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举
石海澄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经验

污染,嗜烟贪酒,损伤肺藏 ,耗损肺气 ,肺气不足,宣 降无权;
或 外感 六 淫 , 气 犯 肺 ,日久 不 去 ,内伏 于 肺 ,肺 失宦 发 肃 降 , 邪 日久则 发 本 病 。久 病 迁 延 损 伤 牌 肾 ,脾 失 健运 ,水 湿 停 留,聚
而成痰 一 渍 于肺 :损伤肾阳,命 门火哀 ,不能摄纳帅气 ,气
药 用 补 肺 汤 加 减 :五 味予 、干 姜 、款 冬 花 、桂 枝 、桑 白皮 、麦 冬 、大 枣 、淮 山药 。干 咳 无痰 或 痰 少 面 粘 ,颧 红潮 热 者 ,加 百 合 、生 地 、 石斛 、鱼 腥 草 ; 自汗 较 多者 ,加 浮 小麦 、 白术 ;痰
量 多者 合 陈 汤 。 二
夏 。微 恶 风 、脉 浮 者 ,加 桑 叶 ;痰 中 带血 者 ,加 白茅 根 、青 黛 、
海 蛤粉 。
病 。西 医学 认 为 其 发病 的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如 病 毒 、细 菌 和 支 原 体 感 染 ,吸 烟 、粉尘 、化 学有 害气 体 及 寒 冷 的刺 激 ,过 敏 等
..
8. 4 .
C i c l o ra o hn s dcn 0 V . ) NO. l ia J u n l f iee n C Me i e OL ( i 21 0 2 2 0
石 海 澄 老 中 医 治 疗 慢 , 支 气 管 炎 的 经 验 r 生
Ex e inc fS ic e g f rte t h o cbr n h ts p re eo HIHa — h n o ai c r ni o c ii r ng
[ yw r s C r nc r n ht ; x e e c f C S I i h n Ke o d ] h o i bo c is E p r n e M; H — e g i i oT Ha c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病程较长,症状反复,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生活和工作影响。
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很多患者,并且亲身感受到了中医治疗对患者的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患者体会,谈谈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强调整体调养。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足、肺脏功能不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首先要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起居、调节情绪、保持适当的运动等方式,使患者的体内环境趋于平衡,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从而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临床上,我经常向患者建议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春秋季节和冬季时要注意穿暖,避免感冒。
饮食中要注意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劳累。
在这方面,我遇到了许多患者,在我给他们提出这些建议后,他们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再次发病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调养的重要性。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注重辨证施治。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对患者的病情要进行全面深入地观察和辨别,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
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治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多样,不同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果没有进行深入地辨证,可能会造成治疗上的错误。
对于肺气虚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重点是要温补肺气,强健肺脾。
而对于湿热蕴结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重点则是要清热利湿,疏风解表。
在临床实践中,我遇到许多患者,他们的病情会因为病因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现,治疗方法也需要因人而异。
只有通过仔细地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还注重对症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常常伴有咳嗽、咳痰、气促、胸闷、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对症治疗。
王樟连教授穴注治疗慢支经验

2 穴 位 注 射
门、 中极等 穴 , 主要作 用 均 以泻 为 主 ; 以补 为 主 的 其 和 穴位 , 如十二脏 腑 的背俞穴 、 元 、 关 气海 、 血海等 穴的主
要作 用以补 为主 。有 很 多穴 位 由于操作 手 法不 同, 既
王老师 吸古纳今 , 为穴位 注射具有 双重效应 , 认 融
2 2 补泻手 法 王 老师认 为 , . 针刺补 泻是针刺 治病 的 核 心 内容 之一 , 穴位 注射 中亦然 。在 穴注疗 法 中, 王老
理事 、 副秘书长 。长期 从 事 中医针 灸 的教 学 、 科研 、 临 床工作 , 积累了丰 富 的临 床诊 疗 经验 。其 善 用穴 位 注
重穴位注射 的补泻手法。
关键词 : 王樟连; 慢性支气管炎 ; 穴位注射 ; 医经验 名
d i1 .9 9 jis . 0 3 8 1 . 0 0 1 . 7 o :0 3 6 / .sn 1 0 —9 4 2 1 . 0 0 5 文 章编 号 :0 38 1 ( 01 一0 t 6 —2 1 0 —9 4 2 0)1 一8 60
卡 介 苗 素 0 2 ml 而 慢 性 缓 解 期 , 与 此 相 反 。 隔 天 .5 。 则
其 是 在 治 疗 急 症 等 方 面 有 独 特 的 疗 效 。 慢 支 、 喘 多 哮 以 痰 湿 为 患 , 复 发 作 。 脾 为 生 痰 之 源 , 为 贮 痰 之 反 肺 器 。 湿 困 中 焦 , 谷 不 能 化 为 精 微 上 输 以 养 肺 , 生 痰 水 反
经 合 穴 , 肃 肺 化 痰 , 逆 平 喘 之 功 。 孔 最 则 为 肺 经 郄 有 降
穴 。郄 穴 是 治 疗 本 经 和 相 关 脏 腑 病 症 的 重 要 穴 位 , 尤
中医医案——慢性支气管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涤饮法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病案:王某,男性,53岁。
初诊:1974年12月。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支气管炎已10余年。
咳嗽痰多,痰白清稀而量多,咳甚则喘息,遇寒则甚。
此次发作,自入冬以来已经1个多月,经治疗亦不见好转。
诊查:现在症状特点是中脘及背心特别怕冷,饮食减少,精神不振,舌质淡,舌苔白而滑,脉沉弦而迟。
辨证:脾肺阳虚,寒饮内留。
治法:温阳涤饮,降气化痰。
处方:茯苓30g 肉桂9g 焦白术9g 炙甘草6g 法半夏12g 毛化红12g 炙冬花15g 炙百部15g 北细辛1.5g 4剂二诊:咳嗽减少,中脘部怕冷已除,但背部肺俞穴处有如巴掌大一块怕冷尤甚,似有冷风吹入之感。
处方:茯苓30g 肉桂9g 焦白术9g 炙甘草6g 法半夏12g 炙冬花15g 炙百部15g 北细辛3g三诊:5剂咳嗽大减,痰量明显减少,背冷完全消除,精神饮食均转佳。
处方:法半夏9g 毛化红9g 茯苓15g 炙甘草6g 炙冬花9g 炙百部9g 苦杏仁9g上方药连服10剂后痊愈停药,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以上医案属痰饮证,故选用温阳涤饮法治疗而获效。
温阳涤饮的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分清阳虚和饮邪哪个偏重。
中脘恶寒或背心恶寒,脉弦都是饮病的特征,故有弦脉主饮之说。
凡有此证者,均可用温阳涤饮法。
第二,如并见少气懒言,中气不足之证者,可于方中加入党参、黄芪各9~15g,补脾益气。
第三,苓桂术甘汤中,原方桂乃指桂枝,在本方之中可改用肉桂,余体会其温阳之功更佳。
第四,如病者不单中脘恶寒,而又见其他部位局部恶寒或全身恶寒者,证属阳虚,可于方中加入制附片9~15g(先煎入药)。
其他证候可随证加减。
总而言之,温阳涤饮一法,温阳与涤饮应配合得当,则可取药到病除之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80-281,张海峰医案。
慢性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贾钰华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基础教研室一、概述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特点:病程长、治疗难、痛苦多、反复发作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约3千万)患病率3~5%,50岁以上约20%。
发病规律:五多五少冬季多,夏季少;北方多,南方少;老年多,青年少;农村多,城市少;吸烟者多,不吸烟者少。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咳喘”范畴。
二、病因(一)西医病因1、理化刺激吸烟,二氧化硫,化学毒物,粉尘与刺激性烟雾等。
2、内在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组织退变。
3、感染因素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流感病毒等。
4、过敏因素细菌感染的代谢产物,霉菌孢子、杀虫药、化学气体等。
5、寒冷刺激(二)中医病因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入侵;或因久咳不已、反复发作;或因年老体虚,水津不布,痰饮阻肺或因吸烟、饮酒等因素伤及于肺。
日久不愈,肺脾损及于肾,见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尤甚等肾不纳气之候。
三、病理病机(一)西医病理⏹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膜上皮和下层炎症细胞浸润。
⏹腺体分泌亢进,粘液腺明显增多。
⏹粘膜上皮增生,纤毛上皮细胞损坏,纤毛变短,稀疏脱落。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纤维增生。
细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支撑力减弱。
⏹粘液和炎症渗出物在支气管内潴留继发感染。
(二)中医病机肺脾肾虚损,痰火瘀参与。
本虚标实。
*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咳嗽。
* 脾不运化,聚湿为痰----咳喘,咯痰。
*肾阳亏虚,气化失常,水气不化,为痰为饮,阻塞气道;*肾阴亏损,虚火灼伤肺津,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喘咯痰。
*外邪内火,与痰湿结合形成痰火,火热壅肺,痰闭肺络。
*久病多虚多瘀。
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举

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举石新勇陈菊英(甘肃省高台县中医医院甘肃高台734300)【中图分类号】R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喘咳安;治疗经验名老中医石耀祖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聪慧悟敏,医术精湛,牵方用药,精辟严谨,独具匠心。
悬壶济世六十余载,始终强调脉证相符,脉诊功夫在当地他人莫及,同行及患者暗暗称赞,有口皆碑。
对慢性病的治疗能够得其要领,处之泰然,深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
经常语重心长的勉励后人,“要会治病,先会做人,理通、法通、药通,临证方能得心应手”。
廖廖数语,寓意深远,学识功底,彰然自见。
笔者随医多年,深为叹服,现仅从自拟“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经验举隅于人,以飨同道。
一、三焦失和、气机紊乱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慢性支气管炎在治疗时为了有所侧重,根据病变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
慢性支气管炎由于反复发作,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失和,气机紊乱,痰、咳、喘贯穿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各个时期,只不过各期表现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但其病理性质却有明显的不同,急性发作期以实为主、慢性迁延期虚实夹杂、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
如果处置不当,最终可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解期是“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锲入点:中医临床证治丛书,《呼吸科专病》曾明确提出(1)重视缓解期治疗可防止慢性气管炎反复发作,以达到减少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
所以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选择在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特别是临床缓解期正确调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它是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
三、缓攻徐图,蓄势待发是“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必备的基本条件:认为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欲速则不达,宜缓攻徐图,蓄势待发。
就像练功一样,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方能药到病除。
陈凤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拾零

痰而 咳 , 浊壅肺 而 喘 。痰 既 是病 理 产物 , 痰 又是 致病 因 素 。痰饮 内聚 , 脾失 健 运 , 水湿 留滞 , 上渍 于 肺 , 留滞 肺 络, 阻塞气 道 。肺有 停痰宿 饮 , 易受 外邪诱 发 , 使咳 喘 致 反复不愈 。“ 肺为气 之主 , 肾为气之 根” 肺病 日久 , 累 , 必 及。 , 肾 肾气 不能摄纳 , 以致肺 气不能 归根于 肾 , 故气 短而 喘, 动则尤 甚 。随着 年 龄 的增 长 , 病情 日趋 严重 。所 谓 “ 不伤不 咳 , 肺 肾不 伤不喘 ” “ 、 五脏六 腑 , 皆令 人 咳 , 独 非 肺也” 。治 疗上应分 清邪正 虚实 , 当祛邪止 咳 , 正补 治 扶 虚, 标本兼 治 , 分清 虚实主次 。慢性 支气管炎 病程长 , 病 情反复 , 久病 必虚 , 久病必夹瘀 , 久病 必伤 阴。陈老 师认 为慢性支气 管炎病 因病机复 杂 , 但抓 住疾病 的本质进 行 辨证论治 , 往往能收 到满意 的疗效 。
及脾 肾。脾虚不 能运化水 湿 , 积 液为痰 , 渍 于肺 , 则 上 因
患者 , 男性 ,6 。2 0 年 3月 1 1 4岁 06 6 E就诊 。近 3年 来 因 反复 咳嗽 咳痰 , 多次住 院治疗 , 曾 予对 症 支持 治疗 后, 咳嗽症状不见好转 , 咳黄脓 痰 , 易 咳出, 不 咳剧 伴有胸 痛, 活动后气促 , 出汗 , 易 时觉腰 酸乏力 , 舌红 , 苔薄黄腻 , 脉 细弦 。为痰郁而化热 , 肺气 失宣 ; 治拟 清肺 化痰 。组方 如下 : 鹿衔 草 1 g 黄 芩 1 g 夏枯 草 1g 半 夏 1g 青 皮 8, 5, 0, 0, 1 g 陈皮 1 g 猪苓 、 0, 0, 茯苓 各 1g 淡 豆豉 1g 薏苡仁 2 g 0, 0, 0, 石菖蒲 1g 桂 枝 6 , 部 3 g 百 合 1g 赤 芍、 0, g百 0, 0, 白芍 各 2 g 白花蛇舌 草 1g 鱼腥 草 3 g 0, 0, 0 。服 用 7剂后 复诊 , 咳 嗽症状缓解 , 稠但 易咯 出 , 少 , 出 , 痰 痰 汗 无胸 痛 , 差便 纳 常, 舌红 , 薄 , 小 弦。为肺 脾 两 虚之 症 , 拟补 肺 健 苔 脉 治 脾、 益气 固表 。改 方如下 : 黄芪 3 g 防风 1g 白术 1g 0, 0, 2, 桂枝 1g 赤 芍 、 2, 白芍 各 1g 玉竹 1g 何首 乌 1 g 生 地 5, 0, 0, 黄、 熟地黄各 2g 木蝴蝶 4对 , 0, 西青果 1g 平 地木 1g 0, 2,
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访泰和国医马秋玲

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温馨提示: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效果,这是很多气管炎患者都想了解的事。
对于气管炎患者来说,气管炎的危害可谓是伤害极大,因此,摆脱疾病使他们的最大心愿。
对于支气管炎患者来说,支气管炎的危害可以说是极其有害的,所以摆脱这种疾病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而且,由于支气管炎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也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因此,如何做好气管炎也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但从治疗气管炎的效果来看,中医还是要使气管炎康复的梦想成为现实,因此,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中医治疗气管炎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中医治疗肺心病有着天然的优势,是一种古老而先进的疗法,“A-RT靶向免疫修复疗法”运用中医理论并结合人体生命科学,人体工程学,东方中医学、经络学、针炙学、阴阳全息理论之精华,治疗哮喘,不拘泥于中医的条款,独创了“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治疗的创新,实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点目前任何中医疗法无法超越,代表了目前中医治疗肺心病的最高成就。
最广泛的疗法是“外埋内疏”中医综合疗法,“外埋内疏”综合疗法是结合中医理论精华与西医生物工程学,综合运用“穴位胶原蛋白植入”、“每月一针”、“中药磁贴”、“中药调理”四大治疗手段,可以针对性地渗透到肺部及支气管相关病变组织,杀死病菌修复病变组织细胞,并将生物免疫基因介入相关穴位,激活机体的应激能力、提升自身的免疫功能。
结合中医的经络平衡技术和活性痰液应用。
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症状,而且能彻底消灭病毒,激活免疫力,达到治疗症状和症状的目的。
马秋玲,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泰和国医内科特聘专家,每周四坐诊。
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薛伯寿教授,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举
发表时间:2015-01-12T16:45:36.540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石新勇陈菊英
[导读] 为以后消除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喘症状,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年坚持服用二个疗程以上,可以达到了增强患者体质,最终从根本上达到临床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
石新勇陈菊英(甘肃省高台县中医医院甘肃高台734300)
【中图分类号】R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喘咳安;治疗经验名老中医石耀祖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聪慧悟敏,医术精湛,牵方用药,精辟严谨,独具匠心。
悬壶济世六十余载,始终强调脉证相符,脉诊功夫在当地他人莫及,同行及患者暗暗称赞,有口皆碑。
对慢性病的治疗能够得其要领,处之泰然,深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
经常语重心长的勉励后人,“要会治病,先会做人,理通、法通、药通,临证方能得心应手”。
廖廖数语,寓意深远,学识功底,彰然自见。
笔者随医多年,深为叹服,现仅从自拟“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经验举隅于人,以飨同道。
一、三焦失和、气机紊乱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慢性支气管炎在治疗时为了有所侧重,根据病变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
慢性支气管炎由于反复发作,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失和,气机紊乱,痰、咳、喘贯穿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各个时期,只不过各期表现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但其病理性质却有明显的不同,急性发作期以实为主、慢性迁延期虚实夹杂、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
如果处置不当,最终可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解期是“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锲入点:中医临床证治丛书,《呼吸科专病》曾明确提出 (1)重视缓解期治疗可防止慢性气管炎反复发作,以达到减少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
所以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选择在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特别是临床缓解期正确调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它是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
三、缓攻徐图,蓄势待发是“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必备的基本条件:认为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欲速则不达,宜缓攻徐图,蓄势待发。
就像练功一样,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方能药到病除。
相持阶段,坚持就是胜利,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四、注重脾胃是老先生治疗慢性病特别是用“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原则:脾胃为气机之枢纽,脾胃健则气机顺。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脾居其中,法当理脾为先。
补脾生金,可畅气血生化之源而养肺金,补脾益肾,可固气之根而助肾纳气。
脾为生痰之源,健脾可以化痰五、医药并重是“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起码标准:认为为医之道,理当医药并重,药物乃医生手中的利器,器之不熟,焉能制敌,一位好中医应该知药、识药、懂药,进而才会用药,处方药物的功效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特别是对慢性病的治疗宜特别注重药物产地和加工炮制的精细程度,量材选用,临床疗效才能得到保证。
如在喘咳安的配方中,蛤蚧的选用,据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 (2)本品雄者为蛤,雌者为蚧,功效补肺肾,定喘嗽,具有强壮身体的功效,宜丸散中用。
雄者皮粗,口大身小尾短,雌者皮细,口尖身大尾小,雌雄相呼,累日相交,两两互抱,捕者击之,虽死不开,所以入药,其尾功效尤著。
因此选用时必须雌雄相配,头尾俱全,全身涂抹酥油,温火烤至焦黄,才能入药,否则药效将大打折扣。
六、医患相互配合,是“喘咳安”最终取得疗效的根本保证:一切为病人着想,是老先生能够彻底治愈慢性病的诀窍。
慢性支气管炎由于具备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使患者丧失继续治疗的信心,加之慢性缓解期和慢性迁延期咳喘症状较轻,容易被患者忽视,要耐心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清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性和缓解期服药的必要性,按时服药,戒除不良习惯,避免不良刺激,注意休息,防止劳累。
七、精细、合理的配方是“喘咳安”成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手段:老先生自拟喘咳安是由参须、浙贝母、百合、砂仁、玉竹参、沙参、麦冬、酸枣仁、阿胶、蛤蚧等中药组成,通过临床验证具有益肺、健脾、补肾、条畅气机、通利三焦、清化痰浊之效,从而使肺、脾、肾三脏功能得以协调。
为以后消除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喘症状,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年坚持服用二个疗程以上,可以达到了增强患者体质,最终从根本上达到临床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该药已经通过省药检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同意配制成水丸生产,批准文号(甘药制字Z06301608)。
经临床验证,“喘咳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可达97%。
参考文献[1]中医临床证治丛书,《呼吸科专病》,中医临床证治2000版101页[2]中国药学大辞典1956版13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