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第三章 16—18世纪西欧哲学15、16世纪更多地是一个感性活动的时代,而不是一个理性反思的时代,它的特点是文学艺术风格的更新和宗教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哲学批判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对旧时代氛围的根本突破。

但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建树都是以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新的人性模式和生活理想为前提的。

如果说15、16世纪是文学与艺术复兴的时代,那么17世纪就是哲学与科学兴盛的时代。

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近代哲学是从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但是由于它们各执一端,缺乏辩证的综合眼光,最终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经验论在休谟那里发展成为一种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另一方面,唯理论在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发展成为一种独断论。

它们都使近代哲学试图解决的认识论问题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才引出了从康德直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辩证综合。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大的文化变革活动,一场是意大利和南部欧洲拉丁语世界中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则是北部欧洲日耳曼语世界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

西方哲学十五讲01

西方哲学十五讲01

西方哲学十五讲01..第一讲智慧的痛苦什讲是哲学智慧的痛苦讲讲讲讲与人讲通常世界上的哲形讲分讲三讲主要讲型,西方哲、中哲和印度哲。

不讲~按照“哲”讲念的起源和比讲将学学国学学学个概讲格的意讲~哲就是西方哲。

我讲讲“哲就是西方哲”的讲候~不包含任何孰高孰低的价讲讲判~只是在明一讲史学学当学学并确个事讲。

如果世界范讲考察各讲哲形讲~我讲讲向于使用“思想”讲更讲基本更讲讲泛的念。

西方、中、印度以及全世界的从来学个概国各民族都有作讲其文化精神和最高的意讲形讲的“思想”~“哲”讲是西方思想所采取的特殊形式~讲然讲一形式的讲生了个学确世界性的泛影。

然~讲上西方思想、中思想和印度思想讲讲叫做“哲”也未讲不可~但是一定要楚~讲讲讲广响当从广将国学清它上是三讲不同讲型的哲。

因此~所讲“西方哲”中讲然有“西方”二字~但却不是一讲格意讲上的地域或空讲念~而是指学学个概一讲不同于中思想和印度思想的思想形讲。

讲讲上~作讲西方哲大源讲的希哲和基督思想~都起源于世界的讲方。

国学两腊学教那讲~哲或者讲西方哲有什讲不同讲常的特点学学呢?讲不是三言讲能讲讲楚的~我讲准讲通讲《西方哲十五讲》讲着回答讲两清学来个讲讲。

在我讲讲讲代~人讲讲哲或者敬而讲之~或者不屑一讲。

一位以哲讲讲讲的人需要自我介讲的讲候~他讲常感到讲讲~似个学当学会很尬乎以哲讲讲讲是一件令人讲堪的事~至少不那讲理直。

讲人看他的眼神~就好像在看一件出土文物或者活的化石讲本。

讲什讲学气壮会讲讲?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多情下是出于人讲讲哲的讲解~不讲讲到底~主要的讲任讲是在我讲讲些所讲究哲的人身上~我讲很况学研学没学清另学与学几有把哲讲楚。

一方面~哲意讲形讲的讲系太密切了~以至于一讲到哲讲讲~乎就讲成了政治讲讲~人讲只好三讲其口。

改革讲放以前~左思潮、主讲泛讲~直到今天讲在影着我讲的讲讲~有讲多人讲讲置的禁~甚至是我讲自己讲自己讲置的禁极教条响区区。

讲哲的本性是相悖的,哲是自由思想~的限制不可能出哲家~讲也就是讲什讲我讲讲在有正意讲上的哲家与学学条条框框学没真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绪论:哲学与哲学史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对哲学的三种界定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

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

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

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

——尼采▪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

——尼采▪(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

西方哲学史讲稿

西方哲学史讲稿

西方哲学史讲稿一导论1、西方哲学的源流;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希腊得名于神话:普罗米修斯生丢卡利翁与皮拉,他们是大洪水后仅剩的两人,他们的儿子希伦是希腊人的始祖。

)(中国古代哲学求之于本国的历史与典章制度,古希腊哲学则求之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知识交流,这当然有地域(海洋文明)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中国儒家是父母在,不远游,而希腊哲学家有机会就出海游学,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与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化交流,与希波战争(前492——前449)所带来的文化交融。

)古希腊文化的进展:地理环境:要紧是欧亚两洲交界处的爱琴海地区,包含后来的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与爱琴海上诸岛屿与它南部的克里特岛。

(包含现在的土耳其与意大利一些地区,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并使希腊文化向各个地区蔓延。

)(大希腊化)希腊人在此建立了十二个城邦,其中米利都、爱菲斯、萨摩斯在前六至七世纪最发达,而希腊哲学也就从这些地方开始发源。

希腊各城邦在前五世纪未受雅典与斯巴达操纵前,基本各自为政,百家争鸣。

希腊航海业与工业发达,多矿产资源,但少平原,粮食需外购,因此与外界交流频繁。

文化的渊源:爱琴文明分克里特文明(前3000——前1400,有象形文字与线形文字,毁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与迈锡尼文明(前1600——1125,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毁于多里斯人入侵,线形文字绝迹)。

九至八世纪形成所谓的希腊民族,有共同的语言,要紧是埃俄利亚、伊奥尼亚、多里斯三个民族,孕育了后来的希腊文明。

文字:象形文字(前2000年)——线形文字(前1700——前1125)——从腓尼基(前十四世纪左右出现22个辅音字母,是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学到字母文字(前九至八世纪,卡德摩斯带来十六个字母);字母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区分及其造成的文化差异)(黑格尔,感性直观与理性思辨的不一致)思想的起源:神话、史诗(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神谱》、寓言向哲学的转化(象征与思辨,感性与理性,诗性与玄学(维科))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与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南京廖华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南京廖华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南京廖华低一级的感知方式是最有效的感知方式,因为如果运用高端理性,一定带来悖论。

康德给这种悖论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二律背反。

也就是说,把逻辑运用到极致一定会带来矛盾。

比方说,说时间有起点是对的,因为我们无法想象能无限前溯的时间;然而,说时间没起点也是对的,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时间的起点。

这两点说法,在逻辑上追究到终极都是对的,都是成立的,而且都是有破绽的,两者构成矛盾谁也不能化解谁。

再比如这个世界是有边界的和这个世界是没有边界的,在逻辑上用到尽头,两种说法都成立,但是都有破绽。

我们今天知道爱因斯坦的学说,宇宙是有限的,叫有限无界。

大家可以读一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见你要了解哲学必须要了解自然科学。

爱因斯坦所说的有限宇宙是一个物理学模型,它没有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有限宇宙外面是什么。

爱因斯坦认为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上不能回答。

因为空间本身是物质本身缔造的,而在137亿年以前,宇宙没有出现以前,没有物质也就没有时空。

时间和空间是随着能量转化为质量的过程才发生的。

从物理逻辑上将,这个说法在现代宇宙论上成立。

可是它没有解决在哲学上把理性运用到极致的问题。

所以康德提出把理性用到极致这一点一定发生悖论是颠扑不破的。

结果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化解这个悖论。

黑格尔就是为了这个问题,建立了他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只是用了一个狡猾的辨证逻辑,他的目的不在于讨论辨证法,而在于要讨论终极理性——绝对理念。

这才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目标,辨证法只是他用的一个工具,而且用得很拙劣。

当代最著名的现代逻辑创始人之一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中,给黑格尔了这样一个评价:“黑格尔的哲学几乎全部是错误的”。

还有更苛毒的评价,应该说,这表明评论者尚未理解黑格尔到底干了一件什么事情。

凯尔德的《黑格尔》中说他“大胆妄为地提出完全是一派胡言乱语的东西,把毫无是处、夸夸其谈的词语的种种迷魂汤混合在一起,原先只是在精神病院才出现的,最终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还竟然成了迄今出现的最无耻的、完全神秘化的工具,结果呢,这些好像就被后人当成了德国人笨拙愚蠢的、荒诞滑稽的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

这些内容要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尤其麻烦的是,建国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乃至专业研究生,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正统哲学,并将其他学说斥为异端,结果造成一片荒芜。

“严格说来,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而是一个集经济学和政治学于一体的巨匠,所以把他的学术体系冠以‘政治经济学’之名实在是很恰当的。

至于用他的眼光看,由配第创立的经济学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算术’,由黑格尔创立的辩证法深藏着某种‘革命意识’,则大抵只能表白他的政治情怀,却不能证明经济学或辩证论的学术性格。

”(《物演通论·卷二》)马克思一生没有一本哲学专著,甚至没有一篇哲学论文,他只说过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意思是说,他不能成为只研究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家,而是要成为改造世界的实干家。

然后,我们又反过来崇拜科学。

殊不知,哲学乃科学之父,这就造成搞科学的人不懂科学(如某科学院院士),学科学的人也只搔着皮毛(如勤奋于数理化而不结正果的中国学子),于是呈现如此情景:一群迷信科学的人恰好是(哲学)科学盲。

真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只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正如真正的科学家只追究科学的思路,而绝不追究这个学问的用处。

把科学加以运用的人是工程师,而工程师绝不是科学家。

这里举一个例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一个纯粹的极端抽象的理论,连实验都无法在实验室里做,只能在头脑里做,叫做理想实验。

后来奥本海默等人,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发和制造,但他们并非真正的科学家。

因此,要想研究哲学,只需把认识世界的问题探究到极致,而不需要理会改造世界的问题。

其实,牛顿、爱因斯坦首先是哲人,然后才是科学家,这个话题下文会谈到。

第一讲“哲学”:智慧游戏与逻辑通道“哲学”是什么?(1)我们看西方哲学家的原话。

叔本华:“对一个人而言,假若他看见的众人和万物都不曾时时看上去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话,他就不会是一个拥有哲学才能的人。

”(《意志和表象》第三卷)叔本华:“一般说来,世世代代的聪明人都说着同样的话,而在任何时候,组成人类绝大部分的都是一些傻瓜,就行为方式来说,他们也是一模一样的,并且动辄背道而驰,这种状态将一直持续下去。

就像伏尔泰所言,正如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之时一样,我们将任凭它恶劣和愚蠢下去。

”(《生活的智慧》绪言)罗素:“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康德:“哲学家的事业正在于追究所谓自明的东西。

”(《形而上学》)赫胥黎:“不可知论是唯一可靠的哲学。

”西方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米西莱:“形而上学就是一种有条理地把自己导入云里雾中的艺术”。

赫拉克利特:“我听过许多人谈话,在这些人中间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所有的人都离智慧很远。

”“哲学”是什么?(2)哲学(philosophy)一词由希腊文phileo(爱)和sophia(智慧)的字源合成,哲学史家一般认为毕达哥拉斯首先使用了这个概念,十九世纪有日本人依据中国古文献中“哲,智也”而将其译为“哲学”,意即智慧之学云云。

也就是说,哲学不追究任何具体的对象,它只是把思想、智慧、逻辑玩弄到极致。

这就是爱智慧一词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后来将其总结为“metaphysica”,意即“物理学之后”,中文译为“形而上学”;此时尚在追究“本体论”,分“质料”与“形式”两路,故有亚氏总结的“四因论”,即他添加的“动力因”和“目的因”。

“质料”一路:以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为开端,再经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恩培多克勒的“火、水、土气”,直至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而达到成熟;“形式”一路:以毕达哥拉斯的“数”为开端,经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和芝诺的过渡,到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念”而达到成熟。

欧几里得的“形论”是它的继续表达,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是它的最后总结。

所以亚氏会认为:质料是原料,形式才是本质,此成康德范畴之伏笔。

“哲学”是什么?(3)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东临太平洋,北面是高寒地带,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西南面有横断山脉。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产生农业文明,生存关系自然极度紧张,因此人们就算再有个性,也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去张扬。

而希腊处于环地中海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十分便利,由此形成了古希腊的半商业文明。

它讲究的是个人自由,是个性伸张,同时它也就会缔造一批自由的游离分子,这就是哲人。

西方有一句话,恩格斯也说过,叫“贵族出文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剥削阶级出现以后,他们不用终日劳作,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精力全部腾出来。

大多数人沦为纨绔子弟,极少数人却去追究思想。

在古希腊这一半商业文明中特别容易造就出这一类人来,这些人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去做追究思想的事情。

同时,古希腊哲学的诞生还与其特殊的拼音文字有关。

所有人类早期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

但是因为环地中海地区文化交往十分频繁,语言不通的现象非常普遍。

于是,人们就根据发音注上音标,最后干脆把象形文字抛弃掉,于是拼音文字就出现了。

可是拼音文字没有符号化的实际意义,它们必须在语法逻辑结构中建立起意义。

如果缺乏逻辑,使用拼音文字说话往往会导致词不达意。

正所谓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符号。

于是拼音文字会派生出一种逻辑强迫症,使得他们能够进行中国人绝然不会想到的这一脉逻辑游戏。

就这样,哲学——古希腊一群“大号儿童”所玩弄的纯逻辑游戏诞生了,古希腊文明因而成为汤因比所列举的600种文明中唯一能诞生哲学的特例。

之所以把古希腊哲学家们说成是“大号儿童”,因为此时的哲学仍属幼稚思维,故见自然问题抽象之起点,是乃“自然哲学”,类似阴阳爻。

而且,他们知玩知乐不知用,更像儿童,故成哲思而非中国式的易卦。

纯逻辑游戏。

由于无用,不受实际需要的牵挂,加之逻辑化语言的牵引,遂将逻辑追问进行到底。

要注意的是,古希腊哲学尽管特例,其实是人类早期文明最大摇篮中的必然产物。

此处穿插着介绍一下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论。

培根认为,所有人都陷入在四种假象之中。

一是种族假象,人感知世界必然带有人这个物种本身的局限性,而且由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人种和不同种族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不一样,所以人必然是各自采集同自己的生存相关的信息构成知识;二是洞穴假象,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非常局限的小环境和小思境之中,即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是一只井底之蛙;三是市场假象,我们从外界得到的信息都是别人出于某种目的编造的信息,我们被这些信息左右和困扰,然后用这些信息编织我们的世界图景;四是剧场假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定型的思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把所有的信息放在这个固定的模式和轨道上加工处理,必然会得出跟自己的想法相吻合的结局,即文化的遮蔽效应。

所以,你所知道的世界永远是虚幻的,这是弗郎西斯·培根的说法。

培根最著名的书叫《新工具论》,里面其实并没有多少知识。

培根只是个经验论者,并非在纯逻辑上推演哲学的人,因此培根的“四假象论”离真正的哲学还很远。

“哲学”是什么?(4)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具有三大基本特点:追究终极(对照中学的“述而不作”)、逻辑反思(对照中学的“微言大义”)、科学前瞻(对照中学的“社稷关怀”)。

它实际上是一个无用如地基、怪诞而深奥的纯逻辑工程。

下面就具体展开来说哲学的三大基本特点。

1、追究终极我们在日常情况所追究的具体问题,包括科学问题都是多因素问题,所以有一个统计学方法叫多因素分析。

比方说,陶瓷的制作里面有成十上百的因素:选择、和泥、工匠的手艺、釉彩师傅的画工、烧制师傅的火候把握……它们都在左右着陶瓷的质量。

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回答陶瓷质量好坏的原因。

再者,感冒也有上百个因素。

它不仅因为细菌,不同的人感染了同样的细菌会导致不同的后果,这就可能是遗传因素——先天免疫性的差异在做怪,还会受最近的生理状态、精神状态和大众的接触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还只是我们表面上能看到的。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多因素问题,而所谓的科学实验,就是运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其中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可即使这样把所有因素全部研究完,我们仍然不知道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因为这些因素能够的排列组合是无穷无尽的。

古希腊人对这一点很清楚,所以他们探究问题必须找见这个事物的唯一因或第一因,亦即终极原因。

“仅拿人类思想史来看,可以这样排序:神学(含从图腾到宗教的发展全过程)是物演感应属性或感知属性进位至理性层级的初始阶段,它以‘信仰’方式作为简捷推理和达标定格的代偿实现形态;而后是哲学(含科学之胚的博物学),它主要继承了神学纵向探求终极原因的传统(兼以未分化的横向观照),却借助于典型的‘理性’方式作为逻辑推理和格物致知的代偿实现形态;再后,科学问世,‘科学’者,‘分科之学’也(亚里士多德定义),它标志着感知属性的彻底分化,同时继承哲学的‘理性’工具(兼以神学阶段所用的虽属低级却简捷有力的‘猜想’),全面展开了纵向演化轴上的求知和横向多态系上的识辨,从而实现了逻辑分化和感知结构得以最终形成的理性代偿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