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_人教版初二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年级 最后一课1

初中语文八年级 最后一课1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

2、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

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

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占领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

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

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

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

小说精心运用了大量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课上的种种反应,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

教学设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

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介绍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篇小说写的是普法战争中发生的故事。

秋语文八上第7课《最后一课》精品课件.

秋语文八上第7课《最后一课》精品课件.
再次,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 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有较强的意志力
有较强的自尊心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 能学法语了!……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 忘了我挨的戒尺。”
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小弗朗士什么思想感情?
• 属心理描写。 1. 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怒; 2. 对不能再学习法语的痛苦; 3. 对过去逃学的懊悔; 4. 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
问题探讨
4、下面几段心理描写分别表现了小弗郎士怎 样的思想感情? (1)“我这些课本,语法啦……舍不得跟它们 分手了。”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祖国语言的不舍之情。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我都愿意拿出来。
表现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 产生了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
(3)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 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 的悲愤,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 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表现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 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 大动力。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刻画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 描写方法?
“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 日子才穿戴。”
最后一课 作者 都德
法国作家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人教版 最后一课 中英对照

人教版 最后一课 中英对照
最后一课
都德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突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What can it be now?” 3
Then, as I ran across the square, Wachter the blacksmith, who stood there with his apprentice, reading the placard, called out to me: 4
As I passed the mayor’s office, I saw that there were people gathered about the little board on which notices were posted. For two years all our bad news had come from that board—battles lost, conscriptions, orders from headquarters; and I thought without stopping: 2

初中学科的最后一课教案

初中学科的最后一课教案

初中学科的最后一课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最后一课》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最后一课》的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人物形象,认识小弗朗士的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国作家都德以及《最后一课》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最后一课”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联系实际,教师举例说明如何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如何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对祖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程度,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上册最后一课教案

初中语文上册最后一课教案

初中语文上册最后一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情感。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情感。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课文,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和原因。

2. 简介课文作者:韩麦尔先生,法国著名作家,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揭示课题:最后一课。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人物、情节和环境。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认识。

二、深入学习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语文八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ppt课件
“亡了国 …… 钥匙”
、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 —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 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 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什 么?
3.“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4、品味重点词语
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 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 国的统治和封锁;
b.“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c.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 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 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 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之中。
族自尊心、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 义精神。
、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 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 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 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 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 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把描 写小弗郎士的语句划出来。
1870年,普 法战争爆发,9 月2日,法皇拿 破仑三世在色当 投降,法国战败。 1871年5月10日, 法德两国签订 《法兰克福条 约》,阿尔萨斯 和洛林两省被割 让给了德国。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gěng
zhuàn

duó
chéng
qídǎo
wǎn
chà
xuān
gēbo
zhòu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最后一课》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最后一课》课件

三、思想教育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 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 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 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 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四、总结写作特点
1.选材: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 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 蕴含着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 中心。
3、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 天真、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
4、"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 说明他能管住自己?
------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 学校跑去。 ------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 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3大致掌握小说的结构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目的要求
1.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热爱 并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主题。 2. 了解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的社 会问题。(以小见大) 3. 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4.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 人物的方法。 5. 了解第一人称的写法及其作用。
3、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课件


啊,那些坏家伙…… 对敌人的憎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对祖国语言的热 爱、眷念
弗 我多么懊悔!
正在觉醒
可怜的人! 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 郎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 热爱祖国语言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 对敌人的憎恨
士 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和讽刺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 忘不了!
热爱祖国
问题五: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 不了“这最后一课”?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 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 在街上也能听到。 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 老师
上课前,(学生们) 开课桌啦啊,关课桌 啦,捂着耳朵大声背 书啦……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 桌子上紧敲着,“静 一点,静一点……”
上课前,学生们 已经都在自己的 座位上了。
本文以小弗朗士,即“我” 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他又 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心理变 化过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你认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一:韩麦尔先生是一个 怎样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 人 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 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 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问题五.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 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 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 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 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 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人物
情节
宣布下课
小弗郎士
韩麦尔
动作:书写“法 语言:哽咽 脸色:惨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 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3、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 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 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4、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 聂鲁达 5、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 海涅 6、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 战斗。 —肖邦 7、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 ——列宁 8、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 于谦: 9、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 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 阿•托尔斯泰 10、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 大仲马人类最高的 Nhomakorabea德是什么?
那就是爱国之心。

——(法)拿破仑
最后一课
(法)都 德
都德(1840──1897) 法国作家。生于 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很早开始独立生 活。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 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 《磨坊书简》出名,以长篇小说《小东 西》获得成功,赢得了声誉。普法战争 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 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 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 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课》、《柏 林之围》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名著。战 后完成12部长篇,以《达拉斯贡的戴达 伦》最为突出。
4、“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课本,他把书翻开,摊在 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郝叟老头认识到没文化的危害,不顾年老体弱,要从头 学起。 B. 表明镇上的人们在国土沦亡之际,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韩麦 尔先生爱国热情的崇敬。 C.表明镇上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亡国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D. 是为了给小弗郎士做个榜样,教育他要好好学习。 5、“散学了,——你们去吧。”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这是韩麦尔在做手势的同时所说的话。 B. 这是韩麦尔在做手势之后所说的话。 C. 这是对韩麦尔的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的解释和说明。 D.这是韩麦尔开始不想说话,后来又不得不说的话。 6、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贪玩,学习不用功,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B.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学生。 C.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朴素的爱国意识得 到了升华,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学生。 D.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学生。
7、小弗郎士觉得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弗郎士天生聪明,只是平时没认真听讲。 B.老师这堂课讲得认真、浅显易懂。 C.“最后一课”的内容简单,容易理解。 D.表明此时小弗郎士渴望学习的强烈感情。 8、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 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是交际工具,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会靠它来联络和组织斗争,兴复祖国。 B.当了奴隶并不可怕,只要记住自己祖国的话,就可以起来斗争,组织起来 越狱。 C.人民只要掌握了祖国的语言,就会永远怀念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热 情,从而团结起来,打击外族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D.只有牢记住自己祖国的语言,才会永远怀念自己的祖国,才会团结起来, 找到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法国人。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 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中学语文选入了他的名篇《最后一 课》、《柏林之围》。
作品的历史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 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 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 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 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 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 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 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 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小组合作探究:
• 你能提出本文的“主问题”吗?
韩麦尔先生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小弗郎士 最后一课 (心理)
以 小 见 大
镇上的人(郝叟)
(外貌、动作、神态)
亡国痛 民族恨 爱国情
做总结,谈收获
1、写作方面:
2、思想方面:
《最后一课》练习题
1、判断题。 ①《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最 后一课和平时上课不同情景的对比来表现主题的。( )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 室里飘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 2、《最后一课》开头有一段环境描写,写了天气、画眉、草地 以及普鲁士士兵的活动,还有布告牌,它的作用是( ) A. 烘托小弗郎士天真活泼的性格,表明他贪玩。 B. 揭露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C. 为下文小弗郎士没好好学习,旷课做铺垫。 D. 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沉闷的社会环境形成对比,暗示国土已被 侵略,为下文做铺垫。 3、《最后一课》的主题是( ) A 揭露侵略者的罪行。 B 以小见大,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C 表现小弗郎士感情变化。 D 表现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教书育人的崇高品格。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 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运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跳水 女子双人跳板 郭晶晶吴敏
拳击男子48公斤级 邹市明轻松夺金
以《下课以后》为题,以第一人称 为小弗朗士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 利用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表现人 物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1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 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 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10、“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理解错误的 ( ) A、“脸色惨白”是韩麦尔先生被“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吓的。 B、“脸色惨白”是韩麦尔先生听到“祈祷的钟声也响了”后知道“最后一课” 该结束了,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极度悲伤。 C、“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是韩麦尔先生的强烈爱国热情深深地震撼了 小弗朗士的心灵,从而觉得韩麦尔先生更加高大了。 D、文句表现了小弗朗士受到极大的爱国精神的鼓舞。 1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 岁!”对文句理解错误的是( ) A、文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敌人的极大的愤恨之情,表现了 韩麦尔先生必胜的决心。 B、韩麦尔先生悲愤的写下“法兰西万岁!”是在号召人们起来反抗敌人的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 C、韩麦尔先生在用最大的力气教学生写“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 D、这里表现了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