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养生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与养生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养生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养生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保养和养生方法。

然而,随着科技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养生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本文中,我将讨论心理健康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充实自己的内心来达到身心的完美平衡。

一、内在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长期处于忧虑、压力或消极情绪中可能导致各种身体问题,如失眠、头痛、消化不良等。

这是因为负面情绪会释放压力激素,使得我们的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

这种状态下,我们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影响身体器官的正常运转。

然而,并非所有情绪都对身体产生消极影响。

积极情绪如喜悦和幸福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并改善整体身体状况。

多项研究已经证明,心情愉悦的人比那些消极情绪占上风的人更容易克服疾病,并更长寿。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养生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在探讨心理健康与养生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能忽视养生在提高心理健康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事实上,广义上的养生指导我们保持一个全面均衡的生活方式。

这涵盖了饮食、运动以及社交等多个方面。

1. 饮食营养丰富且均衡的饮食对于维持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吃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和B群等有助于减少压力和焦虑。

同时,Omega-3脂肪酸也被发现可以改善抑郁情绪。

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糖分和加工食品等不良食物对于保护大脑和情绪稳定同样至关重要。

2. 运动定期运动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同时释放内源性荷尔蒙,如多巴胺和内啡肽。

这些激素有助于改善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认知功能。

尝试走路、跑步、瑜伽或其他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以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社交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亲朋好友之间分享工作、学习上的挑战以及快乐时刻可调节我们的情绪并提供支持。

此外,在困难时期有人可以倾诉将缓解内心积压的负担。

养生保健与心理健康

养生保健与心理健康

养生保健与心理健康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养生保健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心理健康也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养生保健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一、养生保健1.饮食健康饮食是养生的基础,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要尽量避免过多地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快餐、甜食等。

此外,还要适量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身体所需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除了饮食,运动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预防各种疾病。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此外,适当的肌肉锻炼和抗阻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强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2.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复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损害呼吸系统,增加患肺癌和心脏病的风险;过量饮酒则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3.精神调适精神调适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压力大,人们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排解内心的烦恼和困惑。

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合理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心理健康对养生的重要性与保持方法

心理健康对养生的重要性与保持方法

心理健康对养生的重要性与保持方法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养生。

然而,除了关注身体健康外,我们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情绪稳定,更关乎身心平衡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对养生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

一、心理健康对养生的重要性1.影响身体健康:心理和身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当我们感到忧虑、紧张或压力时,身体会分泌出大量的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肠胃、呼吸、循环等多个器官系统功能。

2.提高生活质量: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让人拥有更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

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从中得到成长和启发。

3.促进积极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体自身,还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

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和忧虑情绪。

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1.培养积极心态:学会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正向思考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绪,使我们更加具备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多看一些激励性文章或书籍,结交乐观向上的朋友,均可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

2.定期放松自己:在工作之余设定一些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十分重要。

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舒适且有趣味性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或参加运动。

短暂的悠闲时间有助于我们恢复心理平衡,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3.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社交网络,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困扰。

沟通和倾诉是释放情绪、减轻压力的有效方式。

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让他人理解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4.注意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生活状态,调整自身能量平衡。

养成一些健康习惯,如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结构,这些都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并有利于维持心理健康。

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一、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联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经升级至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注重心理健康。

养生已经成为现代人热衷的话题之一,而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事实上,养生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健康的人。

1. 养生促进心理健康养生是指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方式来维护和改善身体健康。

而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一项对5000名受访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定期参加运动可以显著提高个体对日常压力的应对能力,并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保持合适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稳定性,并提高自尊心。

2. 心理健康支持养生心理健康与养生的关系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良好,那么他更容易接受养生的建议,并能够坚持下去。

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人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他可能会选择通过暴饮暴食或其他不良的行为来缓解负面情绪。

因此,拥有健康且平衡的心理状态是实现养生目标的必要条件。

二、提高心理健康和养生意识的方法既然养生与心理健康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联,那么我们就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养生意识。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方法:1.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持续保持乐观态度与较低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呈负相关。

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和正面的方面,并学会放松自己是一种培养乐观态度和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和养生意识。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是实现身心平衡的基本要素。

此外,远离不良嗜好如烟酒等,也有助于保持一个清晰而健康的思维状态。

3. 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应对压力和放松自己的方式。

一些人选择阅读或听音乐来放松自己,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进行户外活动或与朋友互动。

健康养生的好处提高心理健康

健康养生的好处提高心理健康

健康养生的好处提高心理健康健康养生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健康养生对心理健康的好处。

1. 保持身体健康健康养生首先关注的是身体健康。

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锻炼,我们能够维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这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和保持体重,还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机会。

当我们身体健康时,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会变得更加稳定和积极。

2. 减轻压力压力是现代生活的常态,但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健康养生有助于减轻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紧张感,让我们感到放松和愉悦。

此外,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3. 提升心情和幸福感健康养生能够提升心情和幸福感。

适量运动释放身体内的内啡肽,这是一种能够产生快感和幸福感的化学物质。

此外,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身体内健康细胞和器官的正常运作,使我们感到精力充沛和满足。

当我们的身体得到正确的营养和运动时,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

4. 提高自信和积极性健康养生可以提高自信和积极性,增强心理健康。

定期锻炼可以帮助我们塑造理想的身材,改善身体形态,增加自信心。

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也能让我们感到自律和有条理,激发积极的行动力。

当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增加自信和成就感。

5. 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健康养生对于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坚持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足够的睡眠也能够提高思维效率和专注力。

当我们身心健康时,我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结论:综上所述,健康养生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保持身体健康、减轻压力、提升心情和幸福感、提高自信和积极性,以及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的挑战,增强心理健康。

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

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

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引言养生和心理健康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养生指的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而心理健康则强调了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养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身体与心理之间相互影响1. 身体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当我们身体感到不适时,如患有慢性疼痛或慢性疾病,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出现。

相反,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可以增强我们抵抗压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2. 心理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虑等负面情绪下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消化系统紊乱等身体问题。

而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通常具有更强大的免疫系统和更好的身体恢复能力。

二、养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良好的饮食习惯养生中,合理的饮食习惯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摄入均衡营养可以增强大脑功能和思维能力,保持积极情绪。

此外,一些特定的食物,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B等的食物,被证明对改善心理健康有益。

2.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是提升养生和心理健康的关键。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并释放身体压力。

同时,运动还可以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等荷尔蒙物质,改善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感。

3. 规律作息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保持心理健康所必需的。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和记忆巩固,缺乏睡眠会导致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等问题。

4. 心理调适在养生中,我们还应关注心理调适。

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和正念练习,可以有效减轻压力和焦虑。

此外,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也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三、心理健康对养生的影响1. 积极心态促进饮食养生拥有积极的心态对于改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当一个人处于压力或抑郁下时,往往会出现嗜食或暴饮暴食等不健康行为。

而保持积极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并选择更加健康的食物。

心理健康与养生保健的关联

心理健康与养生保健的关联

心理健康与养生保健的关联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需要保健,其中养生保健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心理健康与养生保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与养生保健的关联出发,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的养生保健方法。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精神、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心理健康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其次,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最后,心理健康还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

二、养生保健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养生保健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良好的养生保健习惯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和不良情绪的影响。

其次,养生保健还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改善睡眠、调节饮食、缓解压力等方式来提高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最后,养生保健还可以为个体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

三、维护心理健康的养生保健方法1.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饮食要多样化,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其次,要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最后,要注意饮水充足,多喝水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2.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精神状态。

养生与心理健康心身合一的养生之道

养生与心理健康心身合一的养生之道

养生与心理健康心身合一的养生之道心身合一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统一,是健康的基础。

养生即是以和谐统一的心身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方式来达到健康的状态,维护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下面将就养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养生之道进行探讨。

一、心身关系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性质、特征等方面的健康状况的总和,与个体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身体的不适会引发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而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又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心身合一的养生必须兼顾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

二、养生之道:身体调养1.合理饮食养生饮食要注意均衡搭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减少动物性食物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量。

饮食要有规律,尽量少吃煎炸、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适度运动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在选择运动方式时,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和兴趣进行选择,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3.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对心身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的摄入,如咖啡、茶、酒精等。

建立科学的睡前习惯,如放松放松自己,避免思虑过多。

三、养生之道:心理调养1.积极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情绪。

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2.情绪释放适当的情绪释放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写日记、听音乐等方式来宣泄情绪,减轻压力。

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做瑜伽、冥想或参加一些兴趣小组等。

3.学习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压力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会调节和应对压力。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做深呼吸、进行身体放松训练等。

也可以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与养生(注:这是迟雅在一个养生群里的讲座,经过文字整理而成。

)导语:我今天要同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心理健康与养生。

在这里主要分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心理健康与养生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养生重在养心。

一、心理健康与养生的关系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教科文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

21世纪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什么是心理健康?(1)人格完整、稳定。

(2)有安全感和正常的人际关系。

(3)人生有目标。

3、心理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中医讲究“形神一体”,形与神二者关系密切。

从哲学观点来讲,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就是形与神的关系,也就是心理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时候就非常重视心理在健康与治疗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有388处蕴含心理学思想,涉及心理学内容的有125篇,直接以心理学命名的32篇。

《灵枢·师传》有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作为调整心理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有激、疏、导、开四种作用,而且这四种作用环环相扣,故该法是具有内在认知发展逻辑的中医认知心理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莫菲在《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中指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故乡是中国。

”古时候中医的五大病因:一是六淫外感,二是七情内伤,三是饮食劳作(体劳与房劳),四是疫疠(伤寒、疟疾、萨斯、禽流感),五是刀伤蛇兽伤。

先说说六淫外感。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当今时代,第一项: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已经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了。

第三项:饮食劳作,也不成问题了。

第四项:疫疠也就是传染病影响也相对弱了一些。

第五项:刀伤蛇兽伤,可想而知了。

主要的致病因素,就是七情内伤。

前些日子同一位中医院的院长交流,他说人的病至少70%来自于心理因素。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不用言,恐伤肾,悲伤肺,暴饮暴食伤脾胃。

喜——伤心。

喜则气缓。

本来就心衰,再缓就衰竭了。

过喜也会导致情绪的重大波动。

《岳飞传》里有一个故事,讲金兀术被牛皋活捉后骑在身上不能动弹,竟一时想不通而气绝身亡,而牛皋因为活捉金兀术高兴过度,哈哈大笑之间竟也死过去了。

这对冤家对头这样离奇的死法是否历史上确有其事不得而知。

但这个故事却道出了一个医学事实:情绪致病,甚者致死。

人的七情六欲时刻在影响着血压变化。

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生气时汗毛竖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一触即发之势。

从生理学上这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个过程:体内儿茶酚胺等大量分泌,引起心率加快、血压急剧升高,糖代谢加速,进入应急战备状态。

长期的慢性情绪问题会形成长久的身体应激,从而造成血压升高。

尤其是老年人需要特别重视喜伤心的问题。

恐能胜喜。

怒——伤肝。

怒则气上。

大怒吐血。

《三国》中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朗。

死者都与怒有关系。

医学上有一种“A”型性格,表现就是争强好胜,易怒,脾气暴躁。

这样的人很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心脏病。

古书中常有“气煞(杀)我也”的说法,今人也常说“气死我了”、“气个半死”,可见这种情绪之常见和普遍。

悲能胜恐。

忧思——伤脾。

思则气结,不思饮食。

《西厢记》中有关于相思病的描述。

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

适逢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

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

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

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

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

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病,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病情才有转机。

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

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

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

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怒能胜思。

悲——伤肺。

悲则气消。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哭鼻子就不通气了。

抑郁症患者多数有鼻炎,有划痕症。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极易悲伤的人,看见落花都会流泪。

恐能胜悲。

喜也能胜悲。

恐——伤肾。

恐则气下。

一位朋友曾经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架正在天空飞行的客机,因为起落架打不开,面临危险。

因此要求乘客留下遗言,乘客大恐。

过了一会儿,故障排除了,飞机安全着陆了。

可是,很多人却迟迟不肯离开飞机。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下得大小便失禁了。

从中医角度讲,恐伤肾,肾司二便。

飞机失事吓尿裤子了,肾司二便。

思能胜恐。

惊——伤胆。

惊则气乱。

有的人惊吓后会导致精神失常,小儿容易患上惊恐惊风。

惊恐惊风证候:暴受惊恐后突然抽搐,惊跳惊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温,舌苔薄白,脉乱不齐。

分析:小儿神怯胆虚,易受惊吓。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机逆乱,引动肝风,则神昏抽搐,四肢欠温,脉乱不齐。

忧能胜惊。

惊者平之,习以平惊。

心理因素导致生病,有一个重要的特点:直中脏腑!六淫外感往往是按照六经传变的规律,由表及里,由经证到腑证……案例1:我最近接待一位高一学生。

因为情感问题而患上了糖尿病……4、心理问题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中间醒,嗜睡,夜惊,梦魇,睡行症);——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性交痛,性冷淡,性厌恶);——进食障碍(厌食,贪食,异食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症以及各种神经症(产褥期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老年抑郁症,青春期抑郁症);——癔症,脏躁症;——阿尔兹海默症(老年性痴呆);——经期心理情绪变化(来事儿了);——更年期综合征。

七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是:一是溃疡病,二是溃疡性结肠炎,三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四是局限性肠炎,五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六是原发性高血压,七是支气管哮喘,并认为与特定的心理冲突有关。

综上所述,所以说:养生首先是养心,其次是养身。

二、养生重在养心1、怎样养心?《论语》有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不要有贪欲;——不要爱管闲事;——不要爱挑理。

2、乾隆皇帝养生之术乾隆是个高寿的皇帝……乾隆皇帝的养生之道: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吐纳肺腑”是指早上不睡懒觉,黎明即起,到户外作呼吸运动。

“活动筋骨”是指多参加体育锻炼,并要四肢勤快,坚持不久坐,不久立,不久卧,不久视。

“十常四勿”是乾隆帝日常坚持的保健动作或行为。

十常: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发常梳,足常摩,腹常旋,肛常提;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适时进补”则强调进补时应随季节变化,年龄大小和健康状况而异;同时要药补和食补结合。

有病治病,没病保健。

晴天修房子……3、养生之道乾隆这是养生术,养生之道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是愉快,“淡”是淡泊,一个人不过多地追求物欲,那他体内的正气、真气,就会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么疾病就会少生。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育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四时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体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固而调顺,每个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

这种既重视调养“精、气、神”又积极防御外来邪气的认识,也是中医学预防保健的主导思想。

苏东波的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附:八风的解释佛教“八风”是什么意思呢?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上说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即是佛教的八风。

这是人们经常遇到的八种境况。

它们作为人们的生活境遇,像风一样随时能够吹动人的身心,故称“八风”。

唐朝诗僧寒山子有“八风吹不动”的诗句,形容得道者不为衰苦所困扰,不为毁誉而惊慌,不为利乐而动心,得道之人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受面对八风。

称:指称颂。

种种的称赞,种种的赞颂,也就是人前人后为你宣扬,随时随地对你赞颂,给你赞美,给你欢喜。

讥:指讥讽。

讥嫌,冷嘲热讽,厌恶嫌谤,讥讽他人,嫌弃嘲弄。

专说无中生有的行为,随便议论他人的短长,令尔生气,给人烦恼。

毁:指毁谤。

毁辱诽谤中伤,使你信用蒙受损失,把你的为人说得一文不值,给人打击,使之烦恼。

誉:指荣誉。

称赞功德,颂扬伟绩,歌颂贡献,给以捧场,令尔得意,使之高兴。

利:指利益。

金钱物质,权力地位等种种的利益,有的当供养送来,有的作礼品赠送,给他人受利,给他人利益,使获利之人高兴。

衰:指衰败。

减损、破败。

金钱物质权力地位等减损破败。

即将成就的事业忽然垮台,已有的资用忽然失去,就会给人带来贫穷,给人带来衰败。

苦:指苦难。

心遭恼乱,身遭侵害,金钱物质权力地位突然没有了;或某种欲望煎熬等等。

给人带来苦难。

乐:随心所欲,顺适安乐,物资上的享受,感情上的满足,给你欢欣,给你快乐。

宋朝苏东坡,号东坡居士,自小与佛印禅师是好朋友。

一日,东坡出关后做了一首诗偈洋洋得意,立刻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观赏,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

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你不夸我也就算了,何必如此讥讽与我?”禅师回敬道:“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会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远不及禅师。

东坡悟道的故事告诉我们,修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提高修养水平最关键的是躬行实践。

只有经受反复的实践磨练,才有不断接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窗外云卷云舒”境界之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