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狱中联欢》

合集下载

《狱中联欢》教案:亲近经典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狱中联欢》教案:亲近经典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狱中联欢》教案:亲近经典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简介《狱中联欢》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小说。

小说讲述了落魄文人陈寡妻因贫困进狱,对其处境绝望的陈寡妻却通过艺术表达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狱中联欢》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诠释了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是一部极富思想性的文化经典。

教学目标1.让学生深入了解《狱中联欢》的背景、主题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文化经典的认知和理解。

2.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文本阅读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让学生通过文本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强化其综合素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或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核心问题。

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入手等方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步:背景介绍介绍故事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狱中联欢》的创作背景和脉络。

同时,梳理出小说中所涉及的思想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文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和严谨性。

第三步:文本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阅读《狱中联欢》。

教师可以借助许多教学策略,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朗读比赛、课外阅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辨和分析,深度解读文本,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第四步:文本分析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PPT、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五步:思考拓展通过影视资料、名家评论、社会现实等方面,进行拓展教学,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展览等多种渠道,延长学生文化阅读的时间,使学生积极参与现实,在实践中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狱中联欢(2篇教案+相关资料)1

狱中联欢(2篇教案+相关资料)1

狱中联欢(2篇教案+相关资料)1【教案1】课题:狱中联欢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狱中联欢》2、教材类型:剧本3、适用人群:高中生4、教学目标:(1)能理解剧本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2)能分析剧本的主题和社会意义;(3)能通过表演,深入理解剧本中的情节和寓意。

5、教学重点:情节分析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讲述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并引入《狱中联欢》的主题:狱中的自由。

2、学生阅读要求学生预习剧本,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3、学生自由讨论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到底是如何刻画的?大家对于自由的定义又是什么?4、学生表演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来表演剧本中的情节和场景。

5、学生分析从剧本中分析出主要的人物和情节,并讨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6、教师点评教师对于学生的表演和分析进行点评,并加以引导。

四、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

2、课堂表现。

【教案2】课题:狱中联欢一、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于剧本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3、通过分析剧本,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和人性的复杂性。

二、教学内容1、情节分析。

2、人物性格分析。

3、表演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引入本课的主题:狱中的自由。

2、阅读剧本让学生阅读剧本,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尝试理解人物的性格。

3、分组表演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来表演剧本中的情节和场景。

4、角色分配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并在小组里面进行分工合作。

5、表演训练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技巧。

6、展示和点评让每个小组在班级面前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表演技巧。

四、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

2、课堂表现。

3、表演成绩。

资料1:《狱中联欢》电影信息导演: 黄凯峰主演: 张翰 / 吉克隽逸 / 张乃明类型: 剧情 / 喜剧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普通话上映日期: 2017-08-17(中国大陆)片长: 103分钟资料2:《狱中联欢》剧本取自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部以狱中自由为主题的舞台剧。

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优秀3篇】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一、解题。

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教师酌情补充。

(渣滓洞集中营)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4、在�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

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

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

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

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

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狱中联欢》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2)树立学生面对困境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狱中联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狱中联欢》;2. 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狱中联欢》的作者及其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情感的理解;(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为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结合课后练习,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联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一、解题。

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教师酌情补充。

(渣滓洞集中营)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4、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

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

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

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

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

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学会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气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结协作和乐观精神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课文《狱中联欢》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创作意图。

2.2 课文内容: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狱中联欢》,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解读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3 词汇和句型: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狱中联欢》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狱中联欢》,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3 讨论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解读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4 口语表达和写作: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讨论和分享。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技巧,创作小故事或感想文章。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考能力。

4.2 口语表达和写作: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以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狱中联欢》的文本,可以是教材或相关资料。

5.2 词汇和句型卡片:制作词汇和句型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5.3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有条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狱中联欢》教案:挖掘作品内涵,鲜活语文教学

《狱中联欢》教案:挖掘作品内涵,鲜活语文教学

本文将围绕教学资源《狱中联欢》展开,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深入挖掘其内涵,引领鲜活的语文教学。

第一部分:作品概述《狱中联欢》是一篇由黄霑所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文革时期,一批因“右派”被关进监狱的文化人如何经历困难与磨难,最终走向光明的故事。

作品以狱中联欢晚会为线索,系统地展现了文化人在囚禁期间的生活状态,描绘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作品透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灰白镜像,折射出时代的尖锐,也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入反思。

第二部分:作品内涵分析1.困境与追求作为一篇揭示历史的文化作品,《狱中联欢》以广袤的历史背景为基础,以作者对生命、沉默、思考与行动的严谨策划和展开,展示出人生的本真和意义。

在严酷的囚禁生活中,主人公们面对着种种压抑和挫折,但他们并未放弃对人生和自由的追求,通过共同努力,在狱中联欢晚会上实现了自我表达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展示出了文化人对人性和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2.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真实《狱中联欢》以生动的形式报道了监狱中的生活环境和囚犯的遭遇。

在这个看似完全不受控制,充满暴力和群体冲突的环境里,人们真实的初心、价值观念、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威权政府的镇压下,媚俗即权力,伦理及道德被疏离了,生畜化的氛围泛滥,而囚犯们的生命和人权则被抹去。

3.温暖与希望虽然《狱中联欢》以“监狱”作为叙事背景,但整部作品却是以一种温暖、饱满和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家族口吻来透视文化人的坚忍不拔和必然回报的信念。

文化人在困苦的岁月中互相支持,共同渡过了苦难的岁月。

《狱中联欢》透过这些人性化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注与亲近。

第三部分:鲜活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学欣赏更注重对作品内涵的挖掘和深入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对《狱中联欢》这部作品展开探究,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创作等形式,引领学生深入掌握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措施如下:1.了解作家及其文化背景,掌握作品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价值。

2.分析作品的整体结构及其叙事方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案范文三篇《狱中联欢》叙述了解放前夕,革命前辈进行的狱中斗争。

表现了革命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和乐观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语文《狱中联欢》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文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感受共产党人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等革命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革命者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它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一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

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题: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唱歌( ) ( ) ( )2、学生自由交流,梳理课文内容: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目,你是否明白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5、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言:1、看看黑板上的四块内容,那一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子,一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

如新春来临,人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老人过生日,就会送上寿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狱中联欢》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3.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查字典,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二)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三)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段意。

(四)理解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二)理解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烈火中永生》吗?这是一部生动而又真实的爱国主义影片。

我们在看这部电影时被江姐、许云峰等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为了我们今天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浴血奋战的黑暗年代,他们毫不犹豫地献出了热血和最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狱中联欢》,这篇课文节选自小说《红岩》第16章。

哪位同学读过小说《红岩》?请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小说《红岩》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当时,从全国来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但是,重庆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着,在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两座监狱里,关押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敌人疯狂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

他们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但是他们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庆祝全国革命的胜利,1949年元旦,同志们在狱中举行了一次新年联欢会。

课文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感人情景,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

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本课的生字较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滓是平舌音,读za,而不要读成zha。

乾是前鼻音,读qian,不读gan。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生字有不少与以前学过的字是形近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区别字形结构来记忆这些生字,可以做组词练习,让学生自己说说字形结构的异同。

例如:睡和锤;绵和锦;折和拆;伸和坤、绅;慢和曼;潮和嘲等。

让学生在比较中记住这些生字的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共同讨论,弄清词义。

教师也可以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

例如:苍劲、洋溢、翻天覆地、扭转乾坤、高歌曼舞等。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1、2、3段。

具体了解革命先辈在狱中斗争的情况。

(二)理解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了解革命先辈在狱中的崇高精神和他们巧妙的斗争艺术。

(三)结合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结合课文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思考,加深对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在狱中与敌人展开斗争时所表现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他们巧妙的斗争艺术。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可以提问学生元旦这天早上,这里的元旦是指哪年的元旦?)全国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

渣滓洞的特务们也在表面上对狱中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革命先辈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

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文找句子,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贺年片是用草纸做的;五角星是用牙刷的柄雕的,雕刀是用楼板上拔下来的铁钉磨制成的,锦旗是女难友从自己的袜子上拆了丝线绣出来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学生可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苍劲,苍老挺拔的意思。

本文是指年老的革命者写出的对联的特点。

洋溢,充分流露的意思。

文中所有的对联都表现出了革命先辈在狱中斗争中的乐观精神。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

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的词义。

翻天覆地形容发生的变化巨大而彻底。

文中是说革命形势发展迅猛。

扭转乾坤,乾坤即天地。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老师引导学生先把对联中较难词语的意思弄清楚。

参禅,原为佛教的名词,指参透佛教神宗的奥秘。

这是借用这一词语,暗含革命者,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参透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而横额极乐世界,正写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而其乐无穷的心境。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

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老师可向学生介绍这四句古诗及内容。

启发学生理解,这幅对联表达了革命先辈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满怀豪情准备迎接革命胜利的喜悦心情。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让学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这些对联同志们一看就懂,而特务则不全懂或根本看不懂。

猩猩看过对联后妄加评论说: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了。

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或者把挑剔的眼光凝固在有的字句上。

特务们无法理解革命者的思想感情和革命情怀,当然对这些对联也无法理解。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4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描写了戴铁镣的舞蹈、叠罗汉和女同志的秧歌舞。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的感情,并有语气地朗读出来,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

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

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可先让学生自己小声读,再指名朗读,朗诵前先说说对加粗词语的理解。

伴奏,原指唱歌、跳舞时用器乐配合,这里是用铁镣的撞击声伴奏。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这个别致的舞蹈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高歌曼舞,放声地歌唱,轻柔地舞蹈。

理解了这些词语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句子,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部分,即从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到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然后,教师可以从中找出几个重点词,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在表达人物感情上的作用。

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体会这段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