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答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包含答案)

第6节光合作用(1)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能,把和转化成储存着的有机物,并释放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包括转化和转化两个方面,即把简单的物制成了复杂的物,把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和,原料是和,产物是和。

光合作用的意义:,化学反应式:。

3.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1)为什么要把银边天竺葵在暗处放置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上下盖严?。

(3)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4)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

(5)实验使用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

(6)实验通过检验出淀粉的存在,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和。

4.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把金鱼藻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用短颈漏斗扣住金鱼藻,漏斗颈上再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把上述装置移到光下。

不久,试管内可以见到有出现,这是金鱼藻进行作用产生气体形成的,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该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由此可知该气体是。

题型一光合作用的原理1.请在下列序号后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将下边的光合作用概念图补充完善。

①;②;③;④;⑤循环。

2.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请据图回答;(1)图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和。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和。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题型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

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化学方程式-三课时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化学方程式-三课时练习( 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1.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在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成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和都没有改变,原子间只是进行重新组合,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时应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各反应物质量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和”,突出“两和相等”。

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还应注意:a.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是一切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b.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即不包括分子数目、体积大小等。

c.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任意质量的简单相加。

2.化学方程式。

(1)书写要领: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须注明,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表示。

a.化学式务必写正确。

b.催化剂只能写在“”的上下方,不能当成反应物、生成物。

c.要注意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d.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若反应物中也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物的气体不用“↑”来标明),沉淀用“↓”。

(2)配平。

a.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b.标志:等号左右两边每一种物质的原子个数分别相等。

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1.常用燃烧法测定物质的组成。

现取3.2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D.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2.某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C、H、O三种元素B.只含C、H元素C.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值应为5C.物质a与b变化的质量比为3︰8 D.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4.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题型二化学式的推断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X,则X的化学式为()A.CO B.C C.Mg(OH)2D.MgCO32.化学反应:铅丹+4HNO3PbO2+2Pb(NO3)2+2H2O,由此反应可推测,铅丹的化学式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习题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习题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习题精选: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闭合开关S,L1发光,L2不发光。

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电源电压较低B.L2发生了断路C.L2发生了短路D.L2的实际功率很小2.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的是()A.遇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B.将洗衣机的金属外壳接地C.及时更换破损的导线D.用湿手插拔用电器插头3.右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物质X可用带火星的木条B.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C.该转化可以维持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D.C6H12O6和H2O一样都属于有机物4.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

某市一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以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

下列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要求的电路是()A.B.C.D.5.“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C .“3”表示分子个数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6. 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7. 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NaSiO 2 B .Na 2SiO 3 C .NaSiO 3 D .Na 2SiO 4 8.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1.叶片的结构①表皮:表皮包括和,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无叶绿体,主要起作用。

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

保卫细胞的里面有绿色的颗粒叶绿体。

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控制着。

②叶肉:由大量的叶内细胞组成。

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脉:分布在叶肉中,具有作用。

其内还有管(输送水和无机盐)和管(输送营养),因此叶脉还有作用。

2.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叶表皮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这种现象叫。

根吸收的水大约有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和空气流动速度等。

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湿度大,温度低、光照弱、气流速度慢,则蒸腾作用弱;反之则强。

3.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致受伤害。

②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题型一叶的形态1.叶片宽大的绿色植物,不适合生活在干燥的沙漠。

在海边种植的防风林,选择的植物叶片大都细小,主要原因是()A.减少风的阻力B.减少水分的散失C.促进光合作用D.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2.长期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在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植物特征不符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厚厚的角质层D.具有较大的叶片题型二叶的结构1.如图表示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两个气孔,据图回答:甲乙(1)图中[ ]表示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组成,[ ]表示叶绿体。

(2)植物在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情况下,如果叶表皮上的气孔处于图甲所示的状态,此时:①光合作用:通过气孔进入,通过气孔出来;②呼吸作用:通过气孔进入,通过气孔出来;③蒸腾作用: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1)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②吸收水分与无机盐。

(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和等因素有关。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由不定根组成。

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3)根尖的结构。

(如图)①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主要起作用,使根在向前生长时,不被土壤颗粒擦伤。

②分生区:细胞核较,细胞质较,没有液泡。

有很强的能力,能不断,使根生长。

③伸长区:细胞的液泡较,细胞壁较薄。

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④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内有输导组织。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

⑤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并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

注意要点:①根的不断伸长是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②在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中,出现细胞分化的是根毛区,它的内部形成了导管,表面形成了根毛。

2.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正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

若施肥过多,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3.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如:含氟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如果植物缺少某一种必需的无机盐,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①缺时,叶片发黄、瘦小、开花少、籽实不饱满;②缺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色暗绿带红,花、果实、种子都会减少;③缺时,茎秆细弱易倒伏,叶有褐斑;④缺硼时,植物只开花不结果。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4-5节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4-5节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5节元素与元素周期表一、元素种类和分布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2.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3.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CaCl2B.SiO2C.H2OD.Fe2O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B.一氧化碳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C.在已知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占大多数D.金属铁和非金属硫都属于单质5.元素中文名称大多数都是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A.汞、铁、铝、锕B.氪、铹、镧、碘C.溴、氟、砷、碲D.汞、溴、砹、氡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②人体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没有金属元素③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70%以上有关④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7.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C.铁的元素符号为FE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8.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9.根据如图所示的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

与腌制前相比,大白菜腌制后的变化是()A.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B.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小C.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D.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小2.台风过后有些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甚至被连根拔起,而有些树木却“毫无损伤”,与此现象相关的是植物( )A.茎的粗壮程度B.根系的发达程度C.枝叶的茂盛程度D.叶片的大小3.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根冠D.成熟区4.栽种在盐碱地上的植物容易发生萎蔫,不易成活,主要原因是()A.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B.根毛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C.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D.与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无关5.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6.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A.有机物B.水C.无机盐D.氧气7.能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的无机盐是()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钙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D.含磷的无机盐8.将四株大小相似的同一种植物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下列液体中,生长最快的是()A.糖水B.盐水C.自来水D.土壤浸出液9.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此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A.水B.无机盐C.氧气D.光10.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影响着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又影响着植物体的蒸腾作用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土壤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过程中b为水二、填空题11.两株同样大小且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过些日子,可以看到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颜色;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颜色.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1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有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有答案)

浙教版第二学期《科学》八年级下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三)第一章综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N—14 F—19 C—12P—31 Na—2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若以“●”表示一个氧原子,则下列各图中可表示氧气模型的是( )2.金秋十月,人们站在桂花旁能闻到怡人的桂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分子裂为原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3.表示水分子,则下列图示表示分子改变的是( )4.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毫克每升)Ca:20,K:5,Mg: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Mg、Zn、F是指( )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5.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4B.原子个数是14C.相对原子质量是14D.质子数是28.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O2”是由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硫元素组成的B.“CO2”是由氧单质和碳单质组成的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H2O”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7.右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8.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I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相等。

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铱原子的质子数小于77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科学(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C-12 O-16 Na-23 H-1 Cl-35.5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2.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等用品,铁、钙指的是(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3.世界首个铟金属交易中心已在我国成立并开业。

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A .49B .18C .66D .1154. 三聚磷酸钠(Na 5P 3O 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

在Na 5P 3O 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4 C .+5 D .+6 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涤成分,关于过氧化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7.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 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 H 2O +7O 2=2 FeSO 4 +2 H 2 SO 4据则R 的化学式为( ) A. FeS B. Fe 2 S 3 C. FeO D. FeS 28.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 .①②⑤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⑤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10.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B .危险标志C .细胞结构图D .甲烷分子 A .眼球结构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 .A 为原子序数 B .B 为元素名称 C .C 为元素符号 D .D 为中子数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丙物质属于单质B .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 .乙分子中含4个A 原子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了13.“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型流感的有效药物,莽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它是 从中药八角中提取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 7H 10O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莽草酸属于混合物B .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C .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5个水分子D .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 14.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 A .氧气会燃烧,可以当作燃料B .室内浓烟密布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是为了不吸气C .当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静,并设法减低火势及烟雾的蔓延速度 D. 着火时,可采用降低燃烧物着火点的方法灭火15.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A .2KC1O 3 2KC1+3O 2↑B .2HI+C12 ==== 2HCl+I 2C .CO 2+C高温2CO D .2HC1+CuO ==== CuC12+H 2O16.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7.下列广告用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雀巢“咖啡,滴滴香浓,绝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元素C.“健康百年”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单质D.使用雕牌无磷洗衣粉,防止水污染18.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

有关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显电性 B .相当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C .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D .与 11H 互为同位素19.用新鲜大豆绿叶进行如右下图所示实验。

若将该装置放在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 处气体MnO 2 △成分,最有可能的是()A、O2的量多于B处B、O2的量与B处相等C、没有CO2和O2D、CO2的量多于B处20.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

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物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锆的化合价相同,试判断氧化锆的化学式为()A、ZrO2B、Zr2OC、Zr2O3D、ZrO二、简答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7分)21.用化学符号表示:(1)铝元素, (2)氯气,(3)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4个硫酸根离子 , (5)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22.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

(用“分子”或“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⑴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构成的。

⑵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构成的。

⑶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构成的23.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化合物的是,纯净物的是,混合物的是,氧化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24若各取1克H2、O2、N2、CO2,则分子数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25.取少量固体碘用湿润的馒头试验,馒头变蓝色;将固态碘放在小烧杯内,并在石棉网上加热,固态碘受热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再将湿润的馒头放入碘蒸气中,馒头变蓝色;另取一小粒碘,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溶解成碘溶液,再用馒头试验,也变蓝色。

这一实验能够说明物体状态改变时,构成物质的________没有改变。

26.“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火箭推进器中的燃料是液态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发生的反应可写作:(CH3)2N-NH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是。

“嫦娥一号”的任务之一是估算月壤中氦-3的含量。

每百吨氦一3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氦一3原子的质子数是2,中子数是1,其核外电子数是。

27.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应的生成物化学式为_________,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 .(2)图2中反应的生成物化学式为_________ ,据上述小资料的内容判断,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水,也可能是_________ ,其目的为_________ .28.美国科学家西博格说: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为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国科学家Paul Sabatier提出CO2-甲烷反应。

该反应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科学方程式 _ 。

(2) 德国INTEGRAL公司因研究出无辐射冷却技术而荣获德国环境大奖,他们用水和冰组成的物质代替传统的氟利昂或氨做冷却剂。

该致冷剂(填字母)A.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B.对环境基本不产生任何污染C.化学性质和水相同(3)在温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MPa下的水就是超临界水。

用超临界水、空气氧化处理聚氯乙烯(C2H3C1)n的反应中,生成两种无污染的氧化物 ___ _、_ ___和HC1。

(写化学式)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29.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 ;b 。

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制取装置是,如果想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集满的集气瓶应放。

(填“正”或“倒”)30.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

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 _。

(2) 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 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mL 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1%(填“>”、“=”或“<”)。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 ___。

(填序号)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1.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MnO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0.1克MnO20.2克MnO20.3克MnO20.4克MnO240 49 61 75 8680 77 87 90 92120 89 92 92 92160 92 92 92 92(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选填序号)32. 硫酸铜晶体是一种结晶水合物,受热会失去结晶水。

小明同学和小王同学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小明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A. 用天平测出干燥空试管的质量为m克B. 把适量硫酸铜晶体放入试管,测出试管总质量为n克C. 按装置对试管加热,直到不再有水产生为止D. 冷却后称量,测得试管及剩余物总质量为a克小王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干燥空试管的质量为m克B.把适量硫酸铜晶体放入试管,测出试管总质量为n克C.按装置对试管加热,直到不再有水产生为止D.测得烧杯内水的质量有b克(1)小明同学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