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的差异共27页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 东西方差异

西方哲学 东西方差异

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乃至西方哲学的故乡。

古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

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

西方哲学从神话中脱胎而出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阶段: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 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第二阶段: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 如苏格拉底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认识真理也是可能的.第三阶段:进入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称之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

中世纪哲学: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

例如:罗马哲学家A.M.T.S.波爱修非常重视具有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认为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其本身不是物质性的。

爱尔兰的哲学家J.S.爱留根纳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一切,包罗一切,又超越一切。

神与万物不同,万物是神的部分,但神又在万物之中。

后期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

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只不过是名称,'共相'不过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存在。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与对话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与对话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与对话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石,是一种探究人生、世界和宇宙本质的学科。

中西方哲学思想积淀深厚,其中包含着转变人们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方式的根本思维模式。

虽然中西方哲学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通过对话交流,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的视角。

一、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在传统背景、思维方式以及问题关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从传统背景上看,中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具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哲学以古希腊哲学为基石,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奠定了理性主义的基础。

而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分野则可以追溯到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儒家、道家、墨家的优越性。

从思维方式上看,中西方哲学思想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

西方哲学倾向于通过逻辑思维、理性推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重视因果关系、证明和辩论。

而中国哲学注重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更加强调对整体的把握与感悟。

在问题关注上,中西方哲学思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哲学在20世纪以来更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文明的发展,关注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中国哲学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并强调个体对整体的义务和责任。

二、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对话尽管中西方哲学思想存在差异,但对话可以为思想的碰撞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首先是在认识论方面的对话。

中西方哲学在认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

通过对话,可以为彼此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双方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本质。

例如,西方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理顺逻辑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则可以提醒西方哲学思想的合宜与和谐。

其次是在伦理学方面的对话。

中西方哲学思想在伦理学上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例如西方哲学强调自由与权利,而中国哲学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通过对话,可以促进双方对伦理问题的全面思考,提供更加多元的伦理观和价值判断,进而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好的伦理指导。

最后是在宇宙观方面的对话。

[西方哲学,中国,差异]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西方哲学,中国,差异]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明显差异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中外哲学史上的两大哲学家都对哲学做出重要的贡献。

他们都在中西文化各自的传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苏格拉底是一个大师,特别是在伦理道德方面,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曾经有人把苏格拉底比作为西方的孔夫子,整个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始有了一个转向,从原来探讨自然界的本原转向了探讨伦理与道德问题,所以苏格拉底是一个开创性的大师。

大家都知道,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国是具有崇高地位的。

在中西方哲学史上,各界哲学专家学者总把两位先哲在他们在时代背景、命运上、性格上、思想上、言说方式乃至生活习性等的差异都做出了比较。

我认为他们在德性上有共同的目的和共同的人生境界。

那就是孔子的为仁由己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且也离不开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连贯性,但是它却与所处时代的一般文化背景有着更加直接的关联。

因此对于哲学史的研究,不仅要从特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因素和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两个角度着眼,而且更应该从广义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各种哲学思想形成和演化的原因,探讨哲学思想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处于同一时期的孔子和苏格拉底来说,他们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奠基者。

两人都富于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分别是在学问基础上的经验主义和在思辨基础上的理性主义。

孔子的是求用世的实践理性;苏格拉底的是求爱智的纯粹理性。

两人都强调德性,分别志在恢复废弛的道德规范和创建崭新的生活原则。

孔子的是德性伦理和美德伦理;苏格拉底的则是知性伦理和元伦理。

两人都注重以其伦理思想影响政治。

孔子重德治和礼治;苏格拉底重理治和法治。

两人都以其文化自觉、知行合一成为彪炳千秋的光辉典范。

孔子的为仁由己。

为仁由己是孔子提出来的。

他在《论语颜渊章》中回答颜渊问仁时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其意是:如果人们能够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

中西哲学思想的差异

中西哲学思想的差异

中西哲学的差异‎中西方的哲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渐渐形成了迥‎然各异的文化精神‎,从总体上来讲,‎中国哲学思想上体‎现出来的传统中国‎文化,非常注重现‎实性道德修为和建‎功立业,主要强调‎学以致用,哲学上‎说就是有实用主义‎的倾向。

而西方哲‎学上体现出来的西‎方传统文化,十分‎注重超越性的精神‎思辨和批判意识,‎主要强调学以致知‎,在哲学上它往往‎表现为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生活而遨游‎于永无定论的形而‎上学问题的倾向。

‎为什么我们中国‎可以保持几千年的‎先进,而在近一百‎多年却落后于西方‎世界呢?我个人觉‎得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回答。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西方‎哲学是来源于古希‎腊文化的,第一位‎哲学家、被称为“‎哲学之父”的泰勒‎斯就是希腊人,其‎中第一个能称得上‎是哲学观点的思想‎主张就是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

当然,‎希腊哲学鼎盛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哲学家是希腊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从具体‎事物背后去寻求一‎般定义的做法,为‎西方哲学后来的研‎究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西‎方为学术而学术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态‎度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当然,哲学‎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每一个现世的‎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的中国哲学在‎思想观念上有一定‎的超脱和先进等特‎点,也许这正是我‎们没有像西方人那‎种“学以致知”和‎“为学术而学术”‎的求知态度的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我们中国哲学由‎始至终都追求着实‎用性,而且很明显‎地中国哲学和政治‎有着太密切的关系‎了。

我们不可否认‎,西方人比我们中‎国人更适合搞学术‎,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合适搞政治‎,所以我们中国哲‎学思想让我们在各‎方面的学习上少走‎许多弯路,但是最‎终正是因为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所‎以没有了西方人那‎种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

中西方哲学对比PPT课件

中西方哲学对比PPT课件
ancient Greece ( sixth Century B.C. – A.D. fifth Century ). Experienced the stages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 Christian philosophy and modern philosophy.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公 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经历了古希腊哲学、 基督教哲学、近现代哲学等阶段。
TEXT 01 TEXT 02 TEXT 03 TEXT 04 TEXT 05 TEXT 06 TEXT 07
Characteristic 特点
.
11
.
12
The producing conditions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哲学的产生条件:
China has vast and fertile land , farming civilization to civilization mainly, and when the Chinese culture is advanced culture and its surrounding culture of the less affected, Chinese culture formed a unique, stable and perfect structure. Chinese philosophy has became a kind of philosophy of self development, which has stability.
中国有广袤和肥沃的土地 , 以农耕文明为主要文明 , 而且当 时的中国文化是先进文化,其周边文化对其影响较小 , 中国文化 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和完善的结构。中国哲学便表现成一种 封闭的自我发展的哲学,具有稳定性。

中西方哲学对比 PPT

中西方哲学对比 PPT
The word “哲” in Chinese is clever and intelligent. In ancient China, a wise man called “哲人”.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 聪明的,聪慧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有智慧的人被称为哲 人。
TEXT 01 TEXT 02 TEXT 03 TEXT 04 TEXT 05 TEXT 06 TEXT 07
TEXT 01 TEXT 02 TEXT 03 TEXT 04 TEXT 05 TEXT 06 TEXT 07
•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lective and the individual , the Chinese philosoph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group and the moral, the western philosophy takes the individual and the utility.在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方面, 中国哲学重视群体与道义,西方哲学重视个体与功利。
• In the aspect of dialectics, Chinese philosophy focuses on dialectical thinking, western philosophy focuses on logical thinking. 在辩证法方面,中国哲学侧 重于辩证思维,西方哲学侧重于逻辑思维。
• In application of philosophy, Chinese philosoph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harmony,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western philosophy emphasis on competition, "man can conquer nature".在哲学的应用方面,中国哲学 重视和谐,“天人合一”;西方哲学重视竞争,“人定胜天”。

东西方哲学的差异

东西方哲学的差异

东西方哲学的差异中国人的哲学,向来都推崇天人合一,以世界和谐为原则,从大处去观察世界,从宏观上去把握世界.而西方的哲学,特别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世界观,向来便是以严谨谨慎的态度,从小处去研究世界,从微观上去了解世界.东西方哲学的巨大差异哲学中的元存在问题,又称为本体论、本原论等等。

对它的认识,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哲学包括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二元论哲学在西方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康德等等。

当今中国大陆的学人对一元论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大都已经耳熟能详,而对于二元论哲学大多数没有听说过,这是教育的偏激所致,哲学教育应当以哲学史启发和激励诘问、反思、批判、否定和超越的思维能力和勇气,因为哲学和其中蕴含的真理是在争论中不断地成长着的,在哲学界,任何一家之言都不能代表真理,更不能穷尽真理。

伯拉图的二元论哲学指存在着感性世界和睿智世界。

笛卡尔的二元论是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独立的存在。

莱布尼茨的二元论则是现实的和可能的两种存在。

康德的二元论简单的说是可知的现象和不可知的物自体两种存在。

一元论哲学的本体论简单的说是存在和思维两者是统一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则相反。

这就是哲学史中千年争论的主题。

但是在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当中,发现居然有具体存在和抽象存在两个概念反复出现。

将以上的哲学大师们的意见汇总和归纳一下会发现,二元存在是共同的认识,但对二元的理解有很大的区别,对两者的关系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

能不能统一起来呢?应当能,因为存在属于自然的真理,人类的认识与它相吻合时才接近真理,"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是人类认识的必然。

西方哲学博大精深而且精微细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但是,西方哲学家们并不了解中华哲学,例如在1995年出版的《剑桥哲学辞典》中,居然没有伏羲和周文王。

当然就不可能了解《易经》的哲学真谛了。

中西哲学差异

中西哲学差异

浅析中西哲学差异提起中西哲学的差异,感觉有很多要说的。

可真要说出个子丑寅卯,又无从说起。

何也?哲学涉及的领域可谓庞杂,如果单说其纯哲学又是不确切的。

西方哲学是和宗教分不开的,正如讲国哲学只讲道家哲学而不讲儒学是一样的。

所以,只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不够的。

教父哲学、经院哲学在当时才是主流。

中国亦是如此,儒家的哲学是正统。

故我主要讲中西方哲学对中西方国际地位变化的作用。

西方哲学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发展,遂成为两大主流。

柏拉图为一派,亚里士多德为一派,也成为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这两派的哲学思想成为西方哲学的两大洪流影响至今。

雅典之后,罗马兴起。

自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至马帝国分为东西,宗教哲学笼罩西方。

文艺复兴至启蒙思想运动,是希腊雅典哲学获得新生的时期,当然这时的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西方哲学关注人与自然,是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西欧处于中高纬,资源相对缺乏决定了其不得不向自然索取。

即使是希腊雅典时期,希腊诸邦工商业相对发达,而其商业是与海洋分不开的。

尤其是到了近代,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对上帝的怀疑,西方哲学对自然的关注摆脱了上帝造万物的桎梏。

正是理性的对待自然,科学的产生以及发展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当然,西方哲学一直都在关注自然,但宗教也一直在限制其发展。

西方一直落后东方,是与中西方哲学关注对象不同造成的。

中国哲学从老子时开始系统的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经》的道经讲的就是宇宙万物。

然而中国哲学更看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儒家哲学是代表。

儒家讲伦理,注重人的现实生活。

因此,中国古代社会的哲学理论更为有用且先进。

可以说这也支撑中国在近代之前引领世界。

中国哲学关注人际关系也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中国处于中纬,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人民主要从事农业。

人们多感谢自然,崇拜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正是这种农业文明决定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