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例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病例

心律失常病例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特征: 1.于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 P'-R间期>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交界性早搏
(junction premature beats )
特征: 1.提前出现的正常的QRS波群, 其前面有逆行P'波,P'-R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心内科 许志茹
病例1 女 54岁 心悸、胸闷 5天
病例2 男 70岁 突发胸憋、
气短、心悸半小时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 的传导系统。所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 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 与激动顺序的异常,几乎见于所有人。 有心脏疾病者更易出现。
心律失常的症状
主要取决于: 心率 心律 基础心脏病 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食道心房调搏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的治疗
病因、病理治疗 药物治疗 电复律、除颤 手术 RFCA 起搏器
复习思考题
1.心律失常按发生快慢可分为哪二类?常见的心律 失常有哪些?
AVRT) 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及室内传导阻滞
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和室性逸搏心律。
心律失常的原因
器质性心脏病 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 心脏以外的疾病 自主神经异常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心急、气促、浮肿1年,加重2月入院,1年前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当时在外院住院治疗,此后规律服用螺内酯、曲美他嗪等口服药物。

入院前2月开始出现气短、阵发性心悸伴头晕。

持续20-30分钟。

活动后气短、咳嗽、咳痰。

在门诊行动态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宽QRS波心动过速。

考虑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性大,并收住院。

入院查体:T:36.5°C P:88次/分,R:20次/分,BP:105/80mmHg。

口唇无发绀。

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心律不齐,心音低钝。

双下肢无浮肿。

既往否认类似疾病家族史。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入院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频发室早、室速。

(图2)X线胸片提示:心影增大。

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心肌病可能性大右心扩大右心功能减低三尖瓣大量反流。

2D测量:室间隔7mm,左室后壁8mm,右室流出道39mm,主动脉内径26mm,左房内径31mm,左室舒张末径39mm,左室收缩末径23mm,右室内径38mm,射血分数71%,右房内径79*70mm。

描述:右心房室重度扩大,右房内径约79*70mm,右室腔内肌小梁增多杂乱。

左房室内径大小正常,室间隔、左室壁不厚,室壁运动协调,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右室明显变薄,收缩功能减低。

三尖瓣环扩张左右径约59mm,瓣叶明显闭合不拢,余瓣膜形态、结构收缩功能正常;下腔静脉扩张约31mm。

2 讨论图片1(V1-V4导联T波倒置),?波(箭头表示),胸前导联S波升支延长。

图片2(患者发作心动过速时心电图)患者此次以心悸、胸闷为主要症状就诊,住院期间普通心电图提示:V1-V6广泛的T波倒置、(图1)。

先后2次行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宽QRS波心动过速。

(图2)因患者心动过速时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

故QRS波心动过速考虑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性大。

如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明确诊断更有帮助。

众所周知,室性心动过速发生于严重心脏疾患发作时。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普鲁卡因胺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普鲁卡因胺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普鲁卡因胺心律失常
案例背景
患者为65岁男性,因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入院治疗。

患者无糖
尿病,无高血压,无冠心病,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其他心脏病史。

在入院前该患者使用了普鲁卡因胺。

诊疗过程
入院后,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诊疗。

经过心电图检查,确
认患者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

医生给予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问题分析
普鲁卡因胺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心脏过快
的产生。

但是普鲁卡因胺在使用中也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在
使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

解决方案
临床药师应当对于普鲁卡因胺的使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过往病史、目前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用药情况等。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结论
普鲁卡因胺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对这些典型病例的分析,可以加深对心律失常的理解,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本文将分析一位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从病程、主要症状、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患者男性,54岁,有慢性高血压病史。

患者主诉近期出现心悸、气促以及胸闷不适。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发病情况,医生怀疑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间歇性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表现,进一步支持了心律失常的诊断。

此外,心电图上还显示了一些不规则的心率异常,进一步提示患者的心律紊乱。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律失常类型,医生还为患者进行了心脏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有所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心肌功能不全。

此外,超声检查还发现患者存在心脏中有一些异常的心律性收缩,进一步支持了心律失常的诊断。

在明确诊断为心律失常后,医生制定了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

首先,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患者的心悸和心动过速症状。

医生开具了一种β受体阻滞剂给患者服用,该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悸的程度。

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药物治疗外,医生还强调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性。

医生建议患者控制血压、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控制体重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心脏负荷,保护心脏功能,并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

总结起来,本病例是一位慢性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患者的详细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医生得出了明确的诊断,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个病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心律失常病例,有助于加深对于心律失常的理解,并提高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通过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心律失常的病程发展和主要症状,还可以了解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在诊断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恶性心律失常病例讲诉

恶性心律失常病例讲诉
从派遣至用药时间:25±8分钟 ▪ 87%胺碘酮组和86%利多卡因组病人用了第二
剂药物 ▪ 用药前两组临床参数比较,除用药外无差异
ALIVE试验结果
试验药物对入院存活率的影响
45
40
入 院
35
存 30
活 率
25
20
15
10
5
0
P=0.009
P=0.03
P=0.08
P=0.04
胺碘酮组 利多卡因组
P=0.04
无ROSC
从发现到接受研究药物的时间 对患者存活率的影响
患者的入院存活率%
80 79
70
60
50
50
40
30
20
10
0
4-16
36 29
>16-19
43 29
>19-24
41 18
>24-55
胺碘酮 安慰剂
在电复律无效的心室颤抖中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的比照研究
ALIVE试验
Amiodarone as pared with LIocaine for shock-resistant VEtricular fibriliation
ALIVE试验结论
▪ 胺碘酮在心肺复苏的起始阶段中有明确 临床疗效
▪ 对院外顽固的心室颤抖,胺碘酮好于利 多卡因
▪ 越早使用胺碘酮,短期效益越大 ▪ 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和其他试验累计的资
料,似说明在院外除颤无效的室颤中无 使用利多卡因的指征
2004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指南
室颤和无脉搏的室速
急诊药物的选择
普鲁卡因胺: ▪ 适应症:
——抑制室性心律失常 ——改善电治疗的效果 ——未明确诊断的宽QRS心动过速 ▪ 不能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 目前我国没有药物供给

《心律失常病例》幻灯片PPT

《心律失常病例》幻灯片PPT
精品文档

心律失常诊断: 左后间隔起源室速合并左心耳房速
精品文档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控制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好
精品文档
Case 2-病史
• 43岁,男性 • 反复发作心慌来诊 • 无器质性心脏病史,查体未见异常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2导联心电图
精品文档
术后
精品文档
Case 1
• 男性,15岁。 • 入院4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伴气
短、咳嗽、咳痰 ,曾住院诊断为扩张型 心肌病。屡次心电图检查心率快
精品文档
• 既往心电图
2021-2-20
精品文档
入院时心电图
精品文档
心动过速心电图
精品文档
LAA消融终止AT
精品文档
左后分支区域VT 消融成功
精品文档
术后12导联ECG

心律失常病例讨论

心律失常病例讨论
0.12s –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治疗
• 病因治疗: • 药物治疗:
– 房性、交界性:可选用镇静剂、维拉帕米(异搏 定)、 -受体阻滞剂
– 室性:常选用美西律(慢心律)、普罗帕酮(心 律平)、胺碘酮等
阵发性心动过速
概述
• 是一种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由三个或 三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早搏形成
• 窦性心律: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 由窦房结冲动引起的心律叫窦性心律
• 正常窦性心律
– 窦性P波: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 频率60~100次/分 – P-R间期在0.12~0.20s – P-P(或R-R)间期之差0.12s
窦性心动过速
• 指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 • 原因:
低血钾、高血钙。
ECG特点
• 房性:
– 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QRS波群形态正常 – P-R间期大于0.12s
• 房室交界性:
– 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QRS波群形态正常; – P波为逆行性,可在QRS波之前、之后或之中;
• 室性期前收缩:
– 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P波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
• 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支 架植入状态陈旧性心肌梗死 慢性心力衰竭2.胃溃 疡3.重度贫血。
现病史
现病史:患者近3个月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不适, 活动耐量呈进行性下降,休息后好转。夜间平卧伴阵发性呼 吸困难,曾于3天前因消化道出血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 出院后出现活动后气喘伴胸痛及肢体乏力不适,休息5-10分 钟后改善,病程中无咳嗽、咳痰,4小时前上诉胸痛症状发 作频繁,家人视其病重,现来院就诊,急诊科行相关检查拟 心悸待查、ACS? 心衰 贫血收入我科。病程中无便血、呕血 出现。

心律失常病例

心律失常病例
来源于左冠状动脉。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2、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2、折返(reentry)
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发生时心率快慢分类
期前收缩
快速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
逸搏心律
期前收缩
(premature contraction)
图示一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作室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 ORS波宽大畸形。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特征: 窦性P波频率<60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P-P中, 突然有一长间歇无P波 (常>2秒),长的P-P 与短的P-P不成倍数 关系。
Ⅰ度AVB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 的传导系统。所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 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 与激动顺序的异常,几乎见于所有人。 有心脏疾病者更易出现。
传导系统神经支配与血供
传导系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窦房结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来源于
右冠状动脉,40%来源于左冠回旋支。 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
Thank You
Although the road is endless and faraway, I still want to pursue the truth in the world.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特征: 1.于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 P'-R间期>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se 1
• 男性,15岁。 • 入院4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伴气
短、咳嗽、咳痰 ,曾住院诊断为扩张 型心肌病。多次心电图检查心率快
精品课件
既往心电图
2010-2-20
精品课件
入院时心电图
精品课件
心动过速心电图
精品课件
LAA消融终止AT
精品课件
左后分支区域VT 消融成功
精品课件
术后12导联ECG
精品课件
心律失常诊断: 左后间隔起源室速合并左心耳房速
精品课件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控制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好
• 术前2010.5.8
• 术后2011.2.15
精品课件
Case 2-病史
• 43岁,男性 • 反复发作心慌来诊 • 无器质性心脏病史,查体未见异常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ຫໍສະໝຸດ 12导联心电图精品课件
术后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