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PPT课件

5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PTP课件
6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PTP课件
7
内容标准
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 运动和相互作用
物质 能量
PTP课件
8
实施建议
PTP课件
13
(四)课程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PTP课件
14
(五)附录
● 行为动词表 ● 行为动词在课程内容中的体现
PTP课件
15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解读
PTP课件
1
课程标准
《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标准体现国家 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 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 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PTP课件
2
目录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二、物理课程标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三、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 四、科学探究 五、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几个问题
PTP课件
3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PTP课件
4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结构 1、框架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PTP课件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PTP课件
9
2、结构
第一部分 前言 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目标。
2023初中物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资源利用与开发
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器材资源
加强实验室和器材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学生的学习 需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开发校外资源
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等,拓展学生的 学习渠道和视野。
09 附录
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时间等基 本物理量。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浮力等物 理现象。
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 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 究精神,强调与生活实 际的联系和应用。
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 议,强调教师的引导作 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和评价方式,注重过程 评价和综合评价。
03 课程性质
科学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合作式、 项目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 验。
评价与反馈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 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态度 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
习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
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 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和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方法创新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信息化、数字化 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2023人教版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教学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02
案例二
如何利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
识的实践价值。
03
案例三
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实验
设计和操作能力。
05
学习评价与考试命题
学习评价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 作业完成、实验操作等情况。
终结性评价
通过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综合性评价
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 学习效果。
考试命题的原则与要求
命题原则
遵循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突出对 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命题要求
题目要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难度适中,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考试样卷分析
01
02
03
04
05
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 和基本概念,覆盖面广 ,注重细节。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物 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
作图题:考查学生的物 理作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
计算题:考查学生的物 理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定位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 观察、实验探究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物理在初中科学中的地位
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初中物理与化学、数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为后续的高中物理、化学等学科学 习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

山西师范大学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邵晋英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三、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四、八年级上册内容标准解读 五、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趋势
20世纪的三次课程改革 20世纪的三次课程改革
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程 标 准 课程性质 前言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 教学建议 实施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评价建议 附录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的界定 物理实验专题 物理专题研修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
第二阶段(1986— 第二阶段(1986—)
•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并实施义务教育法; • 1988年,原国家教委做出“一个大纲,多本教材”的决定, 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初审稿)》; • 1990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普通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 选修课两部分,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修订本)》;
• 第四阶段(1989—)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经 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为了与社会转型期相适 应,我国的物理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时期,这也 是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四阶段。
观点二: 观点二: 新中国物理课程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 新中国物理课程的演变 分为两个阶段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1、课程性质 • (1)课程性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 (2)课程功能: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 (3)课程价值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邵晋英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三、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四、八年级上册内容标准解读 五、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趋势
20世纪的三次课程改革 20世纪的三次课程改革
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程 标 准 课程性质 前言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 教学建议 实施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评价建议 附录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的界定 物理实验专题 物理专题研修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
第二阶段(1986— 第二阶段(1986—)
•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并实施义务教育法; • 1988年,原国家教委做出“一个大纲,多本教材”的决定, 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初审稿)》; • 1990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普通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 选修课两部分,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修订本)》;
• 第四阶段(1989—)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经 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为了与社会转型期相适 应,我国的物理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时期,这也 是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四阶段。
观点二: 观点二: 新中国物理课程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 新中国物理课程的演变 分为两个阶段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1、课程性质 • (1)课程性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 (2)课程功能: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 (3)课程价值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

细化条目,明确要求.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
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
化。
——《标准》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
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修改稿”
3.删减的内容: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 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与化学关系 密切 。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改为“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 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删去“颜色混合”)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删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 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 现象。
——《课标》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 色光混合的现象。
——“修改稿”
删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 带来的影响。 例1.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 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例2.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修改稿”
降低要求.
理解物体的惯性——《标准》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修改稿”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删去“关系”二字 ,不出定量公式)
理解机械效率 知道机械效率
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新 PPT课件 图文

11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的生活)
⑴ 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
⑵ 学会读汽车速度表
⑶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⑷ 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 ⑸ 了解电冰箱的有关知识
⑹ 阅读助听器的说明书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助听器的原理和 主要性能指标。
粒,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建议多种形式描述原子分子模型, 例如图形、文字、语言等)
⑵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 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能够说出原子核模型,观看音像资料,提高兴趣;
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感受探索乐趣,领悟人类认识微观世 界是永无止境的)
…… 7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并 且目前教科书也是多版本的,例如人教版、北师大版、 湘教版、沪教版等等,教师就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一 方面,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进行 ,不以某一种教科书的表述为判断正误及要求高低的标 准;另一方面,也不能只是手拿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 就认为能胜任教学。教师要参考多种教科书,从不同教 科书的处理中进一步理解《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参 考多种介绍物理学及其应用的参考书,扩大自己的知识 面。
3.对知识的要求过于僵死
结性要求(知道、理解等)
如: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
3.对知识及要求的提法更具有原则性
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 如: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
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 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要在探究中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的生活)
⑴ 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
⑵ 学会读汽车速度表
⑶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⑷ 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 ⑸ 了解电冰箱的有关知识
⑹ 阅读助听器的说明书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助听器的原理和 主要性能指标。
粒,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建议多种形式描述原子分子模型, 例如图形、文字、语言等)
⑵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 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能够说出原子核模型,观看音像资料,提高兴趣;
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感受探索乐趣,领悟人类认识微观世 界是永无止境的)
…… 7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并 且目前教科书也是多版本的,例如人教版、北师大版、 湘教版、沪教版等等,教师就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一 方面,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进行 ,不以某一种教科书的表述为判断正误及要求高低的标 准;另一方面,也不能只是手拿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 就认为能胜任教学。教师要参考多种教科书,从不同教 科书的处理中进一步理解《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参 考多种介绍物理学及其应用的参考书,扩大自己的知识 面。
3.对知识的要求过于僵死
结性要求(知道、理解等)
如: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
3.对知识及要求的提法更具有原则性
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 如: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
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 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要在探究中
(优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1.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把内容要求中的认知性目标,分 为“了解”、 “认识”、“理解”三个水平。
(1)了解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 、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 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了解水平。(共54条)
例l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例2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 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 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3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 1.1.4 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 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 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 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 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 3.3.2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 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 3.4.3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
制的方法。 • 2.3.3 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 2.3.4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 2.3.5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2.3.6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 2.3.7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 2.4 .1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2.4.2知道地磁场。 • 2.4.3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 2.4.4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 2.4.5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课件

1.第一阶段(1949—1986)
•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教育部成立;
• 1950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颁布 《物理精简纲要》(草案);
• 1950年9月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决程标准草案》; • 1956年6月.教育部颁布《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 1963年5月.教育部在印发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7交流不合作69第四部分实施建讫70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71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72课程目标知识不技能过程不方法情感态度不价值观73内容标准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物质74实施建讫教学建讫教科书编写建讫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讫学生学习评价建讫75朗道的人才观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77类型水平各水平的含义所用的行为劢词知识技能目标知识了解再讣戒回忆知识
第6页/共100页
京师同文馆
主要历史事件:
• 1897年,京师同文馆由西方人欧礼裴首次正式讲授 格致,开中国教育史上学校讲授近代物理学之先河;
• 1902年,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 校系统,亦称“壬寅学制”,然而该学制正式颁布后未 及施行;
• 1903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 定学制——“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学校物理教育正式诞生了。
自1903年颁发的“癸卯学制”把物理学以法定的 形式列入了学校教育科目开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爆发,可看作是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物理教育内容和 教学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第9页/共100页
•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教育部成立;
• 1950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颁布 《物理精简纲要》(草案);
• 1950年9月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决程标准草案》; • 1956年6月.教育部颁布《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 1963年5月.教育部在印发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7交流不合作69第四部分实施建讫70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71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72课程目标知识不技能过程不方法情感态度不价值观73内容标准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物质74实施建讫教学建讫教科书编写建讫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讫学生学习评价建讫75朗道的人才观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77类型水平各水平的含义所用的行为劢词知识技能目标知识了解再讣戒回忆知识
第6页/共100页
京师同文馆
主要历史事件:
• 1897年,京师同文馆由西方人欧礼裴首次正式讲授 格致,开中国教育史上学校讲授近代物理学之先河;
• 1902年,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 校系统,亦称“壬寅学制”,然而该学制正式颁布后未 及施行;
• 1903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 定学制——“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学校物理教育正式诞生了。
自1903年颁发的“癸卯学制”把物理学以法定的 形式列入了学校教育科目开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爆发,可看作是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物理教育内容和 教学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第9页/共10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0
3
(1)了解水平(25条)
•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 的物质及其应用。
•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 1.1.3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 1.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 1.4.1 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
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0/12/10
4
• 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 2.1.2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020/12/10
8
2. 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 技能性目标是《标准》对课程内容在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
《标准》对技能性目标的要求水平,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 独立地进行操作,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主要 有会测量、会估测、会使用、会选用、会连接等。 《标准》中的以下技能要求都应属于独立操作的水平。
2020/12/10
7
(3)理解水平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等。理解行为的基 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 质特征。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理解水平。(共4条)
• 1.2.3 理解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 象。
• 2.2.7 理解压强。 • 3.4.2 理解欧姆定律。 • 3.4.5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 •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
不停的运动中。 • 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2.2.3 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 2.2.4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 2.2.6 知道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 2.2.7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2.2.8 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
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 2.2.9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 • 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 • 法。2.3.3 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 2.3.4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
后附对照表格
2020/12/10
2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将原有的“初步认识”和“大致了解”等行为动词调 整为“认识”和“了解”,整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以 便明确要求,便于评价。
《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分为三大类: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和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1.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把内容要求中的认知性目标, 分为“了解”、 “认识”、“理解”三个水平。 (1)了解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 、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 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 要求陈述出来。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了解水平。(25条)
水资源状况, • 1.2.1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
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 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
2020/12/10
9
3. 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标准》内容要求中的体验性目标,有“经历” “认同”和
“内化”三个水平 (1)经历 属于经历水平的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主要有经历、探究、尝试、
义务教育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
2020/12/10
1
主要内容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规范行为动词
1.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分为“了解”、 “认识”、“理解”三个水平。 2. 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 主要有会测量、会估测、会使用、会选用、会连接等。 3. 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有“经历” “认同”和“内化”三个水平 (二)细化条目,明确要求 (三)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条目 (四)适当增加内容
2020/12/10
5
(2)认识水平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 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 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认识水平(共11条)
2020/12/10
6
(2)认识水平 (11条)
•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 2.2.5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
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2.2.9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 2.3.5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2.4.2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 3.1.2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 3.1.3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 3.3.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 3.4.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 3.5.2 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1.1.2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2.2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 量长度和时间。
2.2.4 会测量力的大小。 3.4.3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 联电路。
3.4.4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