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专项卷-文言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专项卷-文言文

部编版七下语文专项卷-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③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庄子》【注释】①西施:越国的美女。

生卒年不详。

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诸暨)人。

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

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

②颦:皱眉头。

③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处是带领的意思。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ii 挈妻子..而去之走iii 彼.知颦美iv 而不知.颦之所以美(2) 用现代翻译下面的句子。

i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ii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3) 本文是成语“ ”的出处,说说这个成语的寓意:。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击鼓戏民《韩非子》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

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注释】①戍:戍守。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吾醉而与左右戏.ii 过.击之也iii 使人止.之iv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ii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3) “有警,击鼓而民不赴”的原因是(4) 从全文看,楚厉王是个的人。

请用原文的句子给你的评价佐证。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砚眼《古今谭概》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①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甚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注释】①鸲鹤:鸟名,俗称“八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孙权劝学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治: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涉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5)即更.刮目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3.其他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___(3)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________(4)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_(5)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__________4.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2)乃: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3)与:与.蒙论议______________(4)者: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而: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肃遂拜蒙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当止不止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穴故嵌空②而缭曲③,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④,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

乃力运数石,窒⑤虎退路,两穴并⑥聚柴以焚之。

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⑦,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樵:打柴。

②嵌空:深陷的样子。

③缭曲:曲折缭绕。

④窦:孔穴。

⑤窒:堵住。

⑥并:一起。

⑦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蛇行而入(一种动物) B.两穴并聚柴以焚之(来)C.虎被熏灼(炙,烧) D.避入石穴中(躲)(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限划两处)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

(4)老虎的死因是什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农夫与行者道旁有甫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曰:“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行者于是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者于是解衣下田(过路的人) B.而气竭汗雨(尽、完)C.徐谓农夫曰(告诉) D.行者服而退(退出)(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4)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行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部编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许金不酬明刘基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③”渔者曰:“ !”舣⑥而观之,遂没。

【注】: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⑤薄:撞。

⑥舣:叮,使船靠近。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①予.尔百金予:______②是.许金而不酬者也是:(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A.贾人浮吕梁而下 B.足肤皲裂而不知C.佣者笑而应曰 D未至,道渴而死(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4)读了本文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解:(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赵且.伐燕( )(2)以敝.大众(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2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三)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

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静以修身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阐述“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求学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志向,心无旁骛。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C.作者先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接下来先反后正,论述了“静“与“学”“志”三者的关系。

最后一句,再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

D.从文章中可知,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答案】(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2)①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C【解析】【分析】(1)“静以修身”翻译为“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意思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学无以广才”翻译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意思是“增长”。

“年与时驰”翻译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意思是“飞驰”。

(2)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意思是“明确志向”,“宁静”意思是“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意思是“实现远大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许金不酬明刘基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③”渔者曰:“!”舣⑥而观之,遂没。

【注】: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⑤薄:撞。

⑥舣:叮,使船靠近。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①予.尔百金予:______②是.许金而不酬者也是:(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A.贾人浮吕梁而下 B.足肤皲裂而不知—C.佣者笑而应曰D未至,道渴而死(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4)读了本文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解:(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赵且.伐燕( )(2)以敝.大众(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2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三)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

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注释】①播越:离散。

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

③渍:染。

④操履:操守德行。

艺能:本领,技能。

⑤较:通“皎”,明显。

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

肆:店铺。

⑧之徒:那样的人。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较明易习.者也(2)君子必慎.交游焉。

](3)无友.不如己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墨子悲于.染丝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爱莲说》)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是以.与善人居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7.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四)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苏秦刺股.(.).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燧动而.焰发有地臆然而.高D.博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五)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母尝.谓曰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B.死狱.也小大之狱.(《曹刿论战》)C.我求其生.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D.其.平居教他子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

(六)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下辞。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曾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②西洛:西京洛阳。

僚属: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经书和史书。

④小说:杂记类书籍。

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⑦宋公垂:即送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⑧属思:思考,构思。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在西洛时尝.语僚属尝:(2)言平生惟好.读书好:【(3)盖未尝顷刻释.卷也释: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译文:3.文中介绍了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你什么启示(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注释】①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②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常嬉.为墓间之事嬉:(2)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处:(3)复徙.居学宫旁徙:(4)遂居.焉居: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嬉.为墓间之事译:<(2)此可以处吾子矣译:3.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

(正面、反面均可,说出故事题目即可)(八)黄生,乃李氏少时之友也。

越十年,二人遇于途。

李氏要至其家,杀鸡作食。

二鼓许,黄生腹痛,汗大若珠。

李氏夫妇恐甚,欲延医治之。

黄生固止之,以为旧疾复作,无妨。

李不听,即去。

时值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

逾半夜,携医归。

医灸之,少时即愈。

黄生曰:“汝为吾苦矣!何以报”李氏夫妇曰:“汝为我友,当悉心以待,何报之有”翌日天朗,黄生辞行。

【注释】①越:过了。

②二鼓:即二更,约现在晚上10时左右。

③逾:超过④翌日:第二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

(1)李氏要.至其家要:(2)黄生固止之固:(3)时值暴雨值:(4)当悉心以待悉: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氏夫妇恐甚,欲延医治之译:(2)汝为吾苦矣!何以报译:3.读了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