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雕塑色彩空间

合集下载

色彩在雕塑中的作用

色彩在雕塑中的作用

艺术论坛美术界ARTS CIRCLE2010/7TEXT/全勇色彩在雕塑中的作用纵观中外雕塑艺术可谓丰富多彩,造型形式和造型语言表现多样。

我发现,色彩在雕塑的表现中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雕塑着色使雕塑更显得醒目、绚丽,色彩有着美妙的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魅力,可以说色彩在雕塑的视觉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能力。

雕塑艺术越来越来强调雕塑造型的视觉表现力和内心的感受力,而色彩在雕塑的视觉表现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研究雕塑与色彩的关系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课题之一。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的造型语言,同样,在雕塑中也是重要的陈述语言之一。

一方面材料本身的色泽被艺术家在创作中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成为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

同时,色彩也被雕塑家运用到雕塑创作中来再现真实和表达自己艺术情感,成为雕塑表现中重要语言之一。

从中国的彩塑,西方古典雕塑到当代雕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因此我们研究色彩在中外雕塑的视觉表现中起到的作用。

一、色彩在中国彩塑中的表现作用中国泥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传统雕塑艺术表现中,中国人寻找到了一种用色彩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和理想化的真实的方法。

那就是泥塑敷彩,是雕塑和绘画结合一种方式——彩塑。

色彩在彩塑塑中有重要的意义。

彩塑讲究“三分塑,七分彩”,色彩是雕塑的重要表现语言,是对雕塑重要描述和补充。

如敦煌彩塑,山西晋祠彩塑,及民间彩塑都充分运用了色彩的描述性功能,积累了丰富的色彩经验,留下许多杰出的雕塑艺术作品。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色彩在中国彩塑中的功能,以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一)色彩可以用来塑造人物性格。

中国彩塑的色彩运用,根据人们的欣赏习惯,艺人们常常运用色彩来塑造人物性格,如钟馗、包公等往往选择纯而重的色彩,突出压邪惩恶、疾恶如仇的鲜明个性,而李白,苏东坡往往选择清而雅的色彩,以表现他们的潇洒豪放。

“泥人张”第三代张景祜作品《惜春作画》中,不仅人物人物造型、性格的刻画令人称道,色彩的配置效果也非常美丽。

景观雕塑案例

景观雕塑案例

景观雕塑案例
景观雕塑作为一种融合艺术与自然的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商业区等公共场所,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景观雕塑。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成功的景观雕塑案例。

首先是上海外滩的“世纪之吻”。

这座雕塑由巴西雕塑家保罗·利比拉设计,高度达到18米,造型为一个巨大的夫妻亲吻的姿态。

这座雕塑成为了游客们的必拍景点,也成为了上海标志性的景观之一。

其次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水立方”雕塑。

这座雕塑是以奥林匹克水立方为原型,将其变形后制成。

整座雕塑由数百个不同大小的球体组成,形似一个半透明的膜。

夜晚,内部的灯光将整座雕塑照亮,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效果。

还有一座位于深圳的“健康之路”雕塑。

这座雕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人体器官,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象征大脑,下部象征人体下肢。

雕塑采用了立体化的设计,使人们在其中穿过时仿佛置身于人体内部。

以上这些案例,都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了景观雕塑的独特魅力。

景观雕塑既可以为城市注入文化艺术气息,又可以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场所。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城市景观雕塑,为城市增添美丽和灵魂。

- 1 -。

现代雕塑艺术的抽象理念

现代雕塑艺术的抽象理念

现代雕塑艺术的抽象理念在现代雕塑艺术的领域里,抽象理念的探索和表达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这种艺术形式摒弃了传统的具象描绘,转而通过形状、线条、空间和材质等元素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抽象雕塑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和多义性。

它不依赖于观众的先验知识,而是邀请观众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去解读作品。

这种艺术形式挑战了传统的视觉习惯,鼓励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

抽象雕塑的创作过程往往是一种内在的探索。

艺术家通过内心的感受和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见的形式。

这些作品可能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它们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直接体现。

每一条曲线、每一个角度、每一块材料的选择都承载着艺术家的意图和情感。

在现代雕塑中,抽象理念的运用也体现了对材料的创新和实验。

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石材、金属或木材,而是大胆尝试塑料、玻璃、光纤甚至声音和光线等新型材料。

这些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视觉效应为抽象雕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得作品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与观众互动。

此外,抽象雕塑艺术还强调了空间的重要性。

艺术家不仅在雕塑本身上下功夫,还考虑作品与周围空间的关系。

雕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环境相互渗透,创造出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

这种空间的利用使得抽象雕塑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促使他们去探索作品与自身、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抽象雕塑艺术的抽象理念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追求,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对于自由、创新和个性的渴望。

通过抽象雕塑,艺术家们传达了对于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

总之,现代雕塑艺术中的抽象理念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表达方式。

它打破了传统的界限,为艺术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这种艺术形式中,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互动成为了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得抽象雕塑成为了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实践。

现代雕塑的艺术表现与创新

现代雕塑的艺术表现与创新

现代雕塑的艺术表现与创新在当代艺术领域,现代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创新手法,成为了一种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突破了传统雕塑的界限,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现代雕塑的艺术表现,首先体现在对材料的运用上。

传统的雕塑多以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为主,而现代雕塑则大胆地采用了金属、塑料、玻璃等新型材料,甚至包括了一些非传统材料,如废旧物品、电子元件等。

这些材料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雕塑的表现形式,更赋予了作品以更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其次,现代雕塑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传统的雕塑往往以写实为主,注重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刻画。

而现代雕塑则更加注重形式的抽象和表现,通过简洁的线条、夸张的形状、不规则的构图等手法,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使得现代雕塑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此外,现代雕塑在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些雕塑家开始尝试将动态、声音、光影等元素融入到雕塑作品中,使得雕塑不再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而是一种具有动态感和互动性的艺术品。

这种表现手法的创新,为现代雕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得雕塑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现代雕塑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雕塑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雕塑家们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思维定势,打破传统的束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尝试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总之,现代雕塑的艺术表现与创新,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丰富了雕塑艺术的内涵和形式,更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现代雕塑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城市雕塑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联分析

城市雕塑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联分析

城市雕塑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联分析提纲:一、城市雕塑的意义与作用二、城市雕塑的设计元素与规划要素三、城市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四、城市雕塑的材质与构造特点五、城市雕塑的评估标准与设计难点一、城市雕塑的意义与作用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具有多重意义和作用。

首先,城市雕塑可以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特色,强化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品牌形象。

其次,城市雕塑可以丰富城市的公共空间和文化景观,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生动。

此外,城市雕塑还可以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感,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二、城市雕塑的设计元素与规划要素城市雕塑的设计元素包括形态、材料、色彩、光影等。

其中,形态是最基本的设计要素,决定了城市雕塑的外观和风格。

材料和色彩则会对城市雕塑的质感和氛围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相协调。

光影则是城市雕塑的点睛之笔,能为城市空间注入生机和活力。

城市雕塑的规划要素主要包括选址、功能定位、尺度比例和风格特征等。

选址需要考虑城市的交通、人流和文化特点,使城市雕塑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人所欣赏。

功能定位则需要符合城市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可以是纪念性、装饰性、娱乐性或交通引导性等。

尺度比例需要与城市的建筑尺度和空间比例相协调,使城市雕塑显得自然和谐。

风格特征则需要结合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

三、城市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城市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雕塑必须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城市的整体规划和风貌特征。

其次,城市雕塑应该能够融入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城市雕塑应该能够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感,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四、城市雕塑的材质与构造特点城市雕塑的材质和构造特点对城市雕塑的形态和质感产生重要影响。

材质的选择需要具有耐候性、适应性、艺术性等特点,常见的材料包括石材、金属、玻璃、塑料等。

而构造特点则需要符合城市雕塑的结构和安全性要求,能够抵御风雨、防止异物侵入和避免倒塌等。

现代雕塑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雕塑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摩尔的雕塑在唐纳德设计的花园中,仍然扮演的是装饰物的角色。3
2)其次是走出画廊,在室外的土地上进行创作。 这里并不是指简单地将博物馆中的作品搬到室外; 也不仅仅是指为某个室外的环境创作特定的雕塑,使 雕塑成为环境中和谐的一分子;
更重要的是指那些在自然的土地上进行创作,将自然 环境构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艺术品,这样的 雕塑与环境之间才有了真正密切的联系。
6
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艺术界,雕塑的内涵和外延 都已向当地扩展,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已 经模糊,特别是在景观设计的领域里。 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逐步认识到,大尺 度的雕塑构成会给新的城市建筑和园林方案提供一个 很合适的装饰,雕塑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为新的 城市广场和公园,提供一些供人欣赏的重点作品。
查斯 . 曼哈顿银行的下沉庭院
野口勇将其称之为“我的龙安寺”, 龙安寺是日本京都最著名的枯山水园林。
22
什么是枯山水?
顾名思义,“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则表示干枯, 二者合在一起,看似予盾,殊不知,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 种造园形式。所谓枯山水,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几块大大 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 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欣赏时,需坐在庭前的过道上, 慢慢观望,细细琢磨,才能逐渐心领神会。简而言之,那石 头代表山、岛屿以及船只,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条纹则代表 水的波纹。整体来说它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船的微型景观世 界。 “枯山水”庭园属于禅宗庭园。禅是一种从人自身内部 而不是外部寻求真理的信仰,禅僧一无所有,过着简朴的生 活,他们每天都要久久地面壁冥想,以求达悟。“枯山水” 庭园最初是为他们修行而设计的。空落落的庭院,只有黑糊 糊的岩石孤零零地立在一片耙过的白沙地上,即使是走马看 花的游客,到了这里也会身不由己地静坐下来,让思绪来一 23 次任意的展开。

浙美版美术九上第1课《城市雕塑》教案2

浙美版美术九上第1课《城市雕塑》教案2

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2学情分析城市雕塑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城市当中,经常在街头和广场上看到雕塑,陌生是因为他们往往视而不见,还因为一些著名的城市雕塑是分布世界各地,很少有机会看到,所以美术课堂的多看多引导尤为重要。

3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新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城市雕塑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雕塑作品资料。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建情景,出示图片。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中国青岛《五月风》2、提出问题激发兴趣猜一猜:图片中的雕塑是来自什么国家和城市?出示课题城市的眼睛——城市雕塑概念理解*城市雕塑:是指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维艺术品。

*雕塑家应用形体和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和思想设置在公共环境中赋予人们感受和联想的室外雕塑。

三、深入1、出示乌鲁木齐《飞天雕塑》组图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觉得这个雕塑美吗?放在这里是否协调欣赏各国城市优秀公共雕塑作品法国巴黎《大拇指》荷兰阿姆斯特丹《锯木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倒立的人》美国洛杉矶《偷窥》城市雕塑的审美特点城市雕塑的形体美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

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出示《珠海渔女》等(2)环境的特定美这是城市雕塑的首要特点。

作品是为特定的位置创作的一般不能轻易移动变位。

它只追求布置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效果,不必要求去适应各种不同的位置。

它必须结合于相应的特定场所的空间结构、性质功能、情调氛围以及尺度比例,从而以环境紧密地构成有机的整体A、出示图片青岛海上公园雕塑《帆》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B、跃跃欲试(课堂实践——2位学生上台设计制作)目标:请你利用磁力棒设计一座适合住宅小区背景的雕塑和适合游乐场的雕塑时间:5分钟C、课堂提问(请坐位上的学生回答)城市雕塑美在哪里?为什么一个城市需要雕塑(3)、材质美和永久性由于城市雕塑作品要在室外长期存放,决定了其使用的材质必须是能经风耐寒的硬质材料。

雕塑艺术知识:现代雕塑的风格和特点

雕塑艺术知识:现代雕塑的风格和特点

雕塑艺术知识:现代雕塑的风格和特点现代雕塑是指20世纪以来的雕塑艺术形式,其风格和特点与传统雕塑有很大的不同。

现代雕塑是在吸收传统技巧的基础上,注重表现个人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自由性,也更加强调视觉效果和观念的传达。

本文将探讨现代雕塑的风格和特点。

一、现代雕塑的风格现代雕塑具有多种不同的风格表现。

然而,与传统雕塑相比,现代雕塑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和思想性的传达。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典型的现代雕塑风格:1、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一种注重心灵世界表达的艺术形式,它给予现代雕塑以很大的启示。

表现主义雕塑作品通常具有夸张的形式和情绪上的强烈性,比如德国表现主义雕塑家恩斯特·巴罗斯的《力量的牛头》等作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2、抽象主义抽象主义雕塑倡导摈除具象形式的限制,从形式本身出发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强调雕塑材料本身的特点和美感。

比较有代表性的现代雕塑家,如美国艺术家理查德·塞拉、荷兰艺术家康斯坦丁·布呂恩等,都是抽象主义雕塑的代表。

3、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一种强调梦幻、诡异和不可思议的文化艺术运动,现代雕塑家更多的是采用抽象化和变异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和心理状态。

比如意大利艺术家路易吉·托雷加尼的超现实主义雕塑作品《物体》,采用粘土、石膏、塑料等多种材质,刻画了一幅畸形、诡异的物体图象,让人倍感惊奇。

4、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注重描写现实事物的艺术运动,现代雕塑家在这种风格上的表现,主要是采用真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风景和自然景象等。

比如美国雕塑家迪凯普洛的作品《水珠人像》就是以一种超真实的方式,展现了人体皮肤和肌肉之间的色差和透明感,使观者倍感震撼。

二、现代雕塑的特点现代雕塑的特点与诸多方面相关,包括材料的选取、构图的布局、内容的表达和观众的反应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常见的现代雕塑特点:1、材料多元化现代雕塑家善于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包括金属、石头、玻璃、泥土、彩色玻璃、陶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摘要色彩产生于我们的视觉,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判断。

由于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作用,人们把色彩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充分利用色彩为我们的生活与艺术服务。

在现代城市雕塑中色彩已成为雕塑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素。

在现代的城市雕塑表面赋予色彩不仅可以使雕塑增添新的活力和个性,同时还可以丰富人们的视觉和情感感受,最大限度地满足观看者的心理要求。

关键词:现代城市雕塑色彩雕塑空间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色彩,也称作“色采”。

即物体表面所呈现的颜色。

色彩依附于物体而作用于人的感官,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色彩的设计追求也越来越广泛。

在现代城市雕塑方面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改变着过去传统雕塑的造型方式,使现代城市雕塑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具有时代气息。

一色彩与人的视觉感受在我们生活中,色彩是客观存在的。

实验证明,人们对色彩的认识是具体的,人们无法离开具体的“看”。

色彩发生于我们的视觉,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色彩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出不同的反应,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判断。

例如,当我们看到红、橙、黄等暖色时,在心理上就会联想到阳光以及喜庆的感觉。

相对而言,色彩越暖,明度越高,就越具有膨胀感,越使人感到兴奋。

因此,在视觉上拉近人与物体间的距离。

可当人们看到蓝、青色等冷色时,在心理上就会联想到天空和大海。

相对而言,色彩越冷,明度越低,就越具有收缩感,越使人感到平静。

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一系列特定联想式感应:对颜色的冷暖、轻重、明暗、进退、张弛、强弱、动静、软硬等感受及其评价,而这些感受和评价,事实上并非客观真实性的,它仅仅发生在人们的内心世界。

然而,正是这些并非真实的感受,却往往非常实在地影响着人们对色彩和谐价值的判断。

同时,文化在人们对待色彩的态度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心理作用与社会活动的参与,不同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艺术都有着自己的特质,向人们展示他们的特色,这种源于文化上的差异性才是处于今天日趋同化时代背景中的设计师们要特别保护的事情。

正是由于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作用,了解色彩特别的象征意义和前后关系,人们就可以把色彩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充分利用色彩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二雕塑色彩形成的规律与认识色彩对于绘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三维立体造型的雕塑艺术,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在现代城市雕塑创作过程中色彩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雕塑表面施以色彩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事情,形与色的相互交融一直伴随着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至今我们仍能从非洲、大洋洲、美洲等地一些原始部落的图腾中,体会到彩绘在雕刻艺术中的显著地位。

中国古代石窟中的雕像,我们通常称为彩塑,那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栩栩如生”地逼真效果。

但现代的城市雕塑表面赋予色彩已不单纯是这一想法,也作为一种装饰手法和识别手段出现。

1色与形态在探讨雕塑中的色彩时,形与色的关系是不能不涉及到的。

也就是说,色彩是形态呈现的依托,也是形象呈现的形式表象。

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在形态上加入色彩的因素,会使形态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将形与色分立,是为了弄清楚相对独立的形与色本身内涵的造型潜力,其最终的目的是要释放它们所具有的表现力。

但是,在雕塑造型设计中,形与色不是孤立的,它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它总是要符合某种功能需求的。

雕塑中色彩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实体与虚体两大类,一般来说,实体与背景的关系就是典型的虚实对比关系,背景前的实体为色彩的具体反射,其色彩效果为实;而背景则是色彩的漫反射,其状态呈虚。

当这两个类别共存时,就视觉来说,会呈现出松紧不同的关系,还会形成色彩虚实对比效果。

通常情况下,人们容易重视形象实的状态,而忽视它虚的状态。

虚与实彼此的宾主关系和谐,是需要极为用心设计的。

2色与材质雕塑材料中天然材质的色彩可以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如:黄金的辉煌、白银的高贵、青铜的凝重、不锈钢的亮丽、花岗石的永固、大理石的细腻……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现代城雕对自然材质色彩的选择体现了当今人类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特征。

20世纪,世界城市雕塑在材质的选择上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随着复合材料的出现,人们驾驭材料的色彩能力越来越强,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材料色彩的单一性,常常采用现代化手段追求雕塑材质色彩的特殊效果,或者直接把各种颜料涂到雕塑表面使雕塑改变了材料自身固有的色彩。

这种多元化的观念与人为色彩创作手段,所显现的内容更为理性、直观、自由,为城市雕塑提供了巨大的色彩表现空间。

例如,着色钢在现代城市雕塑中的使用,雕塑家在看到钢材内在强度的同时,又不满足于其表面较为单调的艺术效果,于是他们在巨型钢结构雕塑作品的表面涂以鲜艳的色彩,这样不仅丰富了雕塑的本身的表现语言,还使得雕塑从色彩与环境产生对比,从而突出雕塑在环境中的视觉中心地位。

3色与面积雕塑中色彩的面积对比,是指雕塑中所有色块和色量所占据的面积之比,这种对比关系是受形象制约的。

我们说每一种颜色都有其个性,而事实上这种个性是对视觉的实在感受而言的,那么这种感受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除了色彩经验之外,最主要的感受性还是来自视觉对眼前的某一组颜色具体的感受,因此,在同等艳度的条件下,颜色面积的大小,给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颜色面积的大小同视觉的刺激度是成正比的,面积越大,刺激度就越高,反之就越小。

当然,色彩的面积对比比上述情况复杂,由于面积对比与刺激相关联,而刺激又与艳度、色相的对比类型相关联,此外,还与形态的构成方位有关,因此,要使面积对比达到和谐,就要具体的依据构成情况来定。

如斯图加特中心火车站南侧的繁华大街,布置着许多公共设施,从中穿过的凯尼希大街上放置着雕塑家考尔德的活动雕塑,这个作品的特点是基座完全由曲折的三角形构成,并分别涂以红、黄、黑等颜色,随着观看角度的不同,印象就会不同。

作者巧妙地运用颜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如面积较小的红、黄色点缀给人活泼、生动的效果,穿插黑色作为基座,又会给人以沉稳的感觉。

作品的尺度及其开放性将观众带入一个色彩与空间的世界。

4色与环境三维“彩”的特征,是三维空间中呈现的色彩关系,这种色彩关系受空间中一切有反射能力的物象制约,物象与形体本身固然重要,但是景与物之间相互形成的色彩关系更被视为重点。

雕塑中色彩的运用需要有环境适应的原则,调和的色彩必须符合所处场合的原则,不适合场合的色彩组合,会被认为是不和谐的。

例如,有些色彩的组合在某种场合是和谐的,而在另一个场合则被认为是不和谐的。

对于所处环境的定位为题,即对于所处环境的判断,以及雕塑在环境中地位的估计,是突出还是隐藏?有些环境需要用雕塑形象来突出环境的主题且要求雕塑具有明确的标识性,那么就需要强度较高的色彩与环境进行区别;如果雕塑和环境的建设是以审美情趣为标准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利用大量的装饰艺术品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空间,那就需要与环境相互和谐的雕塑色彩空间。

有了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对色彩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

当形体的色彩与背景或者环境色彩一致时,形体的视觉存在感也就大大的被消弱,直至与环境相融合。

与此相反,导致形体与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那么就会呈现出强烈的独立性。

三色彩在现代城市雕塑中的作用一般来说,雕塑的设计与设置应与周围的空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城市雕塑存在于人们的生存空间环境中,雕塑家在考虑雕塑作品自身的材质造型外,还需要考虑雕塑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

通过雕塑造型语言与色彩的和谐搭配来营造一种协调的艺术环境。

如此说来,在现代城市雕塑中色彩已成为雕塑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原素。

1色彩烘托雕塑的造型形状和色彩互有区别,形状固然能帮助我们把物体区别开来,但色彩这方面的本领也不小,这两者都能使视觉完成自己重要的职责。

康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绘画、雕塑、甚至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是趣味的基础。

色彩可以增添引人的色泽,但不能使物体成为经得住审视的美的对象。

”康德的说法只代表了色彩在现代城市雕塑中的一个作用,现代的城市雕塑表面赋予色彩可以使雕塑增添新的活力和个性特征。

同时还能丰富视觉效果和情感色彩,最大限度地满足观看者的心理要求,如雕塑家杜布菲的现代城市雕塑作品,在用合成材料制成奇异的形体表面上,用颜色勾勒出夸张的形象,把人置于幻想的世界。

位于休斯顿的作品《蘑菇之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品遍体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不规则曲线,安放在简洁几何形的现代建筑环境中,有着特殊的变化与情趣,被誉为“移动的风景”。

可见,表面色彩依附于造型上,烘托雕塑的造型,成为空间的另一种延伸。

2改善环境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现今的新城,往往是围绕着大城市的各类大型办公楼密集区,成为玻璃、金属和钢筋混凝土筑造的世界。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环境空间给予了重新关注。

色彩明快的城市雕塑在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调和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巴黎市郊的德方斯新区建成后,玻璃幕墙式的现代风格建筑引来了公众的不满,认为环境太过冰冷。

下班后,人们很快的离开,没有人愿意在此逗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在此放置一个色彩绚丽、形状可爱的雕塑作品,来缓解建筑环境的冰冷感觉。

雕塑家米罗作品的魅力不外乎具有孩子般的清澈无邪,运用了亮丽的三原色,让人们眼前为之一亮,加之可爱幽默的造型,为这个环境平添了无尽的生气与活力。

米罗的作品色彩亮丽,吹来富有人情味的空气,对于巴黎德方斯这个人工新城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旁也散放了许多色彩艳丽的雕塑,它们都活跃了周围比较枯燥呆板的建筑环境,带给市民们一丝亲切和幽默。

这种效应是传统青铜雕塑和石材雕塑难以取得的。

3为现代城市雕塑增强空间的识别性和导向性标识性是现代城市雕塑的一个主要特点,在建筑环境的重要部位设置一件雕塑,用以标志出建筑环境的功能和性质,雕塑的选题围绕着建筑的性质进行。

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且具有明确的标识性,同时还可以对建筑环境加以突出和引导。

很多时候,设计要求在极短的时间、较远的距离可以清楚的辨别,这就要求雕塑作品的色彩具有突出主要功能的作用,使它显得清新醒目。

根据康定斯基的色彩心理感受理论的说法:蓝色是内缩的势态,故而蓝色是退缩之色,反映在视觉上要比实际情况小一些;红色是内燃状态,故而红色也是前进之色,反映在视觉上的形态与本身大小接近;黄色由于明度较高,有放光之感,属于扩张之色,因此,黄色要比实际情况大一些。

据此,井上武吉为东京一座建筑设计的雕塑,利用了简洁的造型、鲜明的红色,加大了作品与建筑色彩上的明度差和纯度差,来增强识别性,避免单调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