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引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2023年发布了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本文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教学要求。

1. 课程目标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

通过研究物理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能够运用物理原理解决问题,并理解物理在社会科学和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新标准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和探究能力。

2. 课程内容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现实需求。

主要的课程内容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和能源与材料等。

各个内容模块之间有机结合,强调知识的互通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些内容将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来引导学生的研究,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探究式研究等。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评价方式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评价方式,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发展。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还可以采用口头答辩、小组合作项目和科学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结论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调整和要求。

通过这一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师应积极适应新的标准,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有效实施新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

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

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引言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突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了“理解物理,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理念。

此外,新版课程还着重于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

核心素养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突出位置。

在此,我们重点解析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新版课程标准鼓励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求真务实、敢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在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科学方法新版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这包括观察、实验、推理、证明、模拟和建模等。

3. 科学知识新版课程标准强调科学知识的掌握,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力和运动”,“物质和热”,“波和信息”,“电和能源”,“宇宙与生活”。

1. 力和运动该模块深化了对力和运动的理解,强调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力的分解和合成、运动的相对性等重要概念。

2. 物质和热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热量和温度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等基本原理。

3. 波和信息这一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振动、波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等,强调了信息的传播与波的关系。

4. 电和能源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基本概念,以及能源的转化和利用等。

5. 宇宙与生活这一模块主要是对地球、太阳系、宇宙的探索,以及对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理解。

结语总的来说,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上,新版标准强调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

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

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引言2023年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制定的。

本文对该标准进行解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

标准概述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拓展层次和深化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

基础层次基础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学生需要掌握物理量和单位、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基本物理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拓展层次拓展层次要求学生在基础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深入研究电磁学、声学、力学和光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深化层次深化层次是对基础和拓展层次的深入拓展。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能量守恒与转化、信息技术与物理等内容,进一步理解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方法根据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评估方式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评价,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学科测验:通过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根据标准的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1. 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解读文档旨在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对课程标准的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与实施课程。

2. 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 过程与方法: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了初中物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为:- 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学段目标: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学段,分别为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

4. 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一级主题,分别为:1. 物质的性质与相互作用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 简单的机械运动4. 声与光的现象5. 电与磁的现象每个一级主题下又分为若干个二级主题,共计22个二级主题。

5. 课程实施建议《新课标》针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以下建议:- 教学建议: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评价建议: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教材建议:选用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 教学资源建议: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6. 课程标准的特点- 强调科学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 联系生活实际: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研究、自主探究。

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资料

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资料
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制定了六条目标。它们分别是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分析概括以及信息交流等能
力的要求。在这里,技能与能力是有区别的,技能侧重于具体的操作,而能力则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1)框架结构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举例)五大部分。
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有所深化。对每一维度的实施,《物理课标》都有详细地行为标准描述。
对“知识与技能”维度,制定了六条目标。提出了最基本的、定性的且有弹性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方便了教师的因材施教。(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前言本文档旨在详细解析我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内容和目标,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章:课程理念1.1 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二章: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能够在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三章:课程内容3.1 物质与运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形式,掌握力学、热学、光学等基本物理知识。

3.2 能量与信息掌握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了解电磁学、声学等基本物理知识,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3.3 生命与宇宙了解生命现象和宇宙结构,掌握天文学、生物学等基本物理知识。

第四章:教学建议4.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2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4.3 教学评价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第五章:课程资源教师可利用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详细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详细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详细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本文将对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下是关键内容:一、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物理,学生将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概念。

二、课程内容1. 物理基本概念:学生将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运动、能量、电磁等。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概念,他们将能够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物理实验与观察: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

他们将研究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3. 物理应用技术:学生将研究物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他们将了解物理技术在工程、医学、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并探索物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实践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

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来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3.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动画、模拟实验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四、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考试、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形式,旨在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上是对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详细解读。

新的课程标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详细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详细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详细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
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课程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核心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四、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价。

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水平,而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实施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多实验设备和资源,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

通过详细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和实施要求,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学评析:
声现象是山西省中考必考的内容,常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试 题常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为情境,考查声现象知识。
重要考点知识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空气中的声速 会辨析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2017山西)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墙上的“手影” B.错位的“钢笔” C.镜中的“我”
功 功率和机械效率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杠杆 其他简单机械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
88
91
94
97
100
102
102
102
102
102
(1)实验时,当看到盐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或“变小”),
到液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盐水沸腾了.由上表可知盐水的沸点为
℃.继续给沸腾的盐水加热,盐水的温度会
3.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5.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
现象。
(2015山西中考)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的有关现象。
质量和密度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固 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 固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 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1.质量的估测 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压强和浮力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增大 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 与那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与 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
2.光学作图题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 3.三个重点实验:探究光的
点,知道成像特点及应用。 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3.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 凸透镜成像规律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
镜成像规律应用。
4.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组合和不
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热现象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 1.温度的估测
计原理,会用温度计测温度,尝试对环境温 2.辨析物态变化,判断吸放热。
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3.辨析扩散现象
2.经历物态变化的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熔点、 4.内能及其改变方法
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 5.热机及热值
现象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6.能源的分类
3.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 7.图像分析
1.计算功和功率 2.动能势能及其转化 3.机械能及其转化 4.杠杆识别及平衡条件 5.杠杆力臂作图 6.滑轮、滑轮组省力判断
摩擦起电 电路设计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 并了解电荷间的关系。 2.会看、会画简单电路图, 会连接串并联电路。说出生 产生活中两种电路的实例。
1.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判断电荷的带电种类。
考点3:热学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热学实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考点4:热学计算
热学计算可分为热量的简单计算、电和热的综合计算、力和热的综合计算。
(2016山西)17.“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水沸腾时,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为 98℃.完成该试验后,小组同学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当盐水温度接近90℃时, 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测物体运动速度,用速度公式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进行简单计算。
7.力的示意图
4.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8.对惯性的理解及生活现象的解
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释。
5.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力的大小、 9.滑动摩擦力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6.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
识效率。
9.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运动和力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 1.长度、时间、速度估测。
动的相对性
2.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3.速度公式应用。
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长度和时间。
4.运动和力的关系。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通过 5.重力和质量关系
2.识别生产生活中电路的连 接方式。
电路故障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分析电路故障及形成的原 2.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因 3.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 电的意识。
动态电路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2.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3.理解欧姆定律
动态电路(选择题)
压强和浮力
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浮力
(2016山西)14.如图所示,分析人拉着拉杆旅行箱静止在水平地 面上的情景,O是轮子的转轴.以O为支点,请你画出拉力F的力臂.
(2017山西)7.下列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瓶盖起子
B.笤帚
C.筷子
D.船桨
功和机械能评析
功和机械能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防治噪声的途径..
(2017山西)2.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
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 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1.固体压强计算 2.液体压强特点及判断 3.大气压强的应用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应用 5.选择题形式考浮力
3.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 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 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 生活、生产中一些现象。
功和机械能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知道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 说明功和功率。 2.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 验了解动能势能相互转化,举例说 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3.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 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 途径和意义。
环现象。
8.重点实验:水沸腾实验、晶体熔化
4.知道分子懂理论的基本观点。
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比
5.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 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热值。
9.热学计算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
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8.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
(2015•山西)9.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 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
压强和浮力评析
压强和浮力评析
(2016山西)9.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 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 漂浮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艇分析正确的是( )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漂浮是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
生活用电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了解家庭电路
常以选择题、简单题形式
2.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 考查
意识
电与磁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2.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 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 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 有关。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 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 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 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生 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考点2:热和能
(2017适应性)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降温,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性质 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 C.山西过油肉的炒制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路边槐花飘香,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
D.变大的“字”
(2015•山西)1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 所成的像

(2016山西)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焦距是
cm.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声现象
课标要求
高频考点
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 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 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一些 应用。知道噪声危害和控 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