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记忆

合集下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专题中考历史科备考2022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专题中考历史科备考2022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专题中考历史科备考2022年将要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或者顺口溜来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很好用,记住了之后也更深刻,不容易忘记,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专题中考历史科备考2022年,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专题中考历史科备考2022年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知识点2过曾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丝丝(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呈起堕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7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口诀记忆将要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或者顺口溜来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很好用,记住了之后也更深刻,不容易忘记,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歌诀,朗朗上口,很好地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的顺序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关注:长征记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关注:长征记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是一段艰辛的征程,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次光辉的记录,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80年前的那个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万里长征的胜利!一次次绝地逢生,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壮丽的革命篇章,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青岛虽然不在当年的长征线路上,但有不少当年亲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在青岛工作、生活过,记者探访了几位老红军以及他们的后人,听他们讲述一段段长征背后的故事。

邓龙翔:长征路上浴血奋战作为开国将军、老红军,邓龙翔参加了长征途中两次最为惨烈的战役——湘江突围和土城战役。

但这段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战斗经历,他在世时却很少对别人提起。

记者在邓龙翔的儿子邓纯瑜的家中,见到了邓龙翔留下的3枚珍贵勋章,打开用针线和硬塑料自制的袋子,三枚几十年前颁发的勋章依然闪烁着金属光泽——八一勋章、独立勋章、解放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策划——红军长征的青岛记忆The Story of Red Army’s Long March勋章,将人们的记忆拉回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让邓纯瑜记忆最深的,是父亲邓龙翔左肩上的伤疤,每次父亲洗澡时,儿子总会留意那道伤疤。

邓纯瑜说,如果射向父亲的子弹略微有些偏差,那么父亲很可能当场就没命了。

那道伤疤是邓龙翔在长征前的反“围剿”战役中留下的,在那些战役中,他曾两度负伤。

而在长征中,炮火来得更为猛烈。

经历了炮火洗礼的邓龙翔活了下来,但他的很多战友都失去了生命,在江西老家和邓龙翔一起参加长征的二十多名老乡中,仅邓龙翔一个人活了下来。

这也许是老人在世时不愿意向别人谈起长征的一个原因吧。

历经最惨烈战役邓纯瑜还记得,父亲曾断断续续提起过亲身参与的两场战役:湘江突围,土城战役。

“80公里的路走了4天”,“人死了一大半”,“那些日子真是遭罪了”,“经过那场战役,红军从8万人骤减到3万人”……通过邓纯瑜记忆中父亲讲述的这些细节,红军长征途中撰文/贺中 唐嘉琪 摄影/于风亮 部分图文由受访者提供血战湘江(油画) 供图/青岛市博物馆FOCUS ON 关注被称为“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战役——湘江突围被还原了。

长征七字口诀顺口溜

长征七字口诀顺口溜

长征七字口诀顺口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不怕远征途"是七律长征记忆口诀的第一句,它意味着红军要面对漫长、艰难的长征路程,但他们不怕远征途,愿意勇敢前行。

二、"山险水险转危为安,贫病辗转披星戴月”是七律长征记忆口诀的第二句,它描述了红军走过的艰险险阻,但他们转危为安,团结一心,!≡寺不懈,最终抵达目的地。

三、"渡过嘉陵江,飞度赤水,千辛万苦永不灭"是七律长征记忆口诀的第三句,它提到了红军要跨越的嘉陵江和赤水河,以及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遭受的千辛万苦,但是,他们充满毅力和决心,永不灭。

四、"把万水千山总是情,为人民连心走向前”是七律长征记忆口诀的第四句,它强调了红军始终为了人民利益而战斗,把万水千山看作自己的情感寄托,坚定地走向前。

五、"腥风血雨中披荆斩棘,马踊不停歇日夜行"是七律长征记忆口诀的第五句,它描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面对的生死考验,他们要在腥风血雨中披荆斩棘,日夜兼程,才能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

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七律长征记忆口诀的第六句,它描绘了红军要翻越的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脉的险峻,但是红军走的气魄和动力不减,勇往
直刖。

七、“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更喜登高一呼万马鸣”是七律长征记忆口诀的第七句,它表达了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把革命的火种传到全国各地,和人民一起走向光明
的未来。

廖汉生将军回忆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廖汉生将军回忆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廖汉生将军回忆长征那些年的故事前不久,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发起在四川甘孜县举办的一个药品物资捐赠活动。

从成都乘车大约17个小时,也就是说行车要日夜兼程一天一夜。

然而,这段长途跋涉带给我们的却是极其意外的回报。

美丽的甘孜,如果把她比作人间的天堂,一点都不过分。

我甚至不敢相信,这里曾经就是红军长征的会师之地,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地方!不能想象,实在不能想象,这里就是亲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廖汉生将军曾经讲给我听的甘孜,那个令他一生梦魂牵绕的地方。

记得在我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时,他曾经对我谈到过长征,其中曾谈到过甘孜。

今天,只有到了今天,当我们亲临过当年牺牲过无数烈士的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地甘孜城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发现一座座当年红军行军途中留下的居住遗迹的时候,对于革命前辈廖老那言语铿锵、充满感情的回忆,才有了真切并且深刻的理解。

是啊,那一段段雪山草地艰难困苦的岁月,在他们那一代人心中,永永远远都不可能忘怀······廖汉生同志的谈话给我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是:长征留给后来人的应该是不朽的精神,是长征精神。

今天,我想把深埋在廖老心中的长征告诉给读者,让我们共同缅怀那段无法忘却也是不该忘却的历史吧。

永难偿还的感情债1935年11月,当时刚刚24岁的廖汉生在家乡桑植县刘家坪出席师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决定:为粉碎30万敌军以堡垒为依托的步步逼近,红军二、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

苏区群众从苏维埃政府动员坚壁清野中知道红军要走了,很多人赶来看望自己的子弟。

6师师部驻在刘家坪旁边的一户姓朱的人家,这家老婆婆的儿子也在师里当兵。

6师还有很多家属都是廖汉生的熟人,乡亲们从洪家关等地来了很多,直接到师部找廖汉生,言辞恳切地说:“汉生,我这个儿子交给你了······”“汉生,我的丈夫交给你了······”其言其情,感人至深。

回望硝烟:老红军的长征记忆——七十年来敌人的子弹还留在脑袋里

回望硝烟:老红军的长征记忆——七十年来敌人的子弹还留在脑袋里
袋上
哒 胜 敢 消 九后 撤 堤进 I 淘. 戴 戒富 感 名突 击趴 员 攀 昔桥 栏踏 看 摇晃 不 定的 粗 铁 一
十 ¥ *
, # * |

± ,

头 帮 队抢 了泸定 桥 西 桥 头 戴 成富 同 : 泸定桥 囊 空是 座铁 索析
| 目
有1 3根 粗铁 链子 横拉 两 岸而 威, 9 棍 桥 畦 4 根 1 。当我 们到 _对 平 ^ y - j 并没 什 么感 觉. 恺 起 来东 倒 匝釜地 走 儿 外: 山地 旦 宴然 出 现 伤? 戴 成 富这 发现 自己 的 迎屈 股 靛 颗 』 炸弹 削掉 了 露 了出 来。 生 员 赶 来给 就 成富 往伤 口晕 {了 些鸦 片包上 禾 莹摩台 “ 副小 设 坚暄 , 顾了 孔 媸 步 班长 上前 棱 仕他 : 幺 样, 有没 有 受 怎 枪 靛 向地扫 i 来 帚 种奇 的是 大块虚 岗 鲜 血直硫 . 头 部 啼 尖 和 荏 酿^的 提前 灭 伙 敌 人,举 着机 关 赶 到 的敌空 靠 山 3 0阿 已 桥 上 的木板 枘 掉
.他 1 3
K让路
戒富 冈发 贝重 伤 第 一攻
桐梓 虽 惨公路 那
是13 9 5“ 祧在五 酷县 ¨滇 军的 }惯 } 于
正在 二 军赶 路 猛旭 听 见天 l 传来 嗡嗡 浸多久 ,红军 刳罱9 恫梓 带, 倍路 ] t 轰吗 裁威 富推 头 会他 让没 见过 的头 目卷彖 逃 走 T, 瓠成 富 没 了滔 I也漫 噤 了吃 的 天夜 里 寒交迫 的做 成富 准备 飞机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不 时也 朗 声 太筻

战 争 月中 的难 忘 记 k 连 撵 头 镇 红l 驻地 立

【记忆】红军长征珍贵历史镜头汇编

【记忆】红军长征珍贵历史镜头汇编

• 从1930年底至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曾先后5次对中共在福建、江西边境 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在前4次的反“围剿”中取得了胜利。 图为周恩来、朱德指挥红军打败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后,与红一方面军的 部分领导人在福建建宁合影。
• 国民党军队在“围剿”红军时,在中共的中央根据地边缘修筑的碉堡达3000 多个。
• 1935年11月初,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在甘泉地区同在陕甘革命根 据地的红十五军团会师。图为1936年,邓小平与红军第一军团和十五军团的 部分领导干部在陕西淳华县。右起:邓小平、徐海东、陈光、聂荣臻、程子 华、杨尚昆、罗瑞卿、王首道。
• 1936年10月22日,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图为红一、二、 四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干部合影。
•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有三大主力,分别是红一军、红二军和红四军。图为1934 年,红军第二军团在四川酉阳县南界乡留下的宣传标语“共产党十大纲领”。
• 反“围剿”中的红军在行军。
• 由于中共党内的路线错误,致使红军在第5次反“围剿”斗争中失败。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被迫开始长征。 图为长征前的红军队伍。
• 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前其番号为红二、六军团)在桑植县开始 长征。当年11月27日,红六军团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攻占了新 化县城。图为红六军团部分领导人在占领湖南新化后合影。一排左三为王震, 左五为萧克。
• 红二方面军在三大主力红军中最晚进入雪山地区,先后翻越了哈巴雪山等20 多座雪山。红四方面军是最早踏入雪山地区的部队,在雪线以上区域停留时 间最长,累计翻越雪山超过20次。红一方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等5座海拔 4000米以上的雪山。图为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夹金山。

高一作文(叙事)长征记忆:青杠坡战斗

高一作文(叙事)长征记忆:青杠坡战斗

长征记忆:青杠坡战斗话说遵义会议之后,中共高层发现遵义地区不适合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遂决定开拔,另找方向。

这时两个四川人的建议被采纳,他们提出红军出遵义,沿赤水河右岸向北(赤水河发源于云贵高原,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

由于赤水河蜿蜒弯曲,时而向北、时而向南,因此说赤水河西岸、东岸易造成混乱,我这里以长江为前方,以河左、河右来区分,较为清晰)从泸州和宜宾之间过长江,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其时,张国焘、徐向前所据以巴中为中心的根据地,拥8万精兵强将,根据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如果中央红军真能北渡长江与张徐会合,则中央红军必能摆脱被动局面。

然而,那两位出主意的却没想到,此前,张徐在四川的坐大,已引起刘湘和老蒋的多次出兵围剿,现在两股红军要合流,不仅老蒋不答应,刘湘也不会答应啊!这不是要端刘湘的老窝吗?因此,刘湘得知中央红军动向后,严令沿途川军拦截,并派出川军精锐郭勋祺旅为拦截主力。

计策既定,1月19日红军主力离开遵义,24日林彪红一军团攻占土城,随后,一军团继续北进,接近长江岸边。

从北往南前来堵截的郭勋祺部和红军的林彪部一样都是各自最精锐的队伍,行动力强,行动神速。

郭部一不留神一下子插到了中央红军的后面,这就无意中造成了中央红军前后受敌的不利局面。

这时,毛泽东建议让27日到达土城的三军团彭德怀部和五军团董振堂部,回头吃掉冒进的郭部,这是共军惯用的战术,叫“歼灭冒进之孤敌”。

毛泽东当时给彭德怀出的主意是利用两边的崇山峻岭设伏,这又是红军的拿手好戏---伏击战。

可惜,彭德怀不是林彪,行动没有林那么神速,对毛的意图领会也肯定不会有林彪深,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

28日凌晨,两军遭遇,一场被昆明陆校毕业的二哥称之为的共军战史上最豪华阵容的一场战斗,就此拉开。

而且还是一个败仗。

众所周知,山区遭遇战一打响,敌我双方都是朝高地跑,军事术语叫“抢占制高点”。

红军三军团抢占的主要制高点是青杠坡,川军抢占了青杠坡对面的营棚顶。

红色记忆之长征精神作文-长征精神作文

红色记忆之长征精神作文-长征精神作文

红色记忆之长征精神作文|长征精神作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之际,怎样通过寻访红色记忆来了解长征的精神?下面本文库整理了红色记忆之长征精神作文,供你参考。

红色记忆之长征精神作文篇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人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题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的追求为精神导向的时代价值的灵魂。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时代的苍桑感使我们更对其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与心灵的洗涤,这种苍桑感使我们内心油然感恩于现在,感恩于离我们己远去的一代英烈,眷恋他们那种坚忍不拔,理想与信仰高于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长征征途中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是伟大的,她的伟大现在看来不完全是表现在她的一个个具体战役的胜利上。

从出发前的数十万人,到达延安时仅剩下一、二万人,虽然一路上打了很多次胜仗,但是相比这种可见的胜利与失去,那实在是一种惨痛代价为筹码换来的胜利。

另外从敌我力量悬殊的对比和物质利益的得失上说,怎样也很难理解这种胜利的深远意义。

国民党赶尽杀绝想把一支代表人民利益与希望的队伍驱赶了二万五千里,迫使红军进行战略性大转移而退居到中国民族圣地-延安城。

然而,正是这一奇迹般的战略转移,长征的伟大意义在此后一个久远的时代中表现了出来。

截止到现在,我们还受益于她,并感恩于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作家矛盾也曾说过:"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当今天我们重温长征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当我们再次高歌"高原寒,吹断粮"的时候,那种时代跨越感让我们内心感恩于现在,不畏将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记忆
天台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境内,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建立的第四区苏维埃旧址,现为成都市唯一的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经典红色旅游区,成都市唯一的红色旅游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进行红色教育的理想课堂。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的第的4、9、30、31军的部分部队的约15000人从现在是芦山、雅安方向分三路进入邛崃的高何镇,于1936年2月后离开。

在长达112天的时间里,红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共苏维埃政权,并打响了天台山、镇西山、天车坡、夹关等十余个战役,解放了十多个镇乡,给当地群众分田地,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在工农红军离开邛崃时当地的近1000名农民加入到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队伍中。

现在,该馆保留了当时红军遗留下来的大量生活用品和枪械等。

山门外建有红军亭,刊立着红军遗留下来的石刻标语,诸如“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新中国”、“只有抗日才能救中国”、“拥护共产党”、“共产党万岁”等。

“红军亭”三个字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所题。

长征,是一个光耀千秋的英雄壮举,是一首惊心动魄的远征史诗,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感人歌曲……长征,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红色记忆!2016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踏入红军长征纪念馆,看着还保留着的那些风华岁月中无数英烈用过的遗物:被单、草鞋、箩筐、枪支、大刀、锅碗、渔船……样样都饱含着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一件件都带着令人动容的红色记忆。

走近这些文物,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走进了那段往事……
红军“行程万里,行军368天,有100多天都是在战斗中度过的,途中共翻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个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没有吃穿,没有交通工具,没有精良的装备,却有一股解救大众于火热水深的革命豪情。

在荒凉的山川草地里踏出了一条血路,摸索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革命道路。

长征,它用震撼世人的千古绝唱,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中国共产党,以其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强有力的领导指挥和身先士卒的模范作用,成为引领长征胜利的领导核心。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的胜利,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就一定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