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论文—中西方哲学差异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哲学差异

浅析中西方哲学差异

CAIXUN 财讯-143-浅析中西方哲学差异□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刘 莎 / 文自古以来,中西方哲学的探讨话题各有千秋,但作为哲学这一门学问,其定义无非是中西相通的。

哲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那么哲学研究中,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独特性的区分特征也是中西哲学对比研究中的一个好方法。

本文试图从形而上学的对比研究中,分析中西方哲学的差异特征。

形而上学 差异性 中西对比所谓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话语来体现出隐含深层的意义,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

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在哲学的众多分支中,形而上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地位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哲学唯一真正与其它学科相区分的特征。

和所有的比较研究一样,中西形而上学的比较研究,要么是自我取消,要么是自我发展,而中西形而上学比较研究则是自我取消的。

即,这两种形而上学之间要么不存在差异,要么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都是微不足道的。

现有的任何一种研究,如果旨在证明中西形而上学比较研究为自我发展式的研究,则必将遭遇失败。

形而上学只有一种,它在中国和西方各自发展,通常所谓的“中国形而上学”,或者不是形而上学,或者是形而上学,却不够成熟。

对于不是形而上学的“中国形而上学”来讲是没有形而上学的价值的。

在有些人看来,中国是没有形而上学的。

这一派可以说是激进主义者,它最为臭名昭著的代表,大概莫过于就是黑格尔和他的追随者。

在哲学史的课堂上,黑格尔虽然以“中国哲学”为名谈到了中国的思想,但是,他的态度却几乎是反讽的。

首先,黑格尔“中国无哲学论”的说法流传甚广,他认为,“东方哲学是宗教哲学。

”针对看似最没有哲学味的孔子,黑格尔的结论是,孔子的教训“是一种道德哲学”。

黑格尔对包括中国哲学在内的东方哲学的正面态度鲜少有人提及。

如果黑格尔并不认为中国没有哲学,那么主张中国无形而上学的学者试图以黑格尔的相关论述来作理据,就是失败的。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西方的哲学或形而上学为范本。

西方哲学 东西方差异

西方哲学 东西方差异

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乃至西方哲学的故乡。

古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

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

西方哲学从神话中脱胎而出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阶段: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 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第二阶段: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 如苏格拉底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认识真理也是可能的.第三阶段:进入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称之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

中世纪哲学: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

例如:罗马哲学家A.M.T.S.波爱修非常重视具有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认为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其本身不是物质性的。

爱尔兰的哲学家J.S.爱留根纳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一切,包罗一切,又超越一切。

神与万物不同,万物是神的部分,但神又在万物之中。

后期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

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只不过是名称,'共相'不过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存在。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与对话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与对话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与对话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石,是一种探究人生、世界和宇宙本质的学科。

中西方哲学思想积淀深厚,其中包含着转变人们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方式的根本思维模式。

虽然中西方哲学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通过对话交流,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的视角。

一、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在传统背景、思维方式以及问题关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从传统背景上看,中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具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哲学以古希腊哲学为基石,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奠定了理性主义的基础。

而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分野则可以追溯到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儒家、道家、墨家的优越性。

从思维方式上看,中西方哲学思想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

西方哲学倾向于通过逻辑思维、理性推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重视因果关系、证明和辩论。

而中国哲学注重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更加强调对整体的把握与感悟。

在问题关注上,中西方哲学思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哲学在20世纪以来更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文明的发展,关注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中国哲学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并强调个体对整体的义务和责任。

二、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对话尽管中西方哲学思想存在差异,但对话可以为思想的碰撞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首先是在认识论方面的对话。

中西方哲学在认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

通过对话,可以为彼此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双方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本质。

例如,西方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理顺逻辑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则可以提醒西方哲学思想的合宜与和谐。

其次是在伦理学方面的对话。

中西方哲学思想在伦理学上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例如西方哲学强调自由与权利,而中国哲学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通过对话,可以促进双方对伦理问题的全面思考,提供更加多元的伦理观和价值判断,进而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好的伦理指导。

最后是在宇宙观方面的对话。

浅谈中西方哲学之对比

浅谈中西方哲学之对比

浅谈中西方哲学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参考西方先进的经济形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吸收西方资本主义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由此可见,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腾飞,就必须借鉴西方的先进成分,形成中国自己的东西。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

此外,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不等于面包,但是哲学相当于吃面包时涂的蜂蜜。

哲学的任务是更好的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有人说,一个苹果,东方思想在于领会整体,而西方则一层层剖析...哲学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作为西方哲学初始阶段的古希腊哲学如此,中国哲学也不例外。

我列了一下几点第一,自然条件:古希腊境内多山,不具备农耕的条件,但是却适合种植果树,其尤为盛产的是葡萄和橄榄,其生产的葡萄酒多数用于对外出口,因此从根本上说,古希腊还是农本经济,而不是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商品经济。

在陆路交通不畅和不具备如同中国那样农耕条件的情况下,古希腊的经济要发展必须利用它的良好的海岸线,大力发展海上贸易,进而才能够通过海上与其他地区交往、交流,互通有无,所以,古希腊在海上贸易过程中形成相对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自然因素这一条件中,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古希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为中国与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不同,首先,中国有着广袤而丰腴的土地以及便利的陆路交通,农业比较发达,经济的交流主要通过内陆各个国家之间的互通有无,而不必也难以通过海上贸易交往来实现经济发展。

[西方哲学,中国,差异]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西方哲学,中国,差异]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中外哲学史上的两大哲学家都对哲学做出重要的贡献。

他们都在中西文化各自的传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苏格拉底是一个大师,特别是在伦理道德方面,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曾经有人把苏格拉底比作为西方的孔夫子,整个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始有了一个转向,从原来探讨自然界的本原转向了探讨伦理与道德问题,所以苏格拉底是一个开创性的大师。

大家都知道,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国是具有崇高地位的。

在中西方哲学史上,各界哲学专家学者总把两位先哲在他们在时代背景、命运上、性格上、思想上、言说方式乃至生活习性等的差异都做出了比较。

我认为他们在德性上有共同的目的和共同的人生境界。

那就是孔子的为仁由己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且也离不开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连贯性,但是它却与所处时代的一般文化背景有着更加直接的关联。

因此对于哲学史的研究,不仅要从特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因素和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两个角度着眼,而且更应该从广义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各种哲学思想形成和演化的原因,探讨哲学思想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处于同一时期的孔子和苏格拉底来说,他们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奠基者。

两人都富于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分别是在学问基础上的经验主义和在思辨基础上的理性主义。

孔子的是求用世的实践理性;苏格拉底的是求爱智的纯粹理性。

两人都强调德性,分别志在恢复废弛的道德规范和创建崭新的生活原则。

孔子的是德性伦理和美德伦理;苏格拉底的则是知性伦理和元伦理。

两人都注重以其伦理思想影响政治。

孔子重德治和礼治;苏格拉底重理治和法治。

两人都以其文化自觉、知行合一成为彪炳千秋的光辉典范。

孔子的为仁由己。

为仁由己是孔子提出来的。

他在《论语颜渊章》中回答颜渊问仁时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其意是:如果人们能够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

中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三个根本差异8600字

中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三个根本差异8600字

中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三个根本差异8600字中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三个根本差异一、抽象之人vs道德生命体从人性着手构筑论文联盟理想的政治制度体系是中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视域。

究竟如何看待人性,以及从人性着手寻求现实政治的合法性与设计完美的政治制度,西方社会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就已开始,柏拉图率先先验地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智、激情、欲望三个部分,从而提出了由完全理性的哲学王统治激情的护国者与满怀欲望的生产者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理想国的构想。

亚里士多德也遵循这一路线,指出“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具有善与恶,公正与不公正以及诸如此类的感觉”。

但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加干涉或规范,就会“堕落成最恶劣的动物”,为了弃恶扬善、消除人的淫欲和贪婪,必然需要建立以法律与道德为主的有着规范与制约机制的理想的政治共同体秩序。

力图正确地揭示人性更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的政治哲学家的努力方向。

特别是近代以来,各种人性的观点纷纷出炉,尽管众说纷纭,但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西方政治哲学家在人性观上的深层共识在于人是一种超验的抽象的个人,是拥有物质需求(在各个哲学家那里其内容不同)、富有经济思维(为了自由、财产而与他人交往)并善于利用理性(这是政治组织形成的前提)参与政治事务的个人,从而必定是要么属于“经济人”,要么属于“政治人”。

与西方政治哲学家相似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同样看到了从人性出发探视政治问题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引领者充分认识到了“‘人’是世界问题的总根源,任何改造世界、完善社会、增进文明的诉求,都必须从‘人’本身下手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中西方哲学的各自优劣

中西方哲学的各自优劣

中西方哲学的各自优劣一、爱智慧论哲学这个概念来自西方,在古希腊,它意味着爱智慧,也就是对智慧本身的追求和热爱,将智慧本身视为高于一切其他目的的神圣目的。

所以当年日本人最初译这个词为爱知,后来才从古汉语中拈出一个哲字,改译作哲学,意思是智慧之学,这就是今天我们中国人习惯上所用的译名。

虽然后来日本又有人把这个译名改了回去,但中国人一直没有跟着改过来,我们觉得哲学这个词用得很顺手,也很容易理解。

但把爱智慧译作哲学,这一译法实际上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错位。

因为数千年来,中国哲学有智慧,但一直没有爱智慧,有智慧之学,而没有爱智慧之学。

前几年国内学界争论得轰轰烈烈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在我看来完全是一个假问题。

当德里达说中国没有哲学时,他讲的哲学和汉语语境中的哲学讲的并不是一回事。

但我们国内学人却连他的意思都没有搞清楚,就一轰而起,纷纷指责他的西方中心论。

其实,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这要看你怎么理解哲学这个词。

如果理解为爱智慧,则中国从来没有过,今天也没有。

中国人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因为对智慧本身的热爱而研究智慧的,总是为了别的目的,如解脱烦恼,长生久视,如治国平天下,如协调人际关系。

然而,如果把哲学按我们通常那样理解为智慧之学,中国当然自古就有了,今天也还有的是,甚至是铺天盖地,从娃娃抓起。

广告词里面天天念叨道可道,于丹讲《论语》、讲《庄子》,儿童读经,都属于此列。

这些智慧之学是要叫人受用终身,但不是叫人探索人生和宇宙的秘密,有所创造有所发明。

老百姓学了智慧之学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养生,当官的学了可以青云直上、稳座江山,企业家、军事家学了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商场。

与此不同的是,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有一种不计功利、只求兴趣的倾向。

古希腊泰勒斯为观察星空而失足掉入水坑,遭到他的女奴的嘲笑;但他一旦把观察天象的知识用于预测橄榄油丰收,就发了大财。

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古希腊哲人明明知道知识的用处,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却并不看重这种用处。

简要英文介绍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简要英文介绍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简要英文介绍中西方哲学的差异Western and Eastern philosophies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ir philosophical orientations, methodologies, and underlying beliefs. Western philosophy, rooted in the traditions of ancient Greek thought,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logical reasoning, critical analysis, and the pursuit of objective truth. In contrast, Eastern philosophy, which includes traditions such as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tends to focus more on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 virtues.西方和东方哲学在哲学取向、方法论和基本信念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哲学植根于古希腊思想传统,强调逻辑推理、批判分析和追求客观真理。

相比之下,东方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等传统,更注重直觉理解、与自然和谐以及培养个人美德。

On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philosophies lies in their conceptual frameworks and approach to metaphysical questions. Western philosophy tends to focus on issues of existence, reality, 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often employing rigorous logical arguments and abstract reasoning to explore these questions.In contrast, Eastern philosophy often emphasize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things, the impermanence of phenomena, and the importance of achieving inner peace and harmony through practices such as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西方和东方哲学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它们的概念框架和对形而上学问题的处理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哲学差异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借鉴作用——西方哲学史专题结课论文************摘要:中国从近代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开始就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西方在综合国力,人口素质,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无疑已经领先了中国,而到了现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要从各个方面借鉴西方。

为什么拥有更加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到了近代却大大落后于西方呢?在我看来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世界观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方法论的哲学占了很大的原因。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起源开始就已融入西方文明的血液之中。

因而我们就要了解研究西方哲学,并与中国哲学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能力、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本源事物。

二、西方哲学来源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ία”转变而来,意思为“爱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

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

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

”皮尔金百科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

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

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

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乃至西方哲学的故乡。

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

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

奥林匹斯山的12个主要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古代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西方哲学家的哲学观点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

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

“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

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

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

“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1772—1801)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四、西方哲学的东行脚步1874年日本的学者西周在《百一新论》中用汉文“哲学”翻译从希腊文philosophia 转换而来的英文philosophy一词,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将西周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

中国清代以前的文化典籍中并无哲学一词,只有单独存在的“哲”和“学”这两个动词。

“哲”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明智、明理,哲这个词指人们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使被遮蔽的智慧和道理显明出来这种事情。

“学”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模仿、实习、再现。

学这个词是指个人通过模仿、学习、再现事物的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这种事情。

哲与学两个单词合在一起组成的哲学一词,其词性是动词,其含义是指人们为了明智、明理、提高思维认识能力所进行的学习认识活动。

西学东渐哲学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

认为中国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

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

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

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

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从西方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

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

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

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

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但这也只是解释了科学,并不是可以指导科学。

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五、中西哲学的差异有人说,一个苹果,东方思想在于领会整体,而西方则一层层剖析。

在前文中已阐述了西方哲学的起源,可以说,古希腊哲学就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

尽管在古希腊之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不尽相同,但其承继的仍然是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而中国哲学的产生,并不象西方哲学那样可以找到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出现类似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试图截然与传统分开或创立新的传统。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是从《易经》开始甚至可以上溯到更早的阴阳五行等观念,而此后中国哲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理论依据往往都来自于这些传统观念。

纵观整个中国哲学,各种学说的前后相继性很明显,各个学派所讨论的问题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主要都集中在政治伦理方面,即都表现为对人的关怀和规范。

总得来说中西方哲学在方向上和方法上的巨大差异。

从起点和终点来看,两种哲学出发不同结点也就不一致。

西方哲学崇尚灵魂自由,重过程;中国哲学更多功利性,重结果。

前者是为个体的,后者是为社会的。

西方哲学更注重思辩的过程。

“我重视寻求真理的过程,更甚于发现真理的本身”,莱辛的这句话就是对古希腊哲学家的最好概括。

正因为这样,希腊哲学家被称为科学哲学家,而中国哲学家被称为社会哲学家。

在黑格尔看来,孔子的学说不具有思辩性,只是道德的伦理的说教。

黑氏曾经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里评论过孔子:“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孔子的书籍没有被介绍到西方,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遗憾的是,黑格尔翻阅了孔子全部的书籍,所以,孔子就成为批判的靶子。

古希腊哲学家对科学的热爱就如同对生命本质的热忱一样。

泰勒斯因为在一个圆内画出直角三角形而宰牛欢庆,毕达哥拉斯因为发现了勾股定理而举行百牛大祭。

公元前3世纪,当罗马战车开进叙拉古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一个老人正在沙地里研究一个几何图形(希腊哲人几乎个个有这个爱好),军人要带老人去见罗马统帅,老人示意不要打断他的思维。

军人拔剑把老人杀了,当剑劈来的时候,老人刚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不要踩坏了我的图”,这个老人就是阿基米得。

古希腊哲学家对于求知的本身和过程怀有多么强烈的热忱,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哲学则更重视哲学对他人的引导,强调哲学的社会性。

《列子》记载的“两小儿辩日”,很说明问题。

孔子东游,碰上了两个小儿在辩论,一个说日出时太阳近而日中远,,因为日出时太阳大,而日中小;另一小孩则反之,认为一个反之,日出时太阳远而日中近,因为日出时太阳凉而日中时太阳热。

小儿问孔子,孔子不能解释。

两个孩子嘲笑道:“孰谓汝多知乎?”(谁说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呢?)。

显然,按照孔子的智慧,这不应该是个问题,问题是:他压根儿就对自然现象兴趣索然。

东方哲人也提出了本原是什么,至于过程,你自己去领悟吧!一个“悟”字淡化了探究人生真谛的思辨过程。

老子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至于地如何法天,天如何法道,道如何法自然,三如何生万物?你自己去感悟好了。

列子说,是我乘着风呢,还是风乘着我?庄子亦如是,是我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就文学而言,诚为极高的浪漫主义情怀;就哲学言,实在是一不可知论的怪圈。

怪则怪矣。

于是,轻松逃离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

在希腊哲人看来,求知是人的天性。

作为爱智慧之人,就应穷究宇宙的来源,探索万物的根本,诘问人生的目的。

在不断地探究和追问中学得知识,并获得灵魂自由、思想奔放,享受真正的快乐。

而中国先哲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热衷于探讨和改造社会,把追求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六、哲学的价值及对当代中国的借鉴作用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

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哲学不等于面包,但是哲学相当于吃面包时涂的蜂蜜。

哲学的任务是更好的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注重成果,即唯结果论。

这或多或少已经影响到了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但是纵观当今世界,每当世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往往是当年发现时看似毫无用处的技术,按中国唯结果论的观点无疑会忽视这些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