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的治疗论文(共2篇)

合集下载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论文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论文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探析【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中医采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十天。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43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总有效人数为40例、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43例仅进行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人数为33例、总有效率为76.74%,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口服病毒灵药物,每天给药三次,每次口服200mg,同时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治疗,将剂量为4g的头孢曲松钠药物加入浓度为0.9%的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治疗十天为宜;研究组43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中医采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麻黄10g、细辛6g、干姜10g、白芍10g、白前10g、炙甘草10g、桔梗10g、五味子6g,以水煎煮两次,将所得煎剂混合均匀后可得450ml药液,每日口服3次,每次服用150ml,持续治疗十天为宜。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相关内容可知:①临床治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等临床表现均基本消失,患者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轻;②显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等临床表现均出现明显好转,患者肺部哮鸣音减轻;③无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等临床表现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情况,患者肺部哮鸣音未减轻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于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关于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关于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困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有大约1.5亿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容易导致药物耐药性和各种不良反应。

中医内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体质虚弱、外感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调理,旨在根本调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目前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机理和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00字】1.2 研究目的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传统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已经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科学验证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临床研究,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和疗效,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诊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促进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传统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机及中医疾病认识;通过临床研究设计和方法,系统性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为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的临床证据,推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生活负担。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进展[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这种疾病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不仅发病率非常高,而在治疗难度比较大,要想完全治愈难度就更大。

在当前阶段,西医治疗该疾病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而中医药事业在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医药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支气管炎;辩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这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所引发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喘等,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1]。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并且难以完全治愈,倘若救治不及时,那么就非常容易对患者的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带来严重损坏,如果情况十分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2]。

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咳嗽”“哮喘”范畴,在治疗时需要辩证论治。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学的范畴为“咳嗽”。

《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了“咳嗽”,并指出该疾病主要发生部位是人的肺部,不过引起咳嗽症状的不仅仅是肺部疾病,人的五脏六腑出现问题也可能会导致咳嗽[3]。

另外,还有相关中医古书籍文献记载表明,肺部是咳嗽的主要发病是位置,不过与各种脏腑有着极大的关系。

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学中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外感引起的咳嗽,第二类是内伤引起的咳嗽[4]。

其中外感咳嗽主要是指肺部受到了六淫侵袭所导致的,其中六淫主要是指风、寒、湿、燥、火以及暑等;而内伤咳嗽则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这主要是由饮食不规律,心情郁结等引起的[5]。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都会让患者的肺功能出现失常情况,当肺气上涌则会引发咳嗽症状[6]。

中医药在治疗以邪实为主的外感咳嗽时通常都会采用驱邪利肺的方式进行;而在治疗以虚为主(或虚实并重)的内伤咳嗽时,往往需要辩证治疗,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7]。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赵彩月1李小婵(1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西南宁市530021)【提要】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范畴,其病机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饮、寒邪为标,证属本虚标实,饮食不当、体虚劳倦等均可成为其发病诱因,导致咳喘的发作或加重。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 表、宣肺止咳、活血化瘀为治则,结合其他外治疗法如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等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68(2018)04-0626-03D O I:10.16121/45-1347/r.2018.04.26626Internal Medidne^Au^.2018 , Vol.13yJVo.4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过敏、氧化应 激等)因素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1],吸烟、空气污染、生物化学物质的吸人 等均与其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咳、痰、喘等,主要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 泌增多,气道表面脱水及气道重塑等[2]。

慢性支气管炎 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较轻,冬季多发,春暖后缓解,若治疗 不当或失治误治,疾病缓慢进行性发展,咳、痰、喘等临 床症状反复发作,晚期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 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 响。

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取得较好的 疗效[]。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进。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明确病名记载及独立 论述,从临床症状表现看,当属中医学“咳嗽”“痰证”“喘证”“饮证”等[]范畴。

该病病位在肺,却与肝、脾、肾等脏器关联密切,古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解释多种 多样,如《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 肺也”;《证治汇补•痰证》提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 贮痰之器”;《类证治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景 岳全书•咳嗽》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1. 引言1.1 疾病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可分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两种类型。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炎症长期存在导致腺体增生、黏膜充血水肿等病变,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则是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伴有支气管炎过程中演变出来的慢性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感染、过敏、遗传等因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

常见的诱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寒冷刺激等。

慢性支气管炎病情缓慢进展,但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活负担和健康风险。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医内科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旨在改善患者症状、减少炎症反应,提高身体免疫力,达到治愈或缓解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2 治疗方法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多样,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中医内科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中草药疗法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中药有玉屏风散、清热解毒颗粒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

针灸治疗是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针灸可以促进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艾灸治疗则是通过在患者体表施灸来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脉、活血化瘀的效果。

中草药疗法是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草药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配中药方剂,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2. 正文2.1 病因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长期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研究摘要:目的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后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内科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

针对观察组患者单纯采取西医治疗方式,安排患者每日进行1次静脉滴注,滴注氨茶碱注射液0.3g 和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100mL,患者每日口服2次剂量为0.15g的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增加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量,治疗过程持续进行低流量氧气治疗以及雾化吸入处理。

针对治疗组患者在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案。

结果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93%,远远高于单纯采取西医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75%,两组之间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lt;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利用左氧氟沙星片、氨茶碱注射液的抗菌平喘作用来配合中药小青龙汤的标本兼治功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咳嗽、哮喘等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价值高。

中国论文网http:///6/view-4148373.htm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疗效;观察中老年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概率较大,作为一类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其病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一般还会出现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等情况,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会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目前各大医院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多数采取西医治疗的方式,该项治疗方案疗程长、见效缓慢,为此我院选取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内科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患者60例,对其采取中西医治疗的方式,中药配方小青龙汤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内科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1. 引言1.1 慢性支气管炎的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炎症,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出现。

患者常常有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与吸烟、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等有关,容易诱发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性肺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肺系疾病的范畴,多数病变源于肺和脾肾等脏腑经络的失调。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特点和病程长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和气功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肺脾肾的平衡状态,增强体质,改善气道炎症,减少反复发作。

通过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仅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

中医内科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更多人关注和尝试。

1.2 中医内科治疗的重要性2000字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中医内科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医内科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

中医重视辨证施治,强调治病必先辨证。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机复杂,症状各异,每个患者的病情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医生能够通过仔细的望、闻、问、切四诊,辨别患者体内体外的病变和病因,从而选用适合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治疗能够通过调理身体内部气血阴阳的平衡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当气血阴阳失衡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多因外感风寒、体质虚弱等原因引起,中医内科治疗便能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方式调理气血阴阳,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内科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传统中医内科治疗不仅注重治疗疾病的表面症状,更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体会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100例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当中所有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措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

结果: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经过中医内科治疗后,症状表现出现了显著的好转。

结论: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相比其它治疗措施要少,存在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效果;体会在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今天,相应的空气污染也变得日益严重,所以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在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中老年群体的患者居多。

此外,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来讲,其具有易复发、难治愈以及恢复时间长等特点,对民众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

为此,本文将对中医内科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予以体会、分析,并选定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开展研究,现对此叙述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这10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48例,男性患者52例,年龄分布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5)岁。

同时,所有患者均满足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并且性别、病程以及年龄等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100例研究对象实施中医内科治疗措施,按照患者病情的不同来予以有针对性的治疗,具体为:(1)风寒袭肺型。

采用甘草8g、麻黄8g以及10g杏仁;(2)风热犯肺型。

薄荷10、玄参10桔梗10连翘10g杏仁、10g菊花以及15g桑叶。

(3)痰湿型。

石菖蒲10至30陈皮15g半夏、20g茯苓、10g陈皮、厚朴与甘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的治疗论文(共2篇)_药学论文第2篇: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的治疗进展慢性支气管炎作为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主要以患者的咳、痰、喘等症状的反复发作为特点[1]。

从中医角度来讲,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痰症”、“饮证”及“喘证”等范畴。

随着近年来我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数目的不断增加,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

本文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辩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等方面的详细阐述,旨在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1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各自提出有所侧重的观点。

马海盛[3]将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端,病机则与痰瘀交阻密切相关。

外因主要为外邪侵袭所致,其中以风、寒二邪尤甚;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尤其与肺、脾、肾三者功能的失调与衰退密切相关;病机关键为痰凝血瘀,正是由于痰凝血瘀、痰瘀夹杂才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喘及痰瘀。

傅晓刚[4]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病机为痰停于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

同时脾居中焦,主运化,可升清降浊,但若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常,清者不升且浊者不降,均滞留于胸膈,聚多而成痰,停于肺络亦可引发咳嗽。

李淑玲[5]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老年患者,主要是由于其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其上干于肺而阻塞气道,使肺不能主气且肃降无权,致上逆作咳。

同时,风邪挟寒邪侵袭肺系也可致肺气上逆而致咳。

2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分型付林安等[6]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辩证分为十种类型:(1)风寒郁闭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恶寒、头痛及胸闷,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以散寒宣肺、平喘化痰为主。

(2)外寒内热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恶寒,发热、胸闷、口渴、大便干燥及咳痰黏稠不爽,苔黄白,脉浮数。

治疗以清肺热、化痰平喘为主。

(3)外寒内饮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及痰稀多泡,苔白润,脉浮紧。

治疗以解表散寒,化痰平喘。

(4)湿热痰郁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发热、胸满口苦,渴不思饮,尿黄及痰黄黏,舌苔白黄厚腻,脉浮濡数。

治疗以宣肺化湿,清热平喘为主。

(5)痰浊壅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逆,喘不得卧,咳痰不利及咳吐白色泡沫痰或黏稠痰,舌苔腻,脉滑。

(6)痰饮凌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及咳吐清晰白色泡沫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治疗以温阳化饮,止咳平喘为主。

(7)肺脾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气喘,痰白食少,便溏及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主要以健脾化痰,温阳化饮,敛肺止咳为主。

(8)肺阴不足型: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气喘、咽燥及口苦心烦,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主要以宣肺清热平喘为主。

(9)肺肾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喘不得卧,痰黏胸闷及日轻夜重,苔薄黄,脉细数。

治疗主要以滋阴补肾,助阳纳气,宣肺平喘为主。

(10)肾阳衰微型:主要表现为动则咳喘加剧,畏寒,肢冷及腑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疗主要以温阳利水,纳气平喘为主。

杨安民等[7]将慢性支气管炎依据中医辨证分为痰浊壅肺型,选用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痰热郁肺型,选用桑白皮汤加减治疗;络气不和型,选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治疗;肺气虚弱型,选用补肺汤加减治疗;肺脾两虚型,选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肺肾气虚型,选用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治疗。

张儒斌等[8]将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肺阴虚型采用养阴止咳汤进行治疗;肺心气虚型采用益阳止咳汤进行治疗;肺气虚型采用益气止咳汤进行治疗;痰浊阻肺型采用益气益阳止咳汤进行治疗;肾不纳气型采用自拟汤剂进行治疗。

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治疗进展3.1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辨证论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孙海霞[9]根据中医理论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厚朴麻黄汤加减内服治疗,方组包括厚朴10g,麻黄12g,石膏10g,杏仁10g,半夏10g,甘草6g,细辛6g,五味子10g,小麦15g。

寒痰较重者则去石膏而加干姜10g;外寒内热、口渴心烦者则加黄芩10g,桑白皮10g;痰多汗出,苔黄腻,脉濡数者则加佩兰10g,砂仁10g;久病脾虚者则加白术10g,黄芪10g,炙甘草15g。

所有组方均经水煎服,1剂/d,2次口服/剂,10d为1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结果126例患者,治愈47例,好转6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91.27%。

郭沛泽[10]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肺气虚型采用黄芪15g,炒山药15g,麻黄10g,杏仁10g,半夏15g,丹参15g,桔梗10g,葶苈子10g,干姜10g,甘草10g,苏子15g,冬花15g;肺阴虚型采用天冬15g,沙参15g,川贝母10g,瓜蒌15g,苏子10g,天花粉10g,杏仁10g,知母10g,西洋参10g,甘草10g,灸麻黄10g;痰浊阻肺型采用附子10g,干姜10g,细辛5g,半夏15g,炒山药15g,肉桂5g,桔梗15g,葶苈子15g,菟丝子15g,蛤蚧一对;肺心气虚型采用附子10g,干姜10g,红参10g,桂枝15g,蛤蚧一对,鹿茸5g,丹参15g,川芎15g;肾不纳气型采用人参15g,枸杞子15g,葫芦巴10g,肉苁蓉15g,生牡蛎15g,桔梗10g,苏子10g,肉桂10g,水煎每日分2次饭后温服。

蛤蚧10g,鹿茸5g,沉香7g研细末,每日分2次开水冲服。

结果治愈57例,有效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93%。

王春媚[11]采用养肺止咳汤治疗单纯性肺肾阴虚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组),并于常规止咳化痰、消炎、解痉平喘药物治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中医证候改善率为9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徐艺芝[12]比较分析金水六君煎加味与蜜炼川贝枇杷膏对肺肾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金水六君煎加味对患者咳嗽、咳痰、口咽干燥等症状的临床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蜜炼川贝枇杷膏。

曾红梅[13]比较分析了补肾健脾清肺治疗(观察组)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

3.1.2经方/验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王倚东[14]采用小青龙汤化裁汤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38例,疗程为5~7d,结果总有效率可达94.7%。

柴廉明[15]对比研究应用加减柴芩温胆汤(治疗组)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

张玲军[16]采用自拟清润止咳合剂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结果29例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

王桂生[17]对比研究加用自拟温肺化饮汤(治疗组)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盐酸氨溴索片治疗(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

3.2中药外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黑莲芝等[18]采用痰饮膏(干姜、花椒、细辛、肉桂、桂枝等)从初伏开始分别敷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双侧肺俞穴及膻中穴处48h,间歇24h后重复敷药,直至末伏结束,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年。

结果经2年随访,单纯型和喘息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可达86.40%和85.56%。

钱安华[19]采用白芥子21g、细辛21g、甘遂12g、元胡12g等中药研粉用生姜汁调和,外敷于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膏肓俞穴等,结果319例患者痊愈126例,好转16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达91.2%。

陶玮[20]比较分析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组)与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

樊茂蓉等[21]对比研究应用天杏咳喘贴+杏苏止咳糖浆安慰剂(治疗组)与杏苏止咳糖浆+天杏咳喘贴安慰剂(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不显着,而治疗组患者咳嗽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中药内治与外敷相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王松涛[22]采用补肾法配合外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达88.9%。

刘化芊[23]对8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于每年夏天三伏采用外贴膏药与内服中药进行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达90.91%。

黄云辉[24]对比研究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与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组)对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5%,明显高于对照组。

廖伟平[25]采用止咳散加减结合针灸治疗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可达93.3%。

4小结与展望采用祖国中医药理论,对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行详细的辩证分型,采用有效的内外兼治,必将为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艳明第2篇: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医药疗效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以咳嗽和咳痰为主要症状的非特异性炎症,起病缓慢,病程慢性迁延,多见于老年人群,且在老年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给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目前临床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主要采用止咳、平喘、祛痰等基本治疗手段,随着中医疗法的推广及其优势的显露,也开始倾向于选择中医治疗方案。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诊治的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中医治疗该类病症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接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来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等症状,经呼吸功能、痰液等检查并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对于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类似症状患者予以排除。

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共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56~78岁,平均年龄为(63.6±4.7)岁,平均病程为(6.2±1.5)年,其中轻度15例,中度18例,重度2例;对照组共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57~77岁,平均年龄为(63.5±4.8)岁,平均病程为(6.1±1.6)年,其中轻度14例,中度17例,重度2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和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 0.05)。

1.2方法确诊后积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呼吸道管理,并进行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止咳、化痰、抗炎治疗,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602,生产企业: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20g,加入到1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1次/d,口服酮替芬(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509,生产企业: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片/次,2次/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