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颈内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气胸处理预案)
气胸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1. 发生气胸时,立即对患者进行以下措施:(1)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2)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启动应急预案。
(3)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2.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以下操作:(1)对患者进行胸膜穿刺,放出胸腔内积气,缓解呼吸困难。
(2)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3)遵医嘱给予患者镇咳剂和镇痛剂,减轻患者疼痛。
3.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4. 若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可对患者进行以下指导:(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注意用氧安全,指导患者勿擅自调节氧流量。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适量镇咳剂。
(4)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勿高于穿刺点,引流管勿脱出等注意事项。
(5)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告知气体一般2~4周内可吸收。
二、程序1. 立即吸氧排气:对患者进行氧气吸入,同时进行胸膜穿刺,放出胸腔内积气。
2. 继续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遵医嘱给予患者镇咳剂和镇痛剂。
3.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4. 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用氧安全、咳嗽剧烈时给予适量镇咳剂等。
5. 后续护理: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安慰以及健康教育等。
注意事项:1. 在处理气胸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患者安全。
2.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增强患者信心。
3.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气胸的认识,预防气胸复发。
5.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气胸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急症,患者由于肺部受损,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肺部压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气胸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2. 减少气胸导致的并发症;3. 提高医护人员对气胸的应急处置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诊所、急救站等医疗机构,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患者呼救(1)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呼救。
(2)医护人员接到呼救后,应迅速到达现场。
2. 初步判断(1)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2)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是否有气胸相关疾病。
3. 紧急处置(1)给予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根据病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胸腔闭式引流:a. 在患者的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进行胸膜穿刺、放气,排气时不宜过多、过快,一般首次排气不宜超过800ml。
b. 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 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
4. 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跳、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2)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监测胸腔引流液的颜色、量等。
5. 后续处理(1)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新。
(2)注意用氧安全,指导患者勿擅自调节氧流量。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适量镇咳剂。
(4)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勿高于穿刺点,引流管勿脱出等注意事项。
(5)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告知气体一般2~4周内可吸收。
五、注意事项1. 医护人员应熟悉气胸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确保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完好,防止患者感染。
3. 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5.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气胸的认识和救治水平。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静脉穿刺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穿刺困难、穿刺失败、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各类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三、应急预案1. 穿刺困难(1)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
(2)充分准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穿刺困难。
(3)若患者血管条件差,可考虑使用静脉留置针或动脉穿刺。
2. 穿刺失败(1)立即停止穿刺,局部按压止血,防止出血。
(2)重新评估患者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
(3)如再次穿刺失败,可请上级医师协助,必要时进行静脉切开术。
3. 出血(1)局部按压止血,保持按压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如出血不止,可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3)如患者出血量大,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输血等支持治疗。
4. 感染(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感染。
(2)穿刺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3)如确诊为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拔除穿刺针。
5. 误穿动脉(1)立即停止穿刺,局部按压止血,防止出血。
(2)如出血不止,可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3)如患者出血量大,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输血等支持治疗。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与培训1. 全体护理人员应熟悉本预案,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操作及应急预案。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本预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其防治

穿刺后有局部 出血肿 胀的可用冰袋或沙袋 压迫。有血肿者 2 4h 后热敷促进局部吸收 。采用套管针导 引钢 丝导人导管 , 血肿很少 发生 。由于颈 内静脉 和动脉紧邻 、 且伴 行途径长 , 误穿机会 必然 存在, 特别是用抗凝治疗 的病人 。
的原 因不清 。预防 : 术前要检查 出凝血 时 ; 了解 颈部置管 次数及 其 他 病 史 ; 刺 时 动 作 轻 巧 。处 理 : 理 要 及 时 , 旦 误 穿 颈 动 脉 穿 处 一
应 立 即退 出 , 部 压 迫 止 血 . 手 指 压 迫 穿 刺 点 5 1 i 可 。 局 用 ~ 0mn即
现 代 护 理
CI OE NMD A E MN HAFRI EIL RA ET N G C T T
— ■ 幽 日固笛 ■■ ■
颈 内静脉置 管并发症及其 防治
彭 晓 梅 单 颖 13 0 00 1 抚顺 市 肿 瘤 医 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醉 科 . 宁 抚顺 辽
[ 摘要] 颈内静 脉置管并发症 的防治进行探讨 , 对 以便更好地 开展 临床工作 , 通过查找文献 , 总结临床实践经验 , 对穿刺部位 的不适 、 出血 、 血肿 、 心律失 常 , 导管堵塞 , 感染 , 气胸 , 胸等并发症的预防 和处理 。认 为加强责任心 , 血 规范操作和提高技 能
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 [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 ; 并发 症 ; 防治 [ 中图分类号】R 4 5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一 7 2 2 1 )9 c 一 1 7 0 6 4 O 4 (0 2 0 ( )0 4 — 2
常用 于中心静脉穿刺 置管 的血 管有 颈 内静脉 、锁骨下静 脉 以及 股静 脉 。经外 周 静 脉 置 管 时 , 常选 择 腋 静 脉 、 要 静 脉 、 静 贵 头
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见问题及处理

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锁骨下静脉穿刺是急诊医生需重点掌握的一项急救和诊疗技术,目前关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论述较多,但往往关注于进针点的选择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而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应对方法却论述较少,不利于新学者掌握,进而导致穿刺置管失败。
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步骤可概括为:①消毒铺巾、局部麻醉;②穿刺;③导丝置入;④扩皮;⑤导管置入;⑥连接并检查静脉液路通畅。
现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 穿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1.1 误入锁骨下动脉:因术者进针过深或患者过于消瘦,可误入锁骨下动脉。
因动脉压力较大,血液(多为鲜红色)可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此时如判断为动脉血应撤针,并局部压迫数分钟。
一般来说,锁骨下静脉穿刺仅穿刺针或导丝进入动脉极少引起严重出血,只需局部压迫止血即可,而无需外科手术处理。
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血肿而危及生命。
因此如条件允许可采用透视等方法,于穿刺前充分了解患者血管大体走形,估计穿刺深度及高度,尽量减少该类情况的发生。
1.2 穿刺回抽所得液体的来源判断困难:当患者因存在血容量不足、心跳停止等情况时,中心静脉压力降低甚至为零。
若于建立有外周静脉液路的患者同侧,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因外周液路流入而产生的液体压,可高于中心静脉压力。
此时回抽所得可为同侧输注液体,而非静脉血。
此时,应重点判断液体来源,考虑有无胸腔积液等情况的存在,如确定穿刺针在锁骨下静脉而非胸腔内,可尝试置入导丝并再次确定。
当穿刺完成后,需重点监测循环压力指标。
2.导丝置入困难的常见原因和处理2.1 导丝未经润滑:一般而言,导丝与穿刺针内壁和血管内壁摩擦阻力较小,不是造成导丝置入困难的主要原因。
但由于部分国产导丝制造技术欠佳,材质较硬、缺乏柔韧度,与穿刺针内壁摩擦时可明显感觉到阻力。
因此,术前使用生理盐水浸泡导丝和穿刺针,有助于操作的顺利完成。
2.2 穿刺针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此时可顺利回抽得到静脉血,但导丝置入时受阻于穿刺针斜面与血管壁交界处(图1)。
深静脉置管意外紧急处理预案

深静脉置管意外紧急处理预案一、深静脉留置导管意外脱出的应急预案:(一)如出现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出,先观察中心静脉是否完全脱出。
(二)如脱出,观察出血量判断脱出时间及有无液体渗入组织中。
(三)护士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给予处置。
1.如为部分脱出,且中心静脉仍在血管中,则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检查导管回血是否通畅。
(1)如回血通畅,则对脱出部分导管和局部皮肤进行充分消毒,并将导管送入至适当深度,进行有效固定。
(2)如回血不通畅,则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立即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并压迫止血和防止发现空气栓塞。
2.如为部分脱出,但中心静脉已经脱出到血管外,则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立即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并压迫止血和防止发现空气栓塞。
3.如完全脱出者,立即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压迫止血和防止发现空气栓塞。
4.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必要时需行胸片检查有无导管残留或并发症出现。
5.中心静脉导管拔出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建立中心静脉通道。
6.对于清醒患者,应给予心理支持及安抚,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7.对于躁动患者,需要加强约束,以防止中心静脉导管再次脱出。
8.管床护士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生命体征、渗血、管路通畅及体温等情况变化。
9.如脱管后仍需要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压,则在成功建立新的中心静脉前,备好抢救药品,必要时在外周建立临时静脉通道。
10.如脱管后有部分液体漏入组织中,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11.病情稳定后补记抢救记录,整理用物及床单位。
二、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患者免疫缺陷、抵抗力下降、皮肤或鼻腔带菌、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操作频率较多等极易发生感染。
(二)局部感染的表现及处理1.表现:导管出中处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
2.处理:(1)用医用汽油棉块擦去周围的胶布痕迹(询问有无汽油过敏吏),再用清水纱布擦去汽油。
(2)插管切口及缝线处严格消毒,如有血痂用安尔碘或碘伏棉块湿敷半小时后剥去血痂。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锁骨下、股静脉)含解剖图谱

不清
表现:血色鲜红,喷出或快速流出
处理:a.立即拔针,指压5~10min,否则可发生血肿
b.若伴有胸膜刺破,胸膜腔负压作用,形成血胸,
肝素化、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应特别谨慎
并发症---- 气胸
大多因进针部位较低或进针过深,0.5~5%
表现: a.大多为局限气胸,病人可无症状,自行闭合 b.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胸像确诊
DTD对于诊断CRBSI的意义
• 目的:
– 证实同时从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采取的血培 养阳性时间差(DTD)对于鉴别CRBSI和非 CRBSI的作用
• 设计:
– 前瞻性临床试验
• 研究对象:
– 15个月内总共9例CRBSI和24例非CRBSI
Gaur AH, Flynn PM, Giannini MA, et al. Difference in time to detection: a simple method to differentiate catheter-related from non-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immunocompromised pediatric patients. Clin Infect Dis. 2003 Aug 15;37(4):469-75
• 结论:
– 在应用持续读数血培养系统的医院中, DTD是诊断 CRBSI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Gaur AH, Flynn PM, Giannini MA, et al. Difference in time to detection: a simple method to differentiate catheter-related from non-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immunocompromised pediatric patients. Clin Infect Dis. 2003 Aug 15;37(4):469-75
针刺气胸应急预案

针灸时发生气胸应急预案针刺不妥所致气胸,在物理性损伤中,它发生率占首位。
气胸如损伤较重或处理不妥,常常会引发严重后果。
损伤原因一、穴位原因:依据解剖学,在背部第十胸椎以上,侧胸第九肋以上,前胸第七肋以上,和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穴位,均可因针刺不妥而造成气胸。
公开报道已发生过气胸穴位有:天突、定喘、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膈关、膏肓、肩贞、幽门、神藏、神封、云门、中府、大包、缺盆、期门、颈臂、肩井、曲垣、魂门、辄筋等。
二、病理原因:肺脏处于病变状态,关键是在发生肺气肿时,肺脏体积增大,肺泡张力增高,不仅易于造成气胸,后果也往往严重。
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一)、包含穴位增多:肺气肿病人,肺脏过分膨胀,乃至肺下界下移,容积增加可达正常两倍,横膈下降。
此时,针刺胆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和上腹部之鸠尾、不容、承满等,亦可造成气胸。
(二)、刺道变短:肺气肿病人,胸部肌肉萎缩,并形成桶状胸,致使刺道变短,即使按常规尺寸针刺,往往也会伤肺。
(三)、裂口不易愈合:这类病人,肺泡内压力大,肺组织弹性差,一旦刺破不能立即愈合,裂口形成活瓣,呼气时裂口张开,吸气时裂口关闭,空气只能进入胸膜腔而无法排出,造成胸膜腔压力逐步增高,患侧肺脏逐步压缩乃至完全萎陷。
(四)、代偿功效差:肺部有病变者,因代偿功效差,可加重气胸证候。
据观察,因为原发病已形成肺心功效障碍者,往往在肺被压缩10~20%时,即可发生生命危险。
三、操作原因这是最关键原因,关键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针刺过深:凡在背部第十胸椎、侧胸在第九肋骨、前胸部在第七肋骨以上、和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穴位(包含肩井),假如针刺过深或方向不正确,就有刺伤肺脏可能。
其次,未能掌握好进针方向也是是气胸原因之一。
胸背部穴位通常以斜刺或平刺为宜。
为了取得满意针感和疗效,直剌多难以控制合适深度。
最终,进针时使用押手,肌肉层因受压变薄,刺道对应变短。
另外,胸背部施用温针,也可能因针上加艾炷,熟练程度不够,只注意指端用力,而忽略这一动作也可带动针体刺向深部,造成气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应急预案
气胸:
吸02、密切观察R、HR、BP、 SP02-→报告上级医师-→摄X线胸片、血气分析
-→请胸外科医师会诊肺压缩<30%-→密切观察R、HR、BP、SP02-→穿刺抽气(肺压缩>30%-→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
血胸:
1、维护呼吸。
2、非进行性出血的血胸可采用胸腔穿刺抽血。
3、如积血量较多,则可行闭式引流。
4、进行性血胸,伴有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准备开胸探查,手术止血,术
后置胸腔闭式引流(请会诊转院)。
心包填塞:
1、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监测,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2、给予高流量吸氧,案医嘱给予升压药。
必要时进行交叉配血。
3、联系彩超室并准备心包穿刺用品和化验标本所用试管。
4、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放液,解除心包填塞症状,改善血流力学。
5 、穿刺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7、认真做好记录,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处理后的结果。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加强监护-→面罩吸氧-→镇静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率
误穿动脉:及时发现、及时退针,局部压迫5~10min,如已置血管鞘或输液管,不宜直接拔除,可保留导管2~3周,待动脉与皮下组织建立窦道后再拔除置入的导管,局部压迫20~30min往往可以止血,而不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深静脉导管感染: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输液,对重新置管困难,又必须使用
股静脉置管者,除全身使用抗生素外,还可使用抗生素局部封管治疗。
ﻫ导管堵塞:导管留置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和导管肝素化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
栓发生的关键,导管堵塞早期可以使用肝素生理盐水或尿激酶冲洗如果导管完全堵塞,拔除堵塞的导管,重新置管。
空气栓塞:立即夹住静脉通路→头低左侧卧位→通知医生→吸氧或高压氧→药物治疗→观察
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原因及抢救过程→继续观察
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
局部感染:
1、用医用汽油棉块擦去周围胶布痕迹(询问有无汽油过敏史),再用清水纱布擦去汽油。
2、插管切口及逢线处严格消毒(注意逢线处消毒不可用碘酒,因其腐蚀性比较大),
如有血痂用碘伏棉块湿敷半小时后剥去血痂。
3、消毒后在切口及缝线处放一注满庆大霉素的棉块或局部涂泰利必妥、环丙沙
星软膏等,用无菌纱布包扎。
4、每日按上述方法消毒处理一次。
5、选用适宜抗生素治疗两周,若出现全身感染的征兆,白细胞增多或体温超过38℃
或从导管流出脓性分泌物,感染持续存在,及最初抗生素治疗后再次感染,都必须拔管。
全身感染:
1、留取血培养做细菌学检查及药敏。
2、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抗菌素治疗,全身抗感染治疗至少两周。
3、透析结束后用抗生素及纯肝素封管,根据管腔容积各占50%,摇晃均匀后正压封管。
4、如果感染不能控制应拔掉深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