石抗张强度后,即 在地层中形成裂缝,随着带支撑剂的液体注 入地层中,裂缝逐渐向前延伸形成具有一定 长度、宽度、高度的填砂裂缝。这些裂缝具 有较高的导流能力,改变了油气渗流流态, 由原来的径向流改变为从地层单向流入裂缝, 再由裂缝单向流入井筒,使油气井产量大幅 度提高。
携砂液曲线形态认识分析
• ②加砂曲线形态与地层性质有关:地层物性较好, 且均质,曲线多为下降型。 地层物性差异大,渗透率大小变化,携砂液在裂 缝中通过时受阻,使泵压上、下波动,曲线多为 波动型。
• 下降、下降稳定型:是现场施工比较理想的类型,施工成
功率、有效率较高,但应注意井浅、断裂破碎带、薄夹层
2、携砂液阶段曲线类型
下降型:
特点是当排量稳定
时,随着压开裂缝
的延伸和扩展,砂 比逐渐加大,泵压 连续下降。
下降稳定型:
特点为排量相对稳定
时,随着裂缝延伸和
扩展,砂比逐步增加,
泵压下降至一定程度
后相对稳定。
曲线原因分析
下降、下降稳定型: 在P-t双对数坐标系 中,曲线斜率为负 值(IV),说明裂缝穿 过低应力层,裂缝
前置液阶段曲线认识分析
(1)前置液阶段曲线的类型与压裂液性质关系不大。
(2)无明显破裂显示可能与地层的原生裂缝有关。
从理论上讲,一次破裂显示产生一条裂缝,多次破
裂可能显示多条裂缝。 无明显破裂显示,并不是地层没有形成裂缝,而只能 说明地层产生裂缝时所引起的泵压或排量变化在地面反映 不明显。 无明显破裂显示的层一般是:地层位于断层附近、地 层微裂缝发育、重复压裂层等。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

现场初期出现尖峰,是井筒内地层水 和液体摩阻造成的。
• 之后泵压由尖峰下降,这是地层被压开(一般是注入液体 达到井筒的一半时)。 • 泵压降至最低点后,泵压出现缓慢上升,是地层裂缝正常 延伸,或者是液体摩阻增加影响的。
• 泵压降至最低点后,泵压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缓慢下降,这 是可能是地层滤失严重,或者是裂缝在垂向上延伸。
特点为排量稳定,
砂比稳定或提高,
泵压连续上升。
曲线原因分析
上升型:有两种形态。
• 第一种是在P-t双对数 坐标系中,曲线斜率 较小(I),即上升速度 非常缓慢,说明裂缝 受地层渗透性差、层 薄,使裂缝在高度方 向延伸受阻,沿水平 方向延伸又缓慢。
P—t双对数曲线图
曲线原因分析
• 第二种是在P-t双对数坐 标系中,曲线斜率接近 1(III), 是压力的增量正比
P—t双对数曲线图
在垂向上延伸,或 是沟通了天然裂缝。
波动型:
特点为排量稳定,砂比基本稳定,随着裂缝
的延伸和扩展,泵压波动起伏。
曲线原因分析
波动型:
在P-t双对数坐标系中,压力
曲线上下波动(V),分析认为 是受地层物性特征的影响, 说明了同一地层物性的严重 非均质性。
P—t双对数曲线图
上升型:
• 在前置液阶段加入段塞砂时,泵压上升了1-3个MPa,说 明裂缝宽度增加。
现场施工中得出的几点认识
携砂液阶段:
• 在低砂比阶段,泵压出现下降趋势,是液柱压力 增加高于液体摩阻增加。 • 在高砂比阶段,泵压出现上升趋势,是液体摩阻 的增加高于液柱压力增加。
讨论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泵压受哪些方面的影响 (1)施工排量 (2)液体摩阻 (3)液氮 (4)地层本身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课件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课件

P—t双对数曲线图
上升型: 特点为排量稳定, 砂比稳定或提高, 泵压连续上升。
曲线原因分析
上升型:有两种形态。
• 第一种是在P-t双对数 坐标系中,曲线斜率 较小(I),即上升速度 非常缓慢,说明裂缝 受地层渗透性差、层 薄,使裂缝在高度方 向延伸受阻,沿水平 方向延伸又缓慢。
P—t双对数曲线图
稳定型:
此类曲线(II)可 能是地层滤失量增 加造成,压开新裂 缝或天然微裂缝张 开增加了滤失量, 使注入液体被滤失, 缝长得不到延伸。
P—t双对数曲线图
携砂液曲线形态认识分析
• ①加砂曲线的形态与压裂液的性质有关:压裂液性质好坏 与携砂能力、摩阻等有很大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高粘度水基压裂液比低粘度水基压 裂液造成的裂缝宽度和长度要大。因此高粘度凝胶水基压 裂液能产生长而宽的裂缝,携砂液容易在裂缝中运动,一 般高粘度压裂液的加砂曲线形态多为下降型和下降稳定型; 低粘度压裂液的加砂曲线形态有多种形态。
曲线原因分析
下降、下降稳定型: 在P-t双对数坐标 系中,曲线斜率为 负值(IV),说明裂 缝穿过低应力层, 裂缝在垂向上延伸, 或是沟通了天然裂 缝。
P—t双对数曲线图
波动型: 特点为排量稳定,砂比基本稳定,随着裂 缝的延伸和扩展,泵压波动起伏。
曲线因分析
波动型: 在P-t双对数坐标系中,压 力曲线上下波动(V),分析 认为是受地层物性特征的影 响,说明了同一地层物性的 严重非均质性。
携砂液曲线形态认识分析
• ②加砂曲线形态与地层性质有关:地层物性较好, 且均质,曲线多为下降型。
地层物性差异大,渗透率大小变化,携砂液在裂 缝中通过时受阻,使泵压上、下波动,曲线多为 波动型。
• 下降、下降稳定型:是现场施工比较理想的类型,施工成 功率、有效率较高,但应注意井浅、断裂破碎带、薄夹层 或邻层为高渗透层时,液体是否滤失较大。

水力压裂加砂过程曲线浅析

水力压裂加砂过程曲线浅析

一、压裂施工曲线分类及分析1.压裂施工曲线分类压裂施工曲线是压裂过程中施工泵压、排量和混砂比随施工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施工压力直接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真实情况,而加砂过程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当确认地层破压之后混砂比逐渐增大,直至完成加砂过程。

根据现场收集的压裂施工曲线,并结合“lgt-lgP双对数曲线图”形态特征,加砂曲线大致分为上升型、波动稳定型、下降型三类。

2.施工曲线分析上升型曲线:第一种在压裂施工曲线上表现为排量平稳、混砂比稳定,压力缓慢爬升;双对数曲线上表现为斜率0.15-0.20左右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的一根直线。

表示裂缝在高度方向延伸受阻,沿水平方向延伸,缝内压力缓慢上升,缝宽逐渐增加。

第二种在施工曲线上表现为排量、混砂比相对平稳时,泵压连续上升甚至上升加剧,出现一个或多个压力上升尖峰;双对数曲线上表现为斜率近似或大于为1的线段,压力正比例于时间,也就是压力的增量比例于注入液体体积的增量,携砂液在裂缝水平和垂直方向受到限制、端部受阻,缝内砂堵、砂卡或端部脱砂,造成缝内压力急剧上升。

波动稳定型曲线:压裂施工曲线上表现为注入排量稳定,混砂比基本不变,泵压保持稳定或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上下波动,表明裂缝在不断延伸。

泵压没有出现大范围波动,说明只是受地层物性非均质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应密切关注压力变化趋势,防止出现砂堵、压窜等异常情况。

下降型曲线:压裂施工曲线上表现为排量相对平稳,随着裂缝的延伸混砂比逐渐增加,泵压连续下降或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相对稳定;双对数曲线上表现为曲线斜率为负值,表示裂缝穿过低应力层,缝高发生不稳定增长,或是沟通了天然裂缝。

三、现场应用1.单井曲线分析:以陈X-3井段压裂水力压裂加砂过程曲线浅析何向华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摘 要】压裂施工作为油田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解决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庆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压裂施工曲线是压裂时地面获取的最直接、有效的数据,而施工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裂缝的形成状况,是压裂施工状态、压后评估的重要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1-25
oplid
oplid
OPLID
文件版本历史
目录
1 典型地面泵压与时间关系曲线
压力-时间曲线反映压裂裂缝在压裂全过程中的状况:
分析施工中的压力变化可以判断裂缝的延伸状态;
分析压后的压力曲线可获得压开裂缝的几何尺寸(缝长与缝宽)、压裂液性能与
储集层参数
低渗油气藏中天然裂缝存在将对压裂施工和压后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分析与评价地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情况非常重要。

目前,识别裂缝的方法主要为岩心观察描述和FMI成像测井、核磁测井或地层倾角测井等特殊测井方法。

利用压裂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响应也可定性判断天然裂缝的性质。

一般,地层中存在的潜在的天然裂缝,在就地应力条件下处于闭合状态,一旦受到外界压力的作用,潜在缝会不同程度地张开:
在地层不存在天然裂缝的情况下,裂缝起裂时,则在压裂压力曲线上将出现明显
的破裂压力值;
若井筒周围存在较发育的天然裂缝,在压裂过程中,由于注入压力的作用,导致
潜在裂缝张开,则初始的压裂压力不会出现地层破裂的压力峰值。

2 典型砂堵施工曲线
砂堵会引起油压曲线异常剧烈波动。

3 P-t双对数曲线分析图典型砂堵施工曲线
4直井压裂砂堵原因分析
井深: m. 19m/2层
压裂体系:缓交联瓜胶体系
目的层上段下套管保护封隔器。

按设计,应该是100:1的交联比,后期在高砂比情况下,没有控制好交联剂泵,施工后期,交联比调整到125:1,从压力的上涨速度较快来看,初步判断是携砂液弱交联导致近井脱砂。

从责任上讲,这是一次人为的事故,在比较低破裂压力和施工压力下,在岩石硬度不高,造缝比较充分的前提下,应该有着轻松加愉快的施工节奏,可是由于指挥或者现场监督的马虎大意,在压力上升势头出现后,没有及时停砂(时间有2-3分钟),导致砂堵。

看曲线,前置液似乎偏少,加砂后期,压力上升,砂比仍提高,已经风险很大,应该及时停砂观察的。

事后分析,的确是人为事故。

(1)设计人员对地层不了解,盲目崇拜线性加砂技术,把砂比设计的过高;
(2)现场指挥人员认为如果不按照设计施工,他的责任会更大,打算终于设计;
(3)交联剂加入技术存在缺陷;
(4)现场经验不足,没有及时停砂;
5水平井压裂砂堵原因分析
转载于阿果石油网论坛:压裂段2934-2937m,采用桥塞空井筒压裂,大神们分析分析这段砂堵的原因,液体性能没有问题
【回复1】压力随排量升高一直在降低,表明滤失较大。

前置液阶段2个段塞降滤作用不太大,加砂期间压力也一直延续降低趋势,而升高指挥没有采取有效降滤措施,后期砂堵是裂缝饱和的显示。

【回复2】曲线里怎么没有油压?
初步分析原因:
1、段塞作用不是太明显
2、地层滤失量较高
3、排量设计偏小
【回复3】从施工曲线看,应该是端部脱砂。

施工目的层段2934-2937m,厚度只有3m,施工排量3m3/min,应该不小了。

但施工压力一直在下降,应该是缝高失控(不清楚储层上下隔层的应力情况)。

石英砂进入地层后施工压力并没有明显上升情况,说明裂缝宽度没有问题。

砂堵原因应该是:1、滤失量过大,没有采取合适的降滤失措施; 2、前置液量设计太少,增大前置液量。

【回复4】滤失过大,段塞没起到作用,可能遇到地层裂缝、断层之类的。

【回复5】从压力变化曲线分析,压力一直在下降,说明缝宽没有变化,可能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楼上几位提到的地层滤失高,二是缝高失控,这要根据实际地层情况来分析究竟是哪一种造成的。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的话,可以通过增加前置液排量,在加砂阶段适当降低砂比,以利于支撑剂的输送;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的话,说明上下隔层应力差较小,此时只能通过降滤失措施,或增加液体的粘度。

个人看法,欢迎指点。

【回复6】单纯从曲线上看不敢下结论。

没做压裂测试我不知道前面是否压开地层,如果压开的话从前面停泵来看,停泵压力应该在19-20MPa左右,也就是跟80min左右差不多(当时排量左右吧,也就是说如果管没坏正常裂缝的话裂缝净压力是负值),这确实很吓人。

要我施工的话应该停泵会更早,一般正常延伸裂缝净压力怎么也有2、3MPa吧(当然具体得看岩石力学参数,总归不能到这份上)。

就曲线来看我支持前面的回答,应该没别的解释了,压力上升那趋势是脱砂无疑。

但要说能滤失到这种程度也有点不可思议。

前面大家已经说过,压力下降一般考虑缝高失控和高滤失。

但持续的下降缝高失控基本排除。

那就滤失了,再来看滤失关键看储层物性和液体效率了,液体没问题那就是储层没认识清楚,可考虑裂缝、地层能量亏空太厉害,压前测试多重要呀。

应该说一开始压力的持续下降就可以认为地层存在高滤失的可能,应采取措施。

【回复7】应该主要在施工前的压裂施工设计采用合适的降滤失剂。

当然,如果施工设计没有,在施工中出现这种情况,我想首先应该增大交联剂的用量,增大压裂液的粘度(必须有实验室实验数据支持),其次,多增加几个支撑剂段赛,增大前置液的用量等。

【回复8】从曲线上看应该是地层天然裂缝发育,滤失严重,尤其是从曲线后面在排量稳定的情况下,压力一直走低,就说明地层滤失严重。

像这种情况,压裂指挥和压裂监督应该调整加砂方案,降滤失是一方面。

在现场液质量合格、液量足够的情况下,应该提高排量,以降低砂比,减少脱砂的风险。

从曲线上看,压力下降后,紧急拉升,不太像端部脱砂,更像近井地带砂堵。

【回复9】前面的两个段塞主要是起打磨孔眼降低磨阻的作用,每个砂浓阶段进入地层后,压力基本没有波动,说明缝宽没有问题,加砂过程中,压力一直降低且是稳定平缓的降低,这个现场中就很难操作了,只能说滤失较大,不能判断为逢高失控。

倒数第二个砂比段压力平缓,说明地层压力在升高,最后一个砂比就不要提了;该井由于滤失较大,液体效率应该较低,可以增加前置液的液量及排量。

【回复10】加砂阶段压力一直下降,说明加砂难度不大,就好比往一个固宽度裂缝里装东西一样,携砂液进入后快速滤失导致压力下降。

如果裂缝宽度有变化的话,就是加砂困难,需要不停的扩展裂缝宽度以使后期砂子持续进入裂缝,要扩展裂缝就需要较高的压力,自然压力就会上升。

【回复11】你这个是先期挤酸清洗炮眼吧,正常大概在30MPa,三方排量,地层压力应该在25、26左右,后来地层压力降啊降的,就感觉不正常了,但是谁能给个停砂的理由呢谁能给个提排量的理由呢相信现场谁也没想到压力会飞,这个就算是正常顶替完成了吧,不算堵吧。

探砂面了没有
【回复12】根据施工压力变化,地层破裂泵压不高,35MPa左右,提升排量过程中压力基本上也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从这一点看沟通了大的裂缝或周围邻近生产井,造成滤失较快。

从排量的一级级变化与压力关系上看,可以排除缝高失控的可能性。

从加砂阶段看,加砂过程中压力一直下降,说明更近一步说明滤失速度快,直到停砂时泵压下降至最低值,说明裂缝吃砂未饱和。

顶替阶段压力逐渐的开始上翘,只有一种可能,顶替阶段加入过硫酸铵过快或不均匀,导致液体在井底发生破胶,砂子在井筒内堆积造成砂堵,压力上升。

处理措施:1.如果是地层滤失严重的,加入降滤失剂或提高液体粘度;2.如果是沟通了天然裂缝或压窜,则需要加入小目数的支撑剂封堵裂缝,再进行施工;3.在顶替阶段过硫酸铵加入要均匀,速度也平稳,在停砂停交联液再进几方液之后开始加入过硫酸铵,为保证效果可以停泵进行挤注。

6压裂曲线反应的地层破裂特征
压裂井段:,孔隙度6%,渗透率2md。

(图中,第一段压为线为井口试压)。

地质部门提供资料说:Ⅳ层自然产能较低,动用程度差,但该区位于鼻状构造鞍部,处于构造变化带,天然裂缝较发育,下步通过压裂沟通天然裂缝,有效扩大动用面积,能取得较好的压裂效果。

中段压力的上升与提升排量同步,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破裂特征。

该井压前日产液,油;压后一个月
日产液,油。

一般,地层中存在的潜在的天然裂缝,在就地应力条件下处于闭合状态,一旦受到外界压力的作用,潜在缝会不同程度地张开:
(1)在地层不存在天然裂缝的情况下,裂缝起裂时,则在压裂压力曲线上将出现明显的破裂压力值。

(2)若井筒周围存在较发育的天然裂缝,在压裂过程中,由于注入压力的作用,导致潜在裂缝张开,则初始的压裂压力不会出现地层破裂的压力峰值;这个图压裂曲线初始压力平稳上升,代表储层中天然裂缝较发育,属于第2种情况。

另外,没有明显的压力降说明没有大的水力裂缝形成,中段压力波动由于排量增大造成,之后的压力平稳稍带下降代表裂缝的自然延伸。

这条曲线显示天然裂缝并不会像地质人员预测的多,没有压力波动,说明破裂机制就是注水、地层孔隙压力增大、有效应力达到破裂准则地层破裂,是张性缝。

7 压裂施工曲线确定破裂压力、闭合压力、地层压力
破裂压力可以读出来,大约为15MPa,关井压力足够长时,油压稳定的那个值可以看做地层压力,
此图大约为3个MPa左右,如果你有数据的话,最后的那个压力值为地层压力的估算值,闭合压力要通过专门的压裂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此图来说闭合压力估算值在3-5MPa之间。

8 小型压裂曲线分析
小型压裂压降测试时压力上涨再下降的原因
小型压裂测试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梯上升,阶梯降落,以后压降阶段,压降是指停泵以后的压力,停泵以后压力肯定是降低的,图上也是如此,停泵对应排量为0;
G函数分析裂缝高度失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