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_张韵君

合集下载

构建基于科技查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以洛阳市某大中型企业为例

构建基于科技查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以洛阳市某大中型企业为例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知识产权与专利导航总第808期第14期2023年7月构建基于科技查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以洛阳市某大中型企业为例杜春芳(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河南洛阳471003)摘要:【目的】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专利文献来拓展查新业务。

【方法】以洛阳市某大中型企业(简称H企业)为例,对其专利的申请趋势、发明人、专利有效性、授权率及PCT专利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该大中型企业的发明专利居多,且更注重专利的维护,授权率较高,也比较关注海外市场的布局。

【结论】针对大中型企业,应开展专利预警和专利侵权分析、专利导航和行业专题数据库建设、专利布局和核心专利挖掘等专利信息服务模式。

关键词:洛阳市;大中型企业;专利信息服务;科技查新中图分类号:G25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4-0119-05 DOI: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14.024Constructing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Based on TechnologyNovelty Search—Taking a Large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 in Luoyang City as an ExampleDU Chunfang(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Luoyang471003,China)Abstract:[Purposes]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patent literature to expand novelty search business.[Methods]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research area in the sub central city of Luoyang in the Central Plains.Taking a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referred to as H enterprise) in Luoya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will analyze its patent application trend,inventor,patent validity, authorization rate,and PCT patent status.[Find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a majority of invention patents,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atent maintenance,authoriza⁃tion rate,and overseas market layout.[Conclusions]Therefore,for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e should carry out patent early warning and patent infringement analysis,patent navigation and industry specific database construction,attach importance to patent layout and explore core patents and other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s.Keywords:Luoyang;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technology novelty search收稿日期:2023-04-17基金项目:洛阳市社科规划办2020年度规划课题“面向洛阳市企业构建基于科技查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

2000-2009年国内专利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2000-2009年国内专利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内容 分类 专利 战略理论体系研 究 专利 战略相 关关系研 究 专利 战略管理研究 相关领 域专利战略研 究
合 计
篇数 5 4 3 9 2 4 8 0
17 9
比例 () % 2.1 74 1.O 9 8 1.8 2 1 4.1 06
1 0 O 0.0
7 1 3 2 2 2 2 5 4 3 5 4 1 6 1 9


专利战略在发达 国家已经实施了几十年 ,并取
得 了巨大 的成 就 。2 纪 8 O世 0年代 以来 ,专 利 战 略 究 开始进 人 我 国学者 的视 野 。我 国在 2 0 00年第
二次修改 《 专利法 》后 ,专利战略的研究呈现一种
综观国内专利战略理论体系的研究 ,大多集中
并 以此作 为 依据 进行 综合 分析 ,梳理 出其 规律 和特 在 专利 战略 的意 义 、概念 、特 点 、类 型 和构成 要素
征 ,将其归纳为专利战略理论体系研究 、专利战略 等方面 。由于专利战略涉及 内容和领域的广泛性 , 相关关系研究 、专利战略管理研究 、相关领域专利 这 方面 的研 究还 比较 薄弱 ,深 入研究 的难 度也 比较
( )专利 战略 的特 点 三
图 1 利 战 略 的 逻辑 思 考 专
( )专利战略 的 重要 性 一
对专利 战 略重要 性 的认 识 是开展 专利 战略 的前 提条 件 ,这 方 面 的研 究在 相关 文献 中多有 涉及 。李
专 利 战略 的特点 是分析 专利 战 略本质 的关 键 。
张 韵 君
( 东培 正 学院 管理 学 系 ,广 东 广 州 20 3 ) 广 180
摘 要 :以 中国期刊 全 文数 据库 ( NK )和 中文科技 期刊 全 文数据 库 2 0 C I 0 0~ 2 0 0 9年 “ 专利战 略 ”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护 的 客 体 包 括 :1 专 利 ( 明 ) ( ) 用 新 型 ;3 工 业 品 外 观 () 发 ;2 实 () 设 计 ;4 商标 ;5 服务 标记 ; 6 厂商名 称 ;7 产 地标记 和原 () () () () 产 地名称 ;8 对反不正 当竞 争的保护 。① () 3 0年来 , 国极 为重视对 知识 产权 的立法工作 , 已分别 我 现
业 获 得 长 期 竞 争 优 势 。而 企 业 核 心 技 术 能 力 又 在 于 不 断 技 术 创 新 。《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 新 , 发展高科技 , 实现产
就 著作权 、 利权 ( 专 包括 发明 、 实用新 型和外观设计 )商 标权 、 、 计 算机软件 保护 、反不正 当竞争等 方面进行 了卓 有成效 的立 法, 建立 了比较完 善的知识 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的框架 。

Hale Waihona Puke () 1 知识产权 的保 护对 象是 人类在科学 、 技术 、 文化等 知识 领域所创造 的精 神产品 , 是无形 财产 。保 护的是一种特殊 的民 事权利 , 是无形财产权 。 () 2 知识产权为知识产权所 有人所独 占。没有法律规定许
可, 或者未 经依法 获得知识产 权所有人 的许 可 , 任何单 位和个 心竞争力往 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 的开发和利用上 。 人 都不得擅 自使用知识产权所 有人 的智力成果 , 否则便构成侵 二 、 识产 权 保 护与 企业 技术 创新 关 系 知 权, 知识产权 所有人有依法请求排 除侵权 , 赔偿 损失 的权利 ; 知 企业通 过技术创新所取 得的成果就是企业 的知识产权 , 知
根 据相 关知识产权理论 , 我们总结 出知识产权 的法律 特征

科研成果管理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探索——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例

科研成果管理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探索——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例

科研成果管理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探索——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例杨东1荣婕1杨帆1苏爽1杨智君1陈平1王思思1,2(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2.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14)摘要:科研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科研工作的部署、科研计划的决策等科研管理活动具有反馈作用。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引导下,我国在科研领域持续增加投入力度,涌现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大量科研成果,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在新的成果管理模式下,将更易体现成果管理的价值。

本文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例,探索成果管理的价值以及管理方式,浅析成果管理信息化的优势,通过科研成果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行与应用,简化工作流程,提升科研成果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科研成果;成果管理;信息化;成果数据;数据关联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72/j.issn.1674-1544.2021.01.006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ChinaYANG Dong1, RONG Jie1, YANG Fan1, SU Shuang1, YANG Zhijun1, CHEN Ping1, Wang Sisi1,2(1.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Beijing 100029; 2.Hunan Institute of Metrology and Testing, Changsha 410014) Abstract: Being a crucial par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brings feedback to work plan and decision mak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China continues to increase its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utcomes coming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e informat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can greatly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can help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This paper will cast an eye on the valu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of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and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The case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will be studied to analyze the nee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introduce the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achievements data association. By putting the system into practice, the work procedure can be simplified and a higher level of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can be achieved.作者简介:杨东(1987—),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荣婕(1992—),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杨帆(1987—),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苏爽(1984—),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杨智君(1977—),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通讯作者);陈平(1987—),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通信作者);王思思(1985—),女,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专利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专利策略研究
束机 制 ,使 各 行业 的知 识 产权 得 以完善 保护 :应创 建 有效 的激 励机
制 对于员工研究出的新技术要从精神和物质方面进行正激励以激
发其创 新 的积极 性 此 外 .要深化 人事 制度 改革 :要在 定责 、定编 、 定 岗的基 础 上 逐 步 实行 科 技 人 员聘 任 制 ,分 流 冗 员 ,稳住 骨 干 提 高 待遇 .以进 一 步尊 重 知识 ,尊重 人 才 。
为各 自行 业 的 龙头 ,这 些 企 业 应 从 自身 的情 况 出发 .在 熟 悉 国 际
行 业 标 准 的基 础 上 .积 极 参 与 制 定本 行 业 标 准 以增 加 竞 争 中 的
点, 有针对性地 采取有效 的专利 策略 ,以成功 的专利 策略促进 企 主动权。 业技 术创 新 的 可持 续 发展 。 ( ) 大 专 利人 才培 养 建立 激励 与 约束 机 制 。 要对 员工 进 行 2加 [ 词 】 中小 企业 技 术创 新 专利 策略 关键 知 识产 权 相关知 识 的培 训 ,提 高 其知识 产 权意 识 要 建立 完善 的 约
产 避 经
创 业服 务 中心 等 中 产
③在 科 技计 划 上把 促 进 产 学 研 ”结 合 作 为重 要 目标 ,在 资助 机
制上鼓励三者结合 加强创新体 系的整体集成 .发挥上海市科技
力量 的整 体 优 势 。
2 企 业 微 观 发展 策 略 。
随 着知识 经 济 的不 断深化 和 科学 技术 的迅 猛 发展 ,技 术创 新 已 成 为 企 业 竞争 成 败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企 业 要 生 存 和发 展 必 须 加 强 技 术 创新 。 中小 企 业 作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充 满 活 力 的 一 支重 要 力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年1-4期(第十卷)总目次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年1-4期(第十卷)总目次
期 页
文 学 ・艺 术
作者
期 页
理性 经济 学的终结 我 国物流业成本优先战略的选择
一 一

威 ( )1 1 译 . 2 姜斌远 15 . 2
论新 诗产生 及 《 尝试 集》 谈列 文的两 个哥哥一一 谢 尔盖和尼 古拉 “ 字体 ” 、 “ 书体 ”辨
高文翔 1 9 . 4 杨正 先 1 3 . 5 雷 文学 35 . 0
《 人 颂 》 与 《 道 书 》 互 文 性 研 究 愚 传
著 , 龚 威 ( )22 译 . 6
陈利 锋 23 . 4
论天 人合一影响 下的传统音乐 艺术审美 三境 界
龚 玉 华 ,潘 世 东
闲暇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个 包含 教 育 与 健 康 的模 型
浅论 南北宋 之交诗歌 创作 的整体过渡 现象 通作者之意 ,开览者之心”
《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 1 年 1 期 ( 0 —4 0 第十卷 ) 目次 总
政 治 ・ 律 法 作者
白 清 田 ,魏 国 良
期 页
30 .1
关于 民办高校落实 《 国家教 育规划纲要》 的若干思考
郑春 元 32 . 7
从基本路线的演变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形成 民办高校辅 导员 的专业化 及其培养路 径 论 期待可 能性在 中国应该 慎行 入世十年 中国外商投资法的回眸与展望
刘 晓 光 43 _ 8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的启示 运用 隐喻理论改进 大学英语词 汇及阅读教 学
汤素 娜
存 在 主 义 哲 学 对 我 国 当 代 教 育 的影 响和 启 示
许锦 民
作 者
《 经 》 中 蕴 涵 的 心 理 学 思 想 坛 经 济 ・ 理 管

技术创新视野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转型路径研究

技术创新视野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转型路径研究

技术创新视野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转型路径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专利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法宝,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将专利战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之一,实施专利战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的理论维度1.1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的内涵厘定“专利”一词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是指公开的信件或文献,被用来证明君主颁布的一种特权,后来在英国演变为一种独占权利证书。

当代,专利是指由权利人向政府申请颁发的,证明其在一定时期内享有某种权利的法律凭证,当权利人取得这种凭证后,只有经权利人许可,他人才可以利用该项权利[1]。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后经1992年9月4日、2000年8月25日、2008年12月27日3次修正。

根据《专利法》规定,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类型,它是指申请人就其研发的技术方案和设计,向法定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审批后在法定时间内取得独占排他使用的一种法律状态,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称为专利权,权利人被称为专利权人。

基于专利的独占、排他、专有的法律属性,专利权人根据专利法的规定经审批取得专利权后,即使得其技术方案和设计获得法律保护,权利人所享有的专利权具有激励、保障功能。

因此,科技型企业都将专利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并将专利战略上升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专利法规定,充分重视专利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专利谋取市场竞争利益,基于专利维护自身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种谋略。

鉴于这一内涵,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呈现以下特质:首先,制度依赖,即该战略以专利制度为基础,需要依据专利法的保护,专利法在该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其次,风险难料[2],即囿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突发问题和复杂对象很难预测,这导致其专利战略的风险很难预测;再次,模式多变,专利战略应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相吻合,不同企业采取的专利战略不尽相同,且专利战略随客观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这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模式是多变的。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四川省中小企业为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四川省中小企业为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四川省中小企业为例张惠琴;魏亚军;赵春艳【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困境,考察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在对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之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以四川省338家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创新的积极性、模仿创新的积极性和重视性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相比模仿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探讨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相关启示.【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年(卷),期】2014(031)006【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绩效;中小企业【作者】张惠琴;魏亚军;赵春艳【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6.31 研究背景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截至到2012年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全国78%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实现利税已占工业利税的40%,对全国GDP贡献率也已经达到了60%。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2部委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在税收、融资服务等多方面给予扶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战略等已成为未来企业研究的焦点[1]。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对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非常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这是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性。

根据技术来源、技术竞争态势、创新强度和创新主体等可以分为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而近些年又出现了较为新颖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是同封闭式创新相对应的,它强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互补充,把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内部创意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样重要的地位[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5-03-10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广东高校专利发展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2013WYXM014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S2011040004369);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研究”(2011B070400002)作者简介:张韵君(1965—),男(土家族),湖北鹤峰人,博士,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竞争战略、技术创新。

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张韵君(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830)摘要:基于专利战略的视角,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技术的创造性、创新技术的实用性三个基本特征。

技术创新具有特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技术创新发生过程的普遍规律。

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利分析、专利创造和专利实施为纽带联结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形成一种在时间上继起和在空间上并存的关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S -TI 模型),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

关键词:专利战略;技术创新;专利分析;技术战略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72X (2015)05-0084-06一、引言企业竞争的焦点逐渐由产品和价格的竞争转移到技术与专利的竞争。

发达国家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雄厚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专利战略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转让与许可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份额,谋取巨大的垄断利润。

美国高通(Qual-comm )公司就凭借在CDMA 领域的强大技术优势,依靠所拥有的国际标准以及标准背后的1400多项专利,主宰着整个无线技术的市场格局,源源不断地从竞争对手那里赢得高额的专利收益。

20世纪70年代,迫于欧洲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崛起的压力,美国在1979年首次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并在企业界广泛组织实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仿效。

在专利战略的指导下,专利创造与运用获得长足进步与发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得到普遍提升。

从此,关于专利战略问题的研究获得广泛关注。

“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都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但目前的研究还没有能够在专利战略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建立起充分且富有逻辑的联系,进而在专利战略的范畴内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更没有形成专利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合理的支撑,这是一个需要开拓的领域。

本文试图在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备的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专利情报战略、专利创造战略、专利实施战略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建立起在时间上继起和空间上并存的一种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atent Strate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S -TI 模型),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引导企业通过专利战略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最终达到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壮大自己和战胜竞争对手的目的。

二、专利战略的内涵“战略”这个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DOI:10.16011/ki.jjwt.2015.05.017入知识产权界。

Samson 指出,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是企业利用它作为企业战略。

企业必须结合战略来有效运用专利,专利已经从一个法律问题提升到一个战略问题。

但迄今为止,还很难找到被大多数研究者都能接受的专利战略的定义。

从国外研究来看,对专利战略的研究和运用相对较早而且比较成功的是日本、美国等技术先进的国家。

日本专利管理者高桥明夫(1990)、经济学教授斋滕优(1990),美国学者理纳德·玻克维兹(1995)、Knight (2001)、Somaya (2002)等分别从战略性专利活动、有效利用专利制度、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等角度定义了专利战略。

国内学者对专利战略的内涵也进行了广泛论述,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陈湘玲(2000)、冯晓青(2001,2007)等的观点。

虽然这些研究并没有形成关于“专利战略”的统一定义,但都体现了这样的共识,即专利战略就是“从长远目标出发”,“利用专利制度”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地位”的“总体性谋略”。

由于专利战略具有“技术性”的特点,因此,又可称为“专利技术战略”。

对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而言,专利有着更广泛的战略功能(Macdonald ,2004)。

Rivette 和Kline (2000)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战略已经成为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那些以知识产权为竞争优势来源的技术类公司,企业高层管理者逐渐将专利策略提高到公司战略的层面进行思考。

三、专利战略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应该满足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所必须具有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特征。

实用性是基础,一项发明创造如果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或者不具备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潜力,是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

继实用性之后的第二个要求是必须具备新颖性,强调发明创造具有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本质差异,是首创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发明创造”。

另外,这项技术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必须具有显著的进步。

(一)创新技术的新颖性新颖性常常成为企业间技术创新产权竞争的主要方面。

新颖性(Novelty )是判定一项创新技术能否获得专利授权的基本前提,这是由专利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

1.新颖性的概念。

关于新颖性的界定,无论是TRIPS 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巴黎公约还是大多数国家的专利法,其表述并不一致。

《欧洲专利公约》第54条规定:“如果一项发明不属于现有技术,该发明应当认为是新颖的。

”我国《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具有新颖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

这种借助“现有技术”(Prior Art )来定义新颖性的方式更符合新颖性的本质要求。

“现有技术”是指已经公开的所有技术知识的总和。

一般来说,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以前公众能够得知或处于能够获得状态的所有技术知识。

因此,无论是发明人还是设计人,不管他在智力上为其所获得的发明创造的投入多么显著,但只要这项技术已经可以为公众所得到,那么就没有正当理由授予其专利权。

2.新颖性的标准。

确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专利新颖性标准通常涉及时间标准和地域标准。

新颖性的时间标准存在三种实践情况:一是以发明创造完成的时间为标准,采用发明在先原则的国家就实行这种标准,美国是执行这种标准的典型代表。

二是以专利申请时刻为标准,凡是在专利申请的特定时刻前未公开过的技术都具有新颖性。

这对专利提出申请的时间要求较为严格,《日本专利法》即采取这种做法。

三是以专利申请日为标准,这是实行申请在先原则的国家所采用的标准,我国《专利法》规定的就是申请日标准。

专利新颖性的地域标准主要指已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在什么地域范围内能够影响专利申请,目前分为三种标准。

(1)相对新颖性标准,只要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在本国未公开过就被认为是具有新颖性的,也称为本国新颖性标准。

目前,仅有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采用相对新颖性标准。

从理论上讲,采用这种标准比较合理,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2)绝对新颖性标准,它要求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必须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未公开过,又称为世界新颖性标准。

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都采用这一标准,中国也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

(3)混合新颖性标准,是按照不同的公开方式采用不同的地域标准,对于出版物公开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而对于使用公开和其他方式公开的则采用相对新颖性标准。

美国、韩国等国家都采用混合新颖性标准。

考虑到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的需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各国专利法都普遍规定了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情况,允许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或优先权日)前的一段时间内的某些公开在一定条件下不影响其新颖性,不发生现有技术的效力。

这种制度称为宽限期制度或者优惠期制度。

宽限期内的此类公开也被称为新颖性公开。

我国《专利法》第24条也明确规定了宽限期制度,属于宽限期内的公开不丧失其新颖性。

新颖性的标准各有优缺点,各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依据自身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科学技术条件,综合考虑其根本利益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标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以及国家(地区)间的经济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关于发明创造的新颖性标准的差异也正在逐渐缩小,这将更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促进技术交流与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技术的创造性发明要具有“创造性”。

创造性(Inventiveness)是在新颖性基础上对发明创造的进一步要求。

新颖性主要考察的是创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差异,一项创新技术只要有差别,一般也就具备了新颖性。

但发明仅仅有别于现有技术这一点是不够的,除了要求新颖性以外,构成申请发明专利的新技术解决方案必须是一种创造。

原则上说,一项创新技术具备了新颖性却不一定具备创造性。

创造性侧重于判断创新技术的水平。

1.创造性的概念。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法中,创造性有不同的称谓和表述。

在美国,创造性被表述为“非显而易见性”(Non-obviousness),《欧洲专利公约》的成员国大都使用“创造性”或“进步性”,日本称为“进步性”,德国则使用“本质性区别”。

虽然这些术语表述各异,但在本质上的意思是一致的。

我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2.创造性判断标准。

能够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在总体上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满足授予发明专利的实质性要件标准。

“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本质区别,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这是对技术内容而言的。

“显著的进步”指发明创造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这是对技术的发展而言的。

(三)创新技术的实用性专利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要激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有实用性(Utility)。

实用性要求意味着发明创造不能仅是理论上的,而必须是能在实践中制造或使用。

1.实用性的概念。

实用性是指创新技术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能够”是表示一种可能性,只要判断是否能够在工业上实现,而并不要求已经被制造或者已经被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