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前三单元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复习提纲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 78% 、氧气占 21% 、除此之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
2、空气的利用:3、首先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拉瓦锡,它选用的药品是氧化汞。
4、证明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变浑浊证明水存在的方法:通过无水硫酸铜现象变蓝色5、说出空气成分的三种用途:供给呼吸、急救病人、支持燃烧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 30ml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1标准大气压下、-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从中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3、在做氧气与铁丝反应的实验时,试剂瓶底应放沙或水,目的是为了防止炸裂瓶底。
4、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按反应的剧烈程度氧化反应分为:燃烧、缓慢氧化。
5、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跟助燃物充分接触,所以灭火的措施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隔绝助燃物。
6、缓慢氧化会产生热量,若热量积聚,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会产生自燃现象。
7、工业制氧的方法:分离空气,本质上属于物理变化。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1、化合反应的特征:多个反应物质生成一个生成物 ;分解反应的特征:一个反应物生成多个生成物。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法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化学原理装置的适用范围:液体与固体不需要加热实验步骤:连、查、装、固、倒、收。
六字诀收集方法:排水收集法原因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略大于空气。
二氧化锰在本实验中起催化作用。
它能改变反应速度但本身的质量、化学性质不变。
像这样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药品:高锰酸钾化学原理装置的适用范围:固体加热实验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8字诀.注意事项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
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的1/4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件

(2)若企业每月产生的污水量为2040吨,为了勤俭资金,应选择哪 种购买方案?
A型
B型
价格(万元/台)
12
10
处理污水量(吨/月) 240
200
年消耗费(万元/台) 1
1
总结
解 由题意得:240x+200(10-x)≥2040, 解得:x≥1, 由(1)知x可取0,1,2,则x=1或x=2. 当x=1时,购买资金为:12×1+10×9=102(万元); 当x=2时,购买资金为:12×2+10×8=104(万元). 答:为了勤俭资金,应选购A型1台,B型9台.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而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 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简称不 等式的解
下列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
(1) x>-3 (2) x+y≥1 (3)x2<3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般情况先将一元一次不等式化简成ax>b或者ax<b的情势,再根据 具体题意求解,注意系数化为“1”时不等号的变化,适当情况可以 结合数轴。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设未知数,列 出不等式;然后从不等式的解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在第(2)问的条件下,若每台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污水厂处 理污水费为每吨10元,请你计算,该企业自己处理污水与将污 水排到污水厂处理相比较,10年勤俭资金多少万元?(注:企 业处理污水的费用包括购买设备的资金和消耗费)
A型
B型
价格(万元/台)
12
1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本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重要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单元一:运动和力1、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动力学: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关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3、力的分类和性质:引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4、动力学问题:物体平衡状态及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二:压力和浮力1、压力:压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浮力:浮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密度、压强、黏度等,以及它们与压力和浮力的关系。
三、单元三:细胞与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构造、各种类型的细胞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
2、组织: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生物体的构成:器官、系统等概念,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四、单元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的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的构造及其功能。
2、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吸收、运输和分配营养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等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环境影响。
五、单元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构造:骨骼、肌肉、器官、系统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基本生理过程及其影响。
3、人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种免疫反应的机制。
4、生殖与发育:人的生殖系统、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以及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六、单元六:环境与健康1、环境因素: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健康观念: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3、疾病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安全常识:各种危险情况的应对方法,包括急救措施等。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复 习

第三章复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围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包括天气、昼夜、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生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3、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第二节神奇的激素1、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如果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细胞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于是向光弯曲,产生向光性生长。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死亡。
3、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胰岛素与血糖①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②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5、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区别于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输送到体外,例如:唾液、汗液、消化液)(1)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2)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甲状腺分泌不足患呆小症;成年甲状腺分泌不足患大脖子病;甲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甲亢。
(3)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4)胰岛(胰脏)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期末 强化复习学案(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期末强化复习一、基础知识梳理默写(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1)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感受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运动和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2)向日葵向太阳生长、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根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根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都属于植物的运动,分别是植物对、、、、等刺激作出的反应。
(3)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并产生运动,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运动。
2.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2)植物激素中,能加快细胞生长速率的是;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的是;能促进细胞分裂的是;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的是;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是。
(二)人体的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和激素(1)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中的、女性的、男性的都是内分泌腺,人体内的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系统。
(2)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生长激素;分泌雌性激素;分泌雄性激素;分泌肾上腺素。
2.胰岛素和血糖含量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由于受到等激素的调节和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糖含量基本上维持在毫克/100毫升左右。
(三)神经调节1.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和单位。
包括和突起两个部分,突起可分为和轴突。
2.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由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组成。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和,周围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脑又分为大脑、小脑和。
(3)人的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负责协调肌肉活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一、知识点归纳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方法:用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终点是力的作用效果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处于平衡状态。
7、平衡力: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到的是平衡力。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10、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称为二力平衡。
1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心的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13、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4、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G=mg。
二、测试题1、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描述力的概念?()A.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特性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力的作用效果仅与力的大小有关2、下列哪个单位不是力的单位?()A.牛B.克C.米D.秒3、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力的三要素?()A.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力的三要素C.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D.力的三要素中,方向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4、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A.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D.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四章电路探秘知识点一:电荷1、电荷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
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1 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定义: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2.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向光性.(2)向地性.(3)向触性.(4)向水性.(5)向肥性.(6)向热性.3.分类(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向性运动的方向随刺激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向日葵花盘会随太阳而转动.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都属于向性运动的表现.(2)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如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会合拢等.说明: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植物的感应性其实就是植物的一种应激性.知识点2 植物激素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体内的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3.植物的感应性是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向有光照的方向生长.3.2人体的激素调节知识点1 内分泌腺和激素1.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物质能量的转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组成.2.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能分泌激素,所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3.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知识点2 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约为90 mg/100 mL.2.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着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又影响着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血糖的转化,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1)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糖浓度是否为90 mg/100 mL 或检查尿液里是否含有葡萄糖.(2)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糖分,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3.3神经调节知识点1 对刺激的反应1.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并不是由某个器官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器官或组织共同参与来完成.这是一个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2.在不同条件下,同一个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当受干扰时速度会变慢;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也不同.知识点2 信息的接收和传导1.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动物细胞中的一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体中没有神经细胞.2.神经元的结构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⑦末梢3.信息的传递神经元上的树突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神经元传导信息的过程:树突→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知识点3 信息的处理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分的功能知识点4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应答性反应应答性反应即为对刺激所作的反应.2.反射(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①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②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③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知识点5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1)概念:在相应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2)特点:①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②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性和持久性,它与生俱来,不需要训练,也不会因为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退.2.条件反射(1)概念: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2)特点: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训练,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形成,是大脑皮层的功能;②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③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地强化,否则会减弱或消退.3.4动物的行为知识点1 动物的行为概述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和状态,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2.动物的行为的分类:按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知识点2 先天性行为1.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2.特点(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行为.(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4)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3.社会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不是由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能,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知识点3 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2.特点(1)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3.5体温的控制知识点1 恒定的体温1.体温(1)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2)测量体温的部位可以是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3)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个固定值,而是—个温度范围.2.体温恒定的意义(1)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知识点2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过程,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1.产热(1)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2)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2.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1)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热量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散发出去,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①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②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此时汗液蒸发就成为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知识点3 体温受脑的控制1.体温的调节中枢: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的下丘脑.2.体温调节的大致过程:外界温度改变→刺激皮肤和血管中的温度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3.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采取的保温或降温措施也可以调节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前三单元复习
一、仔细选一选 (本题有10个小题, 每小题3分, 共30分)
1a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3
2
a <
B .23≤a
C .23>a
D .23≥a
在这次活动中,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50,50
B .50,35
C .30,35
D .15,50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10kx k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k =0时,方程无解
B .当k =1时,方程有一个实数解
C .当k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D .当k ≠0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4.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44人患了流感,在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 )人 A .9 B .10 C .11 D .12
5.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增了182件.如果全组共有x 名同学,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x (x+1)=182
B 、x (x+1)=182、x (x-1)=182×2 D 、x (x-1)=182
6.△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1、k 、3,则化简723k -的结果为( )
A .-5
B .19-4k
C .13
D .1
7. 已知032
=-+a a ,那么2
3
4a a +的值是多少( )A 、9 B 、12 C 、-15 D 、-12
9、定义: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满足0a b c -+=,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阿凡达”方程,已知20ax bx c ++=是“阿凡达”方程,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a c =
B 、a b =
C 、b c =
D 、2a b c ==
二、认真填一填 (本题有6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4分) 10.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 b ⊗=
32⊗==812⊗= .
11.已知)302()3
3
(-⨯-
=m ,若a ,b 为两个连续..
的整数,且a m b <<,则a b += ;
12.若|2013−a |+ a a =-2014,则a-20132的值是
13、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2120x x c bx ax =++则两根分别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2121
a
c
x x a b x x =-=+,根据该材料选择:已知1x 、2x 是方程057x 2=++x 两
个实数根,则2
1
12x x x x +的值为 .
14.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第三边上的中线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1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y x ,,且满足065422
=+-+
-y y x ,则第三边长为
_______ .
三、全面答一答 (本题有7个小题, 共66分) 16.(本题6分)
(1)计算:
7263283+⨯⎪⎪⎭
⎫ ⎝⎛- (2) 解方程:()()2293141x x +=-
17.(8分)凤凰古城门票事件后,游客相比以往大幅减少,滨江某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去旅游,推出了如下收费标准:
某单位组织员工去凤凰古城旅游,共支付给该旅行社旅游费用27000元,请问该单位这次共有多少员工去凤凰古城旅游?
18.(6分)希望中学八年级学生开展踢毽子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按团体总分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为优秀。
下表是成绩较好的甲班和乙班5名学生的比赛成绩(单位:个)
为参考。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求两班比赛数据的中位数;
(2)计算两班比赛数据的方差,并比较哪一个小;
(3)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简述理由。
19、某厂工业废气的年排放量为450万立方米,为改善大气质量环境,决定分两期投入治理,使废气的年排气量减少到288万立方米,如果每期治理中废气减少的百分率相同。
(1)求每期减少的百分率是多少?(2)预计第一期治理中每减少1万立方米需投入3万元,第二期治理中每减少1万立方米废气需投入2.5万元。
问两期治理完成后共需投入多少万元?
20.(本题12分)如图,已知在长方形ABCD中,AD=10,CD=5,点E从点D出发,沿线段D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方向移动,同时点F从点C出发,沿射线CD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移
.设点E移动的时间为t(秒).动,当B、E、F三点共线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此时BF CE
(1)求当t为何值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2)求当t为何值时,EC是∠BED的平分线;
(3)设四边形BCFE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4)求当t为何值时,△EFC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